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242章

作者:喂狗的猫

定然会打乱长安城中,本就脆弱的平衡。

便立马书信一封,与洛阳吴献,南阳贾诩,河东宗浪等人,以待天时……

第三百二十八章 导演王允

就在丘志清修书之时,关中长安城下,已是战云密布。

事情也简单,关中大旱,水位大降,原本就粮食不足的关中。

此时来了两个吃粮大户,王允等人,自然不乐意,加之而今,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在王允的努力下,已经处在开打的边缘。

而今来了个马腾韩遂,瞬间便让即将开打的三方。

再次紧紧的抱在一起,与马腾韩遂等人,对峙起来。

丘志清可是不管这些,在太原,以及河东两郡。

粮食储备,略有盈余之时,丘志清便让人,在上郡屯兵,屯粮,只要时机一到,便可沿着秦始皇修建的直道南下。

不到半月,便可直抵长安城下。

完全没必要,如同之前一般,走蒲津渡。

之前之所以走蒲津渡,还不是因为。

自从秦始皇修建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之后,在后来长达一千二百多年的时间中,大汉竟然从未想过,把直道扩建。

将其形成一个直道网络。

可丘志清就不同了,除了在阴山五郡大修长城之外。

在并州境内,大修道路,也是常有的事情。

就在去年,晋阳和直道交通便连接起来。

从此,丘志清出兵,便不需要从蒲津渡强行渡河,而是可以直接从上游的龙门渡渡河,直接走新建的道路。

从秦直道南下,给长安一个惊喜。

其实,大汉不修其他直道,丘志清还是多少有些理解的。

在前期,大汉主要负责挨打。

扩建直道,为什么?

让挨打更加方便吗?

至于之后,匈奴都没了,秦直道便已经足够大汉稳住边疆所需,至于说并州的发展需求,呵呵,保证首都安全,

才是大汉首要考虑的事情,且当时大汉的战略中心已经西移。

就连南边的南越,都比并州有战略价值。

因此,在击败匈奴的几百年间,大汉的重心,都在西域,或者关东。

根本无力建设并州。

而且也便于防守,不是吗?

便如同现在,长安想要防御丘志清的进攻,便只需要堵住蒲津渡便可。

根本无须多做担心,以至于,丘志清这才管这个东西,叫做惊喜。

三月中,丘志清收到线报,马腾韩遂,已经抵达长安城下。

丘志清立刻集中虎贲四卫中的左右两卫,过大河,前往上郡待命。

这次,他定要一举拿下长安,他的时间,真的是不多了……

丘志清并未带上徐荣,他现在已经是重点关注对象了。

不过丘志清却是带上了段煨,因为他和丘志清一般,都是属于那种,不在对方关注范围之内的人物。

丘志清是因为经常闭关,而段煨……纯属是因为他太过低调了一些。

导致别说是长安方面的探子,就算是并州官员,也会时常忽略了段煨的存在。

要是没有这点本事,他也不至于在王允等人混战多年后才想起,还有他这么一号人存在。

他们的计划是,走汾水,直接到龙门渡,而后西进,往西北而去,进入上郡境内,之所以要如此行进。

主要还是因为,丘志清上次从长安撤退之时。

却并未全部撤离,而是在蒲津渡对面,驻扎着兵马。

长安方面为了堵住丘志清,便在洛水驻军。

隔着洛水,与并州军进行友好交流。

其实便是监视,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

既然要偷袭,那便要出其不意才是,在他们看来,最快的秦直道,反倒是最安全的存在,毕竟丘志清要想走秦直道。

还必须从北边绕道,这一大圈下来。

他们早就知道并州军的动向了,如此并无多大意义。

对了,顺带说一句,在洛水隔河与并州军对峙的,正是皇甫嵩。

要说也是魔幻,按理说,皇甫嵩把子侄都送往并州。

王允等人,应当褫夺他军权才是,就算不直接下狱,至少也是个赋闲的下场,可人家皇甫嵩,却是直接领了个监视并州军的任务。

大大方方的,在洛水驻军。

而且王允等人,还就相信他皇甫嵩的人品。

这大概就是当代人,都非常讲信誉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李傕郭汜等人,坚持不同意皇甫嵩进长安。

笑话,皇甫嵩进了长安,还有他们好果子吃?

丘志清在晋阳城中消失的事情,并未引起大家的留意以及讨论,毕竟这种,使君沉迷修仙,时常闭关的事情。

并州官员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相信那些探子们,也不会在意什么。

至于虎贲军两卫不见了的事情。

这属于军事机密,一般不会有人知道。

加之,现在正值虎贲军扩军,大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事情之上,自然也没人会在意,夜间乘船顺汾水南下的虎贲军。

丘志清抵达上郡高奴县(延安)之时。

张杨以及皇甫坚寿已经等候多时。

并且,此刻他们率领的虎贲左右两卫,已经完成扩军整编。

加上之前便抵达的补充兵员,合计有五万人左右。

不是无法扩编,而是继续扩编的话,会带来粮草供应不足,以及指挥不灵便,战斗力下滑等一系列问题。

五万人,两卫,刚刚好。

加上丘志清的直属卫队,一个两千人的亲卫营。

这次南下长安,怎么说也是绰绰有余。

别说,还有洛阳出发,走潼关的吴献。

以及南阳出发,走武关的贾诩这两路人马。

如若顺利的话,他们将在长安城下,再次会师,大军保守估计,将会突破八万人大关,有可能还有突破十万。

那时候,最棘手的,并不是兵马不够。

而是,粮草不足的问题。

因此,丘志清才会向河东郡郡守宗浪,下达文书。

让其筹备军粮,彼时彼刻,太原河东的军粮走东边运输,九原以及上郡,西河郡的军粮,便就近囤积在高奴。

走秦直道,即可补给运输。

又是丘志清常用的,两条补给路线。

不论是作战失利,还是粮道被断,都不会有溃退风险。

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

东风倏然而至,就在丘志清来到高奴县(延安)半个月之后,兴平元年(第二十四年),四月底之时。

一骑快马,带着自长安而来的密报。

一路穿过形同虚设的直道关隘,飞报入高奴……

数千里距离,三天便至,这便是秦直道高效。

丘志清曾经还从董卓给自己的皇室秘藏中。

看到过大秦飞舟的记载,不知是否为真,里边记载,大秦除了有百丈飞舟之外,还有一些单人飞行器。

很多大秦工程的勘探,以及关隘的选址。

都是靠着飞舟,以及飞行器的测绘,这才能快速完成。

据徐荣所说,他们墨家也有类似的记载。

想必不会有假,只是不知,这些东西,都被谁给销毁了,或者说,是被藏起来,或者销毁了……

谁知道呢,毕竟始皇帝是谁,那是要逆天的人。

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有些异想天开了一些。

书信中的内容,不出意外,便是李傕,郭汜,以及樊稠三人,与西凉过来的马腾,韩遂两人火并的消息。

丘志清从情报中,看到的,满满的,便都是阴谋。

原因也很是简单,还是军粮闹的。

关中被董卓闹了数年,又被王允和西凉军打了许久。

早已经不堪重负,主要是粮食的不足。

这让王允等人,都有些焦虑,幸好,丘志清这厮,拿了官位之后,还是比较守信用,将朝廷的赋税,以及进献,全部换成粮食。

每年倒也是足斤足称,不曾缺斤少两。

这才能保证,双方都可以维持而今的兵马。

当然,这是丘志清的要求,他每年所给的赋税,其实是不足的。

只能维持长安附近百姓,以及百官,军队的日常所需。

也就是说,丘志清养着整个长安朝廷,当然了,他们也不是那么自觉,不去克扣分给长安百姓的口粮。

而是丘志清早已说明,什么是给长安百姓的。

又有哪些,是给朝廷提供的。

如若发生强购粮草之事,并州便会兴兵,清君侧。

因此,双方这才能克制住自己的兽性。

否则,百里无人烟,便是最写实的词语,其实并非没有人提议,重新疏通郑国渠,恢复那片盐碱地的灌溉。

奈何此时,谁人会去管这个事情。

就连提出这个建议的王允本人。

其本意也是想把李傕,郭汜,以及樊稠等人,支出长安城而已。

而今的情况,和当初丘志清从长安撤退之前,并无什么两样,还有由凉州三人,掌控着长安城,而王允等人,掌控宫城。

此等情况下,郭汜三人,就连上朝,都只敢去一人。

更别提让他们出长安城。

要是出了长安城,他们还想回来?

想都别想!

更别提还有洛水之畔的皇甫嵩,这厮能在洛水之畔驻军,除了宫中的信任之外,还有他们极力反对皇甫嵩进京的因素。

上一篇: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