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62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楼上我替你说了,我胆子大,卧槽,这可是万亿级别的收入啊!”

“乖乖!这可是实业啊,不是金融那种资本市场,这个是长期收益,我们以后老了都要吃这个药,这个收入每年都会增长,而且每个患者只要活着就会一直吃下去。”

“天啦,我的小脑瓜仁想不出这个天文数字了。”

“就靠这一瓶药,别说华夏首富,全球首富迟早都是卫总的!”

“别说了,卫总太香了,我现在看着他的照片都流口水!”

“从来没见过这么年轻帅气的首富!以前这么年轻的都是首富之子,而且还都是歪瓜裂枣!”

无数人都震惊了!

不过冷静下来一想,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毕竟这么为国为民的一个人,他要不是首富谁能是首富。

卫总在一众富豪中简直就是清新脱俗。

这么一位兢兢业业,一心研发新药,解救病人于水火之中,从来不挣黑心钱的良心企业家。

其他的富豪们,不,资本家们,跟卫总比起来,配吗?

很快,海外患者们也得知了AD特效药的价格。

他们虽然也觉得价格贵,但是除了多骂几句也不能怎么样。

而且鹰国的医疗本来就贵,一生病收到的账单动不动几千几万美金起步。

所以三清这款药物的价格比较起来,也不算太过分的了。

患者于是纷纷开始请愿,要求将三清特效药加入老年医保之中,这样如果有政府的医保分担,患者的负担就能大大减轻。

鹰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在收到数十万人的请愿书后,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三清的特效药也加入老年医保之中。

全球患者总算皆大欢喜。

他们纷纷在药物一上市的时候,就以最快速度奔赴药房。

三天时间。

三清为海外准备的第一批特效药,整整300万盒,就已售罄!

还有很多患者没有抢到药,正在嗷嗷待哺,等待重新补货。

三天!30亿美金!

这个消息传出,其他药企顿时眼珠子都红了。

国内药企更是羡慕得发狂。

这就是垄断型原研新药的威力啊!

简直就是一棵摇钱树!

眼红归眼红,他们也只能看着三清发财,因为目前还没有一家药企能把这款药给仿制出来呢。

而且有国际专利的保护,就算他们能仿制,也无法生产出来售卖。

而另一边,各大银行,投行等资本,都激动疯了。

他们一个个仿佛看到了腐肉的苍蝇,蜂拥而至。

纷纷朝三清发去投资请求,基本都是跪求合作,然后全都被婉拒了。

第一百零一章 怼院士的出击

这次是卫康发出公告,他表示公司新药研发这块已经达成良性循环,暂时不缺钱。

反而下一个目标是要多花钱,尤其是研发投入,三清在这一块还跟国际医药巨头有明显差距,短期目标是追平,长期目标则是力争远超同行。

同时三清集团制药业务也绝对不会上市。

消息一传出,各大网友顿时笑了。

“卫总牛逼,资本得不到的男人。”

“看着资本吃瘪,我真的太开心了。”

“下个目标是多花钱,要追平辉瑞是吗?我特么笑喷了。”

“正该如此,医药公司就应该为人民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怎么能控制在资本家手中呢。”

“不上市,就不会被资本掌控,也不会卖高价药,这下我们放心了。”

“国外药企巨头一年研发投入都是百亿美金起步,我觉得卫总这个花钱计划,恐怕有点难啊。”

“不难不难,给全国人民一人一百块,轻松达成目标,哈哈哈。”

“卫总这意思你们还没看出来吗?这是要一人带动一市的节奏,昆市要发达了,房价估计要飙升!”

“我就看出来八成又要招人了,嘿嘿,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准备去投简历。”

“羡慕楼上的学霸,如果时光倒流,我当年也会选择生物化学专业了。”

“别的不说,如果三清的研发投入有菊为那么高,就能撑起整个国内医药行业了。”

“是啊,你们不知道啊,国内药企的研发投入,全部加起来都没国外一家巨头多,而国外药企巨头的研发投入,都比不上菊为,菊为的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三。”

“嘶,恐怖如斯,三清这是要跟菊为成为国内研发双冠王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今年到制药,我生化环材合该大兴啊!”

不提网友们的兴奋和激动,金融圈的心急眼馋,国内药企老总们看着三清的声明,不禁老脸一红,于是纷纷转过头去,全当看不到。

“国情如此,无可奈何呀。”他们如是想着。

一个人的惯性往往顽固得可怕,更不用说一个行业的惯性了。

虽然三清正在努力逆势而行,但是还没到扭转全行业局势的时候。

就在业内人士都对此声明保持缄默之时,网上突然出现一个帖子:“从三清之声明论我国医药业研发投入之拍案惊奇!”

发帖人为京大生物系主任,知名生物科学家,科学院院士常三维,此人在网上声名卓著,素以耿直敢言著称,常常发言怒怼各种行业内不平或者奇葩现状,因此得一外号为常怼怼。

帖子详细分析了国内各大药企的研发投入,大肆夸赞了三清重视研发之举,顿时引发全网热议。

“此时此刻,国内医药行业出现了一个可称之为‘华夏拍案惊奇’的现象。”

“行内最赚钱,营收最多的药企,却不上市,也不融资,将挣来的钱都默默地花在药物研发和基础科研上面,一家企业撑起了一个行业。”

“而上市药企们,却硬是走着一条充满华夏特色的道路。

数据显示,373家上市药企去年总研发费用仅为613亿元,不敌跨国药企罗氏一家。

以医药龙头恒瑞为例,该公司去年研发费用排在全球药企40名开外。如果把所有销售费用都用在研发上,总研发费用大约为19亿美元,排名将大幅提升至20名左右,可以与诺和诺德这种中等药企平起平坐。

国内药企这两年赚得可谓盆满钵满,它们究竟把钱花到哪去了?

答案是营销推广。

去年共计有373家上市企业发布了业绩报告,总营收为1.92万亿,净利润1351亿元。而销售费用高达2790亿元,其中672亿元为销售员工薪酬,剩下的2118亿元主要用在推广上,包括学术推广,招待费用,会议费,宣传费,差旅支出等。

再拿恒瑞医药举例,该公司去年总营收277亿元,净利润63亿元。而全年销售费用为98亿元,其中42亿元用在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上。

一份投入一份收获,投入如此之低,整个行业自然就是泡沫满满。别看各种创新药企业的PPT吹的是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国内的新药项目90%都是针对国内外已经验证过的靶点开发的派生新药。

派生药虽然仿照原研药,但稍微改变原研药的化学结构,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衍生药物。

国外新药都是原研新药,为同类第一或者同类最优,新药开发成本10亿到22亿美金,从进入临床到拿到新药批件成功概率9.6%,而国内派生新药的开发成本不到1亿美金,从临床到拿到新药批件的成功概率高达80%。

这种山寨风的新药策略看起来很美,但也意味着利润前景的降低,商业竞争的加剧。

那么,我国医药行业还有没有啥亮点,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呢?

这个,当然有。

那就是——估值,绝对雄冠全球。

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我国药品市场的规模大概8000亿元人民币,鹰国约为我国4倍,世界医药市场达到1.2万亿美元,约为我国的9倍。

从企业实力来看,那些拥有同类最新最优的真正新药产品的国外药企,他们研发投入高,收入利润高,他们的市值却低于一个只有国内市场的派生产品的国内药企的市值。

这难道不让人觉得滑稽和可笑吗?

这难道不是华夏拍案惊奇吗?

呵呵,可以这么说,现在国内的新药企业是操着卖白菜的心,拿着卖白分的估值。

无论如何,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出成果,不但要有硬实力,也需要有真金白银的科研投入。

这个行业需要像三清一样,静下心来,深耕内功,才能跟上头羊的脚步,不落伍,不掉队。否则的话,恐怕迎来的将是一场残酷的大清洗和大洗牌,市场竞争过后,又是一地鸡毛,会有多少家企业能够站立不倒呢。”

网友们看完顿时惊呼连连,感叹不已。

“三清果然是行业内一股清流。”

“这绝对是行内人,看得通透,这个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说实话,我宁可整个行业只剩下三清一家企业,也不想掏钱吃这些废物药企的药。”

“原来如此,我总算明白了医药行业的各种奇葩现象是怎么来的了。”

“怪不得药价越来越高,真正有效果的药却还是要靠进口,特么原来全让这帮孙子拿去搞营销了。”

“妈耶,常怼怼不亏是怼院士,这下怕是要得罪一大批人了。”

“人家都院士了,有啥可怕的,我们国家正需要这样的专家来发声,才能督促行业的前进。”

“这才是真正的专家啊,怼怼真是好样的,爱了爱了。”

“希望三清能起到行业领头羊的作用吧,哪怕能让其他药企跟随前进也行啊。”

“我看难,快钱挣多了,难道还能去挣研发那种又慢又难的辛苦钱吗?”

这篇檄文也传到了卫康的耳中,他仔细观看,长叹一声:“知我者,莫若君也。”

这个帖子简直就是说到了他心坎里去,而且对方对三清也是大加褒奖。

那必须表示支持。

卫康行动很快,马上就通过齐院士,联系到了常院士,邀请对方成为三清的荣誉顾问。

双方一拍即合,三清顺势提出,跟京大生物系和化学系开展校企之间战略合作。

三清现在有钱有名,最欠缺的是尖端科研力量,以及行业优秀人才。

卫康看着京大的人才们,十分眼馋,以往这些人都要出国留学,然后大部分都不会回来的。

现在三清在全球药企中也算打响了名头,对这些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想必会剧增。

毕竟,谁不想学成归国,衣锦还乡呢。

以前国内没有舍得在科研上面花钱的药企,现在,有三清了。

相信海外人才必将有一大波回流。

而三清,也要打造全球第一的生物化学研发基地。

第一百零二章 下个目标,脑神经干细胞

宁市,新年刚过,全城笼罩在一片喜庆之中。

今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晚,依旧春寒料峭,冷风呼啸而过,也无法阻挡人们出门逛街的热情。

赵立左手搀着老父亲,右手牵着媳妇的手,身后跟着刚满十八岁的儿子。

一家人裹得圆滚滚的,满脸欢喜地沿着街道慢慢闲逛。

年前老父亲服用三清的特效药后,病情日渐好转,总算在除夕之前恢复了自理能力,出院回家了。

全家人聚在一起过了个喜庆热闹的新年,年后更是一齐出动,来到久违的步行街,闲逛看热闹。

父亲的病虽然把家底掏空,但是好在三清这款药价格不算高昂,还在他能承担的范围之内,不用借钱就把病治好了,以后只要每天定时服药,就再也不用担心什么了。

媳妇的新工作也找到了,过完年就能出去挣一份家用,儿子的成绩也很好,没有被影响到,真是诸事顺利,阖家欢乐啊,想到这,赵立全身涌出一股暖意,觉得这刮脸的寒风也不难受了。

一家人看着街道两边光鲜亮丽的橱窗,眼花缭乱,犹豫了一会,不敢进去。

于是在外边过过眼瘾,边走边聊。

“爸,我高考志愿想报制药专业,据说三清的工资可高了呢,我想毕业以后去那里工作,不但能挣钱,还能救人咧。”

“哟,看看你儿子,有出息了咯,还能自己拿主意了。不过我觉得说得对,要没有三清的药,你爸不还在医院躺着呢,做人不能忘本,他这个想法挺好的,我支持他。”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