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32章

作者:秋来2

张福臻万万没想到,作为大清的使者,如此没牌面的跪在他面前。

汉话说的极好,此人莫不是投奔皇太极的汉人?

虽然大明跪礼被朱元璋发扬光大,等级森严,可是也有人不卖上官的面子,比如笔架山海瑞。

关键皇太极好歹开国称帝了,他派出来的使者这般软骨头,回去还能有个好?

果然蛮夷也,不要面皮!

张福臻思索之间,便开口道:“我家大帅正在后院与夫人敦伦,没空理你,皇太极那个不守承诺之人,派你来做什么?”

金砺也没想到眼前这个文官也是个狠人,如此编排自家主子。

就是说公务繁忙,也比说什么亲近女色强啊。

金砺磕完头也不起身,就跪在地上说事:“不知大人怎么称呼?是何官职?能否做主?”

在大明官员之间一般称互称“职务”,而且也逐渐忽略“大人是父亲的含义”。

“大人”的称呼只注重地位和权势。

在某些场合,因为有求于掌握公权力的人,会使用这种称呼以示讨好谄媚。

“你只管说,既然我家大帅要我接待,自是能定夺许多事。”

“好叫大人知晓,此番前来,是为了执行当年在大同盟约,公主已经长大成人,终于可以许配给贺大帅了。”

听到这话,张福臻捏着胡须眨了眨眼睛,这么多年过去,皇太极还记着这茬呢?

主动来联姻,莫不是松山之战,清军陷入了困境当中,所以要谋求外力,借助锤匪的名头,想要搞事?

心思百转之下,张福臻倒是笑了两声:

“我家大帅虽然好色,可不是什么女人都要的,皇太极那并不俊朗的脸,加上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是及其胖的体质,生出来的女儿想必也好不到那里去。”

“请大人为贺大帅转交此画。”

清廷使者金砺急忙命令手下把箱子里公主的画像拿出来,摆在一旁。

而且非常知趣的没有主动打开,生怕被安上“荆轲”的罪名。

张福臻微微颔首,便有属官拿过画,仔细检查。

清军心思歹毒,万一抹了什么毒,都是说不好的事。

而且一般外人送来的书信,根本就不会被贺今朝亲自接触。

“除了联姻,还有什么事?”

张福臻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瞧着跪在地上的使者。

金砺想了想,便开口道:“如今大明三十万大军全都被大清皇上率领四十万大军围困在松山,处于血战当中。

大明京师正是空虚的时候,若是贺大帅能够兵发京师,定然能够扭转乾坤,从而定鼎天下,成为两京十三省的新帝!”

金砺说完之后,便眼巴巴的瞧着张福臻。

张福臻捏着胡须,噗嗤笑了一声:

“皇太极光送来一副画,是不是他女儿都不保准的事。

他就想要让我家大帅出兵,攻打大明,这个皇帝也忒小气了些。”

金砺急忙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皇上给大帅准备些许礼物,小人只不过是先头部队,作为打点,礼物还在后面呢。”

他若是连礼物一起都送来,如何能在太原这里长久的留下,等待与大清塞进来的探子接触?

金砺就不相信,大清洒进来如此多的谍子,就没有一个能在太原城站稳脚跟的。

张福臻把手搭在椅子上,金砺这个人嘴里没实话。

皇太极能有四十万人马,早他娘的入关,趁机夺取大明天下。

而不是几次入塞抢掠后,都不在京畿附近,像第一次在永平府占据四城似的了。

明军带走十三万人,张福臻认为清军所需的人马指定是比明军要多的。

那长久的消耗,绝非靠皇太极抢掠几次就能填补这么多窟窿的。

“松锦的前线战况如何?”

听到张福臻的提问,金砺脱口而出:

“洪承畴率领的明军极为孱弱,几次接应祖大寿突围,都被我大清逼了回去。

而且洪承畴数次想要从松山逃跑,也被我大军给逼回山上固守。

明军战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大帅要是出兵晚了,便没多少机会了。”

第1025章 日食五斤肥肉

对于金砺如此为锤匪好的话,张福臻心中直发笑。

“他也配指点我家主公如此做?”

皇太极竟然派了如此一个蠢货前来,目的是想要促成松山之战的胜利吗?

“黄台吉起居如何?食几许米啊?”

听到如此发问,金砺自是不敢把皇太极病恹恹的事说出来,拍着胸脯子道:

“皇上他每日吃一斤米,五斤肥肉。”

“倒是个大肚汉。”张福臻点点头:“你方才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我自是会与我家大帅禀报。”

张福臻叫人带着金砺去休息,限制他们这十个人的行动。

金砺等人围着新奇的火炉,啧啧称奇。

“额真,贺今朝怎么也不派个奴才伺候咱们呐?”他的心腹指着眼前的炉子道:“这也没有人教咱们怎么用。”

“闭嘴,不想死都少说话。”

金砺可不觉得自己说的话不会传到贺今朝的耳朵当中去。

那礼亲王的次子硕托可投奔了贺今朝,万一周遭守卫的锤匪士卒有听得懂满语的,那可就玩完了。

故而金砺极力的小心行事,莽古尔泰等悍将皆是死于贺今朝手中,图赖那么勇猛的一个人都被贺今朝砍成残废,以至于屈辱的躺在床上。

金砺又不是真正的满人贵族,他不想自己后半辈子也成那种模样。

就算他在清廷那里是大地主,手底下有许多奴才供他驱使,但到了锤匪的地盘,根本就不敢闹出什么张扬之事。

不得不说贺今朝的狠辣手段,让许多清军从上到下都感到心寒。

这也是清军遇到明军摆出车营糟了不小的损失,立即有谣言传出,锤匪混在明军当中。

足以见得贺今朝这三个字对他们的威慑力。

故而此番虽是皇上主动和亲,但充当使者这活,没有人接,就是皇太极点将点出来的。

也不怪乎金砺自己先踩碎自己的尊严,唯恐惹恼了贺今朝。

贺今朝就在偏厅后面听着张福臻与清军使者之间的对话。

待到张福臻打发走了金砺便走到了房间后面,拱手道:“主公,这个人嘴里没一句实话,很可能是皇太极扔出来试探的狗。”

“既然皇太极如此费尽心思,那我就大度一回,不砍了使者,叫他平安归去。”

贺今朝手指拍着椅子轻轻笑了笑,听闻皇太极狂流鼻血直扑前线,结果被洪承畴摆了一道。

像皇太极那种有高血压的人,整个人胖乎乎的,每日还要吃那么多肥肉,大抵是嫌弃他自己活得长。

东北那里多冷啊,重油重盐重脂肪,高血压频发。

贺今朝嘴角微笑,此番赶赴前线黄台吉被迫放放血,应该会治标的吧?

“主公英明。”

张福臻适当的吹捧了一句,区别对待皇太极麾下满汉之间的人,增大他们之间的裂痕,那也是极好的。

“黄台吉怕是不能久活了。”

“嗯?”贺今朝倒是有些奇怪:“你怎么知道?”

“臣幼时村里也有这样喜食肥肉的土财主,结果没过不惑便猝死于家中。”

贺今朝颔首,如今的百姓都喜欢吃大肥肉,去买肉,卖猪肉的敢给瘦肉割多了,真是要骂两句黑心的。

“皇太极早死晚死,现在也管不着。”贺今朝站起身来走到火炉旁伸出手拔了一下灰里的红薯:

“松锦之战看样子短时间是不会结束,那就行。”

“主公,我觉得金砺这个笨嘴拙舌的人来当使者,尤其是请主公出兵的事,倒是显得有些不正常。”

张福臻认为金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说客。

更不像是一国的使者,平白叫人看低了。

“兴许是主公凶名在外。”杨玉休提了一嘴:“毕竟清廷的使者到了咱们这,可都落不到什么好。”

贺今朝又把红薯埋进灰堆里,准备再捂一会:“黄台吉是想要我出兵的,但又不想表现的过于明显,被我拿捏。”

“主公,吴国俊已经在返京的路上,崇祯对我们是不放心的。”

杨玉休也伸手烤火:“不管黄台吉把他女儿送到这里来,咱们依旧坐山观虎斗,要是洪承畴侥幸打赢了,对咱们也是麻烦事,黄台吉打赢了,更是麻烦事。”

这两方谁赢了,对锤匪都不是最有利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打的你死我活,损失惨重,出现双输的局面,也不枉贺今朝费尽心机的叫孙传庭贿赂大明官员,帮助洪承畴把米豆运送到位。

从皇太极派出使者来见贺今朝的那一刻起,他在战场上就已经不占据什么主动权了。

尤其是宠妃病死,皇太极着急返回盛京,留在前线的清军,更是没有多少战心。

这种情报不光是贺今朝不知道,甚至连金砺都不清楚。

他出发的时候,还不曾遇到这种事呢。

“我其实一直有个想法。”贺今朝坐在椅子上,看着水壶在冒热气:

“待到明年夏收之前,要是他们还没有分出胜负,我就帮洪承畴一把,吩咐娜木钟、苏布台等人去袭扰沈阳。

就算机会不大,也可以去袭扰满清的死忠科尔沁部落(大概在通辽的位置)。”

皇太极每次出征都会带上科尔沁的人马,他后宫的好几个妃子可是科尔沁的,顺治的生母也是这个被人逐渐熟悉的通辽地区的。

“主公为何要帮洪承畴?”张福臻倒是觉得怎么看都在帮大明。

贺今朝手里捏着炉钩子:“我们沿着四川出兵湖广,李自成留在河南不行,得逼着他往北走,去袭扰京畿之地,让他去和大明官军之间厮杀。”

张福臻点点头,李自成这个同行想要自家大帅帮助他吸引明军的攻势,自家大帅为啥不可以把他推出去当棋子,不说挡住明军,与明军相互纠缠即可。

“若是在夏收之前,洪承畴就败了,我这个作战计划就得早点,还得帮大明挽回一些损失,尽量让锦州、宁远等地点撑得更久些。”

贺今朝把手里的炉钩子放下:“如此,明清之间纠缠的就更久,没什么精力再往外放了。”

两个谋臣也是明白贺今朝的打算,大帅要去偷袭大明的半壁江山,这样北边就闹得更乱了。

崇祯被满清以及李自成全都揪住精力,就算是贺今朝在湖广等地闹出大事来,随着崇祯的权威越来越低,他也难成大事。

贺今朝根本就不给崇祯划江而治,想要成立南明苟且的机会。

“主公,我们将来攻入南京,是否要暂缓称帝,找一个大明宗室的傀儡?”

张福臻捏着胡须笑道:“到了那个时候,许多大明文官就会自投罗网。”

“不需要。”贺今朝摆摆手道:“我倒是希望这些大明的官吏能够殉国,不主动殉国就送他们去挖矿吧。”

张福臻认为天下那么多大明官员,出现一成殉国的,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吏员毕业情况如何了?”

“回主公,这几年已经办了十二期,培养了快三千人,先毕业的放在地方实习了许久。”

杨玉休脸上带着笑意:“主公若是明年夏收后动兵,攻占湖广之地,自是可以调拨经验丰富的前往新地方,这些吏员可以顶替部分老吏员的空缺。”

“嗯。”

贺今朝应了一声,短时间内培养这么多人,已经非常拔苗助长了。

幸亏山陕川之地,有大批可以让他们去实习做事的地方。

这样到了新地方之后,不至于什么都不会。

“老杨,传我的命令,多培养写干吏,尤其是适龄的孩子不适合进讲武堂的,先往吏员学校调拨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