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993章

作者:秋来2

哲哲等女人已经哭惨了。

她们的丈夫死了,今后的依靠也没了,按照清廷的传统,怕是得有人被殉葬了。

可底下跪着的诸王心思各异。

皇太极突然故去,谁能当大清的下一波皇帝啊?

一次争夺皇帝宝座的机会,悄然出现在眼前。

因为皇太极没有像他爹努尔哈赤一样留下密诏,尽管留下密诏也没用。

目前皇位最有实力的竞争者便是豪格以及多尔衮。

代善没几年活头了,且两红旗损失不小,根本就不可能争夺皇位。

豪格满脑子的动用武力,且立下不少战功,在皇太极的儿子们当中可谓是一骑绝尘,可谓是除了他其余人没有竞争能力。

而多尔衮早就知道他爹努尔哈赤当年留下的密诏是立他为皇帝,近些年又立下许多军功,势力也不小。

待到以代善为首的开始治丧后,多尔衮等三兄弟关起门来说话。

多铎突然跪下,给多尔衮和阿济格整的一愣。

“二哥,这是你登上皇帝宝座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们哥三都知道阿玛当年是想要立你为皇帝,若是这次你再错过,让给豪格那个蠢货,咱们兄弟三人今后就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

而且我也相信,以豪格的本事,他面对贺今朝狡诈的攻势,定然会如同阿巴泰一样,一步一步走到陷阱当中,这无益于我军大清的统治。”

多尔衮没有出声,而是看了阿济格一眼。

在多铎的死命拽下,阿济格也跪在地上:“二弟,这皇位合该你来当!”

多尔衮沉吟了一会,亲自扶起二人:

“若是有你们的支持,这天下合该是咱们兄弟三人的,将来必定不会辜负你们的相助。”

多铎重重的点头,虽然他与豪格关系不错,但正是因为关系不错,才不愿意豪格那没脑子的人当皇帝。

阿济格则是被架在火上,不支持多尔衮不行。

他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实力,两白旗旗主的位置都是由两个弟弟做的,且麾下士卒也多听从他们的话。

多尔衮对于拉拢两黄旗没有什么把握,再加上一些宗室也对多尔衮不是很感冒。

他要是想要上位,还得杀一大批人才行。

但得益于眼前的情况,他又没法做出贺今朝期望看到的局面。

多尔衮的性格就是想要求稳,等到稳定之后,他再择机登上大位。

可皇太极突然身死,把他直接给架在火上,想要不争取都不行。

因为多铎直接亲自下场给多尔衮架起来了,你要是不争一争,让我们这些支持你的人,岂不是寒心?

豪格也除了掌握正蓝旗之外,也在尽最大可能拉拢两黄旗的将领索尼、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等重臣,这些人都是皇太极的心腹。

但皇太极生前都没有把豪格立为皇太子,这些人心里打鼓。

底线就是绝不能皇太极子嗣之外的其他人上位,要不然他们上三旗的地位怕是不保。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也同意豪格当上大清的皇帝,因为他也是皇太极的心腹,与多尔衮的关系也就一般。

当然了济尔哈朗在豪格这里表完态之后,当多铎找到他时,让他支持多尔衮登基为帝,事后少不了好处,济尔哈朗也满足答应。

就让他们两个人分出个胜负来吧。

按照济尔哈朗对豪格的了解,他也不确定豪格能否坐稳大清皇帝的位置,所以面对多铎抛出来的橄榄枝,也并未拒绝。

豪格看起来像个莽夫,可实际上依照济尔哈朗的了解,他还是有些优柔寡断,再关键时刻并没有统筹大局的能力。

而两黄旗看起来,他也丝毫没有完全掌控的势力。

多尔衮未必不会亲自去拉拢两黄旗的某些将领为他所用。

对于大清皇帝到底谁坐,一向机敏的济尔哈朗也显得颇为头疼,拿捏不住主意。

两黄旗加正蓝旗的牛录比两白旗也就多出十几个,差距并不大。

当然济尔哈朗这样看,可是他麾下的镶蓝旗从阿敏开始就与多尔衮兄弟不对付,他想要说服手底下的将士,也得费一番功夫。

第1158章 小儿止啼

皇太极在停尸。

但清廷内部已经分裂成了两派。

一派则是积极拥护豪格为君,一是多尔衮谋求自立。

双方势力基本上势均力敌,各不相让。

在皇太极统治时期,多尔衮只能把杀母夺位之恨强行咽进心里,伪装成恭顺攀附皇太极向上爬,暗中扩充自己的实力。

特别是在于锤匪交战当中,积极保存自身。

或者说当年有些坐视皇太极率领两黄旗同锤匪恶战,他则是坚守大营,一副要全力对付曹文诏的举动。

就算被派出去打蒙古人,遇到锤匪相助蒙古人,也是果断后撤,绝不纠缠。

深处夺位之争的二人,自是剑拔弩张。

而此时的多铎没有管皇宫内的哭声,也没有管多尔衮接下来的动作。

他回到了豫亲王王府跟妓女开银啪,先放松一下。

一直压在他们兄弟二人头上大山的皇太极突然暴亡,着实是让多铎没有料到。

得知阿巴泰阵亡的消息,多铎本来想要讥讽一下皇太极,给他添添堵,结果没得机会。

至于自己那没脑子的胞兄阿济格,有些事他们俩都不告诉他。

多铎在政治经验、手腕上,远不及他的胞兄多尔衮那样熟谋深虑、敏锐机警。

虽然皇太极对多铎委以重任,但多铎却常常在言行之中,表现出对皇帝的不满,甚至对抗。

先前是皇太极给他们俩娶蒙古女人当嫡福晋,但是多铎嫌弃这个女人又黑又胖长得还丑,执意拒绝。

但皇太极撮合小玉儿与多尔衮,除了是进一步笼络两个幼弟,还能起到监视他们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可以拉拢蒙古部落。

连代善都给多铎求情,科尔沁大妃的闺女实在是丑陋,两人成亲后万一闹了矛盾,也就没有起到拉拢的作用,莫不如算了。

但是代善以及多铎被皇太极训斥娶妻娶德,相貌丑陋有什么关系呢?

吹了灯,女人都一个样!

然后在皇太极强力撮合之下,多铎就娶了大玉儿的堂妹当嫡福晋。

皇太极所宠爱的大臣,多铎却反生厌恶,比如范文程,搞了他媳妇。

尽管事后罚没了十五个牛录的惩罚,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可多铎依旧是做了。

他这个人喜欢玩妓女,并没有觉醒曹老板的性癖,对于范文程除了羞辱就是顶撞皇太极。

皇太极与诸贝勒议定的事,多铎常违抗。

属实是你让我往动我就往西。

皇太极厌恶谁,他就主动与那人结交。

元旦庆贺,众人皆是用金银珠宝进贺礼,唯有多铎以瘸马进贡皇帝,搞得皇太极下不来台,又不好斥责。

谁让他提前说你们随意送什么,我都喜欢呢。

尤其使皇太极耿耿于怀的是多铎渐染汉俗,斗志日衰。

天聪六年远征察哈尔,多铎急欲回师,皇太极已猜出他的心理,不要“以妓女为恋”。

对多铎种种离心违抗、荒唐悖谬的行为,皇太极虽屡加告诫,多铎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毫无收敛。

崇德三年多尔衮率大军掠明,皇太极亲自送行,多铎假托避瘟,竟不相送,却在府中私携妓女,羌管欢歌。

皇太极闻之甚怒,仍命他出师。

被逼出征后,遇到祖大寿袭击,他未加抵抗就下令逃跑,搞得祖大寿率部杀了几十人就不敢深入追击,生怕被引进陷阱当中。

回师后皇太极在群臣面前历数多铎罪行,而多铎对于这些罪行甚为不平。

现在皇太极一死,还不满三十岁的多铎在与群鸡运动完之后,摊在大炕上陷入了深思。

得找机会把他二哥多尔衮推上帝位,这么多年他都没儿子。

哪像自己后来者居上,这都五个儿子八个闺女了。

到时候兄终弟及,怎么也得轮到自己上位当皇帝。

谁还没有这个心思呢,更何况要是他们兄弟二人不能当这大清的皇帝,多铎认为必定会被清算的。

再加上有外敌锤匪在侧,光靠着豪格,大清迟早得亡。

多铎仔细分析目前的实力,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

他本人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其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廉年轻时已过世。

剩下硕讬也不为代善所喜,甚至还是成了贺今朝的人,憋着一口气想要带领锤匪来辽东杀了他爹。

满达海初露头角,还没有什么发言权。

但以代善的资历、两个红旗的实力,其态度所向却能左右事态的发展。

但目前而言两红旗以及镶蓝旗都是中立态度。

两黄旗的大臣都希望豪格上位,因为他已经和叔父辈们平起平坐,正蓝旗这三旗都要支持豪格的。

但是多铎确实晓得,两黄以及正蓝当中也有人是暗中支持他胞兄多尔衮的。

就在多铎思考的时候,萨哈廉的儿子阿达礼来求见多铎,他支持多尔衮登基为帝,到时候把镶红旗旗主的位置交给他即可。

他满口赞同,并且让阿达礼前去告知多尔衮。

清廷高层吵闹个不停。

但是作为满奸的固尔玛珲开始慢慢散播谣言,或者说是陈述事实。

“哎,你知道吗?听说大将军阿巴泰被锤匪大将李定国阵斩于山东境内,十万大军逃回来的仅有千余人的消息后,一病不起,这才嗝屁了。”

“啥?”

作为皇帝,死了也是一件大事,这是无法欺瞒的。

高层都在准备夺取大位,底层百姓更是听风就是雨。

“哎,你知道吗?听说大将军阿巴泰被锤匪大将李定国阵斩于山东境内,十万大军逃回来的仅有千余人的消息后,急得喝凉水放连环屁,死了!”

谣言稍微放出来,传着传着,根本就不受满奸的固尔玛珲的控制,自己个就开始发酵,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死法。

皇太极大抵是被锤匪给吓死的。

再加上有人不断的往外散播真实的谣言,诸如阿巴泰之子博和托带着三艘船从旅顺等地逃回来了,岳乐也走海路越过山海关从宁远等地逃回来了。

还有关在大牢里,送消息的大明使者,“证实”了这件事是真的。

那十万人马不回来这件事,简直是板上钉钉。

盛京周遭不说是家家挂白,除了是给皇太极挂,同样也是忧心自家男人能否回来。

故而盛京周遭的旗丁无不闻锤色变,唯恐锤匪再次突然杀来。

这些谣言,也影响了那些降清的大臣。

降清的汉族大臣特别急不可耐地要灭亡明朝,现在听闻大明要被锤匪给灭了,然后锤匪还杀了阿巴泰的十万大军。

李率泰可是第一个投降的明朝大将李永芳的次子,自是有人凭借关系去牢中去探望他,打探消息。

然后大部分人都心生绝望,觉得清廷入住中原变得极为困难。

没了大明,结果中原还有锤匪呢!

他们比大清的实力还要强横,谁敢再破开长城,进入内陆去扫荡抢掠?

阿巴泰这些人便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他们这些降清的汉臣心里觉得自己不是满族人,必须通过表忠心、灭亡旧主来证明自己忠贞不贰。

二是他们也有更强烈的正统观念,不入主中原,在东北始终还是蛮夷小国。

三是他们内心也不喜欢满洲旧俗,而向往中原的繁华生活。

现在阿巴泰率领远征军前往中原掳掠,为覆灭大明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