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 第534章

作者:520农民

吴海洋慢慢调整空天一号姿态,微调涡扇发动机的升力。

150米,

100米,

50米,

空天一号缓慢下降,当触碰到地面时,略震动了一下,然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船员们松了一口气,他们成功地登陆了月球。

地球控制中心有一秒延迟,全球观众看到了空天一号安全降落,所有希望空天一号顺利降落的观众忍不出欢呼起来。

“恭喜星海集团,顺利登月!”

“热烈祝贺星海集团成功登月!”

各家电视台主持人向星海集团发出祝贺,同时,各视频平台上,网友们纷纷祝贺星海集团,各类祝贺词飘满屏幕。

不到五分钟,全球数百家网媒对星海集团进行了报道。

这些编辑早就准备好了稿子,争取抢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此时,空天一号已经顺利登录月球。

但是,还不能马上出舱。

科研人员解开安全带,与飞行员激动拥抱,同时向地球控制中心发去信息。

他们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但接下来的事情,已经跟飞行员没有关系了,他们绷紧了将近十个小时,现在只想休息一下。

当然,飞行员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吴海洋第一时间汇报了空天一号的情况。

“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我是吴海洋,空天一号仪器表显示,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指挥中心收到,指挥中心收到,我是沐阳,你们辛苦了!

你们的努力和奉献将永远铭记在人类的历史中,为我们的未来探索太空铺平了道路。

谢谢!”

沐阳亲自回复,看到空天一号顺利降落,他非常激动。

等待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终于完成了登月任务。

他转过身,向周围兴奋的科研人员说:“大家也辛苦了,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短暂庆祝一分钟后,大家抚平激动的心情,又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工作。

此时,空天一号上,科研人员正在检查身上的舱外服,他们准备出舱。

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国旗和星海集团和旗子插在月球上,向全球宣布:星海集团成功登月!

第613章 出舱,石墨烯进展

“检查仪器,准备出舱!”

廖军是星海集团第一批登月的科研工作人员,是15名科研人员的组长。

还没有登录空天一号那几天时间,他们都在调整心态。

空天一号开始发射时,他呼吸深而急促,感觉到每个细胞都在燃烧着,仿佛要脱离身体飞向天空。

同时,紧张、忐忑不安。

经历了十分钟的加速起升,廖军紧张感减轻了许多,期待着与空间站对接。

当与空间站顺利对接时,他心态就放平了。

接下来的十个小时,兴奋劲过后,接着有不少疲惫感,大家轮流休息,竟然难得睡个安稳觉,是他这几天睡得最好的一次。

登陆月球后,他们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

空天一号运载了约120吨的基地模块,等一会他们要出舱使用搬运机器人把模块从空天一号里面搬出来,然后配合机器人进行组装。

此次出舱,除了飞行员,都要进行操作。

等卸载完货物后,空天一号只在月球滞留几个小时,然后返回地球,他们这些科研人员要在月球上生存一段时间。

廖军和队友检测完仪器,向地球汇报工作,开始检查出舱穿戴装备,现在外面是晚上时间,刚进入夜晚一天多时间,气温还有40摄氏度,24小时后,气温会降到十摄氏度左右,48小时后,可能降到零度了,气温下降非常快。

他们降落的地点处于月球正面的赤道处,最低气温可能会降到零下六七十度,但最高气温可能达到一百多摄氏度。

如果在月球的南极和北极地区,由于永久性的阴影区域,温度会低到零下一百多摄氏度。

温度这些倒好解决,现在,他们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氧气供应问题,他们所带来的氧气供应只足够所有人员使用15天时间,而食物供应一个月都不是问题。

月球上的氧气含量非常稀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想从空气中提取氧气根本不可能。

但是,月球上的岩石和尘土中含有丰富的氧化物,例如氧化铁、氧化硅等。这些氧化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其他技术手段进行提取,以获得氧气供应。这是未来在月球上建立永久人类居住基地时可能采取的一种途径。

他们在地球上已经进行了此类试验,制备氧气不是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找到此类矿物。

因此,如果他们在未来十天内解决不了氧气供应问题,空天一号会继续出发,向月球基地输送物资。

目前所带的电能足够他们使用二十天时间,足够等到天亮进行太阳能充电。

“报告组长,检查完毕!”

“好的,正式打开舱门,按照计划执行任务!”

廖军看到队友作手势汇报,大家也相互检查之后没啥问题后,他们才来到空天一号的仓库。

飞行员吴海洋打开空天一号机身的舱门,等完全打开后,廖军先走出舱门感受外面的情况。

迈出空天一号,脚踏在月球的灰尘上,扬起一股灰尘。

他瞬间被月球表面的景象所震撼,无尽的陌生和神秘感充盈着空气。

一片死寂!

狗屁的美景,哪里好玩了。

唯一好的,月球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就是行走比在太空上面行走更加方便许多,在行走或进行其他活动时会感到更轻盈,带来的好处就是操作设备没有那么吃力。

廖军围着空天一号走了一圈,检查周围地势情况,一片平坦,没有塌陷的危险。

回到舱门处,向队友作了一个手势,表示安全,开始执行任务。

一个队友拿着一杆国旗和一杆企旗出来,廖军接过,和队友在一处平坦处打入旗子,然后一起拍照留念,有两名队友还蹦起了一米多高,这还是背着几十斤的设备。

旗子材料不一般,可以耐高温和低温,在月球上放数十年不是问题。

当他们插好旗子的时候,地球的控制中心通过视频看到两面旗子插在月球上,大家忍不住鼓掌。

“当旗子插在月球上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星海集团正式登录月球,并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探索的痕迹。”电视台的主持人非常激动地说道,“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是人类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代表着人类对于探索和征服未知的追求和勇气!”

在电视台主持人的激动发言下,不少观众忍不住鼓掌起来,对于这一壮举表示赞赏和敬佩。

这次登月任务的成功不仅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人类意志和智慧的胜利。

这一时刻将永远载入人类历史的篇章中,激励着人们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追求科学、进步和人类的未来。

关闭直播通信后,一位队友就忍不住向廖军吐槽了:“这真够荒凉的,希望我们能够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别啰嗦,按照任务执行!”

“队长,我就吐槽一下,该干啥还是该干啥。”

廖军知道队员的心态,其实他自己也是感觉到如此,但他作为队长,必须做好表率。

接下来,他们开始收集了一些土壤和岩石样本,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分析。

空天一号返程的时候,会带上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

月球探测器已经分析过这一片地域的岩土情况,但采用的是光谱分析仪,有那种样本的光谱才能检测得到,也就是说不能探测到未知元素和物质。

……

地球,星海集团,总部基地。

看到空天一号顺利登录月球,沐阳这几天收到各方来电祝贺,多家电视台邀请采访等。

他有很长时间没有接受电视采访了,就算是国内顶尖那家电视台邀请,沐阳也不给面子。

但这一次,他在公司接受了Y视的采访,给了对方半个小时采访时间。

上午十点钟,开始采访。

“沐先生,恭喜星海集团顺利登月,创造了历史。”电视台记者恭敬说道,能够得到沐阳的同意采访,他们非常喜悦,做了许多采访准备,光采访稿就审核了许多次。

当把采访计划给沐阳过目时,沐阳只是把一些敏感话题划掉。

“谢谢。感谢国家的支持,如果没有国家安定的科研环境,政策倾斜和扶持,星海集团走不到这一步,我们能够成功,都是建立在国家强大的基础上。

我们能够在安定的环境下生活,我希望大家都要牢记这一点。”沐阳若有所指,也许一两年后国人就会清楚。

“沐先生,星海集团能够登月成功,您是不是早就意料到这一天了?”

“把基础工作做好,就一切水到渠成。”

“星海集团打算在月球上建造多大规模的基地?”

“我们目前正在采集月球的数据,如果顺利的话,未来五年内,希望能够解决人类长期居住的问题,满足超过五百人居住、生活和工作。

当然,想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首先要解决氧气供给和能源问题,其次就是食物的自给自足。

在前几天,太空站传来好消息,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太空种植问题。”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不知在月球上种植粮食会是怎么样?”

“在月球上,植物动物生存条件苛刻,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地球,注意环保。”

半个小时后,采访结束。

沐阳刚喝完一杯茶,接到石墨烯实验负责人的来电,公司研制的碳化硅堆积法研制石墨烯成功了!

“好,很好,我马上下来看下。”

沐阳很激动,石墨烯的作用非常强大。

如果每公斤石墨烯的生产成本降到数百元,还能够批量生产的话,将是材料界的变革。

第614章 星海集团的企业标准就是国际标准

碳化硅堆积法多层石墨烯技术是沐阳非常重视的科研项目,也是材料项目中重中之重。

如果解决了石墨烯的批量生产问题,它的重要性等同于公司的金属3D增材工艺技术。

石墨烯,对轻型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像空天一号,如果能够大规模应用上石墨烯,可以减轻机身30%以上重量。

星海集团拥有金属3D增材工艺技术,可以把石墨烯融合在金属各层,制造超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只需要附上一丝(0.01毫米)石墨烯,就相当于增加了3.5毫米Q235B钢板,而且韧性更好。

像未来01汽车,汽车钢板和轮胎附上几丝石墨烯后,就相当于汽车表面增加了超厚钢板。

要是再加厚一些石墨烯,反器械狙击枪对付这类防弹车都没法。

如果军人穿上这样的防弹衣,在枪林弹雨中随意穿梭真不是什么问题了,只要不被震死或被打中非石墨烯覆盖部位就行。

正是如此,石墨烯在军事当中的用途太变态了,君方肯定不愿意这一类材料技术被他国获取。

沐阳迈着期待、兴奋的步伐来到实验大楼,看到项目负责人陈柳博士已经在实验大楼门口等他。

“先看下实物。”沐阳直接挥下手说。

“好的,董事长,我们试制了10公斤,批量生产层数在10层以上,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层数越小,生产越不稳定。”陈柳走在沐阳略后,边走边说。

“这很正常,石墨烯厚度太薄了,现在能稳定生产多少层数的?”

“20层及以上吧,但我建议叠一百层使用,如果层数太少,在工业上应用时,对工艺和设备要求就比较高,生产成本会剧增,毕竟我们已经把石墨烯的成本降下来了,层数多几倍其实增加不了多少重量。”

沐阳点头,明白他所说的问题。

在工业界,越精密越难造,或者说,超级大的东西也难造。

一般情况下,一张面巾纸的厚度约为0.08-0.12毫米。

而一张由3-4张薄纸叠成,即一张薄纸厚度约0.02-0.03毫米。

如今一百层石墨烯的厚度大概为0.002毫米,要一千层石墨烯才有一张薄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