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798章

作者:秋来2

最终结果还不是他们低头,正好也让川蜀百姓瞧瞧继续活在大明统治下过的是什么日子。

以及那些秦良玉治下的百姓们,会不会怨恨她。

杨嗣昌到了湖广之后,直接进了左良玉的大营。

这让正在“养病”的左良玉措手不及,在他的预料当中,杨嗣昌不是被张献忠给搞死,就是被锤匪给搞死。

可现在怎么就全身而退了呢!

“左将军,我看你气色尚好啊!”杨嗣昌坐在主位上,看着急匆匆赶来的左良玉。

“末将病刚好,正想提兵支援督师,督师怎么回到湖广了?”

左良玉给杨嗣昌行礼之后,观察他,发现杨嗣昌倒是像大病未愈的一样。

“哈哈哈。”杨嗣昌冷峻的脸突然大笑起来,站起身拍了拍左良玉的肩膀:

“今后剿贼,还需左将军多多出力。”

面对杨嗣昌的突然变脸,直接把左良玉给整懵逼了。

按照袁崇焕杀毛文龙那么不讲理的先例在,左良玉来见杨嗣昌也做好了万全准备,防止出现意外。

但现在他有些摸不透杨嗣昌的想法了。

再说了,他是怎么从重庆城外的层层包围当中逃出来的?

但这种事,又不好发文。

“你随本督师去见一见李国奇,瞧瞧他的病好了没,正好也去见一见丁启睿,商量剿匪事宜,如何?”

面对杨嗣昌的询问,左良玉当然是满口答应。

他不相信杨嗣昌还能搞定李国奇,大家的梁子都结下了,不可能轻易解开。

杨嗣昌观摩着左良玉的军营,士卒倒是不少,但精锐士卒还是占据少数。

光靠朝廷养这么多人,一点也不现实。

既然锤匪那里打不过,他就先打李自成,李自成也刚刚崛起不久,手中的老贼不多。

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且听闻他在河南劫掠了不少富贵人家。

那些金银财宝以及粮食之类的他也花不出去,先从他那里夺来些当做资本。

到时候在想法子压制左良玉。

装病的李国奇见到杨嗣昌与左良玉联袂而来,当真是吓坏了。

不是说杨嗣昌被围在重庆,根本就无法出来了吗?

所以他才会拒绝的那么明显,即使皇帝把他的顶头上司郑崇俭给抓到诏狱里去,他也拒绝出兵救援杨嗣昌。

绝对没有想到杨嗣昌还能逃出来。

如果他单单自己逃出来也就罢了,偏偏与左良玉一同前来,二人言语间还颇为熟络的模样。

李国奇害怕左良玉被杨嗣昌许诺了什么东西,一同来对付他。

新来的陕西总督丁启睿虽然对他也多加笼络,可也不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李国奇不相信丁启睿,能够为他抵挡杨嗣昌的命令。

故而此次会面,李国奇冷汗直流,生怕杨嗣昌请出尚方宝剑,直接砍了他。

“李总兵,本督师见你面色不错啊,病好了?”

第0996章 闯王再次崛起

李国奇不敢与杨嗣昌对视,天知道他是怎么从重庆那个死地逃出来的。

难不成要拿他开刀?

李国奇怀着忐忑的心情,告知杨督师他的病情刚好。

杨嗣昌哈哈笑了两声,然后也轻轻略过,看着丁启睿道:

“如今河南闯王李自成流寇肆虐,陛下命我们剿灭贼寇,还得去打他啊。”

丁启睿则是摇头道:“督师,此事急不得,先前我军被“张献忠部”打的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再战。

况且囤聚在襄阳的军饷、弓刀、火药没有督师的命令无力调动,先前我军也小规模的击溃曹操罗汝才部。

为今之计,还需要下发五省饷银来激励士卒,同时为官兵更换武器,否则如何能深入追击?”

杨嗣昌被围困在重庆,无法调动这些人,就扣着粮饷不给用印。

即使是这样,左良玉宁愿被拖欠军饷,都不去四川支援他。

就以锤匪的战斗力,左良玉可不觉得自己能够打的过。

他自从被王朴坑了一次之后,就醒悟过来了。

积累自身实力,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不打,只有实力够强,不管你犯了什么错误,皇帝还得哄着你,让你继续为他效命。

所以左良玉对皇帝根本就不在怕的,唯一怕的就算像杨嗣昌这种脑子拎不清的督师。

搞不好就想着复制袁崇焕的套路,砍你的脑袋震慑军心,即使杨嗣昌已经拿着尚方宝剑砍过了。

“好,那便先前往襄阳,发饷剿匪!”

杨嗣昌站起身来看着众人笑道。

左良玉、李国奇、猛如虎等军将连连感谢。

尽管大部分人都觉得杨督师被围困重庆后,有了些许变化,但总归能把欠饷发了就好。

河南作为大明帝国的腹心,一个省内有七个藩王,再加上官僚地主的巧取豪夺,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百姓苦不堪言,连牛马都不如。

崇祯年间更是多事之秋,官府频繁的军队调动、官差的往来,更使河南这块四通八达之地首当其冲。

连年的大旱、蝗灾,把河南变成了赤地千里。

朝廷在这样大荒之年,仍然毫不放松追逼钱粮。

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农民,除了奋起反抗之外没有任何出路。

河南已经几年没有下过雨了,又发生蝗灾。

一斗米都能卖到千钱往上,还经常买不到,路边的瓜果不能成熟都塞进了肚子。

渐渐的吃草根,树皮,糠秕、山蔬,待到没了吃的,处处都成了盗贼。

他们以人为食物,甚至还掳掠来到集市发卖,众人争相抢购。

父母食子女,子女食父母,夫妻,朋友,兄弟,相邻间互食。

甚至还有余力下葬的死人都被扒出来吃掉。

幼童眨眼不见,在寻已经在锅里煮上了,至于孤寡多被诱骗所食。

倒是没有人吃脑袋,多是像西瓜一样摞在路边。

各种骨头都能扔在路边,走一步就能踢出一块来。

如此人间惨剧,比崇祯初期的陕西,也不逞多让。

李自成来河南的时候,身边只有千余人,称得上是士卒的身份。

进入河南后,就有无数人的跟随他。

闯王打出诸多口号,比如不杀平民,专杀官的口号,李自成抓了万安王以及一百多士绅,也有模有样的“开大会审判”,然后全都搞死。

如此让跟随他的当地百姓狠狠的出了口恶气!

他们不当人的那段日子里,这些人依旧该干嘛干嘛。

河南闹灾了关我们屁事?

他们这些人可从来不缺吃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实的佷。

牛金星,宋献策等读书人纷纷加入李自成。

牛金星主要是为李自成的队伍制定规章制度,招揽人才,有意识的建立政权,时不时的给李自成讲讲孙子兵法。

至于宋献策完全就是一个吉祥物的角色,需要他占卜预测胜负。

军事计策上至今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

但偏偏宋献策极为得到李自成的信任,经常带在身边,口称军师。

宋献策为李自成成献上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

这玩意从朱元璋的第十八个儿子开始到崇祯,在民间有着相当漫长的传说。

同时利用白莲教在民间散步李氏当兴的舆论,说李自成上膺天命,这让李自成极为高兴,对宋献策越发的重视。

无论是崇祯、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不能摆脱“天命、神授”之类的思想。

这与贺今朝主动把自己身上“神授”的标签撕下去不同,他们喜欢拼命的往自己身上贴这个标签。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这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

李自成在打开万安王的粮库之后,信心大增,一直想要拿下洛阳。

这里不仅地理位置重要,福王也极为富有,能缓解他很大的压力。

古都洛阳乃豫西重镇,是明朝福王建藩之地。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的宠姬郑贵妃所生,子以母贵,朱常洵自然受到神宗的特别偏爱。

在万历后期围绕着立太子的一场激烈斗争中,朱翊钧拗不过朝野舆论,被迫同意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立爱子常洵的初衷既不能实现,他和郑贵妃就多方在经济上给常洵以优遇,不仅大量赐给宫中积累的财物,而且对于福王请乞的庄田、行盐、商税等也无不“朝报而夕可”。

朱常洵就藩洛阳,同明初以来分封的诸王相比在时间上虽然要短得多,但拥有的财物却是“富甲天下”。

福王在洛阳所过的穷奢极侈的生活,同当时河南百姓所受的灾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道福邸宫墙隔出了两个世界。

墙内是纸醉金迷,说不尽的豪奢糜费。

墙外是饿殍累累,无异人间地狱。

什么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的冷幽默。

李自成现在信心十足,又有了几个军师的谋划,他直接扫清了洛阳外围的数座县城。

不仅通过不断的杀官,杀士绅,为河南百姓出口恶气,聚集了人心,还有效的锻炼了他麾下大批新加入士卒的作战能力。

在李自成看来,实战才是最有效的训练。

他没有贺今朝的时间,也没有张献忠的资本,只能以战养战,打几仗活下来的人就成了老兵,累积他的资本。

闯王李自成在河南的发展越发的壮大,自身有人坐不住了。

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因剿流寇不利,被罢官回洛阳居住。

因为他听说福王每日酒池肉林,还有歌女每日伺候。

本来百姓就饿的人相食了,可派去与流寇作战的士卒发牢骚说福王府库堆积着百万钱财,我们却要饿着肚皮去送死。

得知此事后,他给福王写了封信,希望他能够体量一下大明的军队,事情紧急,拿出点银子来犒劳士卒。

否则到时候没有人帮他守卫洛阳的。

“河南三年奇荒,亘古未闻。村镇百姓饿死一空,城市皆杀人而食。

洛阳城外处处被土贼盘据,加以流贼数万阴相结合,连破鲁山、郏县、伊阳三县,又六日之内,连破宜阳、永宁二县。

贼势汹涌,窥洛甚急。

无坚不破,无攻不克。

饥民之思乱可虞,人心瓦解让人忧虑。

最重要的抚台大军,没有一个人领兵来此,虽城中有操、义二兵,亦无粮饷。

更别说城头民夫又多是鬼形鸠面垂臂等毙之人。

城中一无可恃,有累卵朝露之危,还望殿下能够力挽狂澜,拿出粮饷,激励人心。”

吕维祺给他陈述利害,希望他能散财募兵。

结果福王已读不回,警惕海量个例,都是想从本王手里要钱的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