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782章

作者:秋来2

“皇上,今日情势,锦州是我大清必争之地。

我大军压境,明军必弃锦州,保宁远。

若是攻的再急些,明军必弃宁远,保山海关。

大寿跋扈畏罪,岂肯轻易离开辽东老巢,前去京师养老?

他没了利用价值,崇祯也会杀了他。

事缓则计持久,事急则顾虑身家。

大寿背恩失信,人皆以为无颜再降。

但臣深知其心无定,唯利是图,逼迫过急则什么都不顾了。

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术。”

皇太极赞同的点点头,祖大寿这个人的手段,皇太极是有些欣赏的。

况且辽东诸将早年间,也就是祖大寿对大金颇有战果,让他感到些许棘手。

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辽东能战的大将进化成了祖跑跑。

不少人开始都想着要报效大明,随着时间和环境以及君主的影响,心态多是发生了变化。

再加上祖大寿在辽东有很大的根基,超过了李成梁家族。

若是他能投降大清,将来入关,将来辽东也能稳固的很。

最重要的是关宁军也是大明诸多军队实力当中,最为突出的一支。

有他们做助力,皇太极也能有更多的打手。

“皇上,兵事有时、有形、有势,三者变化无定,而用之在人。

松山、杏山、塔山三城,乃锦州之羽翼,宁远之咽喉。

塔山城倚西山之麓,自山巅发炮俯击,城易破也。

既得此城,锦州羽翼折,咽喉被塞。

兵法困坚城者,必留其隙。

锦州虽不甚坚,当留山海关以为之隙。

锦州辽兵少,西兵多,一人负箭入,群惊而思遁。届时在以溃兵为由混进去,则山海关可下。”

因为做梦这件事极大的增强了皇太极的信心,甭管他做梦之前有没有去过朝鲜王宫以及大明皇宫。

说穿了就是这么个由头,把做什么样的梦说出来,全都在皇太极一人。

皇太极决定亲率八旗攻打松山,占据此城,毁掉锦州的屏障,以此来获取一个开门红。

清军在松山下扎营七处,七天内多次发动强攻,但均未攻克,还损失不小。

此战绝不是清军一贯想要围点打援,才会进展如此缓慢的结果。

这场仗打的皇太极,都有些不相信谍子发来的情报。

“松山当真只有不足三千明军?”

祖守法拱手道:“皇上,锦州副总兵金国凤是我旧相识,我便与他招降一二。”

“去吧。”

皇太极对于七天都没有攻克松山,显得有些恼怒。

先前在沈阳皇宫内议论这么长的时间,怎么怎么打。

结果到了真实战场上碰一碰,连眼前的松山都没攻克,更不用说后面的部署了。

所以无论如何都得把松山拿下,那个金国凤若是识相便饶他不死,若是甘心当大明的忠臣,朕就要杀鸡给猴看。

让他们瞧瞧抵抗大清,成为大明忠臣的下场。

祖守法带着箭回来了,没成想金国凤一点都不讲情面,还嘲笑他成了鞑子,头发都剃了,也配与我说是旧相识?

我金国凤没有鞑子旧友,只有生死敌人!

皇太极见状极为恼怒,直接派人回沈阳调兵遣将,把红夷大炮运来二十七门,炮弹万发,火药五百斛。

环城发炮,誓要削掉松山,打的敢于守城的明军,脑瓜子都不敢露。

不得不说皇太极有了红夷大炮后,底气也越发的十足,尤其是被贺今朝的火炮打过后。

他一直都在下令制造更好的大炮,将来也让锤匪尝尝被轰的滋味。

现在明军先尝上了两方军备竞赛的厉害。

金国凤没成想清军的火炮如此厉害,城墙上的台堞都被摧毁。

锦州方向依旧没有出现援军,他知道这个时候也只能靠自己了。

因为清军最擅长的便是围点打援策略。

第0983章 低端局打多了会融入那个段位的

松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防炮,城中百姓都背着门板出门。

金国凤几次都想要率兵突围,结果全都被皇太极给打回来了,你想跑都走不了了。

晚了!

先前叫你投降你不投降,还放箭射伤朕的部下,这次不趁机灭了你,杀鸡给猴看,朕就不叫皇太极。

那其余两山,是不是也有模有样的向你金国凤学习?

这样的结果,会极大的加剧清军得到辽西战略要地的成本。

因为皇太极的操作,金国凤再也不报任何外出的希望,而是选择坚守到底。

大多数时候,人不是都能顺利选择自己想选的那条路,大多数是没得选,只能走剩下的唯一一条路。

金国凤带领士卒连夜用砖石修补损坏的城墙,清兵数次攻上城头,全都被他打退。

皇太极纵然拉来许多红夷大炮,火药炮弹管够的大气模样。

主要是他麾下炮兵的水平以及准头,实在是有些不行。

清军进攻受挫,皇太极只好下来在城南挖地道,松山这个地界他必须要打下来。

为此他开出重赏,挖好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者为第一功。

在地道里冒险运送火药,无官者赏官职,奴才则是准许他离开主子,赏赐壮牛,先登登城者也有厚赏。

可是挖地道的,先登的清军士卒,全都被明将金国凤给打退了,毫无进展。

松山最终也没有被攻克,皇太极在前线急的头发都长出来了。

八旗重兵围攻,又不见援军,松山守将金国凤明明都做了逃跑的举动。

结果他被皇太极硬生生的给打成了坚守到底,并且还让皇太极奈何不了他。

自此在辽东一战成名!

金国凤本没想要殊死抵抗,全都是皇太极他妈逼得!

把他逼成了辽东前线“抗清名将”!

在此期间祖大寿也是坚决不出兵。

祖大寿与金国凤的判断是一样的,皇太极想要围点打援。

他当年困守大凌河城石,清军就是这种战术,去援救他的数万明军吃了大亏。

自此之后,明军在辽东就失去了机动能力,进取之心。

祖大寿认为围攻松山,根本就不是皇太极真正的目的。

而是要调动宁锦兵力去救援,然后伺机消灭明军在辽东的有生力量,从而破坏宁锦防线,进驻山海关,进一步威胁大明京师。

皇太极无法攻克松山,只能独自咽下苦果,派人再次招降金国凤。

但此时已然是攻守互换,主动权在对家手里,而不是皇太极能主导的了。

打出士气的与信心的金国凤严词拒绝。

你打不下松山才选择招降,我金国凤乃大明忠臣,为何要降你一个塞外狗鞑子,丢我祖宗的脸?

最终皇太极想打也打不下,想调动祖大寿来救援也没戏,只能无奈退军回沈阳。

清军到了沈阳郊区,哭声震天。

许多清军士卒都战死了,家属来拉尸体,关键还没有什么赏赐下发。

毕竟这次出兵是赔本的买卖,抚恤还得战后统计。

因为清军屡次入关抢劫之后,都已经习惯虐菜了!

所以对上锤匪那么不菜的,以及金国凤这位被激发血性,拼死反抗的关宁军,显得不那么菜的。

清军士卒一下子就不适应了。

他们天天打低分段,猛地遇到一个中等分段的,就被打蒙实在是正常水平。

因为一些清军士卒,已然不是关宁军的对手了。

他们虐菜时觉得酣畅淋漓,以轻敌的姿态攻城。

金国凤麾下的关宁军都知道鞑子难打,保不齐小命就没了,所以集中十二分精力对待,孰胜孰劣很明显的。

菜鸡打多了就会融入那个段位,还得时不时的打打高端局,才能保持战斗力。

皇太极对于明朝的几次劫掠伤害巨大,而且也让麾下士卒越发的感到轻松。

他们的作战目标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想着靠着拼命先登之类的获取赏赐。

大明物资丰富,只要跟着大军出去劫掠一趟,不仅没有什么性命之忧,还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种买卖之下,早就能让更多清军转变心态。

谁有钱了之后,不想着好好享受享受啊?

还要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拼命,一旦拼命战死,自己好不容易抢掠来的家财,得有一半分给他人。

(清军规定送同僚尸体给他的家人,会得到他一半的财产)

不仅命没了,想要给家里人多留点钱,都做不到。

这便是清军此番战败的诱因之一,即使是皇太极亲自领兵。

但到目前为之,皇太极还没有发现这个漏洞。

或许他虽然文治武功都强于其他首领,但也不擅长或者不屑下基层与那些人沟通。

总觉得军事力量强,就能掩盖一切,暴雷只不过是能掩盖多久的事。

这便是封建上位者的局限性之一。

金国凤的战绩上报朝廷,崇祯大喜。

辽东那地界,已经好久不曾传来有利大明的消息了。

金国凤直接被崇祯提拔为宁远总兵,连他带儿子都世袭锦衣卫千户。

但祖大寿却丝毫不为金国凤感到高兴,甚至连嫉妒的心情都不会产生。

因为他早就了解了崇祯的脾性,他发现这个人一旦好用,非得用到死才会罢休。

无论是被敌人杀死或者被他这个当皇帝的杀死,总之都是用到死。

在祖大寿看来,金国凤他离死也不远了。

上一个让他觉得可惜的便是卢象升,本来就不该死,有他在,中原各地的叛乱还会收敛一些。

至少停驻在宣大,也能让贺今朝忌惮一二。

无奈皇帝的操作,总是能不自觉的往皇帝对手希望发展的方向发展。

祖大寿远离旋涡中心,看的也越发的清楚明白。

吴三桂如今是副总兵,对于金国凤立功也颇为羡慕。

“舅舅。”吴三桂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这鞑子如今怎么这般容易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