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07章

作者:秋来2

锤匪对于基层治理的一套,这么多年运转的已经非常成熟了。

现在这批人多是空降到山东等地,争取在短时间内把锤匪体系也给立起来。

特别是这个地区的孔家店余孽最多。

贺今朝叮嘱他们一定要不予余力的清除,防止这帮人继续做大,想要当人上人。

锤匪接管地方争取,大力着实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无情打击地主士绅,松开大明士绅给百姓身上强加的枷锁。

贺今朝的政策使得农民们的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尽量让他们可以安心恢复生产。

可以说,因为贺今朝推动的农民起义,严重激化了以他为代表的势力,同大明旧官僚地主之间的矛盾。

贺今朝的政策让希望锤匪政权和一切改朝换代的王朝一样,维护自身利益的大地主们痛心疾首。

故而这些人无不怀念大元、大明。

在贺今朝占据广阔的地区上,连一起农民起义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反倒是那些官绅地主们再不断的造反,然后被地方锤匪组件的农会镇压。

大明是官绅地主们镇压农民。

在如今的大夏,情况完全是反过来了。

属实是攻守互换了。

山东的百姓除去由大顺的部分士卒就地安置,让他们安心种地,还有一些被清军掳掠到山东的百姓。

把官绅地主名下的所有奴仆全都解放出来,登记户籍。

还有剩下一部分大顺连带着被清军俘虏的百姓,则是迁徙到北直隶周遭。

更是多方安置,以此来稳定民心。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量投降的明军士卒。

若是想要安心种地,也可以在北直隶周遭分的土地,给他们上户籍。

当然这帮人得知了锤匪正兵优厚的待遇,许多人都愿意搏一搏。

这么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们去种地,那确实是有些难为人。

当然也不缺乏聪明者。

比如在屡次抢掠当中,得了些许银子的大明士卒,就不想继续在刀尖舔血上过活。

现在贺今朝能够赦免他们的罪行,还让他们脱离军籍,分的田地在北京周遭耕种。

这可是天大的恩赐!

要知道,以前这可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才能拥有的待遇。

至于顺军控制更为薄弱的河南,再闻听李自成身死,锤匪贺今朝建立新朝后,也都拨乱反正,纷纷表示加入锤匪阵营。

为了稳住河南的百姓,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到锤匪的政权当中来。

高一功被贺今朝派出去负责整治河南。

顺便招募水利专家,对于黄河进行测量,以及为将来修缮做好准备工作。

以免总是闹了灾害,影响中原的粮食收成,造成百姓流离失所。

只要黄河不泛滥,那沿河周遭百姓的日子,就是可以过得下去。

京师周遭屯军了大批人马,贺今朝也开始为南征做出准备。

全都屯聚在此处覆灭满清,光是耗费的粮草就不知几许。

莫不如先运走一部分,前往南方进行小规模的历练蚕食,先把贵州拿在手里,再一步一步的往下弹压。

这个差事被贺今朝交给了贺赞去处理。

大明的版图,南方就剩下贵州、云南、广西三个地方,还没有完全纳入锤匪的治下。

随着大明王朝的覆灭,许多人想要找出几个大明宗室来当靶子都没希望。

对于投降的太监和锦衣卫,贺今朝也命人对他们进行改造,根本就没打算任用太监。

这让许多太监认为自己富贵自在的愿望一下子就落空了。

贺今朝的行事,直接把自大明中期以来,飞扬跋扈的宦官集团给连根拔除了。

杨玉休整理了一份在北直隶有关建立小学学堂的奏疏,请贺今朝进行审批。

对于扫盲以及识字率的普及,率先是在锤匪军中实行的。

然后再通过农会、工会之类的进行普及,现在小孩子上学,贺今朝也想着给众人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现在手里有着许多银子,也用不着向学生收取学费,一直都是往里面贴钱的。

“我们不要搞什么愚民之类的政策。”贺今朝顺手批阅了之后,对着一旁的儿子贺胜明道:

“只有百姓不再是文盲后,就不会被人随意的哄骗住,会有着自己的思考,当然许多人也多是乌合之众,但总归是比不识字强多了。”

“爹说的识字又会算数的人,将来会造出在天上飞的铁鸟吗?”贺胜清眼睛发亮的问道。

“那个叫飞机。”

贺胜明板板正正的纠正道。

“哈哈哈,对对对。”

贺今朝应了一声,对于教导儿子这件事,他并没有选择只培养一个接班人。

天下之大,将来还要殖民海外,总得往外派一派。

三子贺胜海年岁还小,连基础小学都没有上,自是不会出现在政务厅。

建国之后,北直隶周遭百业待兴。

首先便是先修路,一大帮被俘虏的清军士卒以及那些被俘虏的大明臣子,开始休憩从京师到山海关等地的道路,以此来获得吃饭的机会。

纵然是大明皇帝朱由检也被派去修路,连带着那些厂卫等等。

贺今朝倒是给他们机会卷起朱由检跑路,但目前而言,还没有人想要当这个出头鸟呐。

锤匪推翻大明的消息,随着报纸的分发,迅速传往全国各地。

山西省河曲县属于是造反老区了,连带着牺牲将士的尸骨埋藏在此处,还有许多元老级的锤匪家眷也都在此地生活。

当她们看到报纸后,自发的举着火把庆祝起来。

不少人哭天抹泪的跑进英灵殿内,跟着他们故去的父兄报喜。

贺今朝除了要积极筹措灭清事宜后,早就放出话来,待到过年前会返回河曲县,祭奠故去的将士,来慰问他们的在天之灵。

改天换地的消息,最先传到的便是辽东。

这些日子,随着洪承畴为代表的明军混合清军士卒返回辽东后,清军鞑子皆是感到一阵阵恐惧。

先前皇太极听闻锤匪灭杀阿巴泰吓死的谣言,是怎么辟谣也无法取得信任。

总之,辽东的军民此时是高层越辟谣,他们就越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那贺今朝覆灭大明,建立大夏王朝,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覆灭大清了?

因为损失惨重,故而作为满奸的固尔玛珲也得到了提拔,开始在八旗军中当差。

而且多尔衮还体恤他家中贫寒,给了他三千两银子作为赏赐,希望他今后能够好好效力。

有关皇太极罢黜削爵的人,多尔衮几乎都给平反了一手。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惊喜不已,幸亏自己的宝押对了。

在大清能有什么前途?

谁不愿意离开这个苦寒之地!

纵然是他身为阿敏的儿子,又被多尔衮提了一手,可内心也不认同大清了。

固尔玛珲也想奔着高处走一走,硕托这就是赌对了。

依照贺今朝砍了莽古尔泰脑袋的习惯,再加上许多满人士卒被他砍成残废。

固尔玛珲可不想被锤匪砍成残废,那自然就是一门心思抱大腿。

他一直都在想着硕托能什么时候再来,联系他,这样将来他往外卖一些消息,可以立下功勋,再新朝留下资本。

否则以贺今朝的实力越来越强横,那想要暗中投降他的人,指定会越来越多的。

大明亡了,大夏建立的消息传到清廷内部。

多尔衮面色略显忧愁,因为现在的大清,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

前有锤匪扫掠蛊惑人心造反,后有阿巴泰身死山东,只跑回来几千士卒,这还得得益于大明太傅洪承畴的细心接应。

这群死里逃生的士卒,差不多个个吓破了胆子。

关建是许多旗人,也会找他们打探各种详细的消息。

从孔有德身死到阿巴泰身死,如此多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的。

然后上一次被锤匪裹挟造反,未被皇太极剿灭逃进森林深处的人,也在暗中潜伏下来,再等着锤匪下一波进攻的到来。

“洪先生。”多尔衮把手里的信件放在桌子上:“贺今朝他登基为帝后,便迅速向我大清进行施压,这件事你怎么看?”

洪承畴此时并没有把头发给剃喽,而是采取合作者的关系,毕竟他手上还有一面大明的旗帜。

最让多尔衮恼火的是,贺今朝竟然没有砍杀了朱由检,这还让洪承畴怎么打出给君父报仇的旗号,以此来号召关内反抗锤匪的势力加入。

洪承畴摸着胡须顿了顿道:“摄政王勿忧,依我之见,贺今朝短时间内并没有打算进攻大清。”

“哦?何出此言?”

第1169章 阁下该如何应对呢?

“据我与他交手的习惯,贺今朝要是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必然会隐瞒他的真实作战意图。”

洪承畴眯着眼睛,似乎陷入了回忆当中:

“他如此大张旗鼓的来劝降大清,短时间内必然不会对辽东用兵。”

“哦?”

多尔衮对于洪承畴并没有那么的信任。

表面上对他恩遇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备。

万一他是贺今朝派来故意合作,以此来扰乱大清视线的死间呢?

对于汉人戒备之心,多尔衮从来没有减弱过。

洪承畴待在盛京内,也是给他安置了一个宅子,并不会允许他随意外出。

“摄政王可派人稍微打探一二就行。”

多尔衮听着一旁的通译复述过来的话,面露思索之色。

他对于锤匪是极为忌惮的,也不会怀疑贺今朝有覆灭大清的想法。

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不会允许卧榻有他人酣睡的情况。

尤其是贺今朝他年虽不大,且野心勃勃,势要扫荡寰宇的架势,他早就看出来了。

如今锤匪大军在山东覆灭阿巴泰的十万大军,更是让多尔衮感到了棘手。

皇太极他倒是会挑时间死呢!

多尔衮扫去心中的杂念,看着洪承畴道:

“那你估计他会什么时候动兵?”

一旁的范文程与宁完我皆是看着洪承畴不言语。

相比于洪,他们二人才算得上是多尔衮的自己人。

沉默良久,洪承畴才淡淡的开口道:“短则一年,多则二三年,他不会拖延太久的。

大明两京十三省,只剩下广西、贵州、云南三省,还没有完全落入他的手中。

他要调集粮草囤积在山海关,还要找人不断的打探辽东的消息,散播谣言,兴许还会派人再来偷袭掳掠一波,也未尝不可。”

这下子轮到多尔衮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