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20章

作者:秋来2

不仅如此,他们私自决定,每牛录甲兵三人回家一次,后又以每次甲兵五人、每旗章京一员轮流回家。

多尔衮等人的错误决定导致了严重后果。

围困锦州的清军部队大量减员,军心涣散,无心围城。

城内明兵和百姓得以随便出入,粮草不断运进城。

锦州城内的明兵马匹都在别处牧养。

出关援锦的兵马也都退回休整、养马。

可以说,多尔衮等人有时候打打仗,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糊弄事的存在。

他们抢掠习惯了,这种费力还没好处的事自是有些不上心!

皇太极得知这个情况,大怒:“这样相持下去,迁延时日,何时能得锦州!”

他一天怒气未消,特派专使前往营地调查此事,并指令给予他们以应得处分。

张存仁及时分析了围城不见效果的原因。

他在奏疏中写道:“我大清兵开始围困义州,又围困锦州,如猛虎围困猪狗,大明猪狗不敢与我军猛虎对抗。

至今他们犹奋螳臂当车,属实是不知道我大军的厉害。

虽然以明廷统帅的才智不能抵抗我大清,可我大清士卒围困不严,让明将得偷偷运粮接济,才苟延残喘到今日。”

总之就是多尔衮他们没有好好办事找了个借口,分析了以往围锦失利的原因之后,提出了围锦的新措施。

来年春天大兵攻锦州,或挖壕,或炮击,不克不止。

臣料城必得也,城内的蒙古士卒自会生变,在城中四处作乱。

若是不这样进行,想要拿下锦州,亦无定期。

若欲久困,必绕城筑台,兵围数匝,始可得也,犹如围困大凌河旧事一般。”

他主张围锦,攻松、杏、塔山三城,而锦州不攻自破。

“松山、杏山、塔山,乃锦州之羽翼,宁远之咽喉也。

此三城不破,宁锦之胆不丧。

三城之中,惟塔山可取。

其城在两山之下,若从山上以炮击之,其屋室自坏,不多费力,而城可得矣。

城一得,锦州之羽翼折,而宁远咽喉塞。

羽折喉塞,宁锦之胆自丧。”

清兵“围城不严”,围城又不得法,是它失利的基本原因。

现在皇太极开始发怒了,毕竟耗费如此多的钱粮,时不时的接到多尔衮等人与明军厮杀的战报。

个个都说明军怯懦不敢出城交战,结果人家随便出城,还把粮食偷运进去,你们几天后才得知消息。

真是一个个没把朕的命令记在心上,以至于耗费如此之大,不得寸功。

皇太极换下多尔衮等人,派遣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阿达扎、罗洛宏率军前往锦州。

他们完全按照张存仁的建议,将八旗将士开到离城很近,明炮火射程不到的地方扎营。

城四面每面立营八座,绕营挖深壕,沿壕筑垛口,每两旗之间,又挖一长壕,近城一侧,设哨兵巡逻,严密监视城内明兵动静。

经过这一番部置,锦州城已经处于清军的严密包围之中。

围锦的清兵马步一万开始在城四面掘壕,安设大炮四十位。

从杏山北十里的五道岭,到岭北数里的寨儿山各处山头,都有清哨兵联络,晾山不绝。

另据前线不断送来的报告说:清兵在锦州城外周围挖壕,在壕里边安设棚木。

又报称:清兵共四万余骑在城外四面扎方菅、长营,任离城五、六里的地方挖壕围城,道路已被封锁。

辽东战况在皇太极的纠正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不得不说,清军刚挖壕严困锦州,就取得了重大战果。

锦州外城为蒙古兵防守,他们看到清军阵营严整,围困严密,都很吃惊。

当然也有满不在乎地蒙古人向清军巡逻兵喊道:“你们围困有什么用处?

我城中积粟可够吃二、三年,即使围困,岂能得锦州!”

清军的巡逻兵回答:“不管二、三年,就算四年吧,到第五年,你们还吃什么?”

本来是守城士卒揶揄清军的话,结果被清军士卒给噎回去了。

可城内的反应就不一样了。

蒙古兵知清军志在必得,愈发恐慌起来。

因为当年祖大寿被围困在大凌河城内,粮尽吃人,最后投降清军又诈降返回的。

若是长久的围困,他们这些蒙古人必然会是头一个被吃。

也不清楚是蒙古人不禁吓唬,还是有意想要投奔清军,不给大明当狗了。

他们的将领诺木齐、吴巴什等密谋降清,派人持降书前往清营,与济尔哈朗取得了联系,双方几次接触约定三月二十七日夜行动。

到二十四日,此事被祖大寿侦知。

他急忙叫来自己几个心腹:“蒙古人要背着我们降鞑子。”

副将杨震当即站起身来:“总爷,我去宰了那几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

同为副将的徐昌永也是一脸阴沉的道:

“我城中粮草充足,平日里也没短了这伙蒙古人的吃喝,朝廷汇聚十几万大军来此,他们竟然想要投降,当真是不知死活。”

祖大寿把锦州外城交给蒙古人看守,也是埋了自己的钉子,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快的知道此事。

蒙古人投降的事情,祖大寿也想过,只觉得会在洪承畴等人战败,己方粮尽那种最恶劣的局面时。

可料到会在城中粮草充足,皇太极刚刚派人在锦州城外开始挖掘一个多月的战壕等等结束后。

“这也是一个有利于我们的消息。”祖大寿环视几个军将道:“借着蒙古人的书信,诓骗清军入城送死。

如此一来,清军与蒙古人之间必然会有所隔阂,我们也能乘胜守城。”

“总爷想的好!”陈震第一个赞同:“他们想要给鞑子当狗,那咱们就杀了狗的主人。”

祖大寿当即采取紧急措施,整兵以待。

等天晚,至外城门,欲以计擒捉。

还没等明兵动手,已被吴巴什等人察觉,即率蒙古兵执兵器迎战。

毕竟祖大寿平日里也不怎么大规模带兵出内城的。

双方厮杀的呐喊声传出城外。

济尔哈朗、多铎听到城内发生激战,迅速挥军赶到城下策应,外城蒙古兵民缒城下。

距此安营很近的正白旗、镶白旗率先援绳登城,附近的其它旗兵也相继登上城,与蒙古兵夹击,明兵支持不住,败入内城。

外城遂为清兵夺占。

但此战当中,祖大寿率领明军杀死了几个率兵支援蒙古人的清军将领,也算是取得了一些战果。

双方鏖战许久,随着清军涌入的越来越多,明军才退到内城,完全放弃外城。

蒙古将士自都司、守备、把总等官员八十六人、男女小孩共六千二百一十一人全部投降。

他们携带器械和其它物品出城,被济尔哈朗暂时安排到义州安置。

祖大寿在锦州外城的布置因蒙古人的投降,全都陷入敌手。

清军进驻锦州外城,进一步锁死锦州城内的明军。

这下子明军纵然是想要运粮进城,都没有可能。

唯一的可能便是内外夹击消灭锦州外城的清军。

但目前锦州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洪承畴以及朝廷的耳朵当中。

可清军的捷报飞送到沈阳。

皇太极兴奋异常,命全城八门击鼓,告诉城内军民这一胜利的消息。

同时,他召集百官齐聚笃政殿,当众宣布清兵已攻占锦州外城。

围城初见战果,这就为攻取锦州全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皇太极越发的得意起来,毕竟围困如此长的时间,终于见到了希望。

第1015章 洪承畴初发威

继清军夺取锦州外城,皇太极加紧了对锦州的攻势。

四月初,派遣阿哈尼堪、索尔果等率每牛录兵五人赴锦州增援济尔哈朗。

中旬,再派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各率本部将士前往锦州增援。

五月间,命内弘文院大学士希福、内国史院大学士刚林、内秘书院学士额色黑等,去锦州视察济尔哈朗等所掘壕堑,兼阅屯营形势。

看看济尔哈朗有没有同多尔衮等人一样,没有干实事。

为此他还专门从朝鲜调来了四百名善于操炮为先锋,屯驻在南山,分为两队,一队防塔山的归路,一队阻击锦州的来路,长久驻守。

皇太极如此布置,显示了清兵咄咄逼近的态势,以及他迫切想要拿下锦州的心情。

明兵失去锦州外城,大明朝廷为之惊慌。

洪承畴率军东进到松山与杏山之间,再移军到松山城附近的石门,先头部队才开始与清军遭遇。

洪承畴率领部分主力推进到离松山还有数里的地方停下布阵。

自南向北布列车、步、火营。

以骑兵,张为两翼。

在西石门,有吴三桂、王廷臣、杨国柱营兵。

在东石门,有白广恩、王承胤、马科营兵。

王朴的营兵居东西石门之中,接连左右翼兵。

济尔哈朗在乳峰山上部署步兵,在东西石门屯聚精骑约二万,各埋伏于松山周围,列阵待战。

“我便等着明狗来攻,在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精骑四出,定能取胜,还能顺势冲下去。”

张存仁当即表示同意,如今己方在山上,明军要来仰攻,己方是占据地利优势的。

大明七镇劲旅都在山下,按东西两路进兵,各挑选精锐步兵携弓箭、枪炮,上山攻击清军步卒。

清军也从山上居高下还击,引诱他们冲锋。

洪承畴身着铠甲,在众人的簇拥当中,拿着单筒望远镜观察。

“督师,我们为何不围困此乳峰山,断绝山上水源?”

密云总兵唐通提的建议,让洪承畴瞥了他一眼:“达轩,两军作战,如何能够省拉硬套?”

洪承畴自是懂得唐通话里的意思,要效仿张郃围困在街亭围困马谡的旧智。

可马谡身边并没有像眼前清军如此多的援军。

“山上露头的不过是让你看得到的,四处埋伏起来,让你看不到的更多,兴许就是个空营,引诱我军分散兵力和视线的。”

“是属下唐突了。”

“叫各镇总兵好好防守,谁要是被突然杀出来的清军搅乱了阵型,本督师砍了他的脑袋挂在旗杆上。”

“是。”

传令兵带着洪承畴的命令在各处军阵传令。

这些总兵当中,刨除吴三桂这个地方因素,洪承畴对于唐通还是挺满意的。

善战,听话。

懂得有些想法先跟他汇报,而不是故作聪明去实施,或者在背后说小话。

能力排在第二,但忠诚得排在第一,洪承畴才觉得用的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