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 第505章

作者:520农民

16节时速480公里=8M8T

车种:一等座车、二等座车、餐车

最高试验速度:651km/h(8节,6M2T)

轨距:1435 mm(标准轨)

适应站台高度:1250 mm

牵引功率:7200 kW(比CHR2高2400KW)

车体型式:大型中空型材铝合金

头车车辆长度:27500 mm(比CHR2长1500mm)

中间车辆长度:25000 mm

车辆宽度:3380 mm

车辆高度:3500 mm(比CHR2低1500mm)

牵引变流器:星海集团

牵引电动机:星海集团(450kW)x16启动加速度(m/s2):0.330

紧急制动距离(m)(制动初速度200km/h):≤600

(制动初速度500km/h):≤2000

……】

造价方面,由于关键零部件为自主研发,而不是进口,哪怕采用了更好的车体和智能系统,如果批量生产的话,实际造价与CRH2相差不大。

一直关注星海集团信息的网友看到公告后,非常震惊,然后传出外界,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很快成为热点新闻。

“这是真的?星海集团又要震惊全球了,麻木了!”

“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很早以前星海集团就建造试验轨道进行研制了,想不到成功了,效率好快。”

“如果这是真的,投入运营的话,坐飞机就没有什么优势了,航空公司应该要恐慌了。”

“最近老被星环空间站报道炸麻木了,现在又来新的发明,哎哟,星海集团不从事新闻行业,但全球新闻行业都为它服务。”

“BJ南到申城5个小时里程将缩短到3个小时,H城到蓉城东13小时将缩短到六七个小时,我还坐甚飞行呀,候机时间长,市区到机场还要一个小时。”

“从公布的资料来看,关键零部件和电机都是自主研发,这一向是星海集团的脾性,在关键技术上,他们不屑用别人的。”

“期待将来能够坐上这样的高级列车,享受快速、舒适、安全的旅行体验。”

大多是好评,更质疑和担忧也有不少,主要是安全方面。

毕竟速度这么快,真的发生事故的话,全车阵亡呀。

但是,从星海集团公布的紧急制动距离来看,CHR2-300的初始速度200公里的制动距离是1800米内,但XHRH-500是在600米内,说明制动效果非常好。

而时速到了500公里,竟然能在2000米内,这有点难以置信。

有人说,星海集团有可能引用了逆向转动和空气动力学进行减速,要不然的话,光刹车不可能有这么高效的制动效果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星海集团的列车安全性能可以得到保障。

总之,这项新发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人们对于这种高速列车的未来前景和应用场景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无论如何,这一创新一旦投入使用,将会对桦国乃至全球的交通运输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只是,同类竞争行业看到星海集团的消息后,感觉天塌了似的。

有一家航空公司就针对此事召开了高层会议,几个股东知悉后,略有恐慌。

“星海集团此举,对我们影响非常大。”

“短时间内对民航是没什么影响,星海集团的新车型要投入运营没那么快的,就算投入运营也有一个增长过程,当然,当普及之后,对民航冲击非常大,说不定没几年民航就要没落了。”

“在高铁和动车出来之前,民航就有过此类担忧,但随着民众收入提升,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没法阻止大势,只希望新车型票价不要太便宜。如果是一般二等座的二倍,对我们民航影响不算很大。”

除了这家民航公司,其它民航公司知悉后,他们也召开会议讨论星海集团新列车带来的影响,讨论如何就对未来的形势。

又过两天时间,铁路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来星海集团考察XHRH-500列车试验情况,还有当地电视台拍摄。

沐阳和周晨没有去会见,而是派了技术副总汪海去应付。

在考察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表示非常惊讶、满意,当地政府又极力促进星海集团这个项目。

“星海集团在各个领域做到世界第一,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推动了全球科技发展,这个项目,我们会尽快汇报,好的发明肯定要大力推动应用,而不是让它埋没在角落里。

这个项目的成功,也表明了我国科技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为之感到骄傲。

希望星海集团能够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铁路相关部门的代表说道。

汪海听了非常高兴,他知道这是对自己公司工作的肯定。

考察结束后,汪海向沐阳和周晨汇报。

听到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沐阳和周晨都感到非常高兴。

“如果效率快的话,他们会安排正式轨道试车。”汪海说道。

“嗯,早点试车也好,这个列车若要真正运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沐阳平静说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大家都期待着XHRH-500列车的正式轨道试验能够取得成功,沐阳对此并不担忧,而是担忧投入运营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阻碍。

几天后,

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很快,向星海集团回馈信息,可以在7月底进行正式轨道试验,并发来一些时间段供选择。

汪海把回馈信息向沐阳和周晨汇报。

沐阳沉默了下,说道:“这个你们安排就好,去问下项目组的人员,他们更清楚一些,确定下来后,告诉我一声,到时候我去观看。”

“好的。”

汪海退出董事长办公室,与项目组负责人讨论,最终确定7月22日的下午三点钟时间段。

确定之后,向相关部门报备。

星海集团的试验轨道没有与正式轨道连接,只能使用专用车辆拖运在正式轨道上。

7月20日,XHRH-500列车共8节停靠在H城东站,将要试验到申城红桥站的速度。

正常速度是46分钟到55分钟之间,营速,中间没有停留站。

两站之间总共159km行程,如果按照时速300公里的话,两站理论用时为31.8分钟,但由于列车0-300km/h加速所用时,以及经过一些限速点,实际旅行速度必然会比理论速度低许多。

星海集团和H城政府同时公布了7月22日下午三点钟的试车。

时间过得很快,就到了试车当天下午两点半。

此时,XHRH-500列车已经进入一站台轨道,站台上,沐阳、星海集团高层和当地政府领导在聊天,他们已经在车内溜达了一圈。

他今天不会上车体验,真正上车的有几个科研人员,还有驾驶员。

车上有跟踪拍摄设备,全程跟踪,而且今天有星网跟踪,星海集团在H城东站的一个办公室里布置有监控中心,可以实时观看得到列车行驶情况。

谁也不能保证今天试车不出现意外,但有些媒体记者为了曝光,根本不怕死,希望能够上车跟踪,不过星海集团不同意。

得不到同意,有些媒体记者只好找一些列车经过点观察。

是的,在列车沿途方向上,目前已经有数十万民众等候。

星海集团和当地政府也没法,阻止不了,而且,民众观察点远离路线,也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

下午三点钟,试车准时启动。

列车缓缓启动,星海集团高层和当地政府领导在站台上看着列车很快消失在远方,心中都有些紧张和期待。

在车内,科研人员和驾驶员都十分专注,紧盯着各项数据的变化,随时做出反应。

“走吧,到监控中心观看。”

星海集团高层和当地政府领导在火车站领导的带领下,来到监控中心。

这才过去五分钟时间,列车速度已经提速到了300公里。

“这提速很快嘛!”

“正常加速吧,应该到平直路段了。”

众人在讨论着,可以看到列车的实时速度和沿途风景,只不过,沿途近处风景看起来有些模糊不清,只有非常远的风景时才能看清楚。

当然,还有两个屏幕上,那是从星网调的实时图像,可以一清二楚看得到列车走到哪里了,大概速度情况。

他们刚聊完两句,时速已经提到了350公里。

又过了十几秒钟,450公里了。

“哇,455了!”

“480了!”

“达到500了。”

时速达到500公里后,还在继续上升。

今天的试验,并不是按照时速500公里进行,而是可以按照最高试验速度650公里进行。

当然,这得看路段情况才行。

时速达到550公里后,列车在高速行驶,风声呼啸,但整个车厢内却异常安静,只有仪器传来的微弱声音。

在列车经过的观察点,民众都举起了自己的手机,记录下这历史性时刻。

只不过,列车速度太快了,位置不太好的观察点,观众只看到一串影子带着呼啸声而过,根本来不及录像。

“太快了吧,刚刚在聊天,想不到一下子就飞过去了,麻的,等了一个小时,就看到一个影子。”

这些观众感觉有些遗憾,感觉自己寻找的观察点太差了些。

有些观众,找的观察点非常棒,可观察的路线足够有两三公里长,哪怕时速达到500公里,也可以观察十几秒钟。

监控室内,

众人看到列车时速达到660公里,达到了试验速度最高点。

不过,只维持了三秒钟,就把速度降了下来,维持在580公里左右,有些不太好的地段,降到时速350公里左右。

大概23分钟,前方汇报,列车到达申城红桥站。

停留了几分钟后,列车回程。

这一次有了经验,速度还加快一些,回程时间只有21分钟30秒。

当然,这个是试验速度,不少路程时速都飙到600公里以上了,实际运营时,可不能这么玩。

星海集团的高层和当地政府领导已经等候了几分钟时间,看到列车到达,完全停下来后,都忍不住鼓掌。

“恭喜沐先生!”

当地政府领导走上前来,向沐阳表示祝贺。

他们刚才在监控室,就可以看到各项数据显示稳定,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各位科研人员和驾驶员的辛勤努力,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沐阳微微一笑,“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沐阳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慨,其他星海集团高层和工作人员也是如此。

第581章 星海集团推动全球科技进程

XHHR500列车在测试路段上行驶了几十分钟左右,各项数据显示稳定,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这让沐阳和所有参与者都松了一口气,试车取得了圆满成功。

当然,后续还会进行多次试验。

H城至申城线不代表全国的路线路况都一样,后续还会在不同轨道路线进行试验。

试验周期可能会比较长,还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

期间评价和验证列车在复杂路况、复杂气候的性能或功能,要做的工作非常多,经过审核之后,确保新型高铁列车的安全、可靠和舒适性能符合规定和标准,才允许获得国内投入使用的“通行证”,然后投入一两辆进行试运营,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慢慢普及,不会一下子就上马。

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沐阳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