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 第223章

作者:520农民

但除了铝合金汽车用板项目,并不会进行限制。

“阿塞姆先生,既然合作了,我们当然也要负责后续技术优化和设备改进,你们不需要再另外付费用,我们需要共赢。”沐阳回答,如果让对方再额外付费用,那对方肯定不愿意,“但如果由于技术优化和设备改进,要求对厂房和其它进行改进,海德鲁需要负责。”

“这是应该的。”

“那就先谈谈这个设备值多少钱吧?”沐阳点头,接着说,

“一条生产线,大概是四千万美刀,可以年产2万吨铝合金汽车用板。

在明年,我们可以计划年产60万吨,那就需要30条生产线,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从竞争对手中抢订单,而且,由于设备的先进性,使用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能耗,更少的故障率等,我们的生产成本比常规低三百美刀/吨,综合成本低四五百美金,这60万吨就节省1.8亿到3亿美金。”

沐阳回道,一条生产线的生产成本是七千万元,大概是一千多万美刀,但这是自己制造。

所以,设备作价得按照市场价来,四千万美刀也差不多了,对方也是进行估价,可不是沐阳说这么多就值这么多钱。

之前,喆利集团的李舒福问沐阳一条生产线花了多少钱,沐阳说是1.2亿元,同样是夸大了。

但并不代表1.2亿元就能买到。

就算是四千万美金,折合2.72亿元,沐阳也不会卖。

设备是一回事,工艺和技术又是另外一回事。

“可以,相差不大,最后再估值。”阿塞姆表情淡淡,但他内心很高兴,不算贵,果然华国的东西就是便宜,“技术入股呢?你想如何估值?”

阿塞姆对星海集团的设备进行估算过,的确使用更少的人力物力,以及各种优势,综合成本每吨节省三百美刀是没问题。

星海集团以优异的材料性能和优惠的价格抢占市场,海德鲁铝业公司肯定有严重影响,去年能卖18万吨,今年就有可能达不到,市场占有率会从18%降到15%以下。

如果不合作,乐观一点,阿塞姆以年销售15万吨计算,年利润约2.55亿美金。

如果合作,那将以年销售50万以上吨铝合金汽车用板才有合作的必要,占股比例太低,还不如不合作。

按照沐阳的语气,海德鲁铝业公司想占主导位置不太可能,他们可以选择其它合作伙伴,但海德鲁铝业公司要求至少占股40%。

如果是占股40%,年销售50万吨铝合金汽车用板,再加上每吨节省300美刀成本计算,海德鲁铝业公司能赚到以往的1.57倍净利润,大概要多赚1.5亿美金。

如果能够销售60万吨以上,利润是不合作的1.88倍,大概要多赚2.3亿美金。

如此,才有合作的必要。

当然,如果双方不合作,在星海集团的竞争压迫下,悲观一些,海德鲁铝业公司有可能一年都卖不到10万吨铝合金汽车用板,那有可能就不赚钱了。

60万吨,对海德鲁铝业公司来说,就是要求市场占有率从18%提升到50%,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第297章 先赚它一个亿美刀

技术入股属于无形资产,一般占股份的比例可以协商,没有限制多少。

沐阳早估算过,回道:“以我方铝合金汽车用板的技术先进性,能够保证世界领先地位五到十年时间一点不为过。

所以,不管双方投入多少,扩大规模或者缩小规模,我方技术入股占总股份的30%。”

阿塞姆听完后,吓了一跳,直摇头:“沐先生,这不可能!

30%这个比例太高了,我们没法接受。”

“这个比例一点都不高,我反而说便宜了,就算是作价,每年技术授权费2.5亿美刀一点都不过分吧。”

阿塞姆拒绝道:“沐先生,我不否认你们的工艺技术很先进,但这一切要看在双方合作能赚多少钱的份上。

要产生2.5亿美金利润,按照你们的算法,至少要销售13万吨铝合金汽车用板,这太多了,我们海德鲁铝业公司去年销量18万吨,还赚不到这么多钱,贵方岂不是让我们白打工,那合作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合作,一年销售不了50万吨铝合金汽车用板,说明你们的销售渠道真不怎么样,那这个合作真的也没什么意义;

但如果能销售50万吨,每年将产生10亿美金的利润。”沐阳说得连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技术占股30%的确太高了些,他脸不红耳不赤咳嗽了下,抿了一口茶水继续说,“既然是合作,我们也不要求占股太多,占总股本60%就行了,总投资需要多少,大家多还少补。”

6:4的比例,是星海集团战略部门和沐阳商量过的,双方都要赚钱才行,否则没法长久合作下去。

如果海德鲁铝业公司占股比例低于30%,那还不如不合作。

阿塞姆反驳道:“沐先生,我们占股40%可以,但技术占股30%那不可能,最多15%,否则,我们的投资成本太高了,这跟合作不合作没什么区别。”

双方讨价还价,有很多争议,商谈了许久。

沐阳也知道这个技术占股30%有些多了,大家各让一步,最终能谈下的是20%,符合他的预期。

双方计划投资60万吨铝合金汽车用板为基准,除去设备,如果是新建工厂,估计还需要4亿美刀,这个建设费用由海德鲁铝业公司来负责。

这个建设费用比星海集团投资费用要高许多,毕竟国外光基建费用都要高许多。

30条生产线设备作价12亿美刀,即除出技术占股20%,总投资为16亿美刀,星海集团还要占40%即还要承担8亿美刀。

计算下来,海德鲁铝业公司还要补给星海集团4亿美刀,也是总投资8亿美刀。

谈下初步合作,时间也过得非常快。

双方吃过午餐,午休之后,下午继续谈判一些细节。

比如市场划分,星海集团就不能再进入欧美市场销售铝合金汽车用板,这一点没有什么争议。

阿塞姆说道:“沐先生,我们可以退出华国市场。”

“阿塞姆先生,我想你搞错了一件事,这个不对等,我们产品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性能优异质量好,生产成本更低,抢占完本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是早晚的事。”

沐阳笑了笑说,“就算是诺威利斯和美铝目前占据的市场,我们也很快抢过来,我们华国有句话说,风水轮流转。”

“呃,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至少短时间内,你们做不到,跟我们主动退出不一样。”阿塞姆摇头反驳,“而且,就算你们卖得便宜,质量再好,我不见得你们国内的汽车企业都愿意采购你们公司的铝合金汽车用板,比如你们的国企一气集团,目前还是从我们公司和美铝中进行采购的。

你们的国企不从诺威利斯采购,只是政府某方面的原因而已,比如它是阿三的企业。

至于为什么不从你们星海集团进行采购,我想你能猜到原因。”

沐阳闻言,暗骂了一句:该死的!

果然如此,想把铝合金汽车用板低价卖给国企一气,根本不是价格的问题。

阿塞姆接着说:“其实,就算我们退出华国市场了,你们的国企一气集团除非买不到铝合金汽车用板,要不然,不会考虑从贵公司进行采购。

那还不如,我们的合伙公司生产出更优异的产品,贵国的一气集团还是从我们的合伙公司大量采购,星海集团也赚到这份利润。”

沐阳闻言,不得不佩服姜果然是老的辣。

但这样也不错,只不过赚得少一点而已。

至于东南亚市场,星海集团不想放弃。

也只有星海集团被东南亚限售后,合作方才可以进入被限售的市场。

比如岛国,对华国企业敌意也大,全面禁止政府企业采购华威企业的产品。

星海集团和海德鲁铝业公司还谈了许多细节。

比如,为了掩饰星海集团控股,将用离岸公司进行入股合作公司,不让外界知道星海集团合伙,至少不能让外界知道星海集团是大股东。

也许政府能查到大股东是星海集团的公司,但一般民众不知道就可以。

表面上,星海集团将30条生产线将作价12亿美刀卖给海德鲁铝业公司,只是表面上的合作关系而已。

在工厂运营和销售这一块工作,主要由海德鲁铝业公司负责,星海集团辅助技术。

设备还是由星海集团外派的工程师进行维护,沐阳不会把核心工艺公开,不允许海德鲁铝业公司人员拆开设备。

同时,星海集团安排国内人员进入到合作公司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和技术部门进行监督,这些出国的人员会定期轮换。

沐阳建议道:“我这边制造生产线和调试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设备海运也需要时间,在这几个月内,你们可以把老设备卖掉。”

“我们会考虑一下。”

阿塞姆笑了笑回道。

老设备肯定要卖,但也要等到新设备安装并能正常批量生产后,能够减少己方的风险。

商业谈判一共商谈了三天时间,最后双方签合同。

合作时间自8月5号开始,自2012年1月1号开始,海德鲁铝业公司销售的铝合金汽车用板产生的利润将是合作方的。

这几个月期间,星海集团照样在海外进行销售,赚到的钱同样是自己的,双方还是竞争关系。

但到了2012年元旦后,就不能进入欧美新市场,与保时捷等欧美车企的合作还是可以继续,只不过产生的利润要分给海德鲁铝业公司四成,不需要再从华国运产品过去,而是从欧美产地。

这一次合作,双方是共赢的。

如果双方不合作,在铝合金汽车用板项目,星海集团在海外每年盈利两三亿美刀就很不错了。

合作之后,如果每年能够销售60万吨,每年盈利将上涨到七亿美刀,而且还拿到四亿美刀的设备费用,除去设备生产费用,实际还赚了将近一亿美刀,一分钱都没有投入。

海德鲁铝业公司将投入八亿美刀,由于他们有老工厂,实际投入大概需要6.5亿美刀,需要一年半才能实现盈利,约三年多时间,将持平不合作情况下的盈利水平。

如果销售远超六十万吨,回本速度更加快,今后赚得更多。

不管如何,星海集团赚的是大头,这就是顶尖技术的厉害之处。

第298章 干的净不是人事!

8月6号,

上午九点钟,

星海集团与挪威海德鲁铝业公司共同召开媒体发布会,沐阳公布挪威海德鲁铝业公司以12亿美刀向星海集团采购30条铝合金汽车用板生产线。

当然,这是两家公司向外界扔出的烟幕弹,钱当然照付。

第一期付4亿美刀,是真正付给星海集团的生产线设备费用。

而剩余的8亿美刀,就当是铝合金汽车用板卖出之后的分红。

沐阳的话,令现场不知情的人员非常震惊。

当天,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星海集团上了热点新闻。

毕竟一笔12亿美刀的交易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国外向国内企业采购生产线,不知情的网友非常好奇,星海集团的生产线真的那么值钱吗?

一直以来,媒体报道都是国内企业花大价钱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在国民的深层意识里,“国际”就代表着“先进”,极少有听说过,海外哪个海外企业花巨资引进华国生产线或技术。

嗯,除了华威。

下午的时候,沐阳就接到各方领导、朋友、友商的祝贺电话。

“小沐呀,恭喜,接了一个大单,大长国人志气。”

沐阳接到导师周恒院士的来电,“谢谢老师,也不容易呀,谈了好几天才谈下来。”

星海集团与海德鲁铝业公司的秘密合作协议,除了公司高层知情,沐阳不会告诉其他人,包括他的导师。

但沐阳也不算骗导师,他的30条生产线,的确值12亿美刀,拿到第一笔钱就是4亿美刀。两亿美刀已经打到公司境外国际账户,另外两亿美刀进入国内账户。

但都向国内银行系统上报,国内账户的钱经过银行结汇,拿到的当然不是美金。

每条生产线的生产成本大概是七千万元,30条生产线已经是批量生产,成本还能再降一截,估计五千五百万元差不多了,30条即是16.5亿元,折合2.42亿美刀,星海集团从中能够赚到不少钱。

“哈哈,那肯定不容易,那可是81.6亿元的超级大合同,你们能赚到一大笔钱。”

沐阳谦虚道:“还好还好。”

81.6-16.5=65亿元!

还有出口退税!

又是一大笔钱。

当然,星海集团也要缴纳税,一增一减,实际利润有五六十亿元。

第二天,阿三国的媒体报道:星海集团能卖铝合金汽车用板生产线,这是因为星海集团盗取他们国内诺威利斯公司的技术。

而且,当地政府宣布将星海集团列入黑名单,限制其购买阿三国技术。

然后,阿三国媒体采访诺威利斯副总裁,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副总裁说“诺威利斯正打算收购星海集团的铝合金业务,纳入诺威利斯业务。”

沐阳接过公关部门转发的新闻,也被气笑了:“阿三凭啥认为我们可以被收购,我们又不是上市公司,何来的自信?”

但想不到的是,在8月8号,沐阳还真收到诺威利斯的官方拜访函,打算收购星海集团的铝合金工厂,出价15亿美刀。

呃,你们媒体不是说我们侵权吗?

这倒反过来出价收购了!

诺威利斯这可是搞了一个乌龙,打脸自己国家的媒体。

沐阳让公关部门把这个收购信息向媒体公布,估计还有不少人真以为星海集团盗取人家的技术呢。

“董事长,还接受拜访不?”

“见什么见,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