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646章

作者:中秋月明

这是须藤纱希和麦培薇在往返罗马的航班上讨论结果。

荆小强也只有最后一场演唱会,唱完就可以回家了!

心头欢呼……

可最后还是给耽搁了下。

第774章、我只是想来看看工具人

按照荆小强和穆春雷的计划,最后一天的演唱会完成后连夜开车去那不勒斯。

著名的维苏威火山旁边的那不勒斯。

之前荆小强跟穆春雷介绍过,那不勒斯这名儿在意呆利语中就是新城市的意思。

也就是维苏威火山爆发掩埋的庞贝古城附近,距离罗马两百多公里。

当时荆小强顺口说自己老师的家在那不勒斯。

穆春雷还是要一起去拜访下……

啊,当时真的顺口搪塞引用而已。

谁能想到三年后真的成行呢?

穆春雷还很认真的准备了礼物,从国内带过来的精美苏绣。

得,荆小强只好顺势走一遭。

当年说好想跟妹子旅游的也不得逞。

汪茜、天海要跟着歌舞团表演,中森更是要考察歌舞演员的成色,从开始那天荆小强表达了规划,很多欧美演员都希望能去亚洲试试看。

毕竟一年时间就当旅游探险,如果能够曲线从亚洲登上百老汇的主角地位,投入回报比极高。

安宁要跟麦培薇、须藤探讨电影集团接下来的发展,她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演员再担任影业公司老总肯定是不合适的,持股都要隐蔽调整,因为会让参与者觉得太儿戏了。

说到底就是她自己的筹码还不够硬。

换个人说安宁准保发飙不合作,麦培薇什么人,在HK带过多少明星,专业细致的抽丝剥茧,给安宁解释来龙去脉。

说实话,不是看在荆小强面子上,她对这种才主演过一部戏的女演员真是屈尊了。

所以安宁听得还算服帖。

杜若兰跟潘云燕还是很不习惯跟院长一起旅游,挑边溜了。

顺便给宫泽、朱迪科普了下这位院长、散文学家是什么身份,不要去打扰破坏了荆小强的正事,同行也要保持礼仪。

来罗马还是分别睡了荆小强的俩东西洋姑娘哼哼哼不稀罕,在宫泽带领下,反过来说动这俩跟她们去米兰购物!

于是就只有李佶和坂井跟着一块儿,她俩也习惯打下手,李佶更是直接把自己当勤务兵了。

主要是荆小强和米高商量好,他还是先把李佶带回国,《查理工厂》开拍的时候,再把她派过来进组,小姑娘也出国小半年,那种期待新鲜感过去后,内心还是想家,特别黏荆小强,成天跟摇着尾巴的小猫咪一样。

荆小强带着让她多沾沾文化气息。

反而师娘不去,来回几百公里得三四天吧,她更乐意跟着歌舞剧团表演,甚至想参与上台。

这年头大家还是质朴,徒儿安排好蜜月旅行,也忍不住想做点事,起码也能搞个不同剧目的研究课题。

卸下皮卡车头,荆小强直接驾驶出行,穆春雷果然极喜欢这种自驾游的方式,哪怕已经深夜十一点,依旧在夜风中抽雪茄聊天,充满了文人的浪漫。

荆小强也能把北美巡演一路的故事,包括他对那个城乡一体化的看法拿出来交流。

成老太说过,老穆还是有不少关系,这些操作能被尝试用上都是幸事。

荆小强始终都是这个态度,唯有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才能极大缩短追赶时间:“欧洲比北美效率更低,讲自由讲享受,我们只要拼命学习铆足劲追赶,肯定能超越。”

穆春雷缓缓点头:“你这真不像二十岁啊,现在思想大碰撞,说什么的都有,你倒是非常坚定。”

散文学家,剧作家震惊了。

坂井也跟着又唱又跳,上车就累得在后排打盹,李佶却伸长耳朵挤在前排座椅间倾听,在她眼里穆春雷都是多大的首长了。

荆小强却能让对方震惊:“你这个提法,我要好好捋一下!”

荆小强也是有感而发:“这里面有个规律,凡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考出来的留学生,更容易选择出国生活,因为反差太大,内心对家乡绝望了,相反沿海经济……相对好点地区的留学生更容易回来,一来没有被蒙得厉害,二来这些地区做事也讲究些,能够看到希望,不能光给人喊口号,然后割韭菜薅羊毛做牛做马,我特别反感宣传那些为了国家顾不上小家的特例,要让每个人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才是人心所向。”

实际上这个年代,也的确是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时候。

穆春雷对荆小强这种从国外看了很多,反过来思索的角度很新鲜。

他也多次出国考察访问,但显然没荆小强接地气。

第二天走在庞贝古城,都反思自己以前的旅行方式,无论国内国外都是给套起来安排想给他看什么,不能全面的感受。

荆小强确实接地气,李佶悄悄牵住他的衣服后摆,支着小耳朵无论说什么都认真听,还低头想,就发现地上每隔一段就有雕刻的小钢炮图案,居然笑出声。

坂井得了潘云燕叮嘱,负责拍照,更轻松雀跃,但顺着小姑娘指的一看就脸红:“没什么没什么……”

老穆也看到,他就满是考究:“这也是他们的风俗,崇尚这个?好像没听说古罗马有这种崇拜体系。”

荆小强忍笑:“您注意炮口有方向,指的都是妓院在哪里。”

哦,文学家和小文艺兵都恍然,只有社恐妹子脸红好久都不散。

老穆哈哈哈:“你这老师教得够全面啊,什么时候能安排见上面?”

荆小强只好硬着头皮带着去那不勒斯歌剧院,反正大家都不懂意呆利语,无论遇上谁两边中间忽悠下就成了呗。

当然,这间那不勒斯圣克洛歌剧院就是胡德尔松从小学习成长的地方,可这货比荆小强小了十岁!

这时候还是小学生吧。

在荆小强脑海里非常熟悉这家歌剧院,胡德尔松一直在这里呆了十多年,然后去薪乡发展,却始终未能被大都会歌剧院接纳。

最后不得不落魄在百老汇的三流小剧院里。

所以娴熟到连规避意呆利最让人谈之色变的ZTL(交通限制区域)都让自己心惊。

跟回家似的:“整个欧洲意呆利的交通停车是独一份儿,因为二战没咋被破坏,古迹建筑又多,每座城市内都有受到保护的区域,所以他们到处都有限制区域,自驾车一定要注意看清楚指示牌,不然挺肥、罚款都很高。”

其实就有点像后来国内的车牌分区限行。

一直自诩为天才中天才的老穆已经蒙圈儿:“我还是跟着导游吧,要做到你这样熟悉,估计已经交了不少学费!”

真就是一片古城区,顺着几百年的石板路,从侧面走近那座壮丽宏伟的白色石材建筑,荆小强的确感觉到内心有种难以抑制的悸动。

这是他在大都会歌剧院从未有过的感受。

也许那些年他为了泡妞去大都会歌剧院太多回,已经没啥新鲜感。

来这里纯粹是为着胡德尔松的本能驱动吧,还伸手摸了摸建筑角落一个不起眼的雕塑:“两百……五十多年历史了,1735年那会儿我们国内是什么?”

老穆熟悉:“乾隆,乾隆1736年登基,这个剧院我听说过,好像很有地位?”

荆小强点点头:“全欧洲历史最悠久,迄今为止还在正常运转的唯一古剧院,维琴察那边有个十六世纪的剧场还在用,但最多等于我们学院那个实验剧场,跟这种顶级剧院没法比,这是意呆利音乐艺术的荣耀,也是西方歌剧历史的见证。”

老穆满意:“活化石了等于是,你的老师在吗?”

荆小强心想您就不能看看风景就走吗,胡德尔松那小屁孩儿还指不定在哪呢。

可这也没法解释,老穆明显是对培养出他这样的天才感到很佩服,一定要来拜见下,甚至可能对荆小强怎么会有这样的老师很有探究欲。

只好勉强带着从侧门走,门房自然挡住:“游客请走正面的购票参观通道……”

荆小强硬头皮用意呆利语:“我们是来拜访浦契尼斯先生的。”

这是胡德尔松的恩师,可以当工具人。

门房狐疑的翻看下面前本子:“没有预约亚洲来的什么访客吧?”

荆小强只好咬咬牙报上自己的名字:“罗伯特,我是从中国来的罗伯特·KING,最近在欧洲……”

门房已经哦哦哦……表情凌乱:“刚刚听说你拒绝了汉斯歌剧院的演出安排,啊,对,对,您请,请……”

哪怕没有互联网,荆小强的名声,其实还是在这些深宅大院早就传遍了!

白人老头的前倨后恭,让穆春雷跟李佶都觉得与有荣焉。

坂井还赶紧拍照了。

荆小强心头跟猫抓似的……

第775章、六边形小强

如临大敌!

感觉荆小强是来上门踢场子的。

圣卡罗剧院在上班的老中青全都出来了!

当然也还是因为荆小强的名头太如雷贯耳。

去年拿下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的签约,这已经是无数欧洲歌唱家梦寐以求的硬通货。

欧洲再怎么傲娇,还是知道在薪乡大都会签约才是最能被全球市场追捧的。

而且从花旗到焦盆也是这年头最能掏钱的大财主!

除了酸溜溜的说句中国人怎么会有美声高手,尽是暴发户瞎搞,也只能内心羡慕。

可接下来大都会歌剧院推出的咏叹调演唱会专辑,NHK乐团的名家选段专辑挨着出,还是有人从CD里听出来,这位不世出的亚洲天才,是拿波里乐派无疑……

拿波里就是那不勒斯的音译,音乐界喜欢用这个词儿。

的确,在行家耳里,一听就能从发音、共鸣体腔、气流特点分出门道。

就像圣卡罗剧院是活化石那样。

拿波里乐派也被誉为欧洲的音乐学院。

要知道所谓“意呆利歌剧序曲”就是在这里率先固定下来的。

一首通俗易懂的曲子就直接拉开歌剧的大幕。

宣叙调也在这里得到了长足发展,伴奏乐器也有了变革,通奏低音逐渐减弱,咏叹调逐渐被返始咏叹调占据了主流。

乐团部分里,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逐渐增多,小提琴也越来越重要,经常齐奏出绚烂的乐曲,整个伴奏的乐团越来越形成后来的歌剧风格。

很多歌剧规范性的传统,都在这个地方成型。

用少林武当的地位来形容都不为过,另一家当然就是汉斯的巴赫那一脉。

然后荆小强的意呆利语必然带着胡德尔松的拿波里口音。

这就像汉语是全国的,但一个省的方言其实也分无数个口音,只有当地土生土长的家伙才能明确区分出是哪山哪坝的人。

外国人学得再地道,往往也是被提炼过的综合口音。

哪像荆小强刚才在街头说话,当地人全都一脸见了鬼的模样。

也许意呆利各地歌剧院都听过罗伯特的CD,但圣卡罗歌剧院绝对是听得最多的。

因为这一年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被同行询问那个罗伯特是你们谁教出来的学生。

随时都被提到,就有点烦。

而且这些天奈克的广告还成天在堆!

同行就更是戏谑了,你们那个罗伯特去拍女性内衣广告了呀,你们拿波里乐派就这样?

总之汉斯那边被拒绝后,直接就打电话过来喷,你们谁教出来的弟子,这么不尊重传统,这么不懂规矩吗?!

所以百思不得其解的圣卡罗剧院对荆小强来访很戒备,你要干哈?

荆小强是个好演员,他没细想到自己的拿波里口音,还用非常标准的方言:“我们是从中国沪海来参观,特别想见见浦契尼斯先生,如果能邀请一起吃个饭就最好了。”

表情得控制到感觉他在寒暄。

果然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一位看起来比较清瘦的中年人身上,感觉他是泄露帮派秘诀心法的叛徒!

穿着休闲衬衫,胸口还挂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完全无妄之灾:“我?你从哪里知道我,跟我有什么关系?”

荆小强开始胡说八道:“我们这位剧作家先生自从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就特别喜爱意呆利,希望创作一部跟马可波罗有关的戏剧,您曾经写过关于马可波罗的论文……”

边说边给穆春雷喜笑颜开的示意,您可以送礼物了,这就是我的老师。

可怜学富六车的穆春雷,受到时代限制,他英语阅读精通,写作只能算优良,比中文写作差不少,听没问题,但是发音比江浙沿海人说普通话还悲剧。

意呆利语肯定完全听不懂,特别是拿波里方言口音有点喉音。

但荆小强万万没想到,穆春雷除了接过李佶庄重奉上的苏绣礼物,还坚持用比较荒腔走板的英语感谢:“罗伯特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非常感谢能在你们这里学到最好的歌唱技巧……”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