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615章

作者:秋来2

待他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把父母的土坟改建造为气势宏伟的皇陵,并且把他的发祥之地称为中都。

在此建立中都留守司,该濠州为凤阳府。

中都留守司下辖八卫:凤阳卫、凤阳左右两卫、皇陵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以及一个千户所。

拥有班军、高墙军、操军、护陵新军,编制在六千人。

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常驻淮安,巡按御史为了保护皇陵,不敢离泗州一步。

凤阳原本是个贫困之地,成为皇陵之后更加贫困!

旁人都是为官之后,家里的人连条狗都恨不得吃上皇粮,高人一等。

属实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照顾照顾乡亲博个好名头,然后顺其自然的扩大自家的田地。

可村里出了一个当皇帝的人之后,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受到照顾。

凤阳花鼓唱着小调便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来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所谓十年九荒固然有天灾的情况,更多的是人祸——皇陵官署的摇赋。

凤阳被定为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尽管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葱翠雄伟的山陵,养尊处优的守陵太监和地方官员,但对于当地人民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里出了朱皇帝,各种造作、差役多如牛毛,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

农民们竭力一年之耕,好不容易打下一点粮食,里役就随踵而来。

一次不给,则用绳子系其颈,再不给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易于他室。

百姓们上呼朝廷,皇帝对此置之不理,甚至认为这是尔等的荣幸,可不是谁都能成为朕的家乡人的!

其实崇祯四年十一月的时候,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着实让人惊讶。

毕竟大明天子祖坟的家乡,就这模样,实在是说不过去。

土地多荒,房屋倒塌,岗陵灌莽,一眼望去,没有几个活人。

要么就是瘦瘦巴巴的人,一副将死的模样,眼里无光。

凤阳土地贫瘠,在江北各府都列为下下等(最末),一遇到灾荒百姓便会牵着媳妇,担着子女乞活四方。

二是户口流失,欠赋年年积累,催征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凤阳虽然出了个皇帝,但当地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反倒受到了种种额外的压迫和剥削,痛苦不堪。

照此下场,谁他妈的愿意当皇帝的老乡?

钱士升希望崇祯皇帝能够为凤阳百姓施行仁政,免去凤阳赋税,所减少的不过是太仓一粟。

但是崇祯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各地争相效仿,以后收不上赋税来,秉承着再苦一苦朕的子民,将来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思维。

他便给钱士升的奏疏批上一句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

意思是朕早就下过旨意,你甭管了,用空话搪塞了过去。

此事不了了之。

可以说高迎祥等人进入河南,大有直捣“龙兴之地”凤阳势头时,朝廷根本就没有重视的思路,只想着已经调拨了手段非凡的洪承畴剿匪,定然能一举功成!

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感到事态的严重性,毕竟上一次谁都没想到高迎祥去京师:天街踏尽公卿骨的事。

守卫不足,被贼寇当众打脸。

如今谁敢保证,这些贼头不会去凤阳皇陵搞事情?

他们连大明还活着的皇帝都敢当年搏杀,更不用说埋死人的皇陵了。

吕维祺向兵部尚书张凤翼写信,凤阳皇陵防守单薄,应该早做准备。

张凤翼以前还有这想法,但是随着内阁首辅温体仁的不重视,他也敷衍了事的向凤阳、山东两巡抚以及操江御史(专督长江瓜州、镇江)发文,要他们严备守害。

下面这些人表示知道了,兵部尚书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那咱们就是打着灯笼~照旧呗。

张凤翼的敷衍塞责并非出于草率,而是出于无知,毕竟大明的明白人也有。

给事中提请张凤翼预防凤阳皇陵时,被张凤翼振振有词的给予驳斥:

“你是南方人,为何要忧虑贼寇?

贼寇起于西北,不吃稻米,贼寇的战马也吃不惯江南的草料,勿忧。”

这个回答直接给众多臣子整不会了。

这他妈的是什么奇怪的言论?

堂堂大明兵部尚书,对于农民起义军是这种评价,不知道崇祯是怎么把他给挑上这个职位的。

上面的兵部尚书如此白痴,下面的凤阳巡抚杨一鹏,巡按御史吴振缨都是贪鄙昏庸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吴振缨是温体仁的同乡,又是姻亲,曾经担任温体仁的幕僚,后在督察院谋得官职,在院里七年一直规避外放出差。

后来迫于公论不得不出任外差,本来应该前往贵州巡按,但他依仗内阁首辅温体仁的权势,以凤阳换贵州。

因为凤阳近淮扬,素称膻地,油水颇丰,可大捞特捞。

巡抚杨一鹏是当朝阁老王应熊的座主,仰仗这层师生关系常年借口年老多病优哉游哉,不理公事。

守陵太监杨泽也是一丘之貉,贪婪暴虐,以割军民为能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官如此,底下的官吏只会更过分。

去年太监杨泽手底下的小官侯定国狐假虎威,激起士卒哗变,被乱兵杀死。

哗变士卒就投书官府扬言明年要勾结贼寇来此。

杨一鹏、吴振缨二人都不是忧心公事之人,对于些许屁民的威胁,转手就扔了,一帮肮脏东西,也配威胁大老爷?

至于说什么采取措施?

抱歉,有这动脑子的时候,咱大老爷们听两次小曲不行吗?

凤阳虽然是皇陵所在地,号称中都,但是其城防与南北二城都无法相比。

据说当时因为风水考虑,根本就没有建造城墙,无险可守。

因为守陵太监杨泽平日里贪虐商民,商民向巡抚衙门请愿,结果被乱棍打散,最终又跑到太监署衙鼓噪,被下令砍杀,一时间大乱。

朝廷既然不肯开恩,贫苦人民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起义军身上。

就在起义军围攻颍州的时候,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

故而乱民很快就前去迎接高迎祥等人,指明某处富家,某处无兵。

高迎祥、李自成等人惊喜万分,但内心觉得大明的皇陵,无论如何都会有重兵把守。

对于这些乱民送上来的册子,心中也颇多怀疑,毕竟事情过于顺利,反倒是像个陷阱。

高迎祥则是派遣三百精锐士卒,化妆成为商人、车夫、和尚、道士,先混入凤阳,分头侦查一番,做内应。

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节。

凤阳城内士女如云,笙歌灌耳,一片太平景象。

尤其是早上大雾弥漫,张献忠装成官军,打着进香的旗号,骑卒在前,步卒在后,大摇大摆进入凤阳。

待到张献忠发现当真没有官军,街道两旁还有人唱歌,一看就没有朝廷大军,他当即下令动手。

城中忽然就四处起火,欢度佳节的士子妇女老爷们才大梦初醒,惊呼狂奔。

张献忠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最爱看昔日高高在上的那种人,跪地求饶,哀嚎逃窜的画面了。

等到有人前往留守署衙报信的时候,张献忠已经到了城中鼓楼。

大明官僚醉眼朦胧,还被蒙在鼓里,差人把报信的人重加责治。

直到义军出现在面前,才被吓得尿了裤子。

留守府衙的署正朱国相、千户陈宏祖、陈其忠稍战即溃,死于战阵当中。

昨夜他们一直与妇人在床上厮杀,今日已经成了软脚虾,昔日勇武全然不见,跑都跑不及。

张献忠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

孙可望等人直接进入紫禁城,焚毁皇陵享殿,然后打开高墙,释放关押的人犯(朱明宗室囚犯),焚毁官府房屋。

凤阳知府颜容暄见头势不好,换上囚服躲进监狱,义军释放犯人时被查出。

张献忠命人举着皇帝特有的黄盖(从坟头搞来的),鼓吹奏乐(俘虏的皇家乐士),坐在高堂上,审判知府,命人杖杀他。

待到高迎祥和李自成来了之后,把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

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此番焚毁三府(抚、按、府)公署,留守司府厅共计五百九十四间,焚毁鼓楼,龙兴寺七十四,民房二万二千五百五十二,杀死官员六名,生员六十六。

干掉负隅顽抗的陵墙班军二千余人,高墙军二百来人,精兵七百多人,操军八百多人,余者皆降。

张献忠看着大明皇陵被自己焚毁,忍不住哈哈大笑,当即打出“古龙真元皇帝”的称号。

起义军如此大奋人心的行径,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那便是李自成也想要那套皇帝的仪仗队伍,结果被张献忠拒绝,二人因此发生了小规模摩擦。

张献忠还被麾下谋士举着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话,拒绝李自成,凭什么你要老子就给你?

第0856章 朕怎么可能有错呢?

李自成主要是不爽张献忠打出什么古元真龙皇帝的口号。

张献忠则是爷乐意,你管得着吗?

连高闯王都没言语,你发个什么神经呐?

李自成则是大骂张献忠不知好歹。

此时打出皇帝的口号,定然会被朝廷官军追着屁股后面跑。

张献忠表示无所谓,他连朱家祖坟都给挖出个大洞来,灭九族的事都干了,也不差这一件。

有什么可怕的?

难不成你今后还想投降大明?

两人不欢而散,就此隔阂产生。

高迎祥对于这两人吵架倒是无所谓,大多时候他脸上都不见喜怒之色。

如今他们只是推举自己为闯王,个人都有个人的小心思,毕竟实力强横了。

相比于以前在陕西互相支撑的苦日子,大抵是没有愿意再回去,尝到了权力的滋味,谁都想要当皇帝。

高迎祥也有这心思,当然他不屑往外说。

想要当皇帝,自然是兵强马壮者为之!

这也是他与贺今朝达成的共识,贺今朝盘踞山西,必然会吸引大批官军的视线,他则是想要前往南方等地去招兵买马,卷起更多的人来造反。

至于凤阳皇陵是不是真的埋着朱元璋,他们这帮没见识的贼寇也懒得探究真假,毕竟不是专业的摸金校尉。

反正老子就挖了你大明皇帝的祖坟,爽的一逼。

三天之后,李自成获悉“老朋友”太监卢九德、总兵杨御蕃率领川兵,京营总兵倪宠率领京兵,已经抵达滁州,南京参将焦某也率兵赶来,他们便离开凤阳南下,攻打庐州。

凤阳皇陵被焚毁,两个直接责任人故意隐瞒不报,企图蒙混过关。

反正天高皇帝远的,谁知道真相是啥,朝廷当中都有后台给他们撑腰。

不要以为他们不敢这样想,他们还真的敢这么做。

巡按御史吴振缨在奏折上轻描淡写的上书:“贼已经抵达泗州。”

再说些杂七杂八的事告诉崇祯。

至于被焚毁皇陵的事,哪有这种事啊,指定是无稽之谈,贼寇造谣!

巡抚杨一鹏则是答复太和知县请移兵凤阳的请求时,一口咬定:“凤阳之贼已经被官军杀退。”

只要我不去凤阳,没眼前见皇陵坟包有大洞,那这件事就是假的!

谁都别想拉着我去看皇陵咋样了,我就不去看,直接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