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716章

作者:中秋月明

荆小强旁观,以他三教九流都打交道的人生经历,现在更是见过不少大人物。

这位可不是个演员那么简单啊。

说好听是笑面虎,难听点这枇杷叶的脸翻脸不认人的狠辣。

他甚至观察到,李和信对来来往往这么多美女,都没怎么正眼看过。

换到能容纳四五十人的总统包房厅,包括那阳少在内,都热烈的陪伴黄叔猜拳行令,更有那么多美女相伴,好不欢喜。

荆小强忽然觉得下次其实可以叫成叔陪老黄来这种场合,两人一定相得益彰。

这边就能在如酒吧般的角落小酌:“先敬您一杯,我今年虚岁四十,除了做点小买卖,就是一直盼望着能回到镜头前演戏。”

荆小强开始兜圈子:“我这可是舞台居多。”

李和信连忙又给满上:“我也是听阳先生讲起您在HK的丰功伟绩,才知道您根本没把内地的电影市场看上,功夫都下在了境外……”

这点荆小强倒是不否认:“国内政策限制多,而且三天两头的调整,我在外面发力等政策明朗了再回来呗,你想演戏,这挺容易吧,内地到处都有演戏的机会。”

李和信却要求高:“那些草台班子看了就腻歪,这么说吧,我本来学的是表演,谁知道去了砖儿台就跟了拍《西游记》,一个镜头没捞着,全让我操心当大管家了。”

哦哦哦,这个事情荆小强也知道,八十年代那出《西游记》,是出了名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巧妇也要把无米之炊给做出来。

花最少的钱,拍出最经典的作品,这大管家操持管理的能力非凡啊。

总之当年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都啧啧称奇,就那么三五百万拍出这么部几十集的神剧,几年前还要全国各地到处去取景。

原来是他的手笔?

荆小强有点兴趣了,罗莉、常丹琳她们和湘南卫视、HK剧组合作拍的这个清宫剧,不含那个外景地建设费用,就花了千把万,管理差距可见一斑。

“那你想演什么?”

李和信有野心:“我想拍紫禁城的戏,历史剧,浩瀚磅礴的那种,就像乔恩的那部《末世皇帝》。”

他的声音就是通透厚亮,从小练过的气沉丹田发音,很有台词味儿。

听起来很舒服。

当然不能跟荆小强这种收放自如的比,他平时都不露半点舞台腔,怕把异性给勾着了。

这绝对不是吹牛。

就李和信这长相,隐约听见他说话的美女都没少看。

荆小强再叠加身份名气外形,真随便说一句都能湿了那种。

论好色声控,男女都一样。

可这跟荆小强的路数不吻合啊,他对拍正剧、大剧、主旋律剧都没兴趣。

或者说他对拍戏压根儿就没兴趣,只是来都来了,被龙哥、杰哥拖拽着提前推动港片走向北美院线、国际市场。

赚钱的同时牢牢抗拒好莱坞、港片对内地的文化输入。

这就是他的心态,至于内地怎么做,你有那资格嘛:“拍这种剧钱可不少花,得砖儿台这样的大单位才能拍。”

没想到李和信居然说:“如果您能带个头,我也能凑个三五成的资金,我相信以您整合港片的实力跟资源,一定能拍出大片来,我也蹭个角儿。”

这就是带资进组了?

荆小强知道对方是个好演员啊,但对这种剧没兴趣:“投资很高的,我们最近一部电影光拍摄就花了五千万港币,后期还不一定止得住这个数。”

反正港币、日元最后都化成了给后期电脑制作的大学生们收益,荆小强可会慷资本主义之慨了。

主要还是用这一个亿的投入吓吓对方。

这是个什么概念,龙哥之前那部《飞鹰行动》非洲取景,破天荒的四千万港币成本,就已经差点让他血本无归。

唯有打开全亚洲市场、北美市场乃至内地市场,才敢考虑五千万港币以上的成本。

更没想到李和信呵呵一笑:“成啊。”

哎哟?!

荆小强不得不另眼相看。

所以说势利眼还真不是什么贬义词,能掏三五千万出来的人,的确当得起这重新打量。

西装都是高级货,荆小强甚至看得出来跟他在沪海定制的类似,不是市面上的通版,领带是杰尼亚,在国内还普遍以为金利来、皮尔卡丹是名牌时候,这是真识货。

更主要是衬衫领口挺刮硬扎,这是很多国内穿衬衫没注意到的细节。

荆小强的衬衫就基本只穿一两天,反正蒋桂章那边每个月都会专门发一堆给到陆曦那,全都是荆小强的定版。

李和信看得出来很享受这种另眼相看,还坦然的展开,露出腰间的BB机:“喏,哥们儿现在玩这个,炒汇……”

说着抬腕看了看金灿灿的劳力士:“现在十点钟,今天下午我拍了500手日元,刚才经纪给我说已经起了七八个点,十二万美元到手。”

荆小强哈哈,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元姐当时不是说了嘛,炒汇的聚在这边。

亚洲主要都是看花旗纽约市场,所以晚上才是他们来精神的时候。

上辈子的屌丝,这辈子的金丝,荆小强都没碰过炒汇,但那台BB机也是超乎寻常的大。

跟普通人的只能看见一串电话号码数字不同,有种中文BB机能传输短语,但这台更大,就像带了个小平板似的。

李和信看他目光聚焦,索性摘下来显摆:“可以随时看到各种汇率、股票指数,我这仓里有1300万美元,国内影视圈没谁比我更多了吧?”

荆小强不动声色的翻来覆去看,他光是在HK游走的资金都超过一亿美元了。

主要是他在想自己要不要也搞个这,倒不是要炒汇,而是关注下日元到底跟美元多少汇率。

这是他唯一在财经方面关注的点。

其实也不是多在意,算是跟中森、天海之间的乐子。

因为他知道日元会升值很猛,这两年所有在焦盆拿到的资金都没挪出来,而且如NHK乐团给他的千万美元年薪,都是到手立刻换成日元,继续屯在中森的事务所。

所以中森那边现金流超爆,买剧院、搞博物馆拼命投资才能赶得上收支平衡不浪费。

荆小强等的就是日元升值到顶点,一百三四换一美元时期存下来的日元,到七八十换一美元的时候腾出去。

硬生生的能翻近一倍!

美元始终还是这个星球上目前最稳定的货币。

在李和信的指导下,翻到日元汇率,110兑一美元。

还早。

荆小强笑着递回去:“这玩意儿风险挺大吧。”

李和信显摆:“风险越大收益才大,现在就是在赌日元升值能到什么时候,升到100日元顶破天了,我重仓压这个,只要这一波没有跌过100,我就能翻出跟您合作电影的钱来。”

荆小强瞥了他眼:“输了呢?”

李和信满带成功人士的云淡风轻:“这1300万美金就打水漂喽!”

荆小强有点纳闷,这国内还有比我和陆大傻子还有钱的普通人吗?

我这都算是金手指作弊了,还得加上陆家保护,陆曦自己单独还没赚到这个数儿呢。

“你不光是炒汇吧,主要做什么生意啊?”

李和信长长的吁了口气,志得意满:“自打玩儿上这炒汇,以前的生意都没啥意思了,我以前是开商场卖服装……”

还是带着老板写回忆录的语气,简单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

特么的几乎就是陆曦的平京版本!

前期到粤州进货过来卖,90年凑了点钱搞了个商场,平京第一家自选服装商场!

同样也是在到处都是国营商场爱理不理的情况下,卖爆了。

每天几十万的营业款!

可自打那边那位阳少来平京,也就是在这家酒店楼上开了内地第一家外汇金融公司。

每天啥都不做,也能进账几十万。

那服装生意就显着太累了。

这特么金融泡沫的真实写照呀!

第872章、你都招惹了什么人啊

花旗为什么产业空心化。

金融经济、虚拟经济来钱多快呀。

九十年代金融海啸,收割全世界各种金融市场,新世纪到来前的互联网金融,2008年后哪怕经历了金融危机,依旧还是扭转不了整个花旗的虚拟金融化。

相比辛苦耕耘,坐在家里敲几下股票代码就能赚钱的金融产业,多高大上啊。

只要从中赚过一次,就像赌博得了手,会念念不忘的各种钻研规律、线图。

哪怕知道整个大盘子都有张无形的手在操控,也期望几百亿、几千亿、几万亿的巨大市场里,我不贪心的刨个几千万美金,不算什么吧。

同理也可见上市公司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当初平京、沪海买套办公楼的效益。

如果谁都能在金融市场上不劳而获。

谁还认真辛苦的干实体经济呢。

一切能耗高、人工费用高、吃力笨重的制造产业都转移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去吧。

中国就是抓住这个机会,脚踏实地一步步追上来的。

在华尔街边上厮混了二十年的荆小强,打心眼儿里瞧不起搞金融的。

就凭那些家伙成天勾搭百老汇的姑娘,都不共戴天!

都特么是高智商的骗子,相互骗,大鱼吃小鱼,不合则斗,合起来就一起割韭菜。

等于是个放大的赌场。

再想远点,如果进入金融市场这么容易赚钱,那总要有人赔钱吧。

花旗可以向全世界吸血,割全世界的韭菜。

内地股市呢?

割谁的韭菜?

参与者都觉得自己是聪明人,能在崩塌暴跌之前神奇离场。

可能吗。

无数次胜利,可能一次就打回原形。

甚至之前的无数次盈利,都可能是放长线养大鱼的撒窝子。

所以看看自己的师兄,再看看那位气度不凡的HK仔,荆小强忽然想到有种可能性:“这个数据是谁给你们的呢?”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难道用电话传真传递吗?

李和信摇头:“他们HK人过来在隔壁搞了交易大厅,配备了由外汇管理局和无线电管委会特批的卫星接收机,收取路透社的外汇即时报价……”

荆小强差点笑出声,卫星关炒汇有屁关系,卫星传输数据到二十年后都没完全普及,可能就是个电视卫星接收器,收取境外金融节目吧。

他甚至有点怀疑这特么就是个局,好比世界杯时候庄家做局做盘,说是要送到国外接什么大公司的盘,其实就是自己玩的小把戏。

1300万美金,他都替国内心疼。

还基本不会破100日元这个底线,美日贸易战打了二三十年就没有底线。

连嗦尼那么大的国际产业,到花旗都的装孙子。

谁给你的勇气,说不可能破100日元。

想了想:“这么跟你说吧,我不玩这个,但我美金、日元都赚得不少,靠唱歌跳舞演戏甚至拍电影赚,这都是实打实的干活儿,你想跟我合作没问题,但做事就要专心,你把这1300万美金从炒汇市场撤出来,我就跟你谈,我不是要你的钱,而是要一个彻底摆脱金融膨胀的好演员。”

李和信瞪大了眼,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让我把1300万美金,撤出外汇市场?你知道这是多大一笔钱吗?”

荆小强才云淡风轻的笑笑:“我在花旗一场演唱会,一晚上仨小时,汗流浃背赚三百万美金,去年底,我在花旗开了二十六场演唱会,你觉得我会不明白钱是什么意思吗?”

除了给老穆、成老太,荆小强很少跟人透这个底儿。

更何况初识相逢。

前提是他认得这家伙的脸,哪怕别的都不太了解,知道这是个专注于演戏的家伙。

万万没想到他还有这样一段炒汇的经历,很显然李和信就站在那个一定会输的剃刀边缘了。

这家伙居然能挺过这一劫,然后继续演戏。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