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93章

作者:秋来2

纲法制产生的结果就是官商相互勾结!

官员在政治上为盐商保驾护航,盐商在经济上为官员解囊相助,二者互为助力。

后金猖狂,大明增派频繁,引价从天启五年时的三两八钱一跃高达五两六钱,正规盐商无利可获纷纷另谋生路。

反观私盐。

其引价最高不过五钱。

即使加上打点上下官吏的支出,仍不及官盐价格的十分之四,于是一些投机商人转贩私盐。

私盐成本低,获利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商人经商皆为谋求高额利润,获取更多财富。

私盐获利高,不单是因为私盐的价格低于官盐。

还因为私盐可以在工本、盐税、运输等方面最大限度的节省开支。

商人运送粮食到边境换取盐引,取得盐引后又需去盐场守支,继而押运食盐到指定市场销售,这一趟商业行为中运输费用极高,大大削减了利润空间。

私盐交易中除去灶户私卖,多是官员偷运!

他们通过漕船捎带、夹带、官盐船户自带等方式,将食盐运往市场卖给商人。

由此商人便省去了高额的运输费用且保证运输安全。

谁查当官的船?

没让你沿途送礼,就算高抬贵手了。

朱元璋将盐场划分为六处。

他规定商人必须在指定区域贩卖食盐,跨区贩售视为私盐,与贩卖私盐之罪同处。

因此大明的私盐并不单纯指未经政府批准私自生产、运输的食盐,也包括取得守支食盐而没在指定区域贩卖的正盐。

盐商支取食盐后还要跨区押运食盐到指定地区出售,有些地区路途遥远,盐商便就近出售以省去长途跋涉之资,使得正盐变私盐。

为了防止灶户私自生产,出现私煎贩盐的可能,灶户们生产的劳动产品也不能独占,最终所有权和支配权归大明所有。

到明代中期开中法渐衰,灶户负担的盐课越来越重,灶户生活水平下降,只能大量生产私盐。

一些灶户不堪重课而脱逃。

另一些灶户不得不冒险私煎贩盐。

弘治实行盐课征银并允许商人自行购买余盐,私盐开始大量流入市场,彻底失去对盐业生产的控制权。

以至于后期大明官府收不到多少盐税。

反观南宋还靠着盐税一直在死撑着,就足以见到大明朝廷对于地方盐利根本就没握在手上。

明初朱元璋为防止官员与民争利,规定皇族、公侯及官居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皆不许中盐贩卖。

但后期权贵官宦背弃祖宗之法占据盐引,并将盐引卖给引目不足的商人坐收渔利。

权贵占得盐引即意味着商人无引可换,他们不得不从权贵手中高价购买,这严重地压缩了商人的利益,一些商人便私下自买无税余盐。

私盐价低易卖,周转期短且获利多。

盐商们纷纷效仿,加剧了正盐堆积和私盐泛滥,勋戚官宦之家看到私盐厚利,也纷纷加入,致使盐法更为混乱。

特别是后期宦官打着皇帝的名义大肆搞盐引,皇帝还能分点钱,但到了崇祯这里,他还真是分不到钱!

“大帅。”宗灏再次拱手道:“两淮的食盐产量占据大明的一半,灶户以产盐为业,以卖盐为生。

两淮盐政崩溃受到直接影响的就是他们,新课未交,赋税难完,无以为生,因而逃窜。

或躲避临近州县,投托大户之家拥工。

或前往别场,受雇于富灶盐也有。

此等逃窜,总以三十场大约计算,当不下万数(即三分之一)。

灶户们失去赖以生存的祖业,流亡各处,居无定所,食不饱腹,于是卖子鬻妻、自卖为奴。

贫者求为厮役不可得的现象极为常见。

遇天灾,饥荒遍野,淮北之民以树皮为食,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官吏、豪强的奢侈生活大家仆童,多至万指。

除灶户外两淮地区以盐谋生的小商人也受到冲击,他们虽不及灶户贫苦却也受尽剥削,故而地方上“民变”层出不穷。

其实我们这些盐商也会受到大明盐官和胥吏的剥削,将巨额的利润在捐输、急公济饷、佐修河工、城工、灾赈等项下,报效朝廷。

不顺从盐官的意旨,向朝廷报效,就会受到盐官和胥吏更多的额外勒索,以致破产。

尤其是当朝廷假意拒收捐输款项时,我等盐商还要装出情恳意切,真心实意为朝廷报效的模样,请求赏受。

大帅若是掌控盐利,还请谨记大明的教训为好。”

贺今朝非常诧异,宗灏能说的如此全面,看样子对私盐的研究问题很深。

尤其他家也算是扬州本土有名的大盐商。

如此坦诚相待,一时间搞得贺今朝都怀疑宗灏这个人背叛了他自己的阶级!

宗灏却是不害怕。

这些问题,大多数人都清楚。

但是如何解决,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的。

宗灏也想要家族搞正规盐业,否则卖私盐,贺今朝指定会弄他家的,说不定扬州城门口上就挂着他全家的脑袋。

武昌城、南京城锤匪的手段,他们这些大商人早就有所耳闻。

要不然怎么没有人响应史可法呢?

史可法是接下左光斗的名头,即使南京被破,贺今朝都没杀他,反倒把他送走。

若是在扬州出了事,那贺今朝不定还怎么发火呢!

谁敢保证贺今朝不杀史可法是看不上他的军略这个缘由?

所以宗灏这既是表明自己真心投靠贺今朝,又顺便解决自家家族生存的问题。

贺今朝看向一旁的属官,询问他是否把问题都记下来了。

“今日之事便多谢你了。”贺今朝站起身准备送送他,从属官那里拿出一本吏员手册交给他:

“既然真心投靠我贺今朝,先去学习几日,等我征召你。”

“谢大帅。”宗灏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双手接过书本。

待到了帐篷门口,宗灏又问道:“大帅,当真不用科举来网罗人才吗?”

这些盐商为了更好的官商勾结,多是修建书院,学校,培养宗族子弟。

他们比贺今朝还要早实行幼童教育。

每个村寨都设有私塾,甚至只要是同乡,稍微露出“器宇不凡”模样,但凡是家中贫寒的子弟,都会被他们招进义学进行培养。

将来考试他们还会送盘缠之类的。

如此巨量的投入,自是想要一代一代获取丰厚的回报。

官商勾结这条路,他们是吃的盆满钵满,也想要一直延续下去!

“目前没有这个想法,如今大业初创,自是需要行特殊之法选拔官员。”

说了个模棱两可的话,贺今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且好好做事。”

“是。”

待到宗灏被人领着走远了,贺今朝返回座位上,脸上收起笑容,又忍不住笑了笑。

纵然他势力变大,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终究是没什么改变。

还不是你骗骗我,我骗骗你?

“主公。”

贺今朝看着吉珪匆匆赶来,挑了挑眉道:“你还挺快啊!”

“主公,我。”吉珪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紧接着便是一些晦涩难懂的话,什么食色性也,臣忧心主公方才所提问题,所以才着急了些之类的。

引得几个人哄笑起来,帐篷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毕竟吉珪的岁数也不小了,有些人吃了药,还是躺在床上跟妹子谈谈心等着硬呢。

当然了随着郑元勋的身死,拜访贺今朝的盐商也没有变少。

郑元勋不过是被送出来投石问路的。

可是他们送的礼物,实在是让贺今朝不喜。

除了送扬州瘦马之外,还有送寡妇的,最过分的还送来娘们唧唧的男侗!

总之能想到的口味,全都送了个遍。

扬州最不缺的就是“以色娱人”的项目!

这些人送的还不如郑元勋有诚意,至少三十万两白银摆在城外,总比这些娘们爷们值钱多了。

他们如此行径,当然无外乎贺大帅与八个姑娘日夜吹逼的小故事流行的缘故。

万一送对味了,那不就是赚到了?

贺今朝的脸色相当不好看,按照惯例把送来的东西全都造册,他倒是要看看这些盐商们,还能整出什么好活来?

第1074章 难办?那就别办了!

贺今朝的政策一直都是农村包围城市。

在他进入扬州城之前,派出了大量的宣传干事前往扬州府周遭进行宣传。

大明是以科举取士,掌控这些人来控制天下。

王朝社会的权力体系是金字塔式的。

塔顶是皇帝,谓之皇权。

皇权由一而散于万,尤其是在大一统时期,由行政区划层级构成的权力结构,成为皇权向下延伸的象征,其中最为稳定的是县级行政权力。

县以下多属乡官或职役性质,其职能也多以赋税、治安为主,一般不被视为官僚系统。

县下就出现行政真空。

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但是贺今朝掌控地方多是从基层吏员掌控,乡镇还有农会组织,这里的人可以提拔晋升为吏员。

故而目前锤匪在行政上颇有与吏员共治天下的意思,直接打破了皇权不下乡的策略。

锤匪对于科举的需求,并不是那么的迫切。

南京城内诸如钱谦益等人除了日常劝进贺今朝,就是想要恢复科举制度,以此来延续他们读书人的特权,以及政治投资会得到持续的收益。

锤匪在乡镇设立学校,提高百姓识字率,再推行报纸。

让基层的人多了解了解锤匪上层发布的命令和政策。

以免被人轻易哄骗,发起骚乱。

就算贺今朝想要转变旧有的思维,可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扭转,只能在最开始抑制土地兼并。

通过获取军功奠定上升渠道,将来还能对外开疆拓土。

王朝自古以来实行的愚民政策,虽然利于统治,可也容易被当成刀子。

贺今朝倒是不害怕下面的百姓说话,新生的政权还容不下几句抱怨的牢骚?

他们说他们的,自是会有大批依靠锤匪得到利益的人会来维护贺今朝。

毕竟贺今朝不可能兼顾所有人的利益,难免会有大批人不满的。

贺今朝也根本不怕这些士大夫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他们在刀子面前跪的比谁都快,算个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