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544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时间终究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

想清楚这一点,卫康便暂时将诊断亭的项目放在一边。

转而拿起桌面上一沓厚厚的新药项目报告,认真地看了起来。

三清现在依托于强大的科研团队,每年都有几十个新药项目冒出来,但是能引起他兴趣的不多。

这些报告都是精挑细选过,比较有新意的那种。

“嗯,这个新药项目不错,很有意思。”

“研发一款预防头发变白,甚至是将白发逆转为黑发的新药。”

“决定头发颜色的是一种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当它们在毛囊底部的毛基质位置被信号蛋白激活,就能分化产生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制造色素蛋白,给新生的毛发带来颜色。”

“人和小鼠都会随着衰老而毛发褪色,变白,原因就是这种干细胞转移到毛囊的其他位置,丧失了接受信号蛋白的能力,无法生成黑色素细胞。”

“项目计划研发一款涂抹型药物,能够深入渗透毛囊,给黑色素细胞干细胞提供多种信号蛋白,从而使其产生黑色素细胞,让白发重新变黑。”

“好,好,前景远大,同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值得重点关注。”

卫康连声叫好,同时关注起项目负责人的名字来。

“蒋开,我记得他好像是基因药物方面的负责人吧,怎么突然想起来搞白发复黑的药物了?”

“他好像才30出头吧,难道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也有头发变白的烦恼了?”

想到这里,卫康不由一拍大腿,感慨万千。

“哎,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有的人头发没白,已经没了,有的人头发还在,却都白了。”

感慨完毕,他继续往下看,很快又眼前一亮。

“这居然是来自AI制药实验室的新药项目,还是罕见的抗衰老药物研究。”

“不过项目发起人不是闻人龙,而是一个叫王勇的高级研究员。”

“他借助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出了新的抗衰老药物分子。”

“在筛选了多个化合物库后,AI模型从4300多个化合物分子中挑选出了21个得分最高的候选分子,随后又在衰老细胞和健康细胞上对这些候选分子进行测试。”

“有三款来自植物的天然分子脱颖而出,细胞实验证明,它们能够消除衰老细胞,同时保持大部分正常细胞存活。”

“其中一种来自夹竹桃的分子—欧夹竹桃苷,表现尤其瞩目,它比表现最好的已知抗衰老药物效力更强,在极低的纳摩尔范围下可以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力。”

“我记得夹竹桃好像是一种剧毒植物吧,它的汁液和叶子都能让人和动物中毒,严重的会引发死亡。”

“云云爱看的《甄嬛传》里面好像就有用夹竹桃投毒的桥段,没想到它最主要的剧毒成分——欧夹竹桃苷竟然能抗衰老。”

卫康看到这样一份报告,也是相当震惊,不由感叹起大自然的神奇来。

不过这种情况虽然罕见,却也正常,任何毒物在合适的剂量下,都可能变成良药。

“抗衰老药物主要是清除衰老细胞,当人老了以后,衰老细胞就很难再被有效清除,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虽然欧夹竹桃苷属于一类强心苷类化合物,对人类的致死量只有0.3mg/kg,只需要几片夹竹桃叶子就能够让一个成年人死于心脏功能衰竭。”

“但对这种剧毒化合物进行深入改造,却能清除人体内的衰老细胞,真是不可思议。”

“这个项目下一步计划通过人肺组织,实验动物等方式来测试,并联合纳米实验室,开发新的纳米药丸,进行局部施药,这样一来,就能克服全身毒性的问题。”

“妙极!果然纳米药丸的问世,为不少非常见化合物分子开拓了新的用药思路啊。”

卫康啧啧赞叹,再次将这一项目加入重点关注名单。

“这个王勇,绝对是个人才,要好好培养一下。”

“看来,公司的卧龙凤雏是越来越多了啊。”

他接着看下去,后面的项目虽然也不错,但在前面两个项目的震撼下,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直到最后一个项目出现在面前。

“什么?人类冬眠研究项目!”

卫康瞬间全身巨震,脸部表情彻底失控,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惊呼。

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类冬眠的希望

一直以来,动物身上都有很多让人类羡慕的能力。

比如,在水中呼吸的能力,在空中飞翔的能力,以及强悍的断肢再生能力。

这些能力在遥远的古代,属于神明的力量。

到了现代,人类已经靠着智商成为地球霸主,上天入海,无所不能,也就不再渴望鱼和鸟的能力。

虽然断肢再生的能力,人类依然还做不到。

但有了功能强大的人工假肢,壁虎也不再是人类羡慕嫉妒恨的目标了。

而当人类开启太空时代,走向星辰大海之际。

他们发现,动物的另一种特殊能力,变得非常实用。

那就是冬眠的能力。

冬眠在动物界是一种相当常见的能力,类似于用石头砸坚果在灵长目的普及程度。

在这个星球上,每年冬天有几十个物种都会昏睡,进入无意识状态。

这种状态极大地压制了它们的身体对食物和空气的渴望。

而当春天来临,它们又迅速恢复活力时,这些动物没有表现出任何肌肉萎缩,营养不良,以及由于长时间一动不动而得病的任何迹象。

动物们充分证明了,在环境变得恶劣时,它们可以在高功率和低功率模式之间无缝切换,顽强地生存下来。

不仅仅是动物,喜欢温暖和潮湿天气的细菌们,在冬天也会陷入冬眠,它们甚至能在北极冰层下冬眠数百万年,苦苦等待着冰川融化,生命复苏的那一刻。

对动物和细菌来说,冬眠是一种恶劣环境下的生存本能。

而智人祖先们不但身处温暖的温热带地区,不用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还飞快地发育出了智商这种大杀器。

身为顶级捕食者,人类可以对付任何猎物,根本没有天敌,也就没有通过冬眠来躲避的需求。

动辄几个月的冬眠,对人类来说,效率非常低下,远不如在冬天放牧牛羊的收益高。

时间一久,不用则退,这种能力就在自然演化中被淘汰了。

直到人类需要在太空中度过漫漫长夜之时,才突然想起来,冬眠的能力多么有用。

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尝试着把人类送入太空,甚至移民火星。

然而不幸的是,人类是一个相当难伺候的物种。

作为大型内温动物,人类拥有异常活跃的大脑,会在每日生存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食物,水和氧气。

所有这些消耗,使得人们很难设计一个足够轻的航天器,来实现火星与地球之间长达2.25亿公里的往返航行。

根据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的饮食习惯,一个四人机组将需要至少11吨的食物,来完成1100天的火星往返任务。

4个人,3年的生存,光食物的重量就接近火星探测器的10倍重量,而这已经是人类迄今为止能登陆火星的最大负载了。

再加上所有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发动机和建立营地所需的工具,整个重量将达到一个可怕的数字。

按照这个标准算下来,一艘载满燃料的火星飞船,在离开地球大气层时的重量,可以轻松超过330吨。

这比两头成年大蓝鲸加起来还要重上许多。

如此巨大的飞船,又该如何产生往返旅程所需的所有动力?

简直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也超出了人类目前动力系统的极限。

当然,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解决方案,任何看过科幻电影的人都能说出来。

那就是减缓船员的新陈代谢,让他们在运输途中只需要摄入最低限度的资源,就能非常省时省力,大大节约重量。

如果宇航员在前往火星的大部分时间都能保持低温,用于维持生命的资源重量可以减少60%以上。

而且低温状态可以帮助宇航员抵御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辐射,以及极端无聊和孤独带来的心理危害。

要知道,在黑暗的太空中,人们会失去实时的交流。

许多人可能觉得读大量的书就行,但日复一日的枯燥旅途中,看书很快也会变得无聊。

科幻片的常见镜头,就是一个宇航员躺在石棺般的冬眠舱中,度过漫长的太空之旅。

他们的心脏每分钟只跳动3次,体温徘徊在2.78摄氏度,却依然能够存活,并拥有古菌一般的顽强生命力,并在打开冬眠舱后,神奇地恢复正常,身体不会出现任何毛病。

这就导致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人类究竟如何才能安全地让一个人的身体断电,使其接近死亡。

然后,再根据需要让他复活呢?

在研究的早期,科学家在低温疗法中看到了一些希望。

低温疗法是一种医疗技术,对经历过心脏骤停的人进行冷却,一般是通过静脉注射冷却液,直到他们的内部温度低至31.7摄氏度。

这将大大降低他们的新陈代谢,使他们的细胞可以在氧气和能量减少约30%的情况下运作。

对于血流减少,受损身体难以愈合的病患来说,低温疗法是可以救命的。

在这种低温状态下病人通常只能保持一两天,主要是因为寒冷会引发强烈的颤抖,必须使用强力镇静剂和神经肌肉阻滞剂来控制。

但科学家发现了几个罕见的案例,部分病人可以保持长达两周的低温。

于是他们开始探讨,尽量将这种状态维持得更久。

很可惜,深入研究低温疗法时,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用来控制颤抖的药物也会让人停止呼吸,昏睡的宇航员将不得不插管来维持生存,而保持静脉输液所需的针头也会增加感染的概率。

理想中的替代方案是让宇航员吞下一颗药丸,然后躺下进行漫长而寒冷的沉睡,在此期间他们可以自己呼吸。

看起来仿佛有些像天方夜谭,但这种场景对大部分人都不陌生。

这就是动物界的冬眠能力。

科学家开始想象,如果能像人类的近亲——冬眠的动物们学习这种能力。

也许能够调整自己的大脑和身体,进入冬眠状态,从而彻底解决太空航行的问题。

只可惜,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不太顺利,也没有掀起多大的浪潮。

鹰国的NASA一直都在资助相关的项目,目前也没有听到任何有用的进展。

因此卫康在看到自己的研发人员竟然有所突破,顿时就有些失态。

“是动物冬眠的秘密被发现了?”

“还是人类冬眠的实现有了新的希望?”

他心中泛起阵阵惊涛骇浪,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

“研究组获得了一只能够冬眠的极低松鼠,于是使用微透析技术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并有了一些关于冬眠动物的新发现。”

“微透析技术可以将微小的管子插入动物的头骨下面,采集神经化学物质的样本,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这一过程通常会在管子和大脑接触的地方留下疤痕,但是当极地松鼠结束冬眠,苏醒过来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伤痕消失了,甚至连探针插入的位置都找不到。”

“由此推断冬眠可以保护大脑免受伤害,这是一种动物自发的保护状态。”

“如果能在人类身上复制这种状态,可能会减缓衰老,并进行自我修复,将会有巨大的价值。”

“研究组对极地松鼠的冬眠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极地松鼠身上激活A1腺苷受体,就会诱发冬眠。”

“但是这种药物有一个重大缺陷,需要注射到松鼠的大脑中才能起作用。如果通过静脉注射,该药物又会影响到心脏,使得心跳减速,直至完全停止,无法从冬眠中苏醒。”

“研究组将该药物与一种大分子A1腺苷拮抗剂相结合,制成一种静脉注射的混合药剂,在不能自主冬眠的大鼠身上进行了试验。”

“试验成功地让大鼠陷入了低温冬眠状态,并且心脏不受影响,最终健康地从冬眠中复苏。”

“注射该药物合剂后,大鼠的内部温度降低到30-32摄氏度之间,心率减慢51%,氧气消耗明显下降,从利用碳水和脂肪来产热,转变为仅仅使用脂肪,进入了低能耗的冬眠状态。”

“在大鼠苏醒后,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未发现任何损害,同时一些身体所受的微小伤害,也在冬眠过程中修复了。”

“大鼠冬眠中,对其进行大剂量辐射,发现当细胞变得不那么活跃后,会对辐射产生明显的抵抗力,并开始修复辐射暴露带来的损伤。”

“跟完全清醒状态下接受辐射的大鼠对比,冬眠时受到辐射的大鼠有更高的存活率。”

“此外,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早已灭绝的人类物种化石,证明该物种在大约43万年前在洞穴中有过冬眠的迹象。”

“可见在人类的基因组中,可能也拥有同样的冬眠控制基因。”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