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609章

作者:秋来2

同时蒙古人袭击长城,让甘肃总兵杨嘉谟左右难支。

或者说杨嘉谟畏惧贺今朝麾下的锤匪,被打怕了,只敢据城而守,根本就不敢出兵抵挡。

明军如此行径,与后金鞑子掳掠宣大等地时的做法并无区别。

车厢峡外,四百多名招抚官使出浑身解数,花钱争抢这个好差事。

毕竟如今的起义军可都是顺民了,可以任人揉捏。

官军深深知道,这些贼子总是打家劫舍,如何能够不给自己留下一些傍身钱?

到时候随便敲诈一二,便可以回本,甚至小赚一场。

陈奇瑜站在山崖上,瞧着这些贼寇狼狈不堪的走出车厢峡的峡口,他自以为得计,侈然自负:

“处置神速,数万凶徒一朝解散,天下从此无患矣。”

王承胤以及左右皆是称是。

唯有陕西巡按御史傅永淳脸色煞白。

这些日子任他怎么劝说都不行,最重要的是陛下的谕旨下发,再无更改的可能。

别看眼前这些贼寇饿的冻冻嗖嗖,许多人在水里泡了很久,吃睡不好。

可一旦让他们恢复力气,那他们岂能会安心回到家乡务农?

傅永淳认为,就算是要放任他们归乡,也得像三边总督洪承畴学习,把那些带头的贼寇全都宰了,余者放走,避免被那些贼头把贼子们重新组织起来。

奈何陈奇瑜等人皆是不听,一旦杀了人,那这些人必反。

要是没有这些贼头组织,如何更好的去消耗锤匪?

招抚官们按照吩咐在峡谷口等着,便各自认领百人,以此前行。

李自成等部大多都是延安府人,从兴安撤离后,必经由汉阴、石泉、西乡、汉中,然后由栈道北上。

从凤翔、陇州、平凉、环县、庆阳一线回归。

至于为什么要绕道,就是免得这帮贼人看到了西安府的富庶,又起了贼心。

高迎祥混在投降的队伍当中,丝毫没有露头。

在五省总督陈奇瑜的安排下,李自成等部成建制的安然走出号称天险的栈道。

一路上依旧是散碎银子开道,流寇与护送的官军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

贼军没有盔甲的全都换上了新盔甲,丢失弓箭的全都换上了新弓箭,数日不食者皆得饱腹。

只要银子到位,官军有什么不能卖的?

当年他们被围困在黄河,银子撒出去,甚至都能买到官军的冬衣。

在这个世道,大多人都成了银子的奴隶。

或者说谁不想发财,那是脑子有泡!

至于挣钱的法子,蛇有蛇道,鼠有鼠道。

上官们吃朝廷大头,基层士卒自是也要跟着吃朝廷小头,剩下的就只能从贼寇手里找补了。

陕西巡抚练国事看见己方官军成了贼寇的模样,贼寇成了官军的模样,心中大为恐慌。

他急忙领命杨麟立即驻扎在宝鸡县,谨防不测,同时派人去通知依旧在汉中的五省总督陈奇瑜。

不好了,这伙贼寇又开始整顿盔甲武器,怕是要反呢!

陈奇瑜对于练国事的话不以为然,这帮土鸡瓦狗,已经被我打的胆寒,又有朝廷的恩典,其中大部分人还能吃上朝廷的饭,为国效力。

古往今来,多少人求招安,不就是想要个朝廷编制吗?

陈奇瑜此时已经骄傲到了极点,只想着覆灭锤匪贺今朝后,入阁为相的事呢!

高迎祥看着麾下士卒脸上的疲劳一扫而尽,又走出了险峻的汉中道路。

众人出了大散关,进入宝鸡县。

高迎祥不得不承认,这段路真难走,今后再也不走这条路了。

招安大军抵达宝鸡县城外,高迎祥骑在战马上叫人去打开城门,并且出示了五省总督陈奇瑜的公文要求入城。

固原总兵杨麒得了陕西巡抚练国事的吩咐,严阵以待。

宝鸡知县李嘉彦批准三十六人上城商谈,结果起义军派人进去之后,他下令直接把这三十六人给捆绑起来,就当着城外高迎祥等众人的面,一个一个给砍下脑袋,把尸体从县城城墙上扔下来。

高迎祥等人没想到被雀啄了眼,本想在过了宝鸡,在深入陕西内部重新举起义旗。

他们自是以此为借口,直接反叛。

起义军把那些招抚官全都拉出来砍了脑袋,堆在宝鸡县城下。

这下子招抚官先前敲诈起义军的钱,又重新吐了出来。

甭说升官发财,命也搭在这里。

谁知道知县为哈突然就有如此先见之明,骗了几十个贼寇的小头目,就直接砍死。

高迎祥差人快马加鞭,告诉后面的兄弟一起举事。

“兄弟们,这是误会!”

遣送官未曾想他们会突然被贼寇抓起来。

“误会?”

张献忠哼了一声:“那宝鸡知县杀了我们的人,一句误会都不说,我们投降官府,还不是任打任杀?”

卡。

一刀落下,头颅喷出血来。

罗汝才选择割了他们的耳朵。

李自成则是仗责,然后捆好了扔在路边,任他们自生自灭。

诸多起义军首领迅速整顿军容,开始进攻宝鸡、麟游等地。

高迎祥等人以此为借口,杀了遣送官参将柳国铭等五十余人。

本以为诸事都按照他臆想的方向上发展,突然就收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懵了。

“你说什么?”

陈奇瑜一字一顿的盯着报信的士卒。

当信使再次重复一句之后,陈奇瑜险些站不住脚,往后踉跄了一二:“李嘉彦误我大事!”

他急忙调令王承胤随他一起赶到宝鸡,不等训斥李嘉彦,率部赶到凤翔,准备再劝说劝说,一定给他们个交代。

千万不能误了他的大事!

等他到了凤翔府,便得到了闯王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已经攻破七县,事势大坏。

陈奇瑜才意识到自己宛如那曹操,中了黄盖的诈降计!

这波贼寇根本就没有透露过闯贼高迎祥也混在队伍当中,否则定要拉着高迎祥进京,把他千刀万剐喽。

此人进入京城,在天街肆意杀害朝廷命官,还意图闯进皇宫杀皇帝。

这种人是绝对不允许招安的!

可此时此刻,陈奇瑜才意识到中计了,显然是为时已晚。

陈奇瑜啪的甩了自己一个耳光,让自己努力的冷静下来。

如今在怎么懊悔都没有用!

如今贼寇在陕西闹大了,在怎么补救都不可能迅速平定。

况且此事虽然是陛下点头示意的,那陛下指定会把责任往下推。

谁担着这责任,谁就得进诏狱,或者传首九边。

三边总督杨鹤等人就是前车之鉴。

既然如此,李嘉彦你先前无辜杀贼,就别怪我陈某人了。

为了推卸责任,陈奇瑜并没有第一时间追剿高迎祥等人,而是先写了一封奏折,归罪于宝鸡知县李嘉彦“杀降激变”。

先下手把李嘉彦等乡官士民五十多人全都抓起来送入大牢。

不仅如此,陈奇瑜还给卢象升写信,叫他做好防范,并且再次强调宝鸡凤翔激变,秦中已抚未抚诸贼,互相煽动叛乱,责任全都在李嘉彦一言不合擅杀导致。

这些贼寇不再信任朝廷,如此一来,弹劾招抚?

特别是李嘉彦不顾他这个五省总督的命令,不仅没有放开道路,提供粮草,反倒杀降。

总之,李自成等人叛乱的诱因一股脑都推到了知县头上。

招抚大计的失败与他陈奇瑜以及皇帝没有一毛钱关系,责任全都在下面擅自执行!

宝鸡县庠生韩挺不服,上书为知县鸣冤辩护,说贼在汉中府时,南阻江,北阻山,西则栈道,东则勋阳,有兵十余万,数载蔓延,贼被困在车厢峡。

土民一截出路,二堵后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办!

不用一卒,不发一矢,贼皆饿死,而竟然以诈降逃脱。

贼寇一出栈道,即破凤县八百里连云栈道,尸体撑着栈道的柱子,四十村落尽为灰烬,在宝鸡之南,难不成也是激变所致?

总督见贼寇破七县,事势大坏,罪责必及,乃归狱中功臣劳士,以盖其愆,纵然巧舌如簧,如何能掩盖三秦百万人之口?

陈奇瑜闻言大骂一派胡言,一个小小的庠生也敢来胡编乱造?

说实在的是最后几句戳了他的肺管子。

但明末文人大多都这毛病,喜欢夸大事实。

什么上来就八百里之类的,从汉中到宝鸡满打满算四百里足够,就这道路,如何能全都是栈道?

论证的结果是对的,但论点胡编乱造,被人抓住把柄。

然后陈奇瑜就差人把他给扔进大牢里,跟被抓起来的知县一同去当狱友去了。

就在陈奇瑜集于统一内部口径的时候,高迎祥等人与略阳来的别部会和,又一分为二。

一支至长平破泾阳,一支至眉县,周至攻平凉,号称数十万众。

起义军再次席卷陕西,北接庆阳府,西至巩昌,西北至邠州,西南至周至,陕西平静之后,再次陷入大乱。

陈奇瑜得知是练国事给杨麟下了命令,助长了李嘉彦的嚣张气焰。

他当即决定把事情推到练国事的头上,李嘉彦一个七品知县官职太小,无法承担整件事,必须要有更大的脑袋来顶责任。

巡抚这个职位,刚刚好!

陈奇瑜便把“抚事大坏”的责任一股脑推到了陕西巡抚练国事身上,向皇帝诬告练国事“阻挠逗留,违反陛下命令以至于招抚失败”。

两封奏报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师。

崇祯先前接到陈奇瑜的奏报,看着他说一个小小的知县竟然坏朕大事,气得拍案而起,叫吏部查找是谁给他调到宝鸡去的?

此人是不是被后金鞑子给收买了,故意坏朕大事,好好查一查!

紧接着陈奇瑜第二封诬告的奏报送到御案前。

崇祯看完之后拂袖而起,怒不可遏。

原来给这个小知县撑腰的是巡抚,他当即下令逮捕陕西巡抚练国事。

第0851章 打仗没有,先扯皮

本以为陈奇瑜搞定李张等贼寇之后,完全可以为他所用,一步一步都是按照计划来的。

这些天崇祯每天都在做美梦,想着中兴大明的事。

结果突然就遭到了如此重击,让他如何能不愤怒?

心态爆炸,饶是他平日里注重自己的脾气,但这件事他也忍不住爆炸了。

毕竟招抚这件事是他点头应允的,现在想要推脱到旁人身上责任,都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陈奇瑜也给了他足够的理由,责任不在他们头上,就在底下执行人的头上。

招抚大局本来就没有错,错就错在执行人头上,与他这个决策人没有关系。

中兴之主的头上,如何能有一丝丝的不稳妥败坏名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