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科的美国生活 第216章

作者:七洞

苏茂洋有些愣住了,他之前的猜测也只不过是觉得对方可能聘请自己加入公司,或者是想要签下自己,完全没敢继续往上面想。

李斯科的话好似惊雷,一下子把他给镇住了,脑子一片空白。

“我,,,我,我不行的,”

苏茂洋有些语无伦次了,开口拒绝着,他虽然很感谢对方的看重,但自己是块什么材料,自己内心十分清楚。

这可是五千万美元啊,要是被自己给搞倒闭了,卖身都换不起,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听到苏茂洋的话,李斯科更开心了,一个有分寸的人,才是有前途的。

“是这样,这个行业的门槛要说有吧?也不是很高,似乎拿钱就能进,要说没有门槛吧,也有很多派系的存在。”

李斯科解释着,要是没有一个懂行的带路人,很可能被坑的血亏,煤老板和美国的华尔街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是中戏出身,学院派,天生背后就站着校友,而且你对院线的看法我觉得很出色,正是我打算的,我们不谋而合。”

483.苏茂洋的纠结

苏茂洋对于李斯科的坦诚还是很受用的,不过一个人的学历也是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哪一个能够考入知名高校的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如愿的被录取的。

他低头看着文件上面的注册资金,五千万美元那么长一串的零,无比的刺眼。

他也知道自己跟很多同学们相比,是在这个行业缺少了那么一点天分,不过之前一直认为可以靠着勤奋来补足,所以倒也不会太自卑。

不过在来参加同学会前夕,发生了一件事情。

他被人给顶替了,跟着一个导演演不知名的配角演了五部,终于关系打好了,对方也答应下部戏给自己一个男二的角色。

苏茂洋欣喜若狂,从配角到男二这个番位是很难跨越的,有些人一辈子都会卡在这个门槛上。

他觉得自己如果出演了这部戏,说不定能吸收一部分的人气,顺势成为小制作的男一,重要的是这个跨度。

可是没过几天,就接到了对方的电话,电话里很惋惜的通知他,说原本答应给他的角色被投资商换人了。

他永远也忘不了对方在电话里说的话。

“小苏啊,我劝你换个职业吧,虽然是名校出身,但是在这个行业还是需要一点天分的,再不济也要有背景和助力,你什么都没有,再坚持下去也不会有好前景的。”

苏茂洋咬着牙,语气诚恳的感谢了对方的提点,还约定下次见面要请客喝酒。

他能怎么办呢,对于演员来说,导演是不能得罪的,自己还期望对方有点愧疚感,在别的戏里能想起自己这个人,能给个机会。

那种大吵大闹是只有新出茅庐的人才会做的,这么做能有什么后果呢,对方也没有明确的告诉你就订下你了,只是说会考虑。

同时还会失去导演圈子的好感度,大家都会知道你是个不识抬举的人,以后的道路更加的寸步难行。

这也是他这几天一直有点抑郁的原因。

这种感受在参加同学聚会之后更加浓郁了,在学校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不比任何人差。可是现在,有很多同学几乎番位都爬到男三了,还有个别出众的,比如汪開和张翰,都成了男一。

就算没有一定的番位,别人也能进入戏剧院,成为有铁饭碗的人,一边在戏剧院里演戏剧,一边等待着机会。

只有自己,戏剧院进不去,番位也上不去,经纪公司也没什么助力能给自己。

这几天他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该离开这个行业了,回老家好好的找个工作,侍奉双亲,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女人结婚,就这么淡然一生。

但见识过繁华之后,骤然回转平凡,不是那么容易下决定的。

苏茂洋的神情越来越狰狞,他还记得自己刚考上学校的时候,几乎所有街道的人都来自己家祝贺,父老乡亲都直言,希望以后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

这几年他都有些羞于回老家过年,一事无成,无颜面对别人的谈论。

“我给你的薪资是一年一百万美元,等收购完成,什么时候公司实现盈利,你作为公司CEO,享有2%的分成。”

李斯科看着苏茂洋好像有些意动,谈论起了待遇问题,要想马儿跑,当然要喂草。

作为一个牧场主,他对这句话有些深切的体会,至于分成,那也是公司盈利之后的事情了。

按照公司的发展计划,前期几乎都是以收购和插旗为主,要想盈利,几乎要到15年了,到那时候,苏茂洋也在公司工作了五六年了,他一点都不介意分成一点给对方。

毕竟公司还指望对方运作,自己是不太精通的,所以给点甜头,才会让对方兢兢业业。

“一百万?”

苏茂洋这下是真的有些抵挡不了了,他从毕业到现在,一直省吃俭用,除去要跟剧组的工作人员打点关系,联络感情之外,剩余的钱几乎都存了起来。

到现在存款也不过才十万,这已经在很多人眼里是很不错的了。

一百万,自己要再干十年才能存到,而目前也不过是自己一年的工资。

其实李斯科的这个工资在CEO行业不算什么高新,很多高管的平均年薪都是一百七十多万,但苏茂洋没有经营的经验,所以这个待遇还算是很合适的。

想着自己在老家的双亲,他想给父母买套房子,搬离那个高危小区,只是存款一直不够,没有行动。

如果答应了李斯科,那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他很清楚,一个院线经理在行业中的地位,不光是演员要巴结,导演和制品人还有影视公司老总,为了增加自己的排片,都会争相讨好。

只要自己答应,钱财,社会地位,全部都来了,男人一生追求的东西不就是这点么。

至于说自己的演员梦,相信自己把公司建造起来之后,偶尔在一些影视剧里提出客串,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还能满足自己的戏瘾。

在剧组工作的这几年,苏茂洋有了深刻的体会,在这个行业,地位是决定一切的主要因素,有了地位,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能被原谅,没有地位,有时候连呼吸都是错的。

想到这里,他大概已经有了决策,但是因为事情比较大,还需要慎重考虑一下,

他顿了顿,开口了。

“李先生,首先,很感谢你对我的看重,这实在对我有很大的鼓励,但是因为我还没完全接收这个信息,现在还是昏沉沉的,所以麻烦请给我点时间考虑,毕竟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也是我人生目前最大的机会,我也不想让您对我的看重和恩情有所损失。”

李斯科听到苏茂洋的解释,也是很满意的,有这么一个下属,自己以后大概率可以不用管理这家公司了。

这才是一个投资人的想法,自己只需要出钱,有经验的人运营,之后赚的钵满盆满。

“没关系,我理解,这是我的名片,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决定好之后给我电话,我随时欢迎。”

李斯科的话音刚落,查尔斯就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名片,上面没有什么内容,只有李斯科的名字和联络方式。

.m.

484.视察国内投资公司

在经过几次没有名片跟人交换的窘迫之后,李斯科也终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订制了一批名片。

至于上面的职业,什么都没有书写,他很难定位自己的真实职业,作家?牧场主?投资人?银行家?这些好像自己都有所涉猎。

索性就不写,整个名片的风格是水墨画,好像是一碗水滴入了一滴墨汁的感觉,充满着东方韵味。

对于能跟李斯科交换名片的存在,都是有点地位的人,他们很清楚李斯科的职业和能力,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

在苏茂洋鞠躬离开之后,张黎才开了口。

“你这么看好他么?我还真的没发现他是一个经营人才。”

“我一开始也没觉得,只是找个懂行的人去做罢了,但这几次的交谈,发现还是有点材料的,或许真的可能做成,我也会找个副手配合他,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李斯科摸着下巴,副手的人选就由钱德勒提供,一华一美,互相制约,基本不会出现沆瀣一气的事情。

“你决定就好,不过苏茂洋的人品还是可以的。”

张黎点了点头,能够提拔一把自己的老同学,她还是很开心的,至于之后的事情,那还要看表现。

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屈青有点泪目的抱着张黎不松手,难得见面一次,转眼又要各奔东西,她越来越怀念在学校里的生活了,无忧无虑,好朋友可以每天都在一起,上课下课。

“好啦,等你空闲了,就来美国找我,我会招待你的,牧场的景色还是不错的,我们背靠山脉,是一个旅游胜地。”

张黎安慰着,轻轻拍打着对方的肩膀。

李斯科微笑着看着两个女生的依依不舍,对于男生来说,并不能完全体会这种情感,天涯总有相逢。

“那约好了,我到时候要天天吃牛排。”

屈青撅起了自己的嘴巴,擦拭着眼泪。

“好,都依你。给你杀头牛,让你吃个够。”

张黎有些无奈,自己这个闺蜜在社会上混迹了好几年了,骨子里还是一个吃货。

得到允诺的屈青才算是松开了自己的手,看着张黎李斯科上了车子。

等车子转角完全看不到了,才叹着气往酒店里走去。

自己也要收拾下东西回家了,作为这段时间没戏可拍的娱乐圈不知名人物,她也要回自家的老家跟父母团聚。

至于跟张黎的分别,完全是真情流露,在社会混迹越久,越发现可以交付真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大家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外人看到的姐妹情深也不过是逢场作戏。

而张黎是真的自己的闺蜜,是一起在学校头对头睡了四年的姐妹,是可以在夜里无话不谈的真朋友。

张黎在车子里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才转身看向李斯科,询问着今天的目的地。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妈妈都打电话催了。”

一大早就接到了李凤的电话,催促着早点回家。

“应该一下午就可以搞定,我们坐晚上的飞机回家。”

李斯科估算了一下,投资公司在大陆的分部建立之后,自己几乎就没来过,也没见过对应的负责人。

现在投资公司在华国同行业里面也很出名,大家都知道有个风投,投资很慷慨,业务范围大多都是网络公司,几乎不太插手公司的事务,只是派遣一个财务就结束了.

最重要的还是对方有华尔街的背景,可以给公司美国上市提供帮助。

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对于赴美上市还是很热衷的。

几乎是所有创业人梦寐以求的助力,所有公司的邮箱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封寻求投资的邮件。

车子很快在一栋大厦下停住了,李斯科整理下了衣服,自己是作为老板出席的,要是衣着不整,那就不太好看了。

张黎很淑女的挽住了他的臂弯,查尔斯在前面带头,朝着大厦里走去。

上了电梯,一路上升,到了三十层。

投资公司在这里租了一层楼,随着投资公司的增加,很快把下面那层楼也租下了,而且预计明年还要在租一层,来面对日益增多的业务。

到了前台,一个身着工装的前台小姐正在工作,查尔斯用英文说明了来意,立刻一个内部电话打到了公司老总的办公室。

“先生,很高心见到您。”

一个白人男子走了出来,身高跟李斯科基本差不多,年龄在三十多岁。

这个人李斯科是认识的,正是之前钱德勒的助理,也是钱德勒推荐他接管国内投资公司的。

他叫约翰,里瑟,跟钱德勒有着同样的性格,就是有着很好的执行力,但是开拓能力不足。

这正是李斯科喜欢的特点,至于开拓性,有自己的金手指就行了。

“看起来气色不错,在这里还算习惯吧?”

李斯科伸手跟他握住,带着微笑询问着。

“特别棒,这个国家真的是个奇迹,我觉得更像是1.5X的美国,发展迅速,有着人口优势和地理优势,以后绝对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的中心。”

里瑟对华国赞不绝口,之前没来这里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被发配了,情绪并不是很高涨,在钱德勒找他促膝长谈之后,才明白公司对这个市场的看重。

来到这里之后,亲身经历了迅速的发展,他才明白国内对华国的印象实在是有些偏见。

可能因为美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外加移民国家,国内普遍的爱国情绪并不是有多重,对于社会精英阶层更是如此。

所以里瑟毫不避讳的直言,他真的觉得按照华国现在的发展速度,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华国已经有了3.48亿网民了,而美国才2.1亿。

这个国家可是有着13亿人口的,所以这个数据增长的幅度可是比美国多很多。

李斯科听到里瑟的话语,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要是之前的里瑟,可是没有这种眼光的,看来在华国工作,增加了他很多见识,也开拓了眼光。

职位和经历是真的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影响,里瑟的这种影响是很正面的,李斯科觉得对方完全可以加点担子,承担更重要的工作,不过这些都是整合公司之后的事情了。

.m.

485.约翰里瑟

约翰里瑟在前面领路,带着几人先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先生。”

他从秘书手里接过两杯准备好的咖啡,递给了李斯科和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