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424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弹性蛋白分子也是因为它结构比较特殊,能够交联在一起,相对而言容易一点,如果是真正的7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大分子,我们目前实现起来还有较大的困难。”

卫康心情愉悦地一挥手,说道:“无妨,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们能有现在的成果,我感到深深的自豪。”

“听你说了这么多,我对人造血管更加期待了。”

“那么,”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搓搓手,道:“让我看看真正的生物人造血管吧。”

“这就是了。”薛珅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玻璃皿,献宝一样将其展示在卫康面前。

卫康睁大眼睛看过去,只见透明的容器内,躺着一根5厘米长的纤维束,纤细而光滑,略有些透明,呈现出微黄色的光泽,看着像一根橡皮筋。

他呵呵一笑道:“外表看起来倒有些平平无奇啊,这是多大口径的?”

薛珅赶紧解释道:“这个是4mm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技术含量非常高,主要用在冠心病的心脏搭桥手术上,因为冠状动脉直径很小,在2-7mm之间,非常容易堵塞,所用到的人造血管必须在6mm以下。”

“我们这周在做性能测试,它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良,数据爆表,简直就是吊打一片。”

“这个血管看起来很细,但它弹性很大,有超强的抗凝作用,而且结构非常紧密,不会渗血,各方面比起来,都要比进口的涤纶人造血管好太多。”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能做得更细,但外科搭桥手术再精细,也有个最大值是吧,医生们戴的是放大镜,不是显微镜,最细也就在三四毫米的血管上操作,这个尺寸已经足够了。”

说着说着,就掏出镊子,夹住玻璃皿中的人造血管,进行长度上的拉扯。

这根人造血管肉眼可见地被拉长了许多,一直拉到足足十几厘米长,才停了下来。

紧接着,又将人造血管往两边拉,使其变粗,拉到接近2厘米粗的极限,才松手。

如此这般,反复拉扯,人造血管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形和损坏。

最后,薛珅直接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这根血管,朝卫康递了过来。

卫康接过这根人造血管,放在掌心,慢慢体会。

透过塑胶手套,感受着这种独特的手感。

血管整体中空,但管壁并不厚,显得里面空间较大。

轻轻一碰,触感就像摸在少女的皮肤上一样,光滑柔软,又有一股弹性。

揉搓起来,又像煮熟的牛筋一样,非常有韧性。

总之,手感很特别就是了。

他在掌心揉搓了一番,很轻松地就捏成了黄豆大小的一团,但一松开手,人造血管又迅速恢复了原样。

“手感很好,捏起来不错。”卫康点点头,放回玻璃皿中。

“什么时候能开始动物实验?”

薛珅沉吟道:“最快也要下周。计划是两轮动物实验,第一轮用在小鼠身上,第二轮则是猪。”

“小鼠实验比较简单,只要切断一小节血管,用人造血管替换缝合上去就行,在四肢上就可以。”

“猪作为实验对象的话,要分为两个实验组,一组使用我们的新型人造血管,另一组使用普通的进口涤纶人造血管,进行主动脉置换手术。”

“通过对两种不同人造血管在手术期和术后三个月各项指标的观察,进行病理学,影像学,以及统计学上的分析,从而评价人造血管的实际性能。”

“猪实验我们要去第三方医疗研究机构,因为实验室没有医生和相关设备,得交给专业人士进行。”

“如果动物实验顺利的话,就可以申请人体临床了。”

“很好。”卫康竖起大拇指,赞许道:“我很期待你的实验报告。”

看着老板心满意足地离开,薛珅顿时一阵雀跃。

这次的努力没白费,总算在老板面前大大露脸了一番,想必这台蛋白质合成机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来,成败与否,就看人造血管在动物身上的表现了。

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管消失了?

“薛博……那个,那个实验室小鼠出事了。”

办公室门口,一名实习生站在那里,战战兢兢地说道,说完赶紧低下头,不敢跟他的目光对视。

薛珅从电脑前抬起头,认出了这名实习生,似乎是看管实验室小鼠的,顿时一脸疑惑。

“出事,出啥事?”

第一个念头就是小鼠发生了不良反应,难道暴毙了?

回头一想又觉得不能够,不就是给小鼠移植了一小截股动脉血管嘛,能出啥事?

实习生眼珠转了转,支支吾吾道:“好像是,那个,移植的血管不见了。”

“砰”地一声,薛珅拍案而起。

“你给我说清楚,什么叫血管不见了。”

他俯身向前,眼神如鹰鹫般可怖,死死盯着实习生,气势全开。

实习生顿时如小鸡仔般瑟瑟发抖,差点哭了出来。

“薛博,不是我的错啊,我每天都会观察小鼠的,一开始还很明显,甚至能摸得到移植的血管,这几天伤口愈合后,我再摸已经摸不到了。”

薛珅舒了口气:“这也不能说明什么,也许是被肌肉层挡住了……”

话还未说完,他就知道不对,小鼠再怎么样,也是个有机生命体,换那么长一条人造血管,不至于完全看不出来。

“难道是跟肉长到一起去了,那也应该有区别啊,怎么会不见了呢。”

薛珅心里嘀咕着,来到了实验室。

一进去就看到笼子里趴着几只雪白粉嫩的小白鼠,一个个精神抖擞,吱吱乱叫,在交流术后护理经验。

数了数,一共六只,都好好的,完全看不出有啥问题,顿时松了口气。

一周前他让项目组的医学生给这些小白鼠做了股动脉人造血管移植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整个过程中都没怎么出血,术后小鼠的状态也非常好。

他就直接让实习生照看了,如果没事的话,一个月后就会全部处死,取出移植的血管进行病理学解剖检查,汇总数据成就一份完美的实验报告。

不过实习生来这么一出,顿时让他有些不淡定了。

薛珅戴上手套,从笼子里捉了一只小鼠出来,仔细看了看手术伤口。

发现上面已经长出了白色毛发,愈合得差不多了,没留下什么痕迹。

他在移植的股动脉处摸了摸,只摸到一层厚实的肌肉,使劲往下一摁,小鼠瞬间发出吱吱惨叫声。

“我那么长那么粗一根人造血管呢?真消失了。”薛珅傻眼了。

这可咋办,一个月还没到,实验还没做完,样本都没了。

他还是不死心,在小鼠身上摸了又摸,捏了又捏。

摸得小鼠一阵惨嚎,连笼子里的幸存小鼠都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才不甘心地停了下来。

“不行,要提前解剖,看看移植的血管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可能凭空消失不见。”

好一会,他才下定决心,把手里小鼠重新塞回笼子。

匆匆找来负责的医学生,取出一只小鼠,用静脉推注高钾法处死。

当再次切开移植手术处时,出现在面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只见人造血管外部已经被新的细胞和组织所覆盖,层层包裹,密不可分。

两端更是跟小鼠血管长在了一起,缝合线也被吸收,整条股动脉血管简直就跟原生的一样了,完全都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这……”薛珅张大了嘴,一时说不出话来。

怪不得实习生说摸不到人造血管了。

特么已经变成真正的活体血管了,能摸到才怪。

人造血管刚开始移植进去的时候,是有一定的硬度和凹凸不平,那种异物感很容易在伤口下摸到。

等到跟新生的组织和血管长到一起,就跟原生的血管没有两样,在层层肌肉下很难分辨出来了。

实习生又不是专业的医生,摸不到很正常。

薛珅摇了摇头,才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人造血管与天然血管相似度太高,移植到小鼠体内后,小鼠的身体接受了这种材料,在正确的位置又重新长出了新的组织细胞。

这还是因为时间太短,人造血管没有跟组织细胞彻底融合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造血管彻底融入体内,就会从外观,行为,以及功能等多方面变得与天然血管一模一样。

“哈哈哈,太好了。这是好事啊。”薛珅想通了以后,瞬间大喜。

不过这一切还需要事实作为佐证,他赶紧让医学生将移植的人造血管取出来,好观察一下内部结构,看看有啥变化。

很快,一根3厘米左右长的人造血管,连同两端各0.5厘米的自体主动脉被完整取了出来。

“移植物在体内与字体主动脉连接良好,无任何感染现象,血管结扎吻合部位未见字体血管坏死或撕裂。”

医学生轻咳一声,为大家讲解解剖结果,以及电镜下的切片观察结果。

“标本取出切开后,血管腔内面完整覆盖白色膜状物,未见血栓形成。”

“显微镜下HE染色显示,人造血管被自体组织完全覆盖包绕,两端与正常动脉内膜间移行自然,由内向外组织结构基本一致。”

“人造血管腔内面可见内皮细胞生长,其中靠近吻合口处的人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良好,呈典型均匀铺路石样改变,长轴方向与血流方向平行。”

“而人造血管中部的内膜面内皮细胞数量则明显少于边缘部,可见大量纤维成分,检验得出成分为胶原蛋白纤维。”

“初步结论为,人造血管与小鼠的血液和组织相容性良好,同时具有与天然血管类似的自愈合能力,强度良好,并未有任何形变。”

“小鼠术后未给予任何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可证明人造血管通畅性较高,具有良好抗血栓形成能力。”

“由于植入小鼠体内时间尚短,不足两周,因此是否能在体内长期保持性能稳定,还未可知。”

“总体来说,从各项数据和试验结果显示,这是一款非常理想的人造血管产品。”

啪啪啪!

所有人看着实验台上,那一根血淋漓的人造血管,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好了,接下来就看大动物实验了。”

“大家再接再厉,加油!”

薛珅紧握双拳,在身前激动地挥舞着,好一会才平静下来。

第一轮的小鼠实验已经证明了人造血管的有效性,下一周就可以送去第三方的动物实验中心,进行第二轮猪胸主动脉置换手术实验了。

毫无疑问,在亲眼目睹人造血管的神奇之后,他对自家产品有了无比的信心。

“呵呵,市面上常用的那些人造血管,都是些什么鬼。”

薛珅心中冷笑,对友商的竞品不屑一顾:“要论小口径人造血管,还真没一个能打的。”

“常用的涤纶血管,只能用于大口径血管的置换手术和血管内瘘,一旦用于小口径血管,术后短期内就会形成血栓。”

“聚四氟乙烯材料嘛,抗血栓形成能力还行,但质地硬得跟80岁老奶奶的脚皮一样,要是用于手术缝合,对医生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30%的血管通畅性了,废柴一根。”

“聚氨酯材料弹性好,也能抗血栓形成,勉强没那么垃圾了吧,但又不够稳定,在人体内会出现降解和钙化,敢用的怕是不要命了咯。”

“至于天然桑蚕丝人工血管,不过是噱头罢了,哪怕口径做到再小,小到1毫米又怎样,强度那么低不说,就算移植成功,也缝合上了,过几个月自然降解了,尼玛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降解后的颗粒在人体内安全性也不好说。”

“进口货也不过如此,至于其他国产货,更是稀烂,根本站不起来。”

他做过相应的市场调研,对友商的产品都心里有数,对国产货更是压根没放在眼里。

因为国内高分子材料行业本身水平就一般,生产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大部分都是通用型产品,质量不高,属于中低端产品。

在高端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方面,上游就跟国外有较大差距,别说人造血管了,就连配套的医用缝线和心脏补片,在国内都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化产品,主要还依赖进口,价格也非常昂贵。

哪怕在高值耗材里,人造血管也属于最高端的那种,国产在这方面是真的不行,防止渗血的问题都迟迟得不到解决。

人造血管可谓是把既要,又要,还要这一点演绎到了极致,属于系统工程,交叉学科,涉及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医学与纺织工程,需要各个学科人才的投入,还要突破行业间的隔阂,才能成功。

现有人造血管生产商都不是单一业务,而是大型综合医疗企业,跟心脏支架等高价值耗材一起配套使用。

主要的两大应用领域,一个是心外科的主动脉疾病,另一个则是血液透析。

其中,主动脉疾病占比最大,约在62%。

国内每年准备到医院接受外科主动脉治疗的患者有4万到5万例,这些病人绝大部分需要植入人造血管来替代病变的血管。

另一个则是人造血管内瘘,将一根较粗的人造血管植入手臂,连接动脉和静脉,方便血液透析,这是属于肾衰竭患者的生命通路。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