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1章

作者:秋来2

以后再重用。

折子的最后杨鹤希望朝廷能够下拨点银子,以安招抚的反贼人心。

看到这里,崇祯皇帝微微皱了下眉头。

朝廷没钱啊!

大明南方已经冒出资本主义萌芽了,要说没钱,那是假的!

奈何大家都喜欢过勤俭日子,喜欢把金子银子埋在地窖里,不在世面上流通,所以没钱。

就算是发达的南方,时不时的闹个灾,就不交税银。

朝廷收不上税,只能再跟百姓加税,毕竟军费开支蛮多的。

辽东那里是个吞钱兽。

可这点军费的摊派,又落不到有钱人的头上。

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揭竿造反。

现在杨鹤是想用钱来买陕西的平安,希望上级领导能够批点。

因为他知道,造反的人是没钱没粮才造反,要是有钱有粮,他们就不会造反了。

同时还给出了解决办法,现在把钱发给农民,是帮助他们复业。

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叛乱,等农民稳定下来,朝廷又可以收税。

因为寇亦我大明赤子,宜抚之。

花出去的钱,又可以回到朝廷。

算来算去,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啊,中间还干了事!

杨鹤把问题抛给崇祯,可户部也没钱呢。

崇祯咬咬牙,决定从私房钱里拿出一点支援杨鹤。

毕竟属下帮你把事情给办了,还办挺好,如何能不帮他一把。

至于崇祯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想法,觉得杨鹤会玩一些语言上的艺术,来欺骗他。

崇祯今后越发多疑,无疑是底下臣子玩花活的人太多,直接给他搞成ptsd。

毕竟夸大战功是大明武将老传统了,谁让朝廷是个抠逼,赏赐还得打个折下发!

武将上报战功,文官不得添一笔是自己如何英明领导的?

作为监军的太监就没有功劳了吗?

袁崇焕打了宁锦大捷,那功劳最高的可是魏公公等一系列阉党人员,袁崇焕他有什么大功劳?

杨鹤的提议很好,但是不现实,一旦朝廷没了银子之后,这些人还会安心当顺民吗?

尤其是陕西的灾害,是否还会延续下去的问题,他都没有考虑。

陕西如今是没法大规模种田的。

但是杨鹤一个不知兵的人,能给出陕西的解决办法。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觉得不错,但又被驿卒给那两个字给吸引了。

因为裁撤驿卒能够省银子,但是计算出来省下的银子,崇祯皇帝到现在还没见到。

可是一帮衣食无着落的驿卒也造反了,此事让崇祯很是恼怒。

因为朝廷认为驿站费银子,丝毫不考虑驿卒们的今后的生活来源。

总之你们都是大明朝廷认为可以被牺牲的屁民!

驿站被裁撤,底下的官员还想趁机吸血!

所以贺今朝之流才会掀了桌子,去你妈的,你们有饭吃,我们没饭吃!

那老子自己创业找饭辙!

造反这件事对于他们而言顺理成章!

以后别怪我们来京城武装讨薪!

先前有算命的给朱元璋算命说,大明兴于东南,终于西北。

崇祯觉得西北这群贼寇的威胁并不大,唯有后金东北的威胁较大。

尤其是他觉得算命的说的不准,实则是牵强附会。

故意和东南相对!

崇祯摇了摇头,把折子仍在一旁,裁撤驿卒的事情发生,有些贼人想要当贼,那也是他有贼心。

绝不是自己施政的缘由!

纵然不裁撤驿站,像贺今朝之流也会想要从贼。

在崇祯看来,这些人就是性本恶,稍微有点外物勾引,就忍不住心中的欲望!

“报。”

有小太监浑身惶恐,带着折子,直接送到了御前。

他跪在地上,开口奏报:“陛下,河北遵化、蓟县等地出现大批后金鞑子的人马。”

“什么?”崇祯皇帝一下子就站起来了。

后金鞑子缘何能出现在这两个方向。

那袁崇焕的关锦防线,都防不住后金鞑子了吗?

还是他投降献关了!

第0133章 我想拉赞助

皇太极在硬磕关宁锦防线几次后,便觉得是难以攻克的。

单单凭借他手里的队伍,等把所有防线都硬啃下来,手里也就不会剩下多少人马,还如何抢劫明朝?

因为后金也都是一帮穷鬼,靠着杀烧抢掠过活,辽东的人几乎都跑了,没跑的被他们编入奴隶。

更何况建设哪有抢来的快?

所以皇太极率领大军从蒙古借道,由蒙古的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

他对外号称的十万大军(含仆从军蒙古)分三路,避开宁远、锦州,分三路从龙井口、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

自从戚家军没了之后,蓟镇变的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没有遭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就顺利突破长城。

此地直达京城的路线只有一条,从喜峰口到遵化,从遵化到蓟县,蓟县到三河,到了通州,最后到达京城。

这段路不足五百里。

所以由不得崇祯皇帝不着急。

然后三边总督杨鹤的折子就被放下了,着手应对后金的攻势。

后金的进攻很快就会影响到全国,杨鹤洪承畴等人不日就会接到勤王的消息。

但这一切都与贺今朝无关。

此番战胜官军后,虽说阵斩大明守备贺疯子,杀伤两千余人(含投效的起义军)。

这些投降的人反倒打的最为卖力气,因为他们没有回头路。

好像是穿上官军那身衣服,就能提高极大的战力,认为他们也会像打他们那些官军一样勇猛。

可勇猛的从来都不是身上穿的衣服。

纵然有城池优势,但己方损失也在四百多人。

贺今朝看着花名册上的一个个红圈,觉得眼睛有点花。

终于,他放下了手中的红笔,侧头问道:“老党,这些人可都留有子嗣?”

“吃饭都困难,哪有钱娶媳妇,咱们也是刚过上几天好日子,官军就来围剿。”

党守素知道贺今朝给不少老兄弟们找了女人成家。

但这才过去了半年,就算肚子起来了,那也没生出来呢。

更多的依旧是光棍。

贺今朝站起身来,走了走:“我记得营中有许多孩童。”

“不错。”

“你说我要是让这些人认故去的兄弟们当爹,行不行?”贺今朝面带疑色的提出这个问题。

因为古代人对于子嗣绵延是非常重视的,这也是穷苦人家为何要重男轻女,甚至出现溺女婴事件。

在乡下,儿子多可以不受人欺负,只因为你有后。

要是生了好几个女儿,那就等着挨欺负去吧,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大队长的意思是让他们给死去的兄弟们当养子?”

“是的。”贺今朝止住脚步:“军中许多兄弟都没成亲,也没孩子,死了之后抚恤没法下发,我不能骗他们。”

因为他想起李定国就是十岁左右跟着张献忠走了,给他当养子,后来张献忠死了,他才改回本姓。

两年之后,兴许会有贼寇攻破甘泉,大杀一通。

贺赞却是越发的心惊,贺今朝这个招数一出,活着的人对他更加忠心。

即使那些给别人当养子的孩童,长大之后,也会效忠贺今朝。

老百姓其实没什么太大的理想,对于身后事,只要有子嗣祭祀他们就行。

“我觉得是个好主意。”

贺赞开口说了一句,死去的兄弟们不会有怨言。

毕竟这些人早就该在半年前死了,结果死前不仅能天天吃饱饭,还做了些许畅快事,名义上有了后。

而且战斗力会更强,大家都是同乡,还是父子,兄弟的关系。

难不成你的父亲兄弟好友死了。

你还要去坟前说敌人太强,咱们从今日起割发,断绝父子关系,不给你报仇了?

贺赞不知道卢象升,也不知道曾国藩的招兵要求。

但他可以看得出来贺今朝的用意!

虽然这种关系是有人冲就会导致很多人一起冲。

问题是一旦有人逃跑,会带走大批人一起逃。

“那就先问问军中的孤儿可愿意给死去的兄弟们当儿子,还可以与全甘泉县的孤儿问一问,女娃也可。”

“嗯。”

听到党守素应下,贺今朝又走了几步:“军中受伤不能归队的人,也要好好养着,编入后勤队,待遇不可差了。”

“是。”

党守素又急忙记下了一条,作为掌控后勤的人,自是能写上许多字。

贺赞算是看出来了,贺今朝是想要把所有人都绑在他的战车上。

如此一来,谁还不会拼命?

哪像官军,伤残了活该你倒霉。

至于你后半辈子咋过,爱他妈咋过咋过,你以为朝廷是你家啊!

总之别来麻烦朝廷。

在大明官军里厮混挺长时间的贺赞,以前虽然同情这些伤残老兵,但也仅仅是同情。

救济是救济不过来的。

哪有那么多的银子啊?

“至于损伤的百人队,暂且不用着急补充人员,咱们准备准备,便要离开甘泉县。”

贺今朝觉得时机到了,也该转进山西三不管地带去尝试创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