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324章

作者:秋来2

让他从黎城走了,只会影响城中军心,以及抵抗反贼的决心。

面对朝廷反贼,有人选择弃城而逃,也有人选择坚守,为大明尽忠。

知县杨玮派人去浊水监视河对岸反贼,他倒是有心来个半渡而击。

但奈何自己手中精锐士卒不多,莫不如好好守城。

杀人是非常有效且能震撼人心的手段,黎城瞬间就稳定下来。

以王自用为首的精锐联军,缓慢乘船缓慢过河,潞安府水系颇多。

王自用瞧着贺今朝率先打头阵,站在河对岸道:“贺老弟练兵当真是有一手。”

方才大军起营时,皆是按照他所罗列的中队整队而行,几乎没有人离队,甚至喧哗者。

反观己方士卒,数人离队,找遗落的东西,甚至还有喝酒宿醉,迷迷瞪瞪的人。

“不错。”

高迎祥也点点头,他算是看见贺今朝的马队了,一切军器都要写自己的名字。

战马也要系牌子,且屁股上有烙印,甚至连弓箭都刻上了士卒的名字。

治军严谨。

人家轻骑兵都是一人双马,一匹马上载着豆子草料以及各种武器。

另一匹马骑人,甚至不辛苦赶路,还要下马步行。

没有人总是骑马,那马比人还要金贵。

军纪严格,没有侵袭百姓的行为。

反观自己,还得带着车架,拉着重骑兵所需要的东西,充当后勤。

“贺老弟他是如何练兵的?”

“自是按照戚大帅的兵法所练,我听闻他还收拢了一批矿工,也在加紧训练。”

高迎祥哈哈笑了两声,把王公贵族还有被俘虏的蒙古人全都送去挖矿,选取真正的矿工出来当兵。

这法子,当真是好的很。

让那些贵人生不如死才是最好的手段。

王自用听着贺今朝的话,倒也点点头,戚大帅的兵法要是能用好了,定能够练出一支好兵。

但是答案就摆在那里,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实行下去?

王自用摇摇头,羡慕贺今朝是羡慕不来的。

按照如此严苛的军法,他觉得自己手底下的人,就得跑的光了。

兄弟们跟着你造反是来吃香喝辣的睡女人的,不是来吃苦受罪的。

对于这一点,王自用有着清醒的认知。

“我自是佩服贺老弟的。”王自用跳上船笑了笑。

“是啊。”

高迎祥也跳上船,起义军当中无论是谁,组织能力皆是没有贺今朝强。

贺今朝并不知道自己被人议论,而是牵着战马立在旁边,早有哨骑往岸边跑去,方才就有人在监视。

如果能抓住一两个舌头也好,看样子黎城主事的人,没有像潞城一样,直接跑了了事。

“大队长。”

高一功策马回来报告:“刚才抓了一个舌头,黎城知县砍了潞城守备的脑袋,组织了三千青壮,要死守黎城。

还说已经通知了河北的天雄军,朝廷必定会派援军来的。”

“嗯。”

贺今朝点点头,带着自己麾下的士卒,慢慢往黎城走去。

别看黎城是个小县城,但也是青砖包裹,在明朝,除了甘肃等地方,很少还有土城了。

后续翻修县城城墙,都是用青砖包裹起来的。

他带人巡视了一圈,黎城没有护城河,城上的青壮,看起来没什么像样的战斗力。

但攻城总归有些麻烦。

况且也不会拿自己的骑兵攻城。

待到王自用、高迎祥等人过来了。

贺今朝把面对的情况与他们说了,现在是否直接不管不顾,直接越过黎城,入河南?

“贺老弟,你的想法呢?”

“不管他,能逼降就逼降,人家坚守,咱们就直接往前走。”

“那岂不是后路被断?”

贺今朝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咱们为何要选择原路返回,此番前往京畿之地,不一定能搅到哪条路来呢。

我的意见是让后面的首领来攻城,咱们是刀尖。”

高迎祥也想着去京畿之地闯一遭,连女真鞑子都能在京城那里肆虐,咱们凭啥不能去那里肆虐呢。

况且他也听说,女真鞑子也不是一座城一座城打的,就靠着骑马到处作乱,让狗官军应接不暇,他们也可以效仿一遭。

女真鞑子从北方在京畿之地肆虐,他们这次从南方来,正好是那些没有被他们抢走的高官勋贵的地盘,有的是财富让他们去抢掠。

王自用点点头,他们这次打的主意,就是在京畿之地跑马劫掠,如何能被困在山西小城进退不得。

这里有不好啃的硬骨头,总有更好啃的软骨头。

像众人攻克潞城一样。

渡河当真是一件麻烦事,贺今朝在这里等着后续大军渡河。

他又派高一功直接奔河南涉县,因为那里想要过河,也得征集船只,绕是绕不过去的。

黎城知县杨玮站在城墙之上,瞧着那些纵马的起义军,再看看瑟瑟发抖的守城民壮。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攻克黎城。

待到第二天天明之后,城外的起义军吃过饭便收拾妥当,继续东行。

杨玮看着起义军东行,面带疑色,往东走可就出了山西,他们是见城池坚固,是故意装作不打,让自己放松警惕吗?

尽管他面露疑色,可显而易见的是,城内守城民壮则是越发的开心起来。

贼寇走了,不用打仗了,兄弟们的命保住了。

那些个溃兵觉得自己守备死的着实是冤枉,要是他也据城而守,兴许这伙反贼,也没法占据潞城。

一连三天过去。

黎城知县杨玮终于得到了确切情报,这伙反贼出了山西,渡河往河南涉县走了!

第0456章 燕赵自古多豪杰

杨玮不知道这伙反贼打的什么主意,至少不来攻打黎城,倒是让他松了口气。

只是依旧差人监视周遭反贼的动静,免得被他们杀一个回马枪。

京城之内,勤政的崇祯又在招人在平台议事。

张凤翼这个请求退休的山西人,又被叫回来当兵部尚书干活。

总之想回山西老家颐养天年是不成的,因为被锤匪占据了。

他害怕啊!

无论是自己胆怯,还是担责任。

如今各处都有战事,让他这个老头子当兵部尚书,遇到战事,着实是不敢决断。

偏偏崇祯还要他决断。

所以一遇到言官弹劾,他立马摆烂,不是生病就是年老。

总之,放我回家!

但张凤翼这次倒是有备而来,上书了几条,说西协单弱,应该增良将,增派重兵,备更多的火器、军储。

张凤翼说宣大三镇将微兵寡,国初额军,宣府十五万一千,今止六万七千。大同十三万五千,今止七万五千。

乞两镇各增募万人,分营训练。且月饷止给五钱,安能致赳桓之士,乞一人食二饷。

让朝廷赶紧收复山西,否则将来他连老家都没法回去,如何能落叶归根?

一旦被弹劾,连归家的借口都没法拿出来,对他着实是不好。

崇祯知道宣大总督张宗衡那番谋划山西,迟迟没有动作,是因为兵微将寡,毕竟蒙古林丹汗可是没少搞破坏。

他便准许张凤翼的奏折,让两镇增加人马,编练士卒,好收复山西。

崇祯觉得两镇足有十五万大军,稍微抽调一半人马,如何不能剿灭贺今朝?

都赖那林丹汗!

可惜两镇并不如崇祯所想的一样,哪有如此多的兵马!

张凤翼得知的具体士卒,也都是兵册上的人数,那谁还不多吃点空饷?

如今朝廷哪还有银子,还要增兵给士卒加饷钱。

然后朝中给事中周纯修、御史葛征奇等以兵事日棘,弹劾张凤翼溺职。

没别的意思,总是让老家伙回来占据高位,这不是挡了人家的道吗?

张凤翼连忙摆烂上疏乞休,崇祯不许,言官弹劾之事,不了了之。

待到崇祯的旨意到了宣大总督张宗衡的手里,直接让他犯愁了。

整个三镇,凑人头都凑不出来如此多的人马来?

现在陛下又要让他征召两万余士卒,还要给饷钱,他供养五千标兵,就已经十分难了,如何能在供养两万人马。

他哪有钱啊?

正在发愁之际,手底下的宣大巡抚就给他出主意了。

咱们不是有十五万两的陕西赈灾银吗?

拿出一万两给京城的官员们打点一番。

然后这些银子总督就可以征召两万人,还可以让给五千标兵下发赏赐,还能快速收拢人心。

标兵、家丁几乎都是双饷的,比普通士卒待遇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听着巡抚的话,张宗衡非常动心。

因为山西聚集了二十万起义军,这些钱粮铁定是没法跨过山西,运送到陕西去的。

走草原,那简直是羊入虎口,要是从河南走,那河南也闹灾了,顾此失彼,如何能行?

思来想去,皇命不可违,至于陕西的灾民?

反正他们已经很苦了,这些钱粮杯水车薪,救不活他们所有人,挪用牛挪用了吧。

张宗衡立即派遣巡抚带着一万两银子,前往京城打点一番。

巡抚当即从府库当中清点了一万两银子,回了自己的家,安排各种赶路事宜。

待到收拾妥帖后,他带上五千两赶回京师打点。

顺德福,邢台县。

一个高大偏瘦的汉子,放下手中的大刀,擦了擦汗,两个仆人费力的把大刀放好。

卢象升皮肤白皙,虽长得瘦弱,可力大无穷,着实是令人怪异。

此人偏偏还是个进士,读书人,对于军事也有着独特的理解。

当他还是大名知府的时候,后金鞑子进京肆虐,卢象升立马征召了一万人前去勤王,协助防卫京师。

因为此事入了崇祯的眼,紧接着让他整顿三府兵备。

卢象升便真的整顿兵备,一年多的时间就编练出了三万天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