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科的美国生活 第469章

作者:七洞

第奥古·施罗德有些疑惑,毕竟自己的名声基本上只是在英国本土范围内进行流传,而且跟李斯克相比,自己几乎是一个三线的作家,本身身份地位跟对方有着根本遥马不相及的差距。

而他之所以在李斯科遭受欢迎的时候,没有立刻上前奉迎对方或者是打招呼,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本身跟对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另外一方面本身他也不是一个比较忏悔的人,他虽然比较尊敬李斯科,在文学上面取得的成就,甚至十分钦佩对方那才华横溢的文笔,但是并不代表它本身是一个卑躬屈膝的人,他认为自己可能在某些地方也会跟对方没什么太大的差距,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出道时间尚短,而且没有积累够足够的底蕴的缘故,所以才暂时没有达到相应的成就。

1584.欣赏

而李斯科看到自己没有认错人,也是立刻把原本保持的微笑变得更加灿烂一些,先是友好的朝对方伸出手掌表达自己的友好的意思,同时开始解释自己为什么能够认出对方。

“我还以为我认错了,毕竟我只是在作品的扉页上看过你的照片,猛然间真正要把照片跟真人进行对比的话,还是有些不太敢相信的,你好,我是李斯科,我读过你的上一本作品《双岛记》,这本书十分的喜欢,甚至连续翻阅了两三遍,里面描绘出的那种真挚的情感以及人性的探讨,让我经常会忍不住进行深思。一直想找一个比较合适的机会能够跟你认识,而且我曾经跟你的电子邮箱联络过,但是好像并没有收到什么回复。”

这个事情李斯科倒是没有说假话,虽然他本身是一个作家,但是因为家里有一个家族图书馆的缘故,所以他日常生活中的消遣还是经常会翻阅不同的图书寻找着这种比较喜欢的作品,自己既然是一个作家,但同时又是一个不错的书迷。

而这部《双岛记》就是这段时间她比较钟爱的一部作品,虽然因为自己或者是某个时间线的变动,让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很多,在历史长河中本应该散发出璀璨光彩的文学作品,但是同样又涌现出相当多的其他不朽的名作。

这本作品本来只是简单的讲述一个人流落到一个岛上的稀奇故事,在这个岛上有很多的原住民,主角因为来自于源溟社会,跟这些尚未开化的原住民有一定相当多的互动,也正是在这种互动中,让这个从文明社会来的人跟岛上的原住民进行了一些观点,上面的冲击和碰撞,让人能够感受到这些本来属于人性最深处的美好品质和一些看待问题上面的想法。

同时对于人性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在李斯科看来,这个作品本身是一个立意很好的作品,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文学含义非常的强,能够从这本作品看得出来,这个作家本身的功力是十分深厚的,甚至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一些看法。

这种作家不出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受到足够多的重视,一旦有一个合适的途径给予对方,就能够让他们顺着这个机会一跃而起,同时依靠着自己的才华,在整个世界文坛上横冲直撞,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让自己彻彻底底地袒露在阳光下闪耀发光。

第奥古·施罗德本来对于李斯科过来询问自己的事情是有一些差异的,一方面因为两个人根本没有什么大的交集,再加上身份地位要差距那么大,对方过来是不是想奚落一番自己的作品或者是在圈子里的成就呢?他本身是抱着这么一个狭隘的心思去进行思考的。

但是没想到李斯科一开口就释放出了自己的善意,而且言语中把自己的作品以及对于自己本身的评价推的10分的高崇可以这么说,如果自己本身是一个特别有心机的人,拿着李斯科这句话去宣传自己的作品,能够让原本不是那么畅销的销量,直接在原本的基础上上浮20%,毕竟对方现在在圈内或者是有书迷心中的地位已经是十分的稳固了,甚至有个固有的印象,那就是李斯科看好或者是自己写出来的作品,几乎全是精品。

再者来说,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欣赏你,跟那些普通人欣赏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触。假如说你是一个明星歌星,忽然迈克尔杰克逊过来告诉你说他很欣赏你的作品以及歌曲,甚至觉得你十分的出色,当时你能够获取到的感动,跟此时此刻自己是一模一样的。

“李斯科先生我也是您的书迷,非常感谢您对我作品的看好,另外欢迎您来到英国,我一直都十分想聆听您的教诲,在文学的道路上您已经算得上是一个青年作家的旗帜和先驱者,能有机会得到您的指点几乎所有的作家都会十分的荣幸的,至于您说的联络电子邮件,这个我确实不太清楚,一般这种事情都是我助理进行处理的,可能是夹杂在一些诈骗和广告的邮件中被清理掉了,十分的抱歉。“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第奥古·施罗德在听到李斯科的话语之后,整个人自然是十分激动的,甚至连忙表达着自己对于李斯科本人的尊敬和崇拜的心理,同时又把对方的问题刚刚提出的一些观点解释了一番,毕竟并不是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是一些无心的失误。

在整个西方国家,大多数人们喜欢及正式交流的途径都是进行通过电子邮件来处理的。而这些电子邮件本身因为自身题材和限制的缘故,能够获取利润的途径少之又少,所以只能通过这种广告邮件的广阔分发来起到获取广告费的作用。

也造就了很多人的电子邮箱中日常收到的一些邮件,大多都是来自于各种不同的广告商,甚至是宣传的内容,所以对于这种邮件一般都是采取自动筛选和过滤进行删除的,有些可能比较陌生的账号,猛然间发了一个邮件过来,也会被这种并不是那么智能的筛选方式给过滤掉。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斯科之前跟自己进行联络的这种邮件,肯定也是夹杂在这些广告中一起被过滤掉了,想到这里,第奥古·施罗德就感觉懊悔不已,如果能够早一点跟李斯科搭上关系,两个人通过邮件进行一些文学观点的交流,是不是让自己就能够提升的更加快速一些,而且有了对方的看重,自己在文坛上也能够走得更加顺畅一些。

而李斯科是真真正正十分欣赏这个作家的,所以才会做出如此比较笨拙的方式来想跟对方达成联系,没想到在这一次参加宴会的时候,就这么差小的能够遇到对方,本身他是不太敢确认是否是作家本人的,站在原地愣神了好久,才有些忧郁的上前询问。

“没关系,我们能留个联系方式么,我很喜欢你的文学表达方式,而且觉得你的才华比较出色,能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也是一个很让人开心的事情,”

1585.地位和交好

第奥古·施罗德听到李斯科示好的话语之后,当即表现的自然十分兴奋,毕竟这位可是目前整个世界青年作家的文豪级别人物,甚至在很多作家的眼中,李斯科距离诺贝尔文学奖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目前自己跟对方的差距还是比较带大的,再加上李斯科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普通作家转变成为资本的跨越,对于自己来说能够跟这么一个人物交好,对于自己的写作道路也有很大的帮助。

两个人互相交换了名片之后,李斯科又开始跟对方商讨了一下这段时间的文坛动态以及对于这位作家文学的赞赏以及夸奖。而因为这个举动也让他很好的融入到原本聚在一起进行交涉和讨论的英国本土作家圈子里,看到李斯科是这么一个平易近人的态度,而且本身又没有什么大的架子,这些作家也不吝啬自己的友好,纷纷开始恭维起了李斯科在文学上面取得的成就。

要知道文人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十分相轻的,而且可以说互相之间竞争最激烈的可能就是这个群体了。主要是因为文学这个东西根本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评判标准,不像数学那样1+1=2就是对的,1+1=4就是错的,文学的对错总是没有一个比较准确和严格或者大家都认同的对错评判,所以文学水平的高低大多数也只能依靠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来进行分辨。

这种状况也就造成很多作品可能有50%的人认同,但是另外50%则认为这幅作品可能并没有别人夸赞的那么的优秀,如果真正想获得所有人的认可,那么这本作品最起码要获得70%以上的人的认同,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彻底掌握了舆论以及印证了这部作品的优秀。

在这种状态下,文人之间的斗争以及互相看清贬低的情况几乎经常出现,而里斯科在刚刚出道的时候也会遇到这种状况,虽然可能大家会畏惧他背后的文学以及人脉的实力和靠山,但是也会通过一些三言三语来表达自己对于李斯科受欢迎的嫉妒。

毕竟一个新出茅庐的新手在受欢迎以及市场追捧的状况比自己这个在行业中混气了,多年的老伴写手还要优秀和出众,本身就是一个可能会受到抨击的事情,人们会十分贬低目前的市场状况,以及这群粉丝根本没有任何的文学认知和素养,所以才造就这种情况的出现。

再者来说,李斯科刚刚出道之前的作品还显得稍微有些幼稚,真正的成熟程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大家抱着挑剔的姿态去阅读的话,也能够寻找出很多毛病和一些不太合适的语句来,这种事情自然不是陌生的,几乎每一个优秀刚刚出道的天才都会经历过如此的待遇,只有真正从这个关卡中闯荡出来,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且有着辉煌前景的天才。

当初的李斯科面对这种状况采取的办法就是对于外界的批评,不伦不问,也尽可能减少一些采访以及在公众露面的次数,然后努力的把大家的视线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到作品本身,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思想以及表述的社会形态和人性的深思来出发,慢慢的大家批评的声音可能就没有之前那么的旺盛了。

再者来说,也有导师在一边进行帮衬着,面对一些圈内老前辈的攻击,他会毫不犹豫的采取亲自下场的姿态,也为李斯科站台同时庞大的人脉圈子也几乎出了很多的力气,毕竟在这个圈子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荣誉几乎都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人受辱就代表着这个圈子本身在受到别人的攻击和压迫。

再加上后面李斯科不断用更加优秀的作品来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一部作品又比之前另一部作品更加的出色,每一步的进步几乎都展露在公众的面前,所以大家才算是完全的认可和接纳了这个年少成名的天才作家,也正是这么多的经历以及所遭遇的攻击和讨论,才让李斯科在目前文坛中的地位变得十分的稳固,几乎不会受到什么太大的抨击和反驳。

能够有资格批评李斯科的作家前辈几乎都已经开始变得爱惜羽毛了,而且对于李斯科这个后辈也十分的欣赏,那些其他人又不够资格去评论李斯科的作品以及成就,毕竟自己本身取得的成就和辉煌,历史根本赶不上人家的皮毛。

正是因为有过这么多作品,一步一步把自己根基累积的十分的结实啊,所以李斯科在圈内几乎处于一骑绝尘且傲视群雄的状态,任何一个刚刚入行的作家,如果询问对方的目标以及崇拜的偶像是谁,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李斯科的名字,毕竟目前他在文坛所取得的成就几乎是每一个作家都梦寐以求的,不光完成了从作家到资本的跨越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社会地位以及强大的依靠,甚至可以说整个国家以及世界文坛所有的奖项除了诺贝尔文学之外,几乎都已经被李斯科拿了个遍,从一开始兴致勃勃盛装出席亲自领奖,到现在几乎都要求组委会把奖金和奖杯通过邮寄的方式来传递到自己的住所。

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别人的身上,自然会受到更多的抨击和议论,毕竟这种举动本身就是不太尊重这个奖项的。可是在李斯科身上这些理由完全不会出现和发生,因为可能有些奖项他已经连续蝉联了两届或者三届,对于这个奖项和奖品,而且现在几乎是组委会和评选人员,希望李斯科能够申报他们的文学奖项,因为只要有了李斯科的参与,能够让他们原本收获的关注和注意力变得更多,受众也变得更加的广阔,对于李斯科的参展自然是十分欢迎,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巴结的。

能够有一个机会跟这么一个人是有比较亲近或者是聊天接洽的机会,对于英国本土的作家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意外的状况,而且在他们印象中像这种年少成名的作家,本身就应该是十分持才傲物的,毕竟这种例子在他们圈内见的也不在少数,作家本身跟那些好莱坞的影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留给粉丝书迷以及公众的印象,永远是经过装饰和特别设计出来的,其实真正底下的本性如何,根本没有办法能够预料得到。

1586.第奥古·施罗德的纠结

李斯科其实参加这个宴会本身是十分不适应的,因为好像在这个宴会厅里,大家讨论的话题都不是他所关心且熟悉的,而且似乎人们对于自己。作家本身这个职业并不是那么的认真,反而对于自己资产以及一些在美国分部的产业布局比较感兴趣,那些人都纷纷围绕在李斯科想要打探的目的是想询问一下对方的产业,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够插一手进去的可能性。

而且跟这些老狐狸进行聊天和沟通的时候,需要提起12分的防备,因为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中了对方言语上面的圈套,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原本的秘密以及机密给透露了出去,别人能够从这些机密上寻找到很多的破绽,进行对于你产业的打击,或者是完成自己内心的企图。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问题,所以李斯科一般在外面进行这种宴会参加的时候都是抱着谨言慎行的态度,能不开口的时候尽量保持着沉默的姿态,而且对于别人询问的话题一般也会在脑海中简单的思考个三五秒,确定没什么危机之后才会真正的从口中吐出。

这种沟通和交涉不光让李斯科感觉身心俱疲,而且几乎要时刻的都要紧绷自己的神经,生怕有什么疏忽或者是做错的地方,就是因为如此,李斯科面对这种宴会一般就是能逃避就逃避,尽可能的不去掺合,甚至有可能一般都是以一副冷峻不太善于社交的姿态来面对大家。

相比较之下跟这些老狐狸进行沟通和社交,李斯科更喜欢跟这些可能稍微纯粹那么一丁点的作家们进行交流,而且一旦集合到这个群体中,感觉自己好像有很多话题可以共同讨论,比如说啊一些文学的表达手法以及写作方式又或者是哪种体裁,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可以试探性的进行试验一番,又或者是自己对于文学以及一些事情,有没有什么比较独特的认知可以讲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一方面因为文学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深色且不那么容易被掌握,另外一方面作家本身还是有一些纯粹的,他们除了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以及对于世界的思考之外,好像并没有太多其他的利己思想。

通过这种交流也能够了解到目前世界文坛很多的动态,毕竟李斯科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封闭在牧场里,对于外界的消息的来源和得知还是接收的比较缓慢的,大多数只能依靠别人或者师兄弟们的传播才能够了解一些,已经稍微有些过时,并不是那么的时效的新闻。

比如说现在大家讨论的话题就是这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到底有哪些人真正闯入到了后面的大名单?目前到底哪一位作家占据一定的优势,以及作为今年诺贝尔评奖协会到底有哪些评奖人有权利决定到底是谁拿到这个奖项?

对于李斯科来说这些消息还是比较新奇且有趣的,而且从这些交流中也能够获取到很多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比如说大家都普遍认为目前里斯科几次对着诺贝尔文学奖发动冲击都是折戟沉沙,如果这一方继续保持住这种状态的话,很可能会真正收获了一群怀疑对方公正以及权威性的作家群体们。

毕竟谁也不希望这么一个文学殿堂最高的荣誉,是依靠一个人的资历以及年龄来判断是否具备获取这个奖项的标准,而不是单纯的只是依靠着才华,毕竟李斯科可能在这件事情上稍微占据一定的优势,因为年龄的问题可以算得上是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青年作家,但是早晚有一天他们也会遇到同样的境地,谁也不想李斯科身上发生的事情,在自己的身上再一次重复。

在这个事情上面,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是站在同一个角度和方向的,而且几乎大家已经团结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集合体,哪怕就是一个三流作家面对这种事情,也会毫不犹豫的标明自己的立场,然后跟随着前辈们一起对于这个奖项发出抨击和质问,他也觉得自己肯定有一天也能够获取这个奖项,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身为一个文人就是需要有这种骄傲和勇气,而且觉得自己不弱于人的自信心,如果没有了这些之后,那么一个作家笔下也不会写出什么比较优秀的作品,已经为他已经失去了用作品和才华跟别人争锋的锐气和勇敢。

李斯科一边端着自己的酒杯,一边大多数时间都充当一个听者,听着这些人不断的分享和交流着这些消息和新闻,他也觉得十分的有趣,甚至感觉自己并没有那么的落后了,时不时也为一些作家抛出来的写作以及文学上面的笑话逗得哈哈大笑,整个人在这群人面前也是放松了姿态,让自己以一个最舒适的状态融入到这种氛围中。

尽管李斯科并没有太多想要倾诉的欲望,但是这些作家也不会忘记在这个交流圈子地位以及全市最高的他,时不时也会询问一下对方的意见和观点,也尽可能的在言语上面对着李斯科保持着尊敬和崇拜的语气。

正当李斯科跟这群人聊的十分开心的时候,第1个被他找上的作家第奥古·施罗德看着李斯科谈笑风生以及一副和尚的态度,有些纠结的站在原地,不住的撵着自己的脚底,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样开口讲述和请求对方比较好。

看着时间1分一秒的过去,第奥古·施罗德觉得如果眼下不再开口的话,可能自己就没有再好合适的机会了,虽然两个人已经交换了联系方式和电话号码,但是如果这件事情耽搁和拖延的太久了,可能对方已经从记忆里把自己这个角色和人给忘记了,到时候再去攀附关系已经是比较落后和晚的时机了。

“李斯科先生?能暂时的请您移步一下么,我有点别的事情想要请教,”

鼓足了勇气之后,第奥古·施罗德一边小声地靠近了李斯科,把自己的请求说了出来,一边朝着周边还在高谈阔论的同仁们报以抱歉的微笑,毕竟本身大家都在进行同样一件事情,可是自己依靠着李斯科对自己的欣赏暂时性的抄了近道,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容易触犯众怒的行为。

1587.请求

李斯科看到对方似乎有什么事情跟自己交流,当即也是跟着对方的身后来到了一个比较安静和人少的角落。

“怎么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么?”

其实在接到对方邀请的时候,在李斯科脑海中出现的第1个想法就是对方说不定是遇到了什么难题,想要寻求自己的帮助,毕竟这种事情在其他时候他也经常遇到,所以对于李斯科来说,这种事情已经不是比较稀奇的了。

再者来说,自己对于这位作家的作品以及对方的才华还是比较欣赏的,如果是一些不是那么麻烦的事情,再者来说自己也有帮上忙的地方,他还是不会吝啬自己的援助之手的,但是如果这件事情确实难以解决的话,他就只能遗憾的说声抱歉了,毕竟欣赏是一方面,但是如果还没有欣赏到可以为对方的事情付出很大代价的地步。

第奥古·施罗德在停下脚步之后也是经过了一番的挣扎,毕竟这种事情他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去讨论的,如果对方接受了帮助自己的事情还好,如果对方拒绝了,那么自己接下来可能没有什么脸面再继续跟李斯科进行一些别的事情上的交流了,刚刚地接出来,良好的谈话友谊也会随着这件事情的出现而彻底告终。

但是眼下自己确实是没有什么比较合适的办法了,如果寻求不到李斯科的看法和帮助的话,可以说接下来自己在这个职业上面的道路已经面临着断裂的可能性。

“李斯克先生不知道您名下的那间出版社是否有签约新人作家的打算,不瞒您说我在英国本土得罪了他们这里的一个出版界的大亨级别人物,主要是因为对方想拿我的作品进行改编修整,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如果我答应了对方的话,可能我的作品就会被修改的面目全非,至于利益上面的分割,我倒不是太过于在乎,但是对于我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我还是比较坚守的。”

说起这件事情来,第奥古·施罗德还是感觉有些羞愧和难以启齿的,毕竟看起来自己跟李斯科两个人的年纪并没有差别有很大,甚至好像还自己略微的年长一些,但是论起在文学的地位以及取得的成就相比较的话,自己跟对方真的是差距太大太大,甚至可以说是拍马都不太相及的地步。

在对方在世界文坛叱咤风云的时候,自己不光在文坛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甚至还因为自己的愚蠢和比较生疏的操作,导致自己现在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境地。对方那位被自己得罪了的出版界大亨已经放出话来,可以说现在在自己的作品在整个英国境内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出版的途径,虽然自己的作品一些文学上面的价值还是比较出色的,但说实话销量并不是太过于经典。

为了这么一点微乎其微的利润,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会冒着这个风险去得罪另外一个行业中的大亨级别的人物。

毕竟人们也是有着自己精确的判断力的,为了一个无名小卒去得罪这么一个之后有可能合作甚至带来利润的大亨,完全是没什么太大必要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的第奥古·施罗德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一方面他的第1本作品在业界广受关注,人们对于他物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还是无比赞同和认可的,但是因为第2本书迟迟没有办法发布,所以名气一直处于衰落的状态,如果再继续保持这种情况,可能自己下一本书又是从一个完全新人的状态出发,毕竟一个没有任何名气可言的作家跟新人作家没有任何的区别。

第奥古·施罗德这段时间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焦头烂额的状态,上一本书虽然比较较好,但确实不是十分的卖座,他从上一本作品获取到的利润分成也微乎其微,经过这么久的挥霍,已经面临见底的状态,再加上又迟迟没有新的收入,所以整个人已经马上面临着窘迫的状态了。

尽管对于这种情况有一些无奈,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的厌恶,但是第奥古·施罗德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这段时间呢,想尽办法通过以前较好的同人们获取一个又一个宴会的邀请函,就是希望能够在这种宴会上寻找到一个欣赏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才华的人物,通过对方的帮助让自己现在走出这个窘迫的状况和环境。

类似的宴会,他已经差不多连续参加了半个月之久,每一次都是根本没有找到任何的转机,如果谈论起文学的话题,可能有很多人愿意跟自己一起交流。但是如果谈论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或者是请求对方帮忙寻找一些别的机遇,几乎所有人都闭口不言,毕竟对于这些作家们来说,他们本身也是处于一个得罪不起大亨的级别,为了一个刚刚认识的人去挑战对方的威严,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每一次参加宴会的时候,几乎自己都是用一副烂醉如泥的姿态回到家中,然后第2天清醒过来之后洗了把脸收拾一下仪容,再去参加下一个宴会,这种生活重复又重复,一直让自己觉得好像整个生活以及处境似乎是一片黑暗,寻找不到任何可以看到光亮的地方。

可是今天看到李斯科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时候,让第奥古·施罗德好像看到了一盏新的曙光,跟别人相比,李斯科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他本身自己就是一个资本,跟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方巴结着他,而不是他反过来用于复合的态度对待出版社。

再者来说,对方名下有着一个实力雄厚的出版机构,几乎完成了整个出版行业的生态链的整合。所以能够依附到对方的旗下,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条另类的出路,而且对方的渠道以及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甚至比自己之前签约的出版社都要出色。

再者来说对方的实力范围可是在美国,也不在乎得罪不得罪,属于英国旗下的出版社大亨,因为双方根本没有任何交集,就连社会地位都不是那么的匹配,自然也不会担忧这种情况以及所棘手的状况。

1588.援助和收获

第奥古·施罗德其实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整个人是感觉十分羞愧的,人家也是专职作家,自己又也是作家,甚至自己还要比对方年长一些,可是自己觉得天大的事情,甚至把自己逼迫到进退两难乃至看不到光亮的地步的事情,在对方面前几乎只是随手解决的小麻烦,甚至可以全算不上麻烦。

这种对比让自己觉得整个人处于一种嫉妒且难堪的状况中,甚至如果不是真的找不到别的办法了,他是不太想在李斯科的面前露出自己这么窘迫的一面的。

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得到了安慰,毕竟自己面对的人是李斯科啊,就是整个世界60亿人口,又能找到有几个能够跟对方才华相匹配的呢。所以自己在对方面前觉得微不足道,也是完全正确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地方。

李斯科听完对方讲述遇到的难题的时候,整个人是保持着一种注意力集中的姿态,他虽然不太喜欢这种社交以及形式的宴会。但是每一个跟他接触的人都十分喜欢李斯科的性格,甚至觉得对方是一个不错的聊天对象。

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身份地位会显然的在自己身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任何人来看待他或者思考他相关问题的时候,都会戴上有色眼镜去夸赞。

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李斯科不管有些问题自己到底感不感兴趣,任何人跟他聊天的时候,他都会保持一种比较认真的态度去倾听,而不是处于一种完全不在意的姿态,因为他觉得对方之所以愿意跟你聊天,甚至有交流的欲望,本身就是出于一种欣赏你的,如果用一副比较敷衍或者三心二意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十分失礼。

对于第奥古·施罗德遇到的这种事情,其实李斯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出奇的地方,虽然他一出道就处于被追捧的状态,而且自己的职业道路以及产业方面一直处于比较顺风顺水的样子,几乎不会遇到这种事情以及遭遇。

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个世界上以及文学这个行业中一直都是这样子的,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那么幸运,能够遇到欣赏自己的伯乐,同时有很多人出于利益的关系,愿意维护自己。

可以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只有金字塔顶端的那一个阶层是比较舒适的,其他人都是苦苦挣扎,苦苦寻求机遇和生存的。

而且尽管自己没有遭遇过类似的事情,但是也从鲁博日常的分享以及之前遇到的情况中听闻过类似的事情,对于资本来说,如果你不能带来非常多的利益的话,他们是没有那个心情和态度去照顾你的情绪以及满足你的心态的。

而且你没有到达一定的地位,对于自己的作品的掌控权也没有那么大,几乎算得上是你只是出版社的一个傀儡,想要自主权就需要到达一定的阶级和层次,才能够有勇气和权利说出拒绝的话语。

“没问题啊。这样吧,我稍后给你留一个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是目前美国我出版社负责人的联络方式。具体签约的条件以及想要获取到的待遇就可以跟对方交涉,我日常对这种公司掌控的并不是那么的紧密,而且也没有太过于关注对方的状态,毕竟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处理嘛。”

对于对方的请求,李斯科并没有什么想要拒绝的心思,毕竟按照自己理解和文学鉴赏水平来看的话,对方的才华以及写作天赋还是比较出色的。如果对方的出版社实力雄厚一些,依靠对方作品的层次,还是可以斩获几个奖项的,有了奖项傍身再加上相应的渠道以及宣传,很快就能够成为下一个后起之秀,虽然可能达不到自己这种层次和高度,但是也算得上是属于一流作家的范畴。

李斯科在日常交流的时候,可是没有少听到鲁博开口吐槽,出版社虽然已经组建了,而且经过不断的并购以及组合也算得上是业界一个比较出色的规模了,可是目前出版社签约的作家基本上总是在二流三流的范畴内徘徊,想要一个有着潜力的作家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写作这个事情固然有着宣传和渠道的加持,但是作家本人的才华还是比较重要的。

一个三流作家的写作水平,就算是再过于追捧,也不可能直接跨越等级,占据一流作家的地位。

再者来说,因为李斯科之前跟兰登书屋一直处于关系比较要好的合作,所以即便是目前新传媒集团已经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出版社以及相应的附属机构,李斯科也不可能撕毁协议立刻转投到自己旗下的出版社进行出版作品,毕竟这种态度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以及一定程度上面的反击。

如果李斯科跟对方没有达成合作的消息,一旦传出来的话,对方的股价会直接下跌,这种毁人财路的事情出现,可能会让这个传统的资本用一副比较仇恨的态度来进行相应的打击,目前的新传媒集团在对方的打击下,还是很难站得住脚跟的,毕竟有了那么多年的历史和渠道,实力方面还是比较雄厚的。

所以现在新传媒集团旗下的出版社机构一直处于人才稀缺的状态,比较迫切的需要寻找一个当家支柱的作家来坐镇,总是出版那些二线三线作家的作品,让出版社在业界也一直处于名声不扬的状态。

同时一个优秀作家如果能够加入新传媒集团的话,会对整个集团所有的业务都起到促进的作用,毕竟一个作品发布之后能够从多方面开发对方作品的财富,出版改编版权授予,每一个都代表着丰厚的利润分成。

至于对方身上所遇到的这些麻烦完全不是自己所担忧的事情,毕竟新传媒集团不管怎么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拥有自己的实力以及完整的生态链,面对别人的一些打击或者是风言风语,也不是10分的在乎,相比较能够从第奥古·施罗德身上摄取到的利益来说,这些小麻烦简直不算得上,是什么大的事情。

1589.御夫之道

对于对方身上所遇到的问题,李斯科用一副比较简单且轻描淡写的态度就帮助对方解决了,而且也做出了相应的承诺,当场给鲁博做了一份备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对方的身份以及遇到的问题,吩咐鲁博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个在他人眼中看起来十分困难的事情。

而第奥古·施罗德看到李斯科已经帮助自己完成了这件事情的首尾,当即转变了自己的态度,用一副无比谄媚的姿态来面对着对方,简直仿佛一瞬间从一个崇拜者的身份转移到了下属的角色,甚至在一些人向前想跟李斯科进行攀谈的时候,还承担了一副保镖的工作。

可能这种行为在很多其他作家群体中显得有些太过于丢弃了自尊,甚至成为了一个完全没有尊严的人,但是第奥古·施罗德完全没有在意的想法不说,对方现在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老板,可以掌控自己职业道路的人,就是对方随便点拨两句啊。对于自己的职业道路都是很大的助力,如果能够十分欣赏的在一些媒体方面提一提自己的名字,那对自己起到的推动作用甚至比一些作品带来的名望提升更加的出色。

再者来说,自己所谄媚的对象可是李斯科,那可是李斯科!世界上又有几个能够跟对方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人,哪怕是做狗,做一个大人物的狗,也比一个普通的流浪狗更加的珍贵一些。

让人困扰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李斯科又继续用一副温和的态度跟其他几个人进行了一些关于文学上面的交流,直到贝尔爵士通知旁边的侍者来邀请他,转向另外一个比较私密的空间聊一些事情的时候,他才依依不舍得朝着大家提出了告辞,同时也把每一个人递给自己的名片,都十分妥善的收藏了起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知道这些名片是否能够有荣幸成为他书房名片夹中的一员,但此时此刻李斯克所表达出来的态度,让几位作家感觉还是十分受到尊重且比较受用的。

如果是一个无名小卒,面对别人用一副比较尊敬的姿态来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涉的时候,大家顶多会认为他是一个比较有教养的人,尽管可能会对他有一些好感,但是也不会太过于刻意的吹捧这方面的事情。

可是这种事情用一个同样的姿态换成李斯科来做的话,大家会觉得这个原本高高在上的文学方面的神明猛然间脱下了自己那无比尊贵的外衣,用一副和善且慈悲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甚至有些人会因此感到痛哭流涕,而因为自己受到对方的尊敬,同时感觉找到了人生以及存在的自信和意义。

李斯科现在在这个英国作家群体中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几乎每个人都为他刚才表现出来的绅士态度以及对于自己等人的尊敬而感到钦佩不已,可以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假如自己取得对方这么高的成就,尽管不会变得太过于猖狂,但是面对一些自己这群等级的作家,也会抱着一种优越的态度高高在上,用指点的态度来对待大家关于文学方面的交流。

李斯科跟随着侍者一路穿过正在举办招待宴会的客厅,同时跟沿途中问好的每一个人都点头颔首,同时举起手中的酒杯示意。尽可能不让对方释放出来的善意平白的落了空,又或者是觉得自己一腔的热情变成了一些无所谓的付出。

当路过张黎这个英国名媛的小圈子的时候,还特别贴心的在对方的耳边说一下自己的去向,以免等会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对方寻找不到的自己的身影会变得惊慌失措。

而张黎对于这里气氛适应的明显要比李斯科所预料中的还要出色,对于自己丈夫要短暂离开,跟贝尔爵士商议一些商业上的合作的时候,她还是十分自然的点了点头允许对方的离开,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丈夫行踪的掌握和了解。

两个人这种夫妻之间亲密的互动,还是引起了周围一圈名媛的羡慕以及嫉妒等李斯科的身影刚刚离开,对方就又一个十分热情的态度向张黎讨教着夫妻之间相处的模式以及状态,毕竟能够把李斯科这个不论是长相还是身世,以及身材都十分出色的男人抓的紧紧的,张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御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