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科的美国生活 第64章

作者:七洞

伯曼尔睁起一只眼瞥了一下,对于自己的弟子,怎么夸奖都不为过,到了他这个年龄,也没有什么追求的了,和朋友在一起,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后辈出息,李斯科在这方面一直都让他出了不少风头。

“哈,你可真行。”佩奇斯也没有给出答复,透露自己的选票,可是不被组委会允许的,作为文学奖评委会的一员,他可不会带头破坏规定,当然,投票的方向他心里自有计较。

正聊着,又一段出来了,这一次是两段一起出来的。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

如同一阵凄微的风

穿过我失血的静脉

驻守岁月的信念。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

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

哈斯已经听得如痴如醉,几乎每个文人都会写诗,这是他们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追求诗意的生活,是人类的一种理想。

所以私下里,哈斯也会自己偷偷的写诗,当然他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别人看,只是他的信手涂鸦。

他一直知道小师弟的文采在他之上,虽然一直都是这么认为,但是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看到小师弟有了这么多荣誉,也开始转型。

自古文人之间都是相轻的,这是一个很难界定谁比谁强的职业,不说出版作家,李斯科前世看到的网络作家,写个网文不也都谁也不服谁么。

在场的所有作家中,不服气李斯科的大有人在,只是李斯科的地位现在稳固,而且后台很硬,所以大家都不会去触碰这些,都只是在心里腹诽。

这首诗一出,大家或多或少的真正的服气了李斯科,当一个人领先一步的时候你或许会嫉妒,但是当一个人已经超过你一个马拉松的距离之后,你剩下的只有崇拜了。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还在乎拥有什么。”

最后的一句一出,整首诗已经结束了,但是众人还沉浸在优美的语句中,一时间整个楼层居然静谧了下来。

146.神秘法宝(感谢忘剧中的100点打赏)

片刻的宁静之后,大家好像如梦初醒的雷鸣般掌声。

最先提议的几个诗人,双眼热烈的盯着李斯科,好像想把他的脑壳打开,看看里面构造一样。

李斯科谦虚的鞠躬示意,然后从桌子上下来了。

整个会场到处都是议论声。

李斯科现在的样子就像是,一个在机场被粉丝围住的小鲜肉。

谁说文人就不会追星了,当然是要看对象的。

李斯科的这首《生如夏花》一出,在场所有的人都会打消对他不好的印象,而且这里发生的一切,很快就会传遍整个美国乃至世界文艺圈。

“李。”夏马尔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拽出来李斯科。

李斯科现在的样子有点狼狈,被人群拥挤和拥抱,把得体的西装弄得邹巴巴的,甚至拥挤出来让洁白光滑的额头上都汗津津的。

“你可很受欢迎啊。”夏马尔羡慕的看着李斯科喘气,他俩出来之后,就到了一个拐角,现在李斯科还是不出现比较好,让大家平复一下心情。

“对了,李,你这首诗我能刊登到杂志《文学报》诗歌栏目么?我会把这个印到最头条的位置。”

夏马尔很迫切的看着李斯科,眼睛里全是紧张,生怕李斯科拒绝,如果能刊登的话,一定会给死气沉沉的诗歌界掀起波澜。

“当然可以。”这不正是李斯科的目的么。

俩人又在这里讨论了一会诗歌,然后才走出去,这个时候会场里的人群虽然还是很激动,但是大致已经冷静下来了,不过跟李斯科打招呼的声音倒是此起彼伏。

李斯科微笑着回应,从身边的侍应生手上拿了杯香槟,走向自己的导师伯曼尔。

伯曼尔兴致高昂,喝了不少酒,今天在这个沙龙,李斯科的表现可是让他容光焕发。

没看到佩奇斯已经嫉妒的快要失态了么。

“导师。”李斯科上前扶住了已经开始踉跄的伯曼尔。

“李,你很棒,真的很棒。”伯曼尔看到李斯科过来,瘫倒在沙发上,嘴里一直嘟囔着。

李斯科叫来哈斯,把像小孩子一样,喝醉了的导师扶下楼。

“呼~”李斯科把伯曼尔送进房间,搞好被子,才算出了口气。

“走吧。”哈斯问了下李斯科,上面的聚会还在举办呢。

俩人又回去了聚会,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每个人表演的时候了。

“要不我就回去照顾导师吧。”哈斯看着台上演奏小提琴的瑞恩,有点感觉自己回来的不合时宜。

“得了,早晚都要走一遭的。”李斯科笑着拍了下哈斯,安慰了下。

他今天可是带着自己的神秘法宝,最古老的乐器,埙。

这是他上次去中国旅游的时候新买的,比之前朋友送的来说,新的埙更具艺术,整体是黑色的,只有边缘被晕染上了绿色,上面的图案是一个不知名对称的神秘图腾,李斯科也没有细追究这个是什么意思。

买的时候他还试了试音,那种苍凉,浑厚,有些神秘的声音,让他一下就喜欢上了。

这种埙是山东的居民用手工制作烧制的,音质醇厚,苍凄,沉秘,空灵而震撼人心,同时又可以表现欢愉,诙谐的乐曲,李斯科买的时候,有很多旅游的人都会带一个回家,这是很好的收藏和纪念的特色品。

更何况,这种东西在美国是没有见过的,甚至也找不出几个人会吹,李斯科拿出这个,对于喜欢神秘和艺术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王炸。

刚好台上瑞恩的表演已经完成了,因为瑞恩的技术绝对是专家级的,从小就研习音乐,大家都是半吊子水平,虽然对他的表演赞叹很高,但是一时没有人愿意上去在他后面出丑,所以这里一时陷入了尴尬的情形。

正在大家都沉默不语的时候,李斯科举起了手。

“我来吧?”

所有人都回过头,看着在靠后位置站着的李斯科。

大家都想看看是谁那么有勇气,“哦?是李啊?那没关系,他表演的好或者不好都没啥问题,他表演的不好就是因为自己醉心文学,表演的好的话就是兴趣繁多。”

大家都对李斯科有了很大的包容,因为刚才的诗歌让李斯科成为很多人欣赏的对象,这里的女作家都眼睛放光的看着这个外貌英俊,又文采斐然的年轻人。

男人们对李斯科也没有什么敌意,你表现出超出别人很多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自己追赶不上你,没有什么利益纷争,所以都会不吝啬自己的欣赏的。

李斯科顺着人群给他让出的过道,一路颔首打着招呼,走到了前面的表演台前。

瑞恩这个时候正骑虎难下,他是这个沙龙的举办方,可是刚刚没有考虑那么多,结果这一群业余选手里面,自己冒出来当成了自己的小提琴演奏专场了,大家都不愿意在他表演之后上台,他僵持在这里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还好李斯科出声,解了他的围,不然今天他就难下台了,一般这种沙龙聚会,表演都是兴趣爱好,大家的心思不在于看多精彩的表演,看着熟悉的朋友和同行在台上出糗,大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是瑞恩表演的太认真了。

像哈斯那种磕磕绊绊,那首大家都知道的诗歌,蹩脚的朗诵,才是大家最喜欢的表演方式。

李斯科倒是没有那种顾虑,因为他演奏埙是美国没有的东西,大家不清楚这个的难度,只会引起兴趣,觉得新奇,甚至可能不擅长表演,每年都十分痛苦的作家们觉得学个这个也是不错的。

弄不好还能给中国传统乐器发展几个簇拥呢。

对于看着别人赞扬中国的历史悠远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李斯科总是开心的。

在瑞恩感激的神情中,李斯科从舞台边缘帅气的上去了。

“呼呼~”试了试话筒,李斯科对着台下看着自己的人们开口了。

“我今天带来的是一个中国特有的乐器,他的名字用中文念xūn,这种乐器有陶制的,也有用石头、骨头、象牙制成的,我手里这个是我在中国旅游的时候特意买的,这个就是陶瓷的。”

147.埙曲幽谷

说着李斯科掏出了早早放入口袋的埙,黑色的巴掌大的酷炫外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大家都盯着这个从未见过的新奇物品。

李斯科还在继续介绍,“这个乐器的诞生距今已经有七千年,根据中国考古的考证,最早记载这个乐器的是原始时代的遗址。”

台下的人纷纷惊呼,赞叹着。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缺少什么,大家就会越喜欢什么。

对于这些美国文人来说,李斯科发现了周围的人们最喜欢那种历史悠远的东西和事情,尤其是这种神秘的物件,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说了这么多,台下的情绪已经调动的差不多,李斯科也准备开始演奏了。

台上刚好有个凳子,他拿过了过来,调整好话筒,坐在凳子上深呼了一口气。

“呼~”

就在大家的耐心被长久的等待马上消磨干净的时候,手指放在出气孔的李斯科开始了演奏。

“呜~”有些悲凉的声音响起,这种从来没有听过的音色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还在窃窃私语的人们也都停下了,闭上眼睛真的有种身处幽谷,四处无人的感觉。

埙一直被称为立秋之音,它的声音正合秋的萧瑟孤寂,听到声音,你就想起城壁青砖上的那株青

苔,饱经战火与风霜,间香稻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独成历史的积淀;想起滔滔清水,诉说古人的心事。

李斯科一开始以为这个乐器是专门演奏的祭乐的,但是现今被侯义敏老师改良的埙音域更加宽广,

声音浑厚,空灵柔美,吹奏时,如山间清晨照进树林里的第一缕阳光,令人感到舒畅。

李斯科这次选用的曲子是名曲幽谷。

这首曲子李斯科当初一听就喜欢上了,悠远的声音和婉转的声调,让他学的时候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第一次成功吹出来之后,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这首曲子的大概意思就是表达了我向往着大自然,希望生活在一片幽谷中,远离尘世的纷扰和世俗。

台下的观众们已经被沉浸到了曲子中去。

好的音乐是可以传染情绪的,固然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大家都没有见过或者听过,但是这种自在的情绪确实被李斯科传达了出来。

这首曲子一共三分钟,李斯科当然没有那么长的气息可以表达完成。

不过他已经把大体的演奏完成了,糊弄台下的这些洋鬼子们还是一点不含糊的。

惊雷般的掌声齐刷刷的响起,李斯科看着受欢迎的表演,做了个鞠躬结尾。

顺利下台,对他手上的乐器感兴趣的不在少数,大家都想拿在手上观摩,欣赏一下。

李斯科还解释了,这个埙的构造很有人生哲理,七个孔对照着人头部的七个窍,中国的作家把这个乐器称为“土和火的精灵。”

看着还兴趣高昂,一直传着观看的众人,李斯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答应大家回去就采购一批挨个邮寄给所有人,大家才放过他。

今天的聚会就这么结束了,最后一天也没有什么事情了,基本都是一些俱乐部里相熟的作家们聚集的小团体们,他们高谈阔论的时候,这些年龄大的教授们也会在这一天观看,有好的苗子也会收于门下,毕竟繁荣就是薪火相传的。

李斯科可没心思凑这个热闹,年龄尚浅的他可没有收徒弟的意愿,他也不知道如何去指导别人,而且在座他可是年龄最小的。

哈斯的经纪人被他辞退了,当然对方十分的不甘心,但是哈斯是美国最大的文学俱乐部的成员,他只是一个投机的商人,可没有勇气去得罪哈斯的背后这么多的靠山。

辞退的时候李斯科当然是一起过去的,看着气的满脸扭曲,还不得不露出笑容,祝愿哈斯以后的文学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文学经纪人,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耐性。

这种人从事商业一定会出人头地的,就冲这份气度。

不过这些都跟李斯科没有关系,他早早通知了鲁博,这个时候当然讲究速度,李斯科知道消息,这已经领先别人了。

哈斯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一家三流出版社得到他的书,最起码也能登上一流中等。

所以这世界上只有利益最重要,生怕被抢先的鲁博,拖着肥胖的身躯,连夜买了机票,从希腊一路赶回来。

到了之后草草清理下自己,简单洗漱和换过衣服,就连忙把哈斯约了出来,还有李斯科作陪。

这个事情肯定是绕不过李斯科的,不过他俩都有信心,李斯科都打算把股份分一点了,还有谁条件有他们丰厚。

“嘿,哈斯。”

李斯科把他们都约出来在酒店的咖啡厅,他和哈斯刚坐下,鲁博就拎着行李箱过来了。

两个人互相拥抱,不过两个大胖子这样子可不太美观,李斯科看着就好像是两块肥硕的五花肉贴在了一起,不由的打了个冷颤。

叫好咖啡,大家都坐定,看着椅子被他们俩压得咯咯吱吱的出声,李斯科真担心他们会摔下去。

“so,哈斯你有什么想法。”鲁博刚喘匀了因为赶路消耗的气,就当先开口,美国人聊起生意,就是这么直截了当。

“我还没有什么想法,不过我的新书因为换了经纪人,可能要搁浅出版了,而且我也不想跟李撞车。”

哈斯的担忧只有自己的新书,他对于别的都没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