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58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一直到天黑,所有人都离开了,他们亲眼见到了蝗虫大批大批地死亡,现在这里的蝗群已经不剩多少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敲响了杰莫尔的房门。

“部长,快去看看吧,蝗虫都死光了,我们的蝗灾马上就要结束了。”来人异常兴奋道。

杰莫尔迅速穿好衣服,跑去施药农田,只看到地上遍布的蝗虫尸体,空中一个蝗虫也看不到了。

他不由畅快地大笑了起来。

这个灭杀率,也太高了,蝗虫这次真的要彻底灭绝了。

菲洲的蝗灾,看来真的要结束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迪拜和天竺的农药灭蝗结果,很快瞒不住了,被在场的媒体报道了出去,迅速传遍了全网。

全球网友看了,都大跌眼镜,表示万万想不到,杜邦和拜耳的农药竟然这么离谱。

“杜邦公司吹得那么狠的农药,杀虫效果就这样?喷了跟没喷一样,还卖那么贵,这公司脸都不要了吗?”

“离大谱了,这喷了都一两天了,地上天上的蝗虫,就没见有多少死掉的。”

“杜邦的研发人员脑子是不是有病啊?蝗灾当然是越快消灭越好了,他们弄个5天起效是来搞笑的吧。”

“我给大家科普一下,生物农药一般起效时间确实比较久一点,杜邦这款新杀虫药已经是改进过了,据说5天以后就能达到90%的灭杀率了,比传统农药的灭杀率都要高,而且对环境没有影响。”

“对环境没影响?绿树草皮都被啃成沙地了,还叫没影响?”有人冷嘲热讽。

“那也是被蝗虫啃掉的,当然不算在内,只要不是被农药毒死的,都算没影响。”

“反正沙漠国有钱,不缺粮食,绿植什么的,忍过5天等蝗虫死了再重新种一遍,不就行了嘛。”

“其他国家肯定忍受不了这么长时间,5天以后,全国粮食都要被蝗虫啃掉了。”

网友们都纷纷摇头,杜邦这个生物农药,除了沙漠国,估计没人敢买了。

“拜耳这个农药也很搞笑啊,新闻报道一出来,全球环保组织就上门了。”

“笑死我了,喷个农药,蝗虫没灭掉,先把客户给灭了,这也算是天下独一份。”

“环保组织已经禁止天竺那边继续使用这款农药了,据说检测结果出来了,毒性太大,不但对人的健康有危害,还会杀死其他虫类和鸟类,对附近的环境来说是一场浩劫。”

“没错,我就在天竺,离那边有二十公里呢,照样能闻到这恶心的味道,现在我们镇上空气里到处都是农药味儿,村民们已经组织起来抗议了。”

“说实话,我们天竺人宁愿使用杜邦的农药,让蝗虫多吃点粮食,也不能让拜耳的农药把我们毒晕过去,鬼知道会有什么后果,没准过几年大家都要得癌症。”

“拜耳的农药就是饮鸩止渴,为了灭杀蝗虫,导致粮食都受到了污染,土地,水源,还有其他生态就更不用说,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这影响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消除。”

如果说,网友们对杜邦的农药是嘲笑,那对拜耳的农药就是唾弃了。

虽然价格便宜,对蝗虫杀伤力也还行,可没人愿意用。

看来看去,还真就没什么好用的杀虫药。

其他几家公司也有研发杀虫剂,但是经过大规模试验后,发现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是灭蝗效率太低,就是灭杀速度太慢,要么就是对环境有毒副作用,都不太合适。

就在全球民众都对蝗灾一筹莫展之际。

埃塞和巴基两国突然同时宣布了一个消息。

这两个国家的蝗灾已经彻底被消灭了。

全世界人民都震惊了。

一看新闻才知道,原来这两国都使用了三清的特效杀虫药,才快速消灭了蝗灾。

视频中显示,三清的杀虫药灭杀率超过了99%,速度也非常快,几乎是一喷上去就有蝗虫被杀死,半个小时之后,蝗群几乎是成片成片地死掉。

在12个小时内,能将蝗群全部灭杀。

这个效率,简直是出类拔萃,清新脱俗,比烈性农药还优秀。

而且三清这个杀虫剂,效果极其出众,毒性却十分微弱,对人体完全无害,对鸟类和其他虫类也没有毒害作用,在环境中还能自动分解,不造成污染。

一些饿狠了的菲洲人民,甚至捡了一堆蝗虫烤熟了直接啃,吃得满嘴流油,两眼放光,直呼美味。

他们吃完不但没事,反而因为开了荤而彻夜狂欢,直接载歌载舞跳了好几天。

这些场景无疑让人信心十足,证明了这款农药确实足够绿色环保,对人体完全无害。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三款特效灭蝗药的结果赤裸裸地摆在大家面前时。

人们才发现,华夏这款杀虫药竟然是效果最好的那一款。

各方面都能满足要求,价格还比杜邦的便宜。

只不过,当新闻传遍全球之后,恐怕只能排队抢购了。

菲洲其他国家知道三清杀虫药比较早,所以已经跟华夏签订了合同,很快就能大批到货,用上这款特效杀虫药。

而波斯国也早早从巴基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提前下了大笔订单。

这时候,其他国家反应过来,迅速跟华夏取得联系的时候,就已经有点晚了,只能在后面等着持币待购。

不过沙漠半岛上的国家都是土豪,根本不差钱,在看到三清杀虫药的效果后,立即挥洒着钞票,抢购到了一批。

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尤其是当土豪愿意加价抢购的时候,谁都无法拒绝。

据说,就连莫哈默德王储也偷偷抢购了一批,然后转头就把杜邦的杀虫药全都退货了。

最后只剩下天竺国没有买到了,他们此时已经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因为蝗虫刚到天竺边境不久,粮食受到的破坏还没有那么大,他们只要及时灭杀蝗虫,损失将会降低到最小。

天竺总统清醒过来后,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华夏农业部,想要优先购买三清的杀虫剂,早点灭杀边境的蝗群。

然而由于两国一直以来的‘友好’关系,华夏方面表示只能有条件地满足对方的要求。

“要农药可以,优先供应也行,不过得加钱!”

“我们的工厂目前全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农药,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如果不付给工人高昂的加班费的话,恐怕产能满足不了你们的需求。”

“当然,我们给的价格也不会太贵,跟沙漠国家差不多就行,他们购买的价格是12万美元一吨,这个价格非常合理了,比杜邦的农药便宜,但是效果要好很多。”

“我们给菲洲,波斯,还有巴基的价格都是8万美元一吨,童叟无欺,当然他们跟我们一直都是友好互助国家,而且签订了一些互补性的贸易协议。”

“如果你们非常有诚意的话,比如保持边境友好,再签署几份贸易协议,这个价格也不是不能再降低一点。”

随着谈判的进展,杀虫药订单雪片一般向三清飞过来,足足有数万吨之多。

由于三清没有足够的产能,因此早早就在农业部的牵头下,与农化巨头先正达达成了代工协议。

先正达背靠母公司华夏石化,实力雄厚,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农化巨头,有工厂也有销售渠道,这笔订单对它来说问题不大。

三清出技术,先正达进行生产,双方合作愉快,很快就将一批批农药发往了各大受灾国。

第二百三十三章 挣了笔60亿美元的小钱

这次全球蝗灾,三清可谓是赚足了钱,基本上所有受灾国都下了订单。

而且三清卖的价格可不便宜,只比价格最贵的杜邦便宜了一些。

这也大大出乎那些受灾国的意料,打破了他们对华夏商品的固有印象。

在他们心目中,华夏出口的产品,大都以物美价廉的中低档货物为主。

没想到华夏也有三清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不但效果出众,价格也能跟西方的高档货相媲美了。

头一次,他们买起华夏的产品来,竟然有些肉痛。

不过这次也没办法,他们明知道华夏赚了钱,也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如果拒绝的话,家里的农田都等不起了,要是华夏再以产能不足为由推脱一番,他们受灾只会更重。

东方少赚了一些钱,他们却要少收许多粮食,最终还是他们吃大亏。

一份份签订好的合同出现在卫康的办公桌上,摆放得整整齐齐。

孙成仁将整理好的统计表放在卫康面前,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国外跟进订单,一回国就跑来汇报工作了。

“卫总,一共是25个国家,大约60亿美元的订单。”

“菲洲国家的采购量是大头,他们受灾最重,都是最优先供货的,所以这次给的都是正价,优惠并不多。”

“其次是沙漠半岛诸国,他们每个国家订购的并不多,但是国家数量多,而且价格都很高,所以金额也相当可观。”

“然后是波斯和巴基,这两国跟华夏关系友好,所有订单都是通过政府转手的,可能他们在付款方面有私下的协议,不过政府没亏待我们,给的都是正价。”

“最后是天竺国,他们数量最少,谈判又很墨迹,所以花费了不少时间,谈了好几轮才签订合同,而且由于两国之间关系不太友好,他们名声也差,所以我们要求提前全额付款。”

“这其中,国家商务部和农业部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我们能如此顺利拿下合同,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卫康满意地点点头:“孙叔,这次太谢谢你了。”

老孙红光满面,神采飞扬,他也是第一次跑去国外谈这么大的订单,而且还这么顺利,几乎没费什么劲,可谓是谈得最轻松的跨国订单了,这绝对离不开公司的硬实力。

他兴奋地搓搓手道:“农药不过是我们的副业,这可是一笔60亿美元的意外之财啊,简直就是天降横财。”

卫康哈哈一笑道:“60亿美元只是一笔小钱,不算什么,主要是证明了公司在农化领域的试水非常成功。”

老孙小心翼翼问道:“那公司是要进入农药领域了?”

卫康摇摇头:“虽然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农作物部门,但我们还是得专注于主业。农药的整个市场并不大,做到龙头也才几十亿美元的销售额,没必要分心。”

“当然,如果以后研发出了适合的农药配方,我们也不会放着钱不挣,到时候直接跟人合作就行,不会在这方面投入过多。”

老孙这才放下心来,他也是担心公司这样四处出击,会导致步子太大走路不稳,所以才想要先问个明白。

他想起一事,顿时眉飞色舞道:“卫总,这次蝗灾我们公司给国家长了脸,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我们有办法,商务部和农业部的领导都对公司大加褒奖。”

“这次我们跟先正达的合作也很愉快,他们老总对您也非常仰慕,希望能继续保持合作。”

先正达虽然是给三清的农药代工,但三清给的价格非常良心,保证对方有百分之二十的净利润,因此他们也是大赚了一笔。

这次不仅是三清大赚60亿美金,整个农化产业链上的工厂都分了一杯羹。

除了代工的企业,原材料工厂,以及包装工厂等都得到了实惠。

先正达也是尝到了甜头,相当的恋恋不舍,还想继续跟三清合作下去。

卫康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农药对三清来说,只能算副业,就算产品再好,也只能挣点小钱。

要论暴利,还是得看人用药,所以三清以后的主要精力还是得集中在医药研发上。

他非常乐意和先正达这样的农化巨头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将生产和销售外包给对方,三清只要轻装上阵,出配方和技术就好。

“此外,还有一事,孙叔,马上又要让你出国跑一趟了,菲洲药品管理局给我们发来信函,请求医药领域的深入合作。”

卫康心情愉快,笑道:“这次三清给菲盟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了解到三清的医药产品线后,非常感兴趣,想要引进三清的药物。而除了天竺以外的其他国家,也都有此意。”

“三清的原研药在海外价格一直都比较昂贵,这一点不会动摇,我们就算在第三世界国家,也要不忘初心,继续赚大钱,毕竟我们又不是去做慈善的。”

“不过他们再穷,上层也不会缺钱,三清的原研药在上层有相当广阔的市场。”

“至于底层人民,我们不是还有便宜的仿制药业务嘛,当然,这方面也需要跟国家多合作,推进华夏在亚菲拉等地的医药布局。”

“高端和低端齐头并进,才符合我们的海外策略。”

……

鹰国,杜邦公司总部。

董事会正在召开,所有与会者都是脸色一片惨白。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原本能够借着全球蝗灾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赚一笔的,结果却是让公司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本来跟罗氏的联合研发,就已经投入很多。

为了保证能够及时供应杀虫药,他们还提前进行了大量生产。

这样等各国下订单的时候,他们能保证马上发货。

本来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得好好的,眼看就要成功的时候。

突然冒出来个三清药业,横插了一脚,把大好局面给搅黄了。

沙漠国竟然以药效太差为由,撕毁了合同,拒绝支付后续货款。

而其他国家看到迪拜的灭蝗效果后,也一个个把杜邦的农药拉入了黑名单。

导致他们生产出来的所有农药,全都积压在了仓库里。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