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13章

作者:秋来2

这钱得该朝廷出,而不是他出,我得跟皇帝要钱报销!

崇祯也得到开封的消息,对于周王请求,他下诏褒奖了一句说高皇帝神灵怜悯宗室子孙使得城墙坚固,周王是个有福之人。

至于要钱?

要什么钱?

朕都跟你提高皇帝护佑你了,你好意思跟朕要钱吗?

然后崇祯对于周王的求援,便迁怒于河南巡抚李仙凤。

要不是他,洛阳也不会被闯贼攻破,开封也不会遭到围攻,周王也用不着花钱,最后也不会跟朕要钱。

现在朕哪还有钱呐?

所以崇祯下旨逮捕河南巡抚李仙凤,因他畏缩不前贻误战机。

结果李仙凤听到这道圣旨后,吓得一夜之间胆战心惊,嘎嘣死了!

根本就不给崇祯把他拉进诏狱的机会。

刚刚转任的丁启睿也是胆小如鼠,进入河南后,与李仙凤一样,根本就不敢接近李自成的人马。

傅宗龙得知开封守卫增强,也不需要紧急救援,索性就让丁启睿再度回归到杨嗣昌的麾下效命。

配合杨嗣昌吴国俊等人联合绞杀张献忠,然后大军再回来,南北夹击围剿李自成。

在战略战术布置上,傅宗龙是优于众多大明指挥官的。

即使是杨嗣昌也不如他。

更何况傅宗龙也看不上丁启睿,觉得他胆子越来越小,没了当年从锤匪治下,绕道千里从蒙古跑回来的勇气。

留在他身边只会坑了自己,所以写信催促他去湖广。

丁启睿可算是不敢在河南待着了,于是立马跑路。

结果湖广巡抚汪承诏害怕丁启睿把河南的麻烦给招来,故意把汉津一带的公私渡船全都藏了起来,使得丁启睿在周边盘桓三日都无法渡河。

然后汪承诏还差人给丁启睿说:“如今大寇在河南,荆襄有靖辽侯一人足矣,无烦大军过来。”

丁启睿无法领军入楚,只能唉声叹气的返回邓州。

结果邓州州官给了他一个闭门羹,不允许他领兵进城。

丁启睿无奈只能走内乡,当地知县虽然允许他进入境内,但拒绝给他提供粮饷。

堂堂督师毫无威信,奔走于荒山野岭,狼狈的割马肉,挖野菜充饥。

他听闻李自成的部将有数十万,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向开封靠近。

当丁启睿得到消息张献忠虽然攻克襄阳,但是经过左良玉的打击后,兵力要比李自成薄弱的多,故而灵机一动,对着部将道:

“陛下命令我绞杀豫贼,张献忠也是豫贼!”

于是命令部下秘密找船,根本就不通知湖广巡抚配合,直接本着襄阳去于左良玉部回合。

至少在共同对付张献忠,选择不去救援杨嗣昌的时候,丁启睿还是和左良玉有共进退的情谊在的。

相比于李自成在河南攻打开封受挫之后,张献忠奇袭襄阳大涨威风。

但很快就招致了左良玉等兵锋的威胁。

最重要的是张献忠听到了一则谣言,那就是擒获高闯王的大明靖辽侯吴国俊带领精兵强将前来襄阳灭杀他。

对于这个谣言,张献忠颇为紧张。

吴国俊的名头在流寇当中,还是有着极大的威慑力的。

想当年高闯王是何等的威风,结果还不是被他给抓住,送到京师千万万刮了?

就算有人说高闯王在刑场上是被人用箭矢射杀的,但终究还是千刀万剐更加的令人信服。

徐以显也陷入了沉思,首先他可不觉得这种谣言是空穴来风。

但湖广的前头明明是河南,李自成在河南卷起“百万人”,朝廷就视而不见,偏偏要来灭杀自家大王。

这件事从里到外都透露出着奇怪。

纵然前期杨嗣昌一直都在宣扬群贼都可以被赦免,唯独张献忠不能赦免。

当初挖了朱家祖坟的,也不只是八大王一个人呐?

徐以显不明白,但是刚刚被解救出来的潘独鳌唯恐自己不受张献忠的重用。

因为他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徐以显越发的受到重视,已经超过他。

所以建议张献忠还是祸水东引,李自成不是聚集起百万人吗?

那咱们就去河南与他会合,这样就可以让李自成为己方掩护。

这个主意在张献忠的脑袋里一闪而过,然后看向徐以显。

徐以显也是个会做人的:“大王,莫要忘了我们以锤匪的约定。”

“天高皇帝远,皇帝都管不着我,贺今朝就能管得着我?”张献忠坐在襄阳的宝座上:

“我给他贺今朝面子称一句贺大帅,不给他面子,咱们就抽刀子互杀。

额张献忠也是从秦地一直厮杀到现在的汉字,为何要惧他,什么话都听他的?”

徐以显当然不会提自己当初那三个计策,才让张献忠转危为安,和锤匪相互配合,对于己方也是有利的。

纵然不能全听贺今朝的吩咐,可也不该加剧矛盾。

“大王,若是我们直接杀向河南,目的过于明显。”

徐以显捏着胡须道:“莫不如先派兵攻克樊城,然后渡江南下攻克当阳,与罗汝才会和,等等谣言真假,方为稳妥。”

“好,就先按你说的办!”

第1009章 这玩意是男人的好帮手

吴江一带,大旱不雨,飞蝗蔽天。

官府下令捕之,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米价每石银四两,流丐满道,多枕藉死。

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吃树屑榆皮过活。

紧接着出现月食,被解读为会有凶兆发生。

在这期间,洪承畴终于率领人马出关前往辽东。

洪承畴是福建人,自陕西起家,累官进三边总督,又被提拔为五省总督,如今为蓟辽总督。

他率领官军绞杀路反贼大头目,且善于用兵,手底下有一帮“洪兵”。

洪承畴纵横疆场这么多年,好打的,难打的,他都打过,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故而,密陈辽东方略深得兵部以及崇祯的赞赏。

就在洪承畴领兵出关时,清兵与明军之间发生了冲突。

原来是皇太极令济尔哈朗、多铎、阿达礼、罗洛宏、博洛等一批骁将率精锐护军一千五百人。

前来杏山接应归降的蒙古多罗特部民苏班代等三十家共六十人。

他令派一旗兵在后面救应。

济尔哈朗等于夜间偷过锦州,在往回返时,被明兵侦知。

于是,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总兵刘肇基、祖大寿皆出兵,计七千余人,全力堵截千余人清军。

清军都是皇太极麾下的精锐,加上济尔哈朗等骁勇能战,奋力冲击明兵。

千余人的清军一度把向来勇猛的吴三桂围在中间。

吴三桂仗着年轻神勇,一时间与济尔哈朗这个沙场悍将杀的有来有回。

可他身边的家丁对上身披重甲的清军,终究是吃了亏。

不是所有人的甲胄都能和将军一样经过细细铸造。

吴三桂一下子就陷入了险峻之地,幸被刘肇基拼死损伤数百人才将他救出。

此役明军失亡千人,双方杀伤相当,清军稍得优势。

就这么着,济尔哈朗带着残部围剿吴三桂不成,还能反身冲杀出去,明军不能制止。

祖大寿等人本想着在总督洪承畴到来之前,抓住机会好好表现一番,未曾想差点把吴三桂也赔进去。

待到洪承畴到了指挥,得知此事,认真的梳理了一番。

然后就开始杀人立威!

明副总兵程德儒临阵胆怯,洪承畴以尚方剑斩之。

关宁军对于洪承畴这位新督师的手段,皆是被震慑到了。

说要在营门上挂脑袋就挂,关键还是个副总兵,职位不低。

皇太极得到明军督师来援的消息,决议围困锦州。

“这洪承畴倒是有些手段。”

听着皇太极的夸奖,一旁的范文程则是附和道:

“皇上,此人对付寻常贼寇倒是完全拿得出手。

可若是对付锤匪,他身为陕西三边总督,把老地盘都给丢了,竟然不敢打回去。”

“不不不,倒是说明了此人颇有些审时度势。”

几次战事,皇太极对于贺今朝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此人要是能被大明督师给轻易对付了,早就被他大清给吃干抹净。

清军会去劫掠整个山西,也不至于总时劫掠大明京畿附近,最后还得往山东跑。

“朕听闻贺今朝派人去了广东?”

皇太极虽然身处宁锦前线,也一直在扫听锤匪的消息。

“估摸是打算和毛文龙一样,利用海运挣钱,或者给他留一条后路之类的。”

范文程也不好判断,贺今朝此举的意义所在。

毕竟广东省对于占据西北三省的贺今朝而言,太远了,也不好控制,更像是是一块飞地。

犹如大明对于皮岛的控制一样。

皇太极则是摇摇头:“朕相信贺今朝绝非是心血来潮要给自己准备后路。

向朕与他这种人,根本就不需要留后路,因为手底下反叛的人,都会直接宰了朕的全家。”

范文程也不接这种话茬,尽管大清高层内部倾轧极其严重,这种事谁掺乎谁死。

“多派人打听打听,另外可以与海盗郑芝龙联系一二,沈阳等地的人参、皮毛他就不需要了吗?”

皇太极则是觉得无论如何都得给贺今朝添点堵,绝不能让他安心在广东那里发展。

“是。”

一旁的属官在记录皇帝的命令。

“朕还听说崇祯派人到了锤匪的地盘。”皇太极颇为不爽的道:

“那贺今朝与朕互为盟友,他不会又与崇祯勾搭上了,想要共同来对付朕吧?”

这种事是有先例的。

皇太极可是知道吴国俊就是靠着贺今朝阵斩莽古尔泰,才得以封爵,以至于现在风头无二。

他与贺今朝之间必然是相互配合,更是在阿济格进京劫掠的时候,共同败了大清一道。

而且崇祯也派他的贴身太监高启潜派人来沈阳商议议和的事情,然后就不了了之。

该不会崇祯是已经同贺今朝议和了,所以才会断绝和大清之间的议和?

“皇上,以贺今朝的狡诈,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

宁完我肯定的说了一句。

帐篷内的几个人皆是面色有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