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338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因此,救援直升机在国内并未大范围普及,只在一二线城市才有。

而对战场救治来说,军方常用来运输人员的都是重型运输直升机,最起码能装20多人,哪怕是担架也能摆上七八个。

所以救援直升机对军方这种伤员多的场合,用途实在有限。

当然,各国也针对这种情况,对直升机进行临时改装,研发安装各种集监护和救护功能于一体的所谓‘直升机综合急救单元’来实现治送结合。

直升机综合急救医疗单元可以在野战条件下,对现场急救和直升机后送途中重症伤员提供院内ICU病房一样全面的医疗救护,维持重症伤员的生命体征。

但是这玩意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非常笨重,跟个三层架子床一样,就算能随时安装拆卸,一架运输直升机也放不下几个。

这方案只能解决没有专业的救援直升机这一问题,却不能解决直升机上伤员多的问题。

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困扰着尹院长,他也多次寻求解决办法,却毫无收获。

直到遇上三清,这个痛点终于被完美解决了。

这一次,他就是要在运输直升机上进行尝试,看看医疗一体机是否能够替代综合急救单元,从而让任何一架普通的直升机,都拥有空中ICU这一强悍功能。

这时,两名军医已经开始争分夺秒地对伤员进行急救了。

两人默默地围观起来,王大力更是掏出手机,将这一场景完整地记录下来。

“呼吸困难,脉搏微弱,体温降低……”

一名伤员已经戴上随身监护仪,军医看着上面的身体参数,结合自己的检查结果,快速做出了诊断。

没有任何犹豫,他迅速打开地上的军用背囊,里面是鼓囊囊的器材和药品。

他随手一掏,熟练地取出通气模块,将环甲膜穿刺针插入伤员的气管,打开伤员的气道。

突然,正在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护仪发出“滴滴”的警报声。

“糟了,伤员多项指标异常,身体失温严重。”

军医赶紧从背囊里找出一个巴掌大的器械模块,摊开后,变成一张金灿灿的保温毯,将伤员包裹了起来。

紧接着,军医从急救箱里拿出呼吸器,给伤员装了上去。

呼吸器里发出“呼呼”的气流声,眼见着几秒过后,伤员的胸膛开始起伏,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

王大力和尹院长同时对视一眼,缓了口气。

再看另一名伤员,伤势也非常严重,胸腹部大面积创伤,血流不止。

“胸部遭贯穿伤,判断为创伤性气胸……”

另一名军医经验老道,知道这种情况下,必须立即止血,才能将伤员抢救下来。

他从急救箱里迅速掏出一罐止血剂,朝着伤员胸腹部大肆喷洒,很快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随后他从军囊里取出一个胸部密封贴,快速封闭伤员的伤口。

不一会,伤员的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次除了三清的军用医疗一体机,两名军医还各自背着一个沉重的背囊,里面包含了所有常见的急救用药和器材,算是另一款“百宝箱”。

王大力忍不住点点头,有了三清的急救箱,加上军医背囊,战场急救就非常全面了。

不但有简单易用的耗材和急救药,还有中高端的急救设备,可谓万无一失。

眼看两名伤员获得了救治,伤势好转,两名军医脸上顿时难掩兴奋。

“太好了,有了三清的这个急救箱,战场救治效率更高了,再苦再累都不怕。”

“是啊,便携呼吸器和便携监护仪都非常好用。”

“就是数量少了点,要是每个伤员都配备一套就好了。”

说到这里,两名军医瞬间将满怀期待的目光投向尹院长。

尹院长呵呵一笑,看向王大力。

王大力挤出一个笑容:“快了,快了,这个月底给你们送10套样机过来。”

尹院长沉吟道:“我觉得每个设备的数量还要再商量一下,像监护仪这种常用的不妨多放几个,还有呼吸器和注射泵,至于彩超,除颤仪这些,一个箱子里有一个就够用了。”

王大力连连点头:“说得对。”

正在这时,他感觉到直升机在不住盘旋,缓缓下降,顿时吃了一惊。

“还有更多伤员?”

尹院长看了他一眼:“这是自然,一台直升机路上要接不少人呢。”

说话间,直升机已经降落。

又有一名伤员被担架抬着进了机舱,小心地放置在地。

这次医疗兵没有停留,放下伤员后,转身就走。

两名军医赶紧冲上来,看了一眼顿时脸色大变。

“糟了,开放性外伤,这是腹部中弹了。”

“伤口比较深,恐怕出血点不好找啊。”

“先止血,然后进行彩超检查,看看哪里中弹了。”

幸好只有一名伤员,两名军医分工合作,在彩超的指导下,迅速找到了止血点。

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尹院长不禁露出了微笑。

不过血止住了,伤员却有些失血过多。

“必须静脉输液了。”

军医又掏出一袋常规单位乳酸林格液,熟练地接上一套静脉输液设备。

乳酸林格液几乎包含了血浆中的所有电解质,常用于大量失血伤员的抢救,因为其中含有的乳酸可以通过肝脏代谢成碳酸氢根,可用于纠正严重失血导致的细胞内酸中毒。

他给伤员戴上便携监护仪,实时监控身体参数,然后小心翼翼地在手臂上进行静脉穿刺。

输液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随时监控伤员状态,根据状态调整液体的滴速。

因为药物过量或者滴注过快,都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尹院长走上前,一边接过输液袋,帮忙举起来,一边提醒道:“急救箱里有微量注射泵。”

“太好了,真没想到居然还有注射泵这种好东西。”

一名军医拿出注射泵,套在输液管上,小心地调整着滴速,好一会才满意地点点头。

注射泵能精确控制输送药液的流速和流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及时自动切除输液通路。

有了注射泵,就不用担心滴速过快了。

他把输液袋挂在旁边的架子上,终于满足地舒了口气。

“这下齐活了。三个伤员都圆满完成救治。”

四人彼此看了一眼,同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大力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笑呵呵地说道:“尹院长,看来这个直升机是彻底变成空中ICU了啊。”

尹院长哈哈大笑道:“这次空中急救演习太成功了,果然跟我想的一模一样。”

接下来这一路,直升机又停了两次,接了两名伤员上来。

一位是心脏骤停,需要使用除颤仪,进行心肺复苏。

另一位是右腿中弹骨折,简单地包扎处理后,伤势都逐渐好转。

尹院长在一旁,把所有的急救过程都看在眼里,直看得喜笑颜开,不住点头。

经过这次实战演习,他终于有了把握,相信配备了军用医疗一体机以后,普通的运输直升机也能起到专业救援机的效果,并且,一次能救治的伤员,也会比往常多上很多。

而王大力看了一路,也陷入了沉思。

他在想,既然只要配备三清的急救箱,就能具有空中ICU的功能。

那么,普通的直升飞机,配上急救箱,完全可以替代救援直升机使用。

而普通的4座直升机,可比救援直升机便宜太多了。

只要四五百万,仅仅是救援直升机的十分之一。

哪怕是6人座的直升机,也只要2000多万,只有救援直升机的一半。

如果只是简单的民用急救,完全可以使用普通直升机替代嘛。

只要有三清的急救箱在,就可以对病人进行简单的急救,然后迅速转移到后方的大医院去。

这样一来,直升机的成本骤降,出动一次的花费也少了很多,自然就能更好地普及到民众中去。

现在直升机出动一次救援,最少也要4万块一个小时。

那么换成普通的轻型直升机,可以将价格降低到数千元一小时。

完全可以像国外一样,将直升机救援普及开来,惠及所有民众。

国内的救援直升机本来比起国外数量就非常稀少,价格更是高昂,哪怕大型综合医院也配备不起。

就算有保险,一般人也很难专门去为了这种救援而投保。

但是,一旦将出一次救援的价格打下来,一次救援的价格控制在五千到一万之间。

肯定会有很多重伤病人愿意尝试。

毕竟直升机可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效的救援方式了。

不但可以快速抵达地面救护车不能涉及的特殊地区,在急救和运送病患方面,直升机救援比救护车快上5倍,在黄金一小时的救援时间内,事故死亡率能降低40%以上。

尤其是一些动辄堵车的大城市,失陷在深山老林的登山客,甚至自然灾害的时候,救护车都很难顺利过去,这时候往往需要出动救援直升机,但直升机运载人数很有限。

如果能出动普通的直升机,甚至军用运输直升机,无疑能大大增加救援人数,挽救无数生命。

王大力越想越是兴奋,只觉得一条闪烁着圣光的康庄大道在面前缓缓铺开。

不过,他很快想起来,这款设备是军方定制的,目前还在保密期。

“回头要跟卫总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尽快转民用。”

“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应该没啥问题。”

他心里默默想着,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大军区纷纷下单

“论‘空中ICU’民用化之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个倒是挺有意思,思路不错,值得嘉奖。”

卫康看着眼前的一份工作报告,不由眼前一亮,点头赞许道。

齐亮坐在对面,露出一丝笑容道:“这份工作报告确实写得漂亮,我看了也觉得很有道理,非常欣赏,所以赶紧向卫总您汇报。”

“呵呵,老陆不在,辛苦你了。”卫康笑了笑,看向作者一栏,沉吟道:“王大力,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说过,有点耳熟。”

不等他多想,齐亮马上介绍起王大力的详细资料。

“王大力,35岁,资深硬件开发工程师,目前担任硬件开发技术经理一职,当初器械部刚成立的时候被陆总招来的,工作能力很强,兢兢业业,有目共睹,是个优秀的人才。”

“很好,看来是器械部自己的人才,值得培养,希望以后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卫康欣慰地点点头,暗自将这个名字记下来。

“他提的建议很好,拍下的视频也非常真实。原来实战医疗演习竟然是这样的,真是让人大受启发。”

“不过民用化一事暂且不急,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跟军方的合作,等到这四项设备通过审核能够上市了,我会跟尹院长他们商议此事,想必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到时候就可以向紧急救援中心推广了。”

“好的,记下了。另外,”齐亮继续汇报道:“这周已经送了十台军用医疗一体机过去,也根据他们的意见做了一番改进,增加了随身监护仪等设备的数量,目前看来跟军方的合作一切顺利。”

卫康挥了挥手:“行,老陆休假期间,一切你看着办吧。”

看着齐亮离开,他又打开另一份文件,浏览起来。

“新一批研发人员都已到岗。”

“这次招的人里,有不少纳米材料和电磁领域的资深技术人员,其中不少博士,甚至还有一位海洋大学研究藻类的博士,看来,磁控胶囊肠胃镜和纳米药丸这两个项目可以上马了。”

“这些人除了研发产品,还需要吃透里面的相关技术,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后续研发。”

“至于人造血液,则涉及到干细胞技术,可以交给新成立的干细胞实验室,看看丁冕的能力如何。”

“希望他们能给我带来惊喜。”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