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科的美国生活 第586章

作者:七洞

2261 华文作品

其实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李斯科一向是比较果断的,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没有必要继续在这件事情上面拖延,直截了当地开始着手才是最主要的工作。

而且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很难能够说得清楚自己做出这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同时又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损害,而且这些事情也向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一旦自己做出了选择,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如何自己都会坦然的去接受和面对。

虽然已经决定了在兰登书屋遇到困境的时候,提出相应的援助,同时也帮助对方走出这种窘迫的困境,但是自己该选择一本什么样的书籍来打开局面,同时能够有效的起到帮助的作用,就成为了自己现在遇到的难题和困境。

如果换成是别的作家,可能10分头痛是自己该怎么写出一本优秀的作品,但是放在李斯科这里,是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种类,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窘迫的,比起别人来,自己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选择,同时自己脑海中能够记起的作品也是10分丰富的。

考虑到自己之前,几乎尝试了很多种选择,一开始选择了一些比较畅销的题目,同时也把老中少三个书迷的层次和群体全部被攻克了,在上一次的时候,自己还曾经尝试了一项比较难以触碰的严肃爱情文学方面,甚至塑造了一个十分令人怀念的社会背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物与当时社会的夹杂,反而让作品更加的有戏剧性一些,同时也获取了十分不错的成绩,甚至一度可以把这本作品当做是宏伟巨作来看的。

那么有了上一本的前车之鉴下一本如果作品选择的太过于平庸,可能会对自己的舆论引起很大的反击,甚至一度会打破自己身上那层不败的光环,这对自己来说并不是太过于好的事情。

虽然说有人认为自己的身上拥有光环是一个十分疲惫的选择,一旦自己在什么时候遇到失利的情况引起来的反噬,可能让人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甚至会遭受到全社会的背弃,但是在李斯科的眼中,这肯定不是自己会遇到的情况,因为自己有了脑海中这些文学剧作作为依仗,永远不会遇到失败的可能。

说实话,因为前世是华国人的原因,而且华文的巨作在国际上并不是太过于占据优势,所以对于下一本书,其实李斯科曾经考虑过是否出一本全华文的作品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回馈自己上辈子的祖国,任何一个华国人骨子里对于国家的热爱可是根本不用怀疑的,即便自己现在有了白色的外皮,但是相信自己的内心就是红色。

曾经前世看过一个类似的视频,上面随机抽选了各个国家的人进行路边的采访,主要采访的问题就是当你的国家遇到了战乱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毫不犹豫的听从祖国的召唤,然后为了守卫祖国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观点和道德理念,有些国家的人则是表现的10分的有兴趣,因为其国家有着十分丰厚的优待条款。如果自己加入到军队的话,能够收获到很多财富上面的回馈,有些人是显得有些嗤之以鼻,认为为了守卫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是在成全那些政客的愚蠢。每个人的生命就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因为国家或者是某一个利益集合体而发生任何的动摇,人们自己本身的权利是神圣不容侵犯的。

可是当这个问题拿到法国进行询问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神情都显得格外的激动,在爱国教育这方面这个国家做的几乎十分的完善,而且能够看得出来,人们并不是只是言语上说说的,回答问题时候的热情和真诚,让人根本不用怀疑对方的迫切。

说起来其实在这个国家里,虽然也有着各种不平等待遇的出现,但是整个政府和政党竭尽全力维持着公平二字的利益,会因为哪个群体而特别的发生改变,甚至整个国家和整个执政党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他们是从群众中来,所做的事情也是为了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更好,也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用自己的表现来回馈这些民众对于自己的信任和认可。

正是因为如此,即便已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就连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现在遇到的情况也发生了改变,但是迪斯科依旧十分向往回归到这个群体的行列中来,时时刻刻为自己能够有过那样的经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国外生活的这段时间,李斯科是很没有安全感的,这种情况表现的十分的明显,不光高薪聘请了很多的安保人员来保卫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在借鉴权力的希望,在外面塑造出一个足够强很大的利益集合体,让自己可以随时随地自由,不用担心出现任何的迫害。

可是如果生活在国内的话,这些担忧似乎有些太过于多余,你生活在这个国家,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迫害,也永远不用担心会有人特别的去针对你,因为没有人有这个权利去破坏你平静的生活常态,同时你也有着比较强大的依仗。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所以李斯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馈一下这个国家,给予自己安静和平稳的生活,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梦想中的祖国做一些事情,最起码做一些自己能够所能及的帮助。

帮助对方的文化得到宣扬,同时让更多人接纳华语的存在,甚至宣扬对方的魅力,让更多人能够用一个正常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国家就已经足够了。而一部华语作品的出现,再加上自己的号召力,应该能够取得十分不错的成效。

对于别人的怀疑和询问自然是比较好解决的,因为自己本身是带有一些华国血统的,再加上自己一直表现的对华国的文化比较喜爱,同时自己的妻子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华国人,再加上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华国生活,想写一本华语的作品看起来虽然有一些怪诞,但但是也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2262 大国崛起

说起来可能是因为西方某些媒体的存在,以及一些野心家的特别规划,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大家对于华国这个地方的认知并不是太过于清晰,一直以为对方是一个比较落后和贫瘠的国度。

一部华文作品其实也不会太过于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天然在销售上面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虽然占有着自己的名气加成能够让大家公正的去看待这部作品,但是能够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普通的书迷并不能够理解这种特别精心的设计。

甚至华国的文化虽然十分的有魅力,可是有很多独有的文化放在外国人的眼中是很难理解的,不像其他的范围内英文的作品能够省去很多大家理解的困惑,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上叱咤风云,大多都是英文作品的主要原因。

也决定了自己下一部作品会用华文创作,但是眼下的问题是自己该选择一个什么样大家感兴趣的,能够让对方更加的认可,同时也真正的让华文文坛受到大家的接纳,才是比较为难和困惑的事情。

从自己的脑海中搜寻记忆,其实华国文太优秀的作品十分的丰富,甚至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基本上能够在国际上流行的少之又少,再加上自己本身是从事着严肃文学类型的,一些小说题材的可能会被自己天然的,排除这个预选的行列。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闭上眼睛躺在自己的书房里,一遍一遍搜寻着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忽然看到了一个可以算得上是纪录片的存在,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栏目有什么比较深刻的印象,甚至能够想起自己前世的时候没少追看这个节目。

大国崛起这个纪录片是由央视拍摄和制定策划的,同时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个纪录片详细的记录了各个国家崛起和发展的历程,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习宝典。如果在二战时期这些知识能够传播到某个国家领导人的脑海中,那么现在的国际势力分布可能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部纪录片在整个国家的历史上都显得弥足的珍贵,这一度成为了政府机关必须要求官员学习的内容。面对国际变化的多端,以各种各样的竞争随之而来,国与国之间的比拼也在时刻的发生着。基于这样的背景,所以推出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通过解读9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能够学习到很多比较先进的经验,更能够让人对这个国家拥有着强盛和雄厚实力更加的理解一些。当时的李斯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爱好者,所以在忙完工作之后抽出时间关注这个系列篇的具体内容,成为了自己难得娱乐和开心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自己当初全方面从头到尾把这个纪录片一点不差的多次翻看,所以这个系列片在自己的脑海中才能够保持着比较深刻的记忆。现在既然自己选择不了体裁,那我直接用华文写一部大国崛起的系列,分别分为9个篇章,把当初在纪录片里面看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转换过来,相信这么一种书籍应该会受到很多文学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喜爱,甚至在艺术方面和文学方面也能够具备别样的特殊性。

而且这种类型学术级别的书籍,基本上销售情况是不用担心的,很多学校的教授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的时候,都会下意识选择推荐给自己的学生,全世界有多少的学生群体是根本没有办法完全统计到的,一旦有50%以上的人接纳了这个作品的艺术和文学性,那么自己想要宣扬的想法就完全达到了,虽然在这个内容中并没有太多跟花果相干涉的东西和部分,但是光是原本是用华文写成的,就足够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没有了。

在这件事情上,李斯科的认知是十分清楚的,光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想要完成这种文化的宣扬是十分困难的,但是自己通过一部华文作品,能够让更多人对华国保持的关注,同时也愿意去了解华国这个神秘的国度,甚至把华国推向大家的关注视线中就已经基本上达成了目的,之后只需要保持着对文学高度的推崇,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学方面的崛起指日可待。

而且有一说一自己这一次合作的渠道可是蓝登书屋这个出版界的巨无霸,虽然对方现在的发展遇到了一些趋势和下滑,但是这是整个行业的常态,即便衰落了,这个出版社也依旧能够在竞争群体中占据着前列的排名,有了对方的渠道进行宣传,能够天然让自己这本书在发行初期就得到了相当多广泛的关注,再加上自己在文学界的名气,即便大家可能对这本书的质量有所怀疑,但是也会下意识的去探究,只要进行了这种思虑和准备,那么就代表着自己一开始的目的和想法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斯科整个人的情绪甚至有些激动,他已经久违没有这种创作的激情了,之前写作的时候都是按部就班的,从脑海中选择差不多的作品进行照搬,也会进行一些经典,或者是属于自己的言辞提炼,本质上其实也是没有太多自己创作的部分。

但是这一次把一部纪录片用文字的方式来转述出来,要具备原本特点的同时,还要同样具备吸引力,有的时候文字方面的诱惑远没有画面来的冲击感更加强烈一些,所以该如何平衡好这些之间的位置,是目前李斯科需要特别精心准备的地方。

变这个过程可能十分的困难和煎熬,但是对于自己来说依旧是感到十分的兴奋,甚至显得有些跃跃欲试。

2263 攻克难题

当李斯克把自己这个认为精彩绝艳的想法分享给自己的经纪人鲁博的时候,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和反对,因为在他的立场上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事情,而且目前市面上对于华文作品的接受能力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的容纳和开放,以现在对方的身份去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相比于普通的作家而言,对方有可以容错和实验的可能,对于李斯科来说,他一旦出现了任何的错误,都有可能影响自己身上的光环,甚至下意识的会让人们对他的观感从原本的崇拜下降到正常心对待的地步,其实对于经营李斯科个人品牌的计划来说,并不是一个十分妥善的选择。

自己的老板相处了这么久,他自然十分清楚,老板或许总是对那些华国的文化十分的感兴趣,同时爱屋及乌的不光娶了一个华国的妻子,连带着一日三餐都是华国的样式,但并不代表着要在自己的职业和远大的前途上面做出类似的选择。如果想要帮助华国文学的崛起,其实还有很多另类迂回的办法。

出钱建立几个类似的文学奖,向鼓励人们发展文学,同时也给那些艰难生存的人们一个更多可以扬名以及获取利益的渠道,当一个事情有利可图的话,那么涌入这个市场的人就会滔滔不绝,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类似替代的办法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用这种冒险的办法来进行相应的决策,但是李斯科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却总是认为自己的这个想法一定能够收获很多人认同的,同时也认为自己的这部作品写出来之后一定会受到所有市场以及文学爱好者的追捧,因为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作品,自己算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周,任何第1个吃螃蟹的人或许会有一些危机,但是当享受了那回馈之后,可是前所未有的丰厚。

眼看着自己和劝诫似乎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啊,鲁博也确实是有些无可奈何,因为其实就两个人合作的身份地位来看的话,永远是李斯克占据的优势比较大,而且自己也没有什么太多丰富的理由去劝阻对方。做出任何的事情,站在李斯科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上来说,对方已经达成了功成名就的目的,甚至光是论身家来说也是非富即贵的,可以说目前排行榜上那些知名的富豪跟他相比,似乎也有些余力不足。

按照对方的身份地位来看的话,完全可以直接告别写作这个行业,即使不那么苦恼的每天绞尽脑汁的想要寻找题材,也能够生活得十分不错,之所以继续在这个行业混迹,一方面是因为热爱另外一方面也享受这种收获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方根本不惧怕任何的失败,了不起就是这个行业可能会发展受挫,但是对方依旧能够生活的十分的丰富,甚至个人也不受到任何的影响。

而且他很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对方向自己分享,这件事情只是单纯的为了分享罢了,而不是为了从自己这里听取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是指引,因为对方的性格就是如此,一旦决定了事情之后就会坚持不懈的去执行,可能这也是对方保持成功的一大基准原则吧。

为一个合格的文学经纪人在文学方面的事情或许自己认知的没有那么的清楚,但是他很清楚的知道李斯科如果真的要发布一部华文作品的话,可能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以及什么样的议论,为了免除对方的后顾之忧,他开始加急联系起自己手里拥有的宣传渠道和人脉关系,希望在作品完结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全方面的宣传,即便就算是对方写的像是一坨狗屎一般,依靠着自己强大的谋划能力,也能够把这本作品推到一个高不可攀的地位。

今天的李斯科结束了跟鲁博的沟通过程,然后开始真正着手准备起了前期的资料,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文人写出的作品,他们在开始写作之前都做了相当详细的谋划,甚至可能会准备长达上百万字的资料,就只单单为了那精简成20万的内容。

在写自己这部作品的时候,需要准备的工作也是有很多的,先是从图书馆里借阅了相当多历史方面的书籍,甚至把所有自己用到的历史大事件,有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制作出来,贴在墙上,甚至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下了每一个国家历经重大历史事件的节点,以及具体的人物,方便自己可以随时依靠着这些图纸的指引思考起原本的内容。

是准备工作就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时间,这也是自己脑海中具有索引功能,同时能够了解到很多资料的前提,如果换成是一个普通的作家,可能这个时间要乘以10倍来进行累积。

做完了这些准备之后,李斯科做好了全面开始攻克这个难题的准备,踏进了书房开始了自己的闭关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刚好原本从美国赶过来的女佣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让自己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事态中解脱出来。

也正是因为有了对方的帮助,才能够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的状态之中,妻子张黎对于自己丈夫又会着手写一本作品的事情是成鼓励的作用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闲暇的时候,李斯科也总是无所事事的看着对方,似乎也经常感觉太过于无趣,所以真正有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忙活,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面。

对方总是会支持自己想做的任何的梦想,甚至无论是从各方面的渠道都尽力的支持自己,轮到对方开始朝着梦想进发的时候,那么自己也需要不遗余力的去支持对方。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最近张黎总是会自己一个人去解决相应的运检工作,同时也会十分稳妥的照料好自己的身体,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只要自己的身体十分的健康,同时自己的孩子也发育的十分的完善,就给对方解了很大的后顾之忧,也可以让对方更加专注的集中于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2264 赏析和评价

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写作,在这一个月的过程中,李斯科对于外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采取着不闻不问的态度,有的时候对待任何事情都需要保持着这种相应的关注度和专注力,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把事情做到最好。

当好不容易写完了第1个篇幅的时候,他并没有按照原本的脉络继续的往下写下去,而是先把自己目前手里刚刚完结的第1部分的文稿给整理起来,多开印了几份,通过邮件的方式转交给了兰登书屋的出版负责人,希望经由对方的审核看看这本书是否具有相应的市场,以及是否能够得到对方的推荐和认可。

阳的时候写作就是这么一,各个过程友人交流的情况下,会把一切的过程都进行得十分顺畅,如果保持着孤独的写作状态,甚至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到死循环的症状之中,甚至有可能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怀疑自己,别人的认可也是鼓舞着自己继续前行的一大动力。

再加上自己虽然表现的十分有信心,但是市场这个东西向来是琢磨不定的,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赏析和审核的话,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他其实心中对于最终的结果也是模棱两可的,所以提前把第1部分交给对方进行评审,无论结果是怎么样的一个答复都能够方便自己接下来计划其他的事情。

对方认可的话,那么自己自然可以在原本的脉络上继续的进行着写作的内容,如果对方提出相应的以及一些修改的意见,自己也可以刚好十分顺畅的进行重修的工作,写作是一个挺麻烦的事情,有的时候第1次的成稿并不如人们满意的那样,适当的修改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回馈。

如果对方不认可,甚至觉得这本作品没有任何的市场,李斯科当然也会继续的写作下去,只不过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不会抱有那么多的期望,同时也会把自己目前写出的文稿暂时性的封存起来,当做是自己纪念的一个过程,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他还是会选择把这些作品公布于众,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以及一些内心的满足。

接到李斯科邮件发送过来的内容的时候,兰登书屋的负责人立刻提高了所有的警惕心,甚至十分隆重的对待这封邮件,内容已经十分明朗了,李斯科在邮件里讲述了自己写作这个种类的最初想法,以及具体可能会写到的内容和涉及到的领域。要知道李斯科在整个出版社的地位几乎是最优先的等级,对方有任何的作品递送到手上,都会用闪电般绿灯的方式进行着手审核制作,同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以及继续合作,已经足够让人开心了,如果因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有任何的耽搁和疏忽引起对方的反感的话,那对整个出版社来说都是一个十分令人无奈的打击。

在邮件中对方已经说的十分的明显了,对于李斯科的最新作品来说,完全都是通过华文的内容来进行制作的,对于对方的这个选择出版社倒没有太过于在意,因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说,即便对方的出口是通过华文的方式来进行完成的,也可以寻找专业的编辑,翻译成自己英文制作的版本。

而且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不管对方到底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写作,只要其中的内容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以及保持着优秀的水准,那么对于出版社来说就已经足够了,他们本身是完全的商业行为以及资本家的立场,完全没有国与国之间的意识。

虽然对方的内容是用华文制作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多阅读的障碍,能够成为这种全球几百强以及全球,在出版界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来说,想要成为他们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还是比较多的,最起码精通几门语言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即便华文是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也会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审核和阅读,华文的市场也在他们功课的范围内。

寻找到出版社内负责开辟华国市场的编辑来进行审核这本作品的内容以及优秀的程度,当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华裔的编辑整个人甚至激动得无以复加,要知道在他们这些编辑人的眼中里,司康的存在犹如神一般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对方,同时第一时间阅读对方的最新作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十分荣幸,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撞大运的好事。

“怎么样?内容能够给个什么样的评分?”

为了保证自己的评判没有出现任何的失误,所以华裔的编辑几乎十分慎重,甚至阅读的速度也下意识的变得慢了起来,要知道从事他们这个行业,每天要接触的稿件实在是数不胜数,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所以对方几乎都保持着一目十行的工作习惯。

而在对代理思科稿件的时候,光是一目一行都已经不能够来描述这种阅读的速度了,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分析,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比较精彩绝伦的片段,从而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出现失真的现象。

“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来评价这本作品绝对是双S级别的,如果言语方面再进行简练一下的话,甚至能达到3S的级别,王牌作家就是王牌,能够获取那么多成功真的不是空穴来风的,不管从事什么类别的写作,总是能够做到最优秀的地步。”

仔细斟酌了许久之后,华裔的编辑给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反馈,同时整个人眼神中满是赞叹和震惊,光是这一部作品就足以让自己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了解了很多,甚至下意识的对这个国家的成功表示着认可的态度,对方有着这么多发展的机遇,成功是必然的,同时也让自己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如果这本作品真的发布了之后,可能会受到全世界所有国家政客的追捧,甚至成为对方必读的作品和书籍之一,更是会列举到人生必读的作品集中,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最近5年来自己见到最优秀的作品。

2265 导师的鉴赏和认可

有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再加上专门做出的市场调研发现,虽然现在华文作品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资产,但是一个名人作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不容小觑的,只要这本书挂上李斯科的名头,根本不用担心销售方面的问题,甚至只需要贴出相茶硬的宣传海报,就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以及询问。

唯一遗憾的事情就是现在目前手上拥有的文稿还达不到译本出版的内容,经过详细的讨论之后,大家还是决定把李斯科这一次创作的大国崛起系列,分成上中下三册,因为一共有9个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总结,所以每一册会统计三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刚好可以做到干货满满,同时篇幅又10分匹配的状态。

当确认了自己的作品真正达到了可以出版的程度的时候,同时也在出版社内部拿下了2S级别的评价,李斯科甚至觉得自己仿佛找回了重新作为作家的那一份激情和感慨,甚至十分欢天喜地的把自己的这一份作品提交给了自己的导师审核,说起来之前虽然自己拥有过更加高评价的作品,但是这些东西在自己内心里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部作品虽然也借鉴了前世的纪录片的内容,但是大部分的内容还是通过自己真正查询了资料概括和描述出来的,里面蕴含的自己的心血远比之前那些作品要多很多。

而导师这边接到了李斯科的邮件内容之后,整个人还是十分好奇的,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弟子一向以来的习惯,今年既然已经发布了一部作品,那么想要在今年看到对方下一部作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李斯科一向表现出来的没什么毛病,但骨子里的懒惰还是能够被这些长辈清楚的把握的。

人无完人,在导师的眼中相比于那些奇形怪状且私生活放荡的其他学生们对比,李斯科只是稍微有些懒惰,并不是什么太难以忍受的事情,毕竟自己的学生群体中有一些喜欢是身裸体的,直接跟大自然接触,也有一些人喜欢收藏一些难以启齿的物品。总的来说大家看到的永远是文人作家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是能够写出很多打动人心的他们,几乎每一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片面性以及劣端。

这些事情在历史中能够很清楚的查询到脉搏,要知道在所有行业的群体中,作家这个群体发生自杀的人数是最多的,而且甚至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以能够自杀为荣,觉得这种方式能够清楚的绽放属于自己生命的美感和光辉。

所以仔细的从头到尾细数一下,唯有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小弟子,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不光有着比较圆满的家庭,甚至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事业,更是能够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很多个领域。几乎每一个跟他打过交道的同门,对于他的评价都是比较正面的为人处事更是能够得到很多人的称赞,现在看来似乎能够接过自己一锦传承,扛起他们这个派别大旗的人选,可能只有李斯科了。

带上自己的老花镜用电脑旁边的打印机,把李斯科的文稿全部通过打印的方式给输送了出来,虽然现在有了更加便捷的高科技,但是为人古谷派的他还是喜欢把文字打在纸上进行游览,因为观看着电脑屏幕总是让自己下意识的看错行,甚至觉得有些眼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仔细的阅读这些文字和文章的美感。

当看到这本作品的名字的时候,大国崛起这4个字还是让他有一些诧异的,因为据他所知,自己的弟子在文学上面的天赋是根本不用怀疑的,但是之前比较注重的还是人文方面的研究,猛然间转移到这个类别,光是从名字就能够感受到,这应该是涵盖了一些历史方面的研究,就李斯科目前的年纪而言,涉足这个领域似乎显得有些为时过早,那些精研历史的文学家似乎年龄都有些苍老,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学习的话,是很难保证自己在文学这个派别能够掌握的十分清楚的。

对于自己弟子的选择,导师自然是保持支持的意见,因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勇于尝试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阶段,当初不被别人看好的自己一无反顾的决定发布一些自己学术的书籍,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的出版社认同自己的想法,就这么艰难的打拼,最后自己的作品一炮而红,甚至成为了很多学院派所推崇的圣经。也正是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他其实能够理解自己其弟子的选择,唯一比较担忧的就是自己的弟子,目前年龄还尚小,面对外界有可能的评论和批评,可能没有太多忍耐和宽阔的心胸去接受和面对。

作为导师的他向来是比较关注自己所有弟子的发展情况,甚至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文学方面都给予很大的支持,这也是他认为为人师表的主要意义,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做法才能够把所有的弟子都集结在自己的身边,然后互相团结用来抗衡其他的竞争关系。

带着担忧忐忑以及宽慰的内心,继续把文稿从头到尾的浏览了一遍,当阅读了一半的内容的时候,他甚至十分诧异。同时也觉得自己似乎有段时间没有跟自己这位得意的弟子进行过,交流了也让自己遗忘掉,不知道什么时候对方居然对历史方面也有很大的研究,同时对方这部作品插入的切入点也是十分的巧妙,不出意外的话,这部作品在自己的鉴赏水平中也是一等一的优秀,同时也算得上是很有前景的一个种类,更是能够给自己弟子原本就丰碑累累的战绩上面明晃晃的标注一个有力的支撑。

当一本作品全部阅读完毕的时候,导师摘下自己的老花镜,看着面前这一打文稿久久无语。现在的他无比庆幸自己在那个比较寂静的下午,能够发现位于一个报刊角落里豆腐块的文章,同时也比较欣赏对方的文风,当了解到对方的身份背景之后,更是义无反顾地决定把对方收入自己的门下。

有人说每一个父母的成就就在于养育了一个十分孝顺且十分有成就的孩子,而对于一个老师和教授来说,能够见证自己的弟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辉,某种程度上自己的晚年也可能会因为对方而受益,这简直是十分令人觉得满足的事情。

2266 计划和上进

有了自己导师的邮件认可之后,李斯科在对于自己这一部作品的塑造上面显得信心更加的充足了,甚至放下了所有围绕在自己身边的繁杂琐事,全身心的投录到对于这部伟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虽然自己在历史文学方面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心丁,但是对于很多作家来说,文学这个东西向来是相通的,当你在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就的时候,想要向其他的领域靠拢也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发挥自己的本身才能同时按照自己原本设想好的发展脉络,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事情。

而李斯科在塑造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也没忘了加强自己的学习,因为说到底自己其实并没有接触过太多的历史方面的文学书籍,所以这段时间得了空,他也会把自己自己的放松时间放在阅读这件事情上面,经常从自己附近的图书馆里租借大量的书籍回来游览,得益于自己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的天赋,让自己在学习这些书籍的过程中也省去了很多的烦恼。

现在他整个人每天的日程安排还是比较顺畅的,早上起床先是围绕着自己的别墅转一圈,缓解一下因为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脑桌前造就的酸涩和疲惫,吃过早饭冲个澡之后就进入到自己的书房里,开始了一整天的奋战,每天给自己的要求是预定完成两张,如果能够超支自然也是好的。剩下的时间则是按照间隙进行分配,再进行阅读的同时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自己好好的沉思一下,在脑海中组织好下一部分要写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脉络。

这种安排虽然有些辛苦,但是李斯科还是乐在其中的,而家里其他人则是做好了其他的后备工作,比如说张黎几乎包揽了所有照看孩子的工作,平日里女儿也会询问自己爸爸的踪迹,但是贴心的他总会告诉宝宝,爸爸正在辛勤的工作,所以暂时还不能够打扰他。

而有了美国过来的女佣的存在,家里的家务活和一日三餐自然也能够轻松的解决,虽然说对方的手艺跟礼物以及大厨相比都是稍微逊色的,但是也比外面的餐厅要好上一些,就在这种过程中,李斯科保持着充沛的精力,以及十分完善的后勤工作,自己的写作进度也是一日千里。

匆匆忙忙的完成了自己对于第1册的内容编辑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所有的内容转交到兰登书屋的负责人的手上,而鲁博对于李斯科选择的这种方式其实倒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经过了时间的验证,更是经过了太多事情的磨砺,让他们无比的信任自己,再加上自己现在肩负着新传媒集团总裁的工作,很难抽出来精力去进行辅佐里斯科进行作品的处理,以及各种沟通的事项。

再者来说,其实他本身对于这部作品是否能够成功,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想法,所以对于对方能够亲自下场也是十分欣慰的。

对于普通作家来说,可能完成一部作品之后,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检修一下自己,是否有一些错别字的存在,同时也会进行重新的检索和阅读,从中挑选一些自己觉得用词不当的地方进行适当的修改,但是对于李斯科来说向来没有这么麻烦的。

他无论是写什么样的内容向来是一遍过的,从来也没有耐心去进行修改错别字和进行检修,因为自己的作品向来完成度是比较高的,所以他也只是把这种工作转压到兰登书屋的编辑的身上,毕竟对方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自己作品所带来高峰后的回馈,理应也需要做出一些贡献和牺牲。

对于李斯科来说,每一次完成一部作品都像是做完了一件让自己身心俱疲的事情,他实际上是没有太多的想法,重新体验一次类似的经历,所以精修和检修的工作他也是不太耐烦的,而兰登书屋对于李斯科的这个嗜好和写作习惯也是10分了解的,所以接到了内容和稿件之后,也会第一时间的发动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检修。

完成第1部作品之后,李斯科往常的习惯其实是会暂时的,给自己放一个轻松的假期,让自己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同时也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和更舒适的心情去面对下一阶段的任务,但是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他反倒推翻了自己往常的习惯。

交完了第1个稿件的时候,他又立刻开始着手准备第2册的资料和具体的内容以及脉络,根本不会给自己任何停歇下来的机会,他很清楚自己骨子里的惰性,一旦休息了之后,再想捡起来是十分困难的,也不想自己的第1部作品发布了,之后,第2次的内容则是遥遥无期。

再者来说,他向来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工作理念,那就是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等到工作完成了之后再去享受难得的安静。向来贯彻着一个理念,那就是玩的时候要痛痛快快的玩,工作的时候就认认真真的工作,把两件事情分割的十分明显。

尽管家里人十分诧异自己推翻了之前的行为准则,但是可能是李斯科对于这部作品倾注的心血和精力比较多的缘故,所以他立刻开始了进行第2个内容的创作。这边的兰登书屋在完成了第1册的检修之后,同时修改了一些错别字,也开始立刻上马进行相应的筹备工作,一个名人作家的作品发布,可不会向普通作家那样的简单,是需要进行多次的审核,以及各方面渠道和资源的倾斜之后才会真正的推入市场。

按照李斯科对于自己工作进度的把控来进行观察的话,在第1部作品彻底上市之前,自己的第2部作品也能够完成具体内容的编辑,等第1部作品彻底结束自己的销售周期的时候,自己的第3部作品也能够同时的完结,当三部作品完成之后自己也彻底可以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一想到这个美好的未来,他就连工作的劲头都变得更加充足了一些。

2267 趾高气昂

在李斯科这边进度十分喜人的情况下,张友和李凤两个人在老家的生活也是顺风顺水。虽然有段时间没有回到这片熟悉的城市了,但是对于两个人来说,似乎一点陌生感都没有,眼看着路边那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总是让人感觉有一种忍不住的开心和雀跃。

国人对于故乡和寻根这两件事情的执着能力是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根本没有办法理解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当你踏上这片养育你的土地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从灵魂深处传来的一种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