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896章

作者:秋来2

他们都是祠堂的族长所管辖,压在他们头上的不是一家一户的主家,而是整个宗族。

这些人大多不识字,但锤匪的废奴风早就从江西南昌府给吹过来了。

贺今朝知道江西部分地区被张献忠占据后,并没有让刘二虎等人继续往南发展,而是向东北发展,靠近南直隶和浙江等地,让锤匪的风迅速吹向这片土地。

如此繁华之地,岂能让大明的士绅和豪商们长久的把持?

李源生便是郑家的佃仆,他不清楚锤匪的具体政策,只是听人说,投了锤匪就不用给老爷们交税了。

家中已然无粮,他进山摘了些许野果子,装作卖柴的模样离开此处。

而他不过是个先行者罢了。

因为郑家已然不允许众人随意外出,生怕有人把锤匪的队伍带回来。

李源生二十多岁了,也没有钱娶老婆,更不会得到主家的赏赐,把奴婢嫁给他延续后代。

他除了一条烂命之外,什么都没有,为什么不去投锤闯荡一番?

李源生怀里还揣着从主家借高利贷拿来的十两银子。

本来郑家不打算往外借高利贷,可老爷说了,要稍微笼络一下青壮,所以才会破例。

“你要记得感恩,是郑家给了你饭吃,让你有容身之处。”

李源生听着管家的话,自是疯狂的点头,给管家跪在地上道谢,做牛做马都不会忘了这份恩情。

在管家满意的笑声当中,李源生跑到县城,便宜卖了柴,买了一头小驴子和鞋子以及些许吃食,便直接奔着南昌府的方向狂飙。

其实他没跑多远,在休宁县就见到了旗子上绣着锤子的旗帜。

辛思忠早就成了大队长,手底下掌管千人。

现在他就是按照大帅的命令,以千人进驻一个县城,慢慢展开各种工作。

“队长,城门口有一个外乡人,说是从歙县来的,想要加入咱们。”

“歙县?”

辛思忠是矿工,跟着贺今朝南征北战,打过不少鞑子,属实是悍将了。

在军队扫除文盲的教育下,成长的很快。

他看着地图,目前休宁歙县与中间隔了一个屯溪。

徽州府是重点需要防备的目标,歙县是大帅要求的重中之重。

锤匪工作队缓慢推进,以防止那些徽商想要聚众造反。

若是这些人真敢造反,正好宰了!

“叫他来谈一谈。”

辛思忠也想要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有人做内应打探消息也是极好的。

毕竟听口音就能听出外乡人的意思,自是会对你极为戒备。

李源生畏畏缩缩的进了县衙大堂,这还是这辈子第一次,扑通就给辛思忠跪下行了个大礼。

这阵子辛思忠已经麻木了,挥挥手叫他站起来。

大帅不喜欢有人一见面直跪在地上,军中也多是行军礼,不曾跪拜。

李源生听着问话,哆哆嗦嗦的回答着辛思忠的问题,因为他总觉得这个人面向很凶,长得又高大威猛,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就死在这里。

“这么说,你是借了郑家高利贷买了驴子,跑来投靠我们的?”

“是的。”李源生连忙说道:“驴子我是要献给锤匪爷爷的。”

“哈哈哈。”

辛思忠忍不住大笑起来,眼前这个小子是个机敏之辈。

随即辛思忠正色道:“你凭自己本事从人家手里骗来的,驴子自是归你,老子可不需要你的贿赂,你详细说一说郑家等富商的情况。”

第1076章 觉醒之战

在扬州挥金如土的徽商们想着跑回老家就能妥当,实在是太侥幸了。

贺今朝深知什么叫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战例。

辛思忠等人就是为了对付他们这些人的人,才会被贺今朝给分散到下面的县去。

李源生主动投奔锤匪之后,并没有立即带人返回家乡,而是被辛思忠派出去到下面去学习如何贯彻锤匪的模式。

以待将来回了家乡,能够号召起更多的奴仆反抗这些压在他们头上的人上人。

李源生一去不回的消息,终究是瞒不住的。

越来越多的人说他去投了锤匪,故而也有许多佃仆趁着夜色跑路。

就算郑家等大族在乡间地头设立了巡逻等人,可有时候巡逻的人也会跟着一块跑。

这些豪商们越发感到恐惧,只能痛心疾首的高呼:“纪纲弛矣!”

其实南京陷落的消息传出去的时候,衣冠之族便惊惶万状。

因为他们最大的政治靠山没有了。

现在锤匪的步步蚕食,更是让他们心惊胆战。

李源生在锤匪这里受到了熏陶,便秘密潜回家乡做准备组织工作。

“你且好好去。”辛思忠极为满意的拍着他的肩膀道:“待到回来我不仅为你请功,还要与你痛饮,偷偷喝那烈酒。”

对于这个机灵的小伙子,他极为满意。

“哈哈哈,多谢辛队长,那便一言为定!”

李源生返回家乡后,当即扯出锤匪的大旗,号召佃仆来加入。

“以我父辈为役,子孙隶其籍,终几辈不能脱籍,如今锤匪贺大帅为我们脱籍,正是我等改变命运的时候!

诸位父老乡亲,若是想要活得像个人,还请随我起义,加入锤匪!”

李源生以此来鼓动诸多奴仆,他还指出这些豪绅地主,全都孱弱的打不了仗,大家不要怕。

因为李源生在辛思忠的手下,见到了这群人真实的孱弱面目。

他们早就没有了高高在上,随意一句话就能定你们奴仆生死的权力,反观他们现在得跪在锤匪面前祈求活命。

大明的官军在这块地界除了逃跑就是投降,这些豪绅所依仗的权力,被锤匪凿的七零八落。

如今这些人被各种各样的李源生组织起来,他们还有什么反抗的余地?

此时正是发动起义的好时机。

李源生自是晓得主动起义以及被动等待救助的区别,于是在他的鼓动、号召下,数千名佃仆在他的聚集下发动起义,号称锤匪。

他们列营立寨三十六处,各寨设有首领,负责统帅一寨部众。

三十六寨又共推李源生为首,皆听他亲自指挥的号令。

这些佃仆的义军勒令豪绅地主交出佃仆先世及其本身的投主卖身文契,输纳粮饷。

然后,量其罪恶轻重,酌情处理。

对一般的地主,保他们妻子性命。

对恶贯满盈的豪绅地主,则坚决处以极刑。

对敢于负隅顽抗的强宗大族,则集中兵力拔除。

地主豪绅慑于义军的威力,一时间“主家惶恐,争致牛酒,到辕门为谢”!

这同往日“豪绅在堂上大声呼一声‘来’,阶下百喏”的情形相比较,当真是另一番景象。

地主的威风扫地而亡。

甚至大批人不敢自爆家门是衣冠之族。

当然还有不死心的去找大明的旧官僚,但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装聋作哑,甚至这些官员还主动奔贺,生怕被怀疑自己与这些衣冠之族有染!

在佃仆起义军的打击下,这些人的确个个像是泥菩萨、纸老虎一样。

辛思忠接到消息后哈哈大笑,他正在屯溪县整备佃仆,于是连忙给贺今朝写了一封信,他发现了一个人才。

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好好培养,将来定然是一块好材料。

锤匪内部许多人都没有读过书,甚至不会被士大夫认为是读书人,但这些人也在历练当中成长起来,办出了许多读书人没有办到过的事情。

李源生完全没有了昔日投奔锤匪的唯唯诺诺,反倒变得极为自信。

因为他背后也有“为他撑腰”的人了。

虽然他没有见过贺大帅,但是辛队长说了,此番做好了,他一定为自己请功去面见贺大帅。

一想到这里,李源生就极为激动。

李源生在歙县领导的佃仆奴隶起义,声势浩大,很快波及诸县。

祁门等县佃仆奴隶纷起响应。

豪绅地主在无力镇压义军的情况下,改换策略,郑家企图以暗杀李源生来达到瓦解起义队伍的目的。

他们先是唆使歙县亡命之徒叶万四假意加入本地的锤匪。

潜入厕所后,出其不意地刺杀李源生,因为这是人最容易放松的时候,但并没有成功。

李源生对此毫不在意,有人想要杀他,正说明他所作的事情,让人感到害怕。

他更是要继续做下去,只是多了些护卫。

但这次刺杀未遂后,他们又利用买通了佃仆起义军内部的暴徒江雷、汪日俞施计,终于诱杀了李源生,于是起义军开始相互厮杀。

贺今朝整治了扬州府后,奔着常州府而去,同样到了江阴县。

江阴县并没有什么抵抗的行径,贺今朝直接大军开了进去,顺便把南京的政策贴到满城,派人宣讲。

对于大多数百姓都是有益的,唯一需要忧心的便是那些人官绅阶级,他们害怕啊!

江阴目前而言很稳定。

虽然对于历史细节贺今朝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对于因为剃头令,清军造成的大规模屠杀,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相安无事后,贺今朝这才有空处理积压的信件,一个一个看完,待到看着辛思忠给他写的信,觉得有点意思。

他乘船沿着长江一路向东走,刘二虎则是派人走陆路向东而行。

辛思忠的来信很简单,就是发现一个聪明的小伙子,是个好苗子,好好培养的话,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他建议待到此番事了,把他送进吏员学堂先学习一段。

“哈哈哈。”贺今朝忍不住笑了笑:“连辛思忠这个大老粗都知道给我推荐人才了。”

作为第一个狗头军师,吉珪对于贺今朝手底下的许多人都是印象极为深刻,他拿过辛思忠的信,仔细看了看。

“主公,辛思忠这笔迹不是很潦草了,是有进步的,辛队长现在可不是大老粗了。

而且推荐人理由也写真实,看样子这小子表现的真不错。”

贺今朝颔首,对于一些有天赋的人,就是缺乏给他表现的机会。

而且李源生的所作所为,在贺今朝看来是极妙的。

在锤匪基层里学习,倒是用了心的。

这样机敏之辈,好好培养,将来必会闯出一番事业来。

“辛思忠培养人才贯彻的很好,我们不仅要从山陕之地调拨管理人才,也得吸纳本地的人才,加入锤匪。”

徐与显捏着胡须,作为进入军机阁最晚的人,他对贺今朝手底下许多中高层的人都不是很熟悉。

但他晓得,这一批人,待到主公更进一步之后,职位都得往上提拔。

“我们发展的太快,一定要多征召一些肯为我们所用的人才,我们不要怕培养费时间费力气,那些士大夫们就等着我去求他们出仕呢。”

贺今朝颇为不屑的吐槽了一句,大多都把自己的功名当个宝。

现在锤匪看不起他们,不仅没有高官厚禄,还要去基层泥地里打滚。

那谁愿意投靠贺今朝,为他效命?

贺今朝也愿意任用投靠的本地人,因为大家交流都挺困难的。

许多话不是本地人都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