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995章

作者:秋来2

没有被锤匪占据前的南场(南京乡试)榜,录取者非其亲戚便是以重贿买通关节之人,这一切都由吴昌时替周延儒经办。

周延儒的弟弟周肖儒、儿子周弈封公然榜上有名毫无顾忌,以至于白丁、铜臭之流都能登榜。

他们贪横如此,哪里还有朝廷纲纪?

当然最重要的是吴昌时“通内”,这件事最让崇祯忌惮。

朱由检把太监叫来对峙,结果太监吓得两股战战倒在地上,说不出一句话来。

反倒是吴昌时见此场景,语气越发强硬,根本不肯招供。

崇祯气得拿手指着他,喊着吴国俊要给他上刑。

吴国俊作为大明最后一个忠臣,对于这帮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威慑力的。

在场的阁臣自是出来劝谏,哪有在殿上直接用刑的,不如把吴昌时交给三司处理,先拖一拖。

谁知道等锤匪进了城,会不会打开监狱放出来。

结果这个时候崇祯变得聪明了,他一肚子火呢,直接叫吴国俊用刑。

于是吴昌时在大殿上被夹的两个小腿皆断,昏迷不省人事之后,下了诏狱。

朱由检又责令锦衣卫直接搞死他。

吴昌时被赐死之前,万万没想到他对待前任首辅薛国观的法子,也运用到了他自己头上。

在廷审吴昌时的场合,有的大臣说,吴昌时不过是幺么小吏,何必如此大张旗鼓?

崇祯意味深长的反诘道:“吴昌时是幺么,难道周某也是幺么?”

他立马就下旨,命锦衣卫差人把周延儒从通州押解来京,听候勘问。

消息灵通的周延儒预感到此去在劫难逃,临行前把他贮藏珍宝全都烧了,平生搜刮来的奇珍异宝送给唐通等人,希望他能够救自己一条性命。

可唐通、刘泽清等人皆是收了钱不办事。

在锤匪没有到达之前,我们可都是大明的忠臣!

为什么要同你这个大贪官同流合污?

别以为这些我们送你的钱财,你再转手送给我们,就能买你一条命,天真!

于是,周延儒想要跑都跑不掉。

骆养性的处理下,周延儒被安置在北京崇文门外头条胡同关帝庙内,次日又安置在正阳门关帝庙,四周皆有兵丁把手。

半夜三更,周延儒在关帝庙中听太监宣读圣旨。

念到“姑念一品首辅大臣”一句时,太监故意稍作停顿。

周延儒以为朱由检尚念旧情,意有非望,再三叩头连称“圣恩”。

谁料接下去就是“于寓处勒令自裁”一句。

周延儒顿时失魂落魄。

整个人都懵逼了,不停的绕屋而走。

骆养性见状冷笑着,命两名士兵把他抓住,顺便放了些狠话,拖到四更时分,周延儒才被上吊自缢。

周延儒平日养生有道,气绝后四肢仍暧润如生。

骆养性恐有不测,急忙用铁钉钉他的脑门,确认周延儒不是假死,然后才回宫复命。

周延儒的死比薛国观要惨多了。他临终前留下一首绝命诗。

等崇祯听到绝命诗的时候,冷哼连连,早知道有今天,以前干嘛去了?

“靖辽侯,你说朕是不是成了亡国之君?”

既然贺今朝已经把阿巴泰都给宰了,那北京城已然成了孤城,待到锤匪大军一来,他就得死了!

或者说,通过处理周延儒,朱由检已经完全醒悟过来,他已经没有什么招数可以挽救大明了。

连他在朝廷中最信任的,执老师礼的周延儒都一直从头到尾的骗他。

这天下还有谁能不骗他?

当然,天下还剩下两个人。

一个是连开口都不能开口的杨嗣昌,想骗他也没机会。

另一个便是眼前的吴国俊,此人忠心耿耿,当为武人当中的第一人。

“朕除了你们二人,再无其他人可以相信了。”

崇祯说完之后,开始嚎啕大哭。

吴国俊虽然心中鄙视,但还是一如既往的跪在地上:

“陛下,臣定然不负陛下的知遇之恩,死也护得陛下以及家眷的周全。”

崇祯颔首,擦了擦自己的眼泪,开始变得深思起来:“你说祖大寿、吴三桂之流,朕还能相信吗?”

祖大寿是出了名的刺头,在大明还有许多实力的时候,便是妥妥的军阀作风,一副不停调的命令。

听到这话,吴国俊摇摇头,不等崇祯开口便说道:

“臣不清楚,但京城总归不能放更多人进来,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危急关头,谁会听谁的,出现更多的乱子,反倒不容易守卫。”

“哎。”

崇祯长叹一声,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说实在的,出了周延儒的例子,他对于周遭人也并没有那么信任了。

“吴爱卿起来说话。”崇祯拉着他起来,一时间有些感慨:

“若事不可为,朕绝不能落在锤匪手中,届时你带着太子等人突围出去。

洪承畴在天津大沽口准备好了船只,你可以带着他们一同乘船离开,有你在,朕也放心。”

听到这话,吴国俊眼中露出诧异之色:

“陛下为何不走?”

“朕就算是死,也得死在京城内。”

“不要。”吴国俊很生硬的拒绝,然后解释道:

“太子年幼,很难支撑大局,将来举起大明旗帜,也十分困难,陛下正值壮年,绝不能轻易折损在京城,否则我等还坚持什么呢?”

听到吴国俊的劝说,朱由检心中极为宽慰。

爱卿如此机敏,到时候直接“强行”拉着朕逃跑,才是最好的办法。

谁愿意死啊?

崇祯也不愿意死!

但是他嘴上又不能说的过于直白,只能是皱着眉头说他会好好考虑考虑。

“陛下三思。”

吴国俊再次劝谏了一声,直到良久,崇祯才传来一阵长长的叹息。

“朕是大明的罪人呐。”

吴国俊不在接茬,他只要保证崇祯以及家眷不自杀就行,到时候全须全尾的献给贺大帅。

也不枉自己这么多年的潜伏在大明内部,每日都要听着这帮文臣扯淡,就是不干正事。

谁还不愿意投效新主啊?

自从得知阿巴泰身死的消息,吴国俊就一直盼望着贺今朝能够快些率领人马赶到京师,覆灭大明。

他这个卧底的身份,也就可以彻底的掀开,希望朱由检到时候不要过于惊诧!

第1160章 李自成下线

京城当中的乱象,洪承畴是知晓的。

朱由检的命令之所以还能够贯彻下去,就靠着吴国俊给他撑腰。

这个时候,武将手里的刀子反倒是最好使的。

大明武人地位低于文臣的格局在这个时候已经全然不管用。

尤其是吴国俊这个卧底,表现的比一般忠臣还要忠诚,就为了最后给贺今朝献上一份大礼。

洪承畴也懒得在捅破这些事,他目前甚至连吴国俊一半的信任都没有。

早就被打上了“立皇帝”的名头,犹如刘瑾、魏忠贤之流。

他说什么,崇祯也是持怀疑态度。

没有信任了。

特别是此番应对清军入塞,洪承畴直接带着人马避开,前往山西方向,结果崇祯才搞出来让周延儒督师的戏码。

现在嘛,督师一个都靠不住。

就在洪承畴思索如何同皇太极周旋的时候,夏舒快马加鞭回来了。

“皇太极怎么说的?”洪承畴率先发问,这件事关切着他接下来的运作。

不过夏舒能够安全回来,此事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剩下的无非就是扯皮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罢了。

“回太傅,皇太极他~死了!”

洪承畴瞧着略显沧桑的夏舒,一时间有些发愣,随即脱口而出:

“他怎么就死了?”

“听到我给他说锤匪大将李定国灭了十万清军,他直接抽过去死了,我猜测大抵是被锤匪的战绩给吓死的!”

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吓死的?”洪承畴又胡乱的摇手: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洪承畴与皇太极在松锦前线没少交手。

听说他为了支援前线,从盛京到松山大营一路上鼻血止不住都来了。

甚至两方厮杀的时候,鼻血还没有止住,但他依旧是亲自率军冲杀。

在洪承畴看来,皇太极心志如此坚韧之人,怎么可能直接被一份战报给吓死了呢?

尤其是他怎么会偏听偏信,就不好好查一查真假。

“可辽东那边都是这么说的,许多旗人听到锤匪这俩字都忍不住打哆嗦,十万人都给宰了,谁能不害怕?”

夏舒又连忙掏出几封信道:

“太傅,这些是以前辽东那些人,如今在清廷内当官,给太傅写的信。”

大抵就是夏舒这一趟出去并没有得到什么刁难,反倒被一帮人送了些土特产,就是为了在洪承畴这里打探更多有关锤匪的消息。

万一贺今朝当真是覆灭大明,他什么时候来攻打大清,大家心里都没底。

洪承畴并不着急看信,而是反复确认皇太极是否死了。

“真的死了,豪格与多尔衮为了争夺皇帝的位置,最后还差点火并。”

“哦,那是谁当了皇帝?”

“福临,皇太极的小儿子,才六岁,大权在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手里。”

夏舒也是有人接触的,自然清楚了清廷内部的一些事情。

洪承畴捏着胡须略显诧异,这两人他也听说过,对于明军而言也是凶名赫赫。

现在豪格完全是一副夺权失败的模样,今后必定会遭到清算。

多尔衮看似扶持幼儿登基,实则是他想着稳定之后,自己也能登上那个皇位。

此人性格倒是稳健,今后说辞不可过于明显。

若是合作,就得把同皇太极的说辞,好好改上一改。

洪承畴先前做出来的针对,都是基于对皇太极这个人的分析,现在换成了多尔衮,还得重新做好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