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747章

作者:秋来2

没错,石柱这些年死的男人太多了,只要男子成丁后,便会娶寡居的女人以及黄花闺女。

秦良玉并没有要求守寡的女人不许再嫁,反倒鼓励她们嫁人。

“哎。”

马有劲站起身来大笑两声:“娘,妹子,咱们吃饭去。”

其实他当时投降不仅仅是为了自家妹子成为望门寡,更多的也不想自己的三个婆娘再次成为寡妇。

尤其目前锤匪是按人头丈量的土地,可不光是只给男子分田,这群投降的白杆兵可算是占到便宜了。

其实这些女人才更感谢贺今朝,因为大多数人不再仅仅是男人的附庸。

“主公,湖广等地传回消息,张献忠得知我军占据四川的消息后,并没有立即反叛。

而是依旧老老实实的种田呢,听说还让别人给他讲孙子兵法呢。”

听完吉珪的话,贺今朝颔首,这些年自然是剩者为王。

能够“剩下”贼寇头领,除了头脑灵活之外,都有善于学习的思维。

不管能不能学到里子,至少面子他们都得尝试学一学。

贺今朝摇摇头,果然大贼头都开始学习孙子兵法了,这是自我进修的体现。

张献忠将来的战事水平,将来定能往上走一个台阶。

在贺今朝看来,张献忠的追求要比皇太极指定大清兵书教材三国演义要强上许多。

只不过三国演义有现成的战例可以复制,而孙子兵法光通过别人讲解不行,还得靠着自己悟。

“主公摇头是什么意思?”

“连八大王张献忠都开始自我要求进步了,咱们也别落后。”

“主公尽管不用担心他们。”吉珪捏着胡须笑道:

“我们杀官僚地主,他们也杀,但我军把田地分给了百姓以及广大锤匪将士。

张献忠分田多是给麾下军师大将以及着甲士卒,可其余大部分士卒手里也没有田地,他弄的还是大明家丁那一套。

张献忠将来还得依仗那些地主官僚,反观自家主公,直接消灭了这个阶层,还补充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填补权力的空缺。

不说山陕之地,单说四川租田法贯彻下去,主公想要在四川拉起几十万民夫帮忙运输粮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吉珪没有说打仗这种事,因为不经过训练的士卒,上了战场,根本就不会发挥出人多的优势来。

因为很多统兵大将都没有韩信的本领,吉珪相信,就算是自家主公,也没得那个本领。

这些年跟在他身边一路参谋,吉珪觉得也就是自家主公的外甥李定国将来能有这个能力。

高一功次之。

其余人吉珪觉得统兵本事还不如自家主公呢。

至于其余反贼头目的麾下,有几个可用人才?

倒是听说张献忠麾下最为倚重的样子孙可望,自从屯田之后,冠绝诸贼,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有所盈余。

其余人同样屯田,大多都没这个本事。

至于李自成麾下,吉珪认为目前只有李过一人有名将的潜质,李自成本人并没有。

吉珪不仅仅擅长相面,也有自己的研究。

不说那些有能力追上韩信脚步的大才。

单单自家主公发现、培养、选拔一批能统军,能独当一面军政的人,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这么多年以来,锤匪已经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就算将来作战某一偏师受挫,也能有别的支援。

不会形成一柱倒而大厦倾的局面。

而且培养的基层人员源源不断,混乱是上升的阶梯,给了许多人往上爬的动力和机遇。

这些人无论是于公于私,都盼着贺今朝能够取代大明。

放在大明的体系内,哪有工匠可以去治理一方的?

再加上农民军内部矛盾重重,自家主公成为坐寇,倒是与其余流寇交流的机会少。

其余人除了投降官军或者被官军剿灭,大多都被大贼头给吞并了。

主公把山西、陕西、四川连成一片,就算将来战事不利,自守也足以。

或者以待将来天下有变,兵出山西,可直捣京师。

山西东临河北,北接大漠,是京畿之地的天然屏障。

因此“明既定都于燕,而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乱。”

主公占据山西后,采取先取关中,后向北京的战略计划,可谓是极为正确。

至于其余流寇,他们有这个战略眼光以及计划嘛?

此时的张献忠、罗汝才之流,不过是邯郸学步。

再加上锤匪能够利用车营火炮等优势,硬抗令人谈之色变的建奴。

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防守都不弱于人,其余流寇有什么可比性?

所以吉珪才会强调,诸如张献忠等流寇,按照目前的形势,最终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若是真到了那个紧要时候,川中男女都得运粮啊!”

“这便是主公也给她们分田的缘故吗?”

第0956章 先打钱

解放生产力当然不能光靠男人,尤其是战乱时代,男人战死太常见了。

必须也把女人的力量充分的利用起来,如此方能成就大业。

贺今朝并没有回答吉珪的问题,种子种下去,只需要时间的检验。

“主公,其实流寇最主要的劣势是,他们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啊。”

吉珪捏着胡须指着远方道:“纵然是建奴还拥有一大片自主的土地,还压服了许多女真人,把他们都给团结起来,尽管团结的方式并不是那么的友好。

可那帮茹毛饮血的野女真懂什么,还不是听拳头大的?

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罢。

他们都不懂得如何建巩固自己的根据地,对我等农民起义军的好处。”

贺今朝倒是想要听听军师的高见,遂笑道:

“那你说说。”

吉珪都是通过切身观察以及体会贺今朝这么多年的铁腕政策,才明白过来。

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大力发展生产,对于争夺天下有多大的作用。

他发现贺今朝不同于常人,除了最开始的拼死求活外,一步一步的都奔着那个目标去的。

只不过在一帮“队友”面前,很好的掩饰了他的野心。

“主公,我们把山陕之地建设成有百姓基础的稳定后方,如今我们攻占四川,依旧如此处理。”

吉珪放下手中的茶杯笑了笑:“其余流寇也像主公一样,接受明廷的降将降官,他们善于破坏旧有的秩序,却没有建立新的秩序。

在政治上,不注意起义军的内部团结和争取同盟者,在以前,无论谁当老大,都得给主公三分薄面。

在军事上,他们没有建立稳固的后方以此来支撑长久的战争打算。

若是在将来,他们被地主豪强反戈一击,失败是必然的。”

贺今朝颔首随即询问道:“那你觉得辽东的建奴如何?”

“鞑子嘛,有实力。”吉珪掰着手指头道:

“老奴努尔哈赤是个能打仗的人,几个儿子也多是勇将,至于继承汗位还登基称帝的黄台吉,更是几个兄弟的翘楚。

但同样底蕴不做,辽东那里天寒地冻的,粮食产量不高,他们只能通过不断的劫掠大明获取所需。

将来主公若是入主京城后,面对他们,还得利用大批蒙古人在蓟镇外围形成一层层包围圈,不给他们绕路破边而入的机会。”

对付盘踞在辽东的清廷,贺今朝目前还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相比较大明这个新兴势力,也不好对付。

特别是清军不欠饷,靠着劫掠让底下的士卒都能变富裕。

最好能引诱他们出老巢,找机会灭杀他们的有生力量,然后重创他们。

但是这个机会,贺今朝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把握的住。

谷城。

张献忠脸上留了刀疤,时不时的让他感到疼痛。

即使伤口早就好了,可是左良玉那一刀差点要了他的命的阴影,始终萦绕在他心间。

近些日子,他也在学习贺今朝的举措,尤其是学习兵法提升自己。

现在他接到贺今朝在四川杀了“二十万官军”的消息,以及全占整个四川。

张献忠的脸色相当难看,再加上有刀疤的点缀,越发的难看起来。

“贺今朝越来越能打了。”张献忠叹了口气。

他与贺今朝的关系还不如李自成与锤匪好呢。

对于曾经的陕西八十万起义军总教头,他是心生嫉妒的,故而一直都拉不下脸去与贺今朝攀关系。

可现在贺今朝已经占据三省之地,在造反诸贼当中,实力最为强横,连大明那狗皇帝都专门下罪己诏,号召人去灭了他。

张献忠至今都没有接到有官军大规模入川的消息,兴许是在集结当中吧。

“主公。”徐以显捏着胡须沉吟道:“川中不可能有二十万官军,大多都是虚假消息。”

“我晓得。”张献忠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就算是贺今朝杀了几万官军,还是一场大胜啊!

四川不是九边,拥有三五万官军就极为强横了,全都被贺今朝给收拾干净,贺今朝指定不会带领三五万人马入川,他还要派人守卫山陕之地。

这才是最让我担忧的事情。”

张献忠的言下之意,便是贺今朝用少于官军的人马,打了大胜仗,顺便还吞并了巨大的新地盘。

如此行径,当真是让他羡慕嫉妒。

“主公,若是与锤匪对战,我军能有几分胜算?”

张献忠不言语,贺今朝那自从出道开始就极为擅长练兵。

这么多年过去,训练了多少精兵强将张献忠心里真没底。

在高迎祥没有战死之前,贺今朝占据了山西之地,对外号称只有一万人。

可当时他在甘泉县刚起家的时候,对外号称也是一万人。

足以见识,贺今朝号称一万人都是假的,指定比一万人要多出许多。

张献忠估摸十万人都兴许打不住。

他自己目前只有四万人呐,尽管也一直都在招兵买马,可刚招纳的新士卒如何与久经沙场的老卒子对比?

更不用提贺今朝还占据了三个省!

还是三个大的呢!

而他只能选择蜗居在谷城一县。

“义父,我军还得需要更多的时间屯田,然后加强训练,先保证大批士卒列阵后,不被官军所吓跑。”

孙可望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咱们也按照贺今朝的模式给将士们分了田,对外还买卖公平,很是得民心。

对于孙可望的话,张献忠是赞同的。

以他目前的情况,很难在吸收进来久经沙场的边军士卒了,那些人得了好处之后,卖命才卖的彻底。

“可望,屯田的事,你多费心思。”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