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385章

作者:秋来2

关键时刻朝廷里还是有明白人的,特别是兵部的人,锦州是必须要守的!

朝廷想要恢复全辽的土地,如何能主动放弃锦州?

天启帝面对朝臣的争论,赞同守住宁锦防线,然后就落水死了,轮到崇祯上位。

两次战役改变了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想法,一方想要守住宁锦防线。

而皇太极从失败中寻找教训,他决定绕过这道防线。

由以前给大明当狗的蒙古人带路,突破蓟镇,肆虐京城。

两方首领对待战事上,一方发生了改变,一方只想走老路,完全没想着后金会再次绕过宁锦防线该如何,大明该如何应对。

古稀之年的孙承宗走马上任,第二次督师关内外人马。

纵然袁崇焕死了还传首九边,但是孙承宗接任后,依旧是悉数按照袁崇焕的策略。

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并意图向锦州以东推进。

孙承宗的重要措施,就是修筑并且防守大凌河,右屯二城。

当他第一次督师的时候,在二城派兵戊守,被高第悉数撤去,二城被毁。

高第的老家在滦州,因为魏忠贤以及辽事的压力,他辞职表示爷不干了。

崇祯上台平反,因他年老,没位置给他,就让他赋闲在家。

后金攻打永平后,七十多岁的高第听说了,知道后金的士卒的厉害,遂举家从滦州逃亡。

待到战事结束,被崇祯因他主动逃跑,以致郡城沦陷为由,逮捕发配到山东。

大凌河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

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

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袁崇焕主持关外军事时,曾几度拟议修筑大凌河,但是因为没钱没人,就把重点放在了宁锦两城的建设上,期间连续两次战事打乱了他的部署。

宁远巡抚邱禾嘉是兵部尚书梁廷栋推荐的,经历过平黔战事,喜好谈兵,建议孙承宗取广宁、义州、右屯三镇,放弃大凌河。

但是孙承宗反驳,广宁距离海一百八十里,距离辽河一百六十里,靠着陆运很难。

义州地处偏僻,离广宁远,因此必先守右屯,聚兵屯粮,才能逐渐逼近广宁。

但是现在右屯遭到毁坏,修筑后才可以防守,要是筑此城,后金必定来攻。

以目前这种形势,必须先恢复大小凌河城,以此连接松山、杏山、锦州等要塞。

锦州近海居于敌前,路上运输困难,右屯背靠大海,占据此地,兵力可以集中,粮食可以得到接济,才能有机会往前推进。

没辞职前的梁廷栋力主此议,决定先筑大凌河城。

兵部命令祖大寿、何可纲率领四千人守大凌河,又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同时调秦冀明一万的石柱兵护卫。

祖大寿因为袁崇焕被抓逃回关外的举动,尽管又回去守卫京城还立了功。

但是从此以后,祖大寿十分小心得很,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

此番抢修大凌河的任务,落在了祖大寿的头上。

大凌河城按照官方叫法为大凌河中左千户所,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大凌河西岸,距离锦州四十里,属锦州守备管辖。

初建于明宣德年间,周长三里,嘉靖时有所增筑。

后金屡次进攻辽西,它作为锦州的前哨阵地,几经破坏,孙承宗决定重新修筑,作为前进进取之意。

但是,巡抚邱禾嘉自认为是个“知兵之人”,觉得孤城难守,要互为犄角之势。

他违背孙承宗的命令,自作主张,大凌与右屯同时修筑,拖延了工程的进度。

然后兵部尚书梁廷栋被罢免,紧接着因为梁廷栋是个“罪人”,所以他所力主的事情,必须要得到正确的修正!

大凌河荒远不当城,尽反其议!

朝廷命令班军一万四千人回蓟镇,只留下防守兵力万余人,给粮一万石。

因梁廷栋的举荐,而担任巡抚的邱禾嘉一一照办,根本就不顾及眼前的形势,生怕自己也被牵连。

所以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反贼贺今朝等人,都无需主动在京师的朝臣内花什么代价找内应,他们总会成为你的最佳队友!

第0544章 辽东战事起

对于大明朝廷的决议,孙承宗提出了补救措施,那就是把储存的都散给士卒,先放弃这座空城,官军全都撤回道宁、锦二城。

现在人手不多,与其守卫空城耗费大量精锐士卒,莫不如暂且放弃,保存实力。

但是巡抚邱禾嘉是知兵之人,又经历了平黔战事,觉得孙承宗年老害怕不同意这策略,仍旧让祖大寿、何可纲继续守卫大凌河城。

后金皇太极派人严密监视此处,危机感剧增。

他处心积虑的要打破宁锦防线,最担心的便是明军凭借这条防线,步步设置城堡,稳扎稳打,逐步向东推进。

这样就算他将来再绕道,明军不回山海关,反倒推进到沈阳,那前方作战的贝勒以及八旗士卒必然不会安心。

坐视汉人开拓疆土,修建城郭,缮治兵甲,使大凌河等成功修筑,皇太极觉得自己睡不着。

皇太极本身就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一眼就看出孙承宗的的战略意图,故而想要来个反推进,不给明军修筑和加固防线的机会,趁其不备,迅速加以摧毁。

据他派出的谍子探查,明军精锐尽在大凌河,若是攻下此城,就能消灭明朝在辽东的大批精锐士卒。

无论是从战术还是战略意图而言,皇太极的策略极其正确。

但是精锐士卒皆在此城,就属于谍子探查不清楚。

后金用谍也不是很厉害。

辽东总兵祖大寿以前兵强马壮,但被朝廷调走许多后,城中有一万六千零二人。

他又派人出去寻买战马,其他公差,出去二千二百人,此时还剩下官军一万三千八百零三人,夫役商人一万多人,全城军民共计三万余人。

如果梁廷栋没有下台,不撤去几万人和粮食,大凌河城的防守能力不会遭到严重的削弱。

自从孙承宗决定要修复这里,皇太极便调动蒙古人来增援,同时让晋商范永斗送来军粮。

皇太极做好了战事准备,又听闻明朝撤走大批士卒,决定要早些发兵。

而且他也进一步削弱了四大贝勒的权力,阿敏被圈禁,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权力则被进一步虚化和削弱,皇太极的皇权得到进一步提升。

范永斗刚刚被皇太极宴请一番,此时出了皇宫正美滋滋,可还没有出门,便被皇太极又请了回去。

“大汗。”范永斗急忙行礼。

“你知道闯王高迎祥吗?”

“听说过。”

范永斗是山西人,南闯北锤他自是晓得的,尤其是高迎祥的人控制了解州盐池,让他们对蒙古人卖盐上无法获得绝对的垄断优势。

那帮臭反贼,就没有一个会做生意的,只会玩些降价的低级手段。

“高迎祥的实力如何?”

范永斗沉吟了一声:“回大汗,其实那锤匪贺今朝的实力更强一些,他接连杀了山西镇的总兵,战绩赫赫。

但是自从攻破太原,擒获晋王之后,便没什么动作了。

胸无大志,从林丹汗那里拿到一块假玉玺,开始变得享受起来,甚至连反贼所谓的盟主都没有当上。”

皇太极嗯了一声,面色凝重的道:

“但京城传回消息,闯贼高迎祥杀到北京城去,在皇城内大肆砍杀,然后扬长而去,明军没有人敢阻拦的。”

听到这话,范永斗下意识的想要反驳这个是假消息。

但是他觉得皇太极接到的消息,应该不会是假消息,只不过自己在沈阳,还不曾接到实际情况。

这南闯北锤怎么一个赛一个的厉害?

锤匪贺今朝折磨大明晋王,闯贼高迎祥便要到皇城内去杀皇帝!

皇太极又拿出一封信:“这是王登发命人快速送来的消息,闯贼高迎祥并没有南下与紫金梁这个盟主会和,也没有被朝廷大军围剿成功,反倒跑到张家口,放了一把火,也与林丹汗勾结在一起了。”

听到这话,范永斗是坐不住了,火烧张家口。

那可是他们晋商的聚宝盆呐!

这下子绝对损失惨重了,他连忙开口:“大汗,张家口那里不能有事!”

皇太极也知道,晋商是从张家口那里给自己运送粮食铁器以及各种所需的生活用品。

但是大凌河的重要性更大,绝不能让明军占据那里!

出兵破坏大凌河是重中之重,绝不能因为张家口出事,家门口的祸事还没有处理干净,就去打林丹汗。

“大凌河是要先解决的。”皇太极强调了一句,然后才开口道:“待到战事结束,再发兵前往张家口。”

“都听大汗的。”

范永斗自是不敢折了皇太极的面子,他精通蒙语、女真语,甚至还会一点俄语,交流起来自是不怕。

“闯贼高迎祥与林丹汗勾结在一起,有锤匪贺今朝的影子。”

皇太极从座位上坐起来,瞥了一眼旁边的两个空位子,心里觉得还是不爽,待到大凌河的战事结束后,这上面只能留下一个位置。

然后他又说道:“这伙反贼当真是没本事,我们进入北京,夺来了大批人口和财物,国力大大增强,可是贼寇始终是贼,到了北京那么富裕的地方,竟然没有劫掠,反倒想着去杀皇帝!”

皇太极千里奔袭的成功,令他在后金威望大增,因为大贝勒代善以及三贝勒莽古尔泰在这个策略上持反对意见,再加上囚禁了阿敏,现在他们二人在态度上比以前规矩了很多。

范永斗自是不会说这伙反贼如此行径,在中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把话头引导到贺今朝:

“大汗,那锤匪贺今朝是要解决的,光靠着大明怕是很难解决。”

范永斗急忙递了句话:“蒙古右翼的蒙古人,像鄂尔多斯部落,皆是称贺今朝为天可汗,大汗若是想要统一蒙古,他是不会允许的。”

“不急,待到我们攻打林丹汗,作为林丹汗的女婿,难不成他能坐视?”

皇太极势要统一蒙古的,蒙古大汗必须要落寞,至于一个汉人反贼也想当天可汗,自是要一路扫下。

可现在大凌河的战事迫在眉睫,绝不能允许外力的破坏,纵然是一直给后金输血的张家口互市点也不行。

“传我命令,明天便离开沈阳,西征大凌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皇太极一声令下,让八旗全都做好准备,尤其是蒙古人,要驱使他们为前驱,让他们付出代价,在给予赏赐,如此才能更好的效忠自己。

“范永斗,你便随我一同出征,如今张家口不安全,你贸然返回也没有用。”

对于皇太极的安排,范永斗当即就应下来了。

纵然他担心张家口那里的情况,也得好好先跟在皇太极这里,他们晋商把宝压在了这。

范永斗暗暗叹了口气,心中却道:“至于锤匪贺今朝,还得等一等灭了他。”

第0545章 我想我儿子当蒙古大汗

张家口隘口。

放眼望去。

蒙古人正在收拾尸体。

总兵尤世禄带兵支援的及时,反复争夺这个隘口,终究是守住了。

贺今朝躺在蒙古帐篷里睡觉。

对于这场战事,蒙古人始终缺了一口精气神,没有人舍弃战马扛着盾牌冲城。

反正他只负责拱火,坐视是不会坐视的。

林丹汗能不能拿下张家口堡,自己无法掌控,身边人手太少。

贺今朝麾下的几百骑兵是自己休息,还是被借去借种,他都不管。

一场战事下来,总是要死几个男人的。

既然蒙古女人已经成为了寡妇,不能再让她们守活寡,要不然这种人只会下降成为奴隶。

在援军没来之前,贺今朝先给他们放几天假。

而且对于借种这件事,蒙古人无论男女都看的很开。

贺今朝不理解,也没有拒绝。

倒是高迎祥一直都在观看蒙古人与明军交战,认真学习蒙古人的战法,因为他也想要发展大规模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