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辉煌图卷 第208章

作者:温茶米酒

  琼英本来也在留心周遭,却远远达不到这等了如指掌的地步,听着卢俊义的话,她这才明白,沿路观赏风景时,卢俊义其实也没有忘了正事。

  她不禁露出笑意,带着些许思量,开口说道:“正东那人,应该是江南高托山,据说他麾下水军都是断发纹身之人,是传承自先秦吴越相争时期的水战法术,所以气息鲜明,带着近似蛮荒粗犷的特色。”

  “其他我能猜出来的,有石生,武胡,刘大鼓,李太子,他们造反的时候,各自展露出来的手段都与众不同,容易辨认,另外几个,我就猜不出来了。”

  琼英话音刚落,就见卢俊义脸色变得严肃了不少。

  “这几个倒也罢了,最值得注意的,还属北面昊天宫里的那人。”

  卢俊义加重了点语气,道,“那个人的气息,俨然和光同尘,与月光夜风混在一处,浑厚到足以弥盖山岭之间,却又让人很难察觉。”

  琼英扭头向昊天宫看去,即使已经被提醒过了,她依旧看不出半点异样,显然是昊天宫里那人的实力远胜于自己。

  “莫非……”

  琼英猜测道,“那就是梁山的大头领吗?”

  “那是方腊!”

  山下悠悠风来,风过之处,草色清碧,万千露珠瞬间变得浑浊起来,飞起在半空之中,化作袅袅烟气,蒸腾上天。

  荆棘缠发的黄袍道士,手提木杖,行至山脚下,身后跟着五名背负竹篓的壮汉。

  他们走过的地方,草地、树叶都像是被清洗了一遍,空气万分的清新宜人,有些拳头大小的菩萨罗汉石像,本来已经被荒草隐没,被污泥覆盖,这时也都洗净了尘埃,显露出真容。

  卢俊义回头看去,登时脸色一整,赞道:“风烟俱净,草色皆新,天心一点清露随行,左道法术居然能够练到如此生机勃勃的境界,这位兄台,真可谓是旷世之才。”

  荆棘道士报以一笑:“贫道张万仙,请教两位姓名?”

  自报名号之后,琼英问道:“刚才道长说,北面山上的是方腊,是当年在睦州自号圣公,密谋失败,跟众道官大战过的那个方腊吗?”

  “正是此人。”

  张万仙说道,“我昔时云游天下,曾经在睦州听到这人名声,与他谈过一场,对他《宝日月运化心经》的意境,绝不会认错。”

  “江湖传闻他已经命丧王老志之手,可是今日看来,他的修为比当年还高出许多。”

  琼英举一反三,道:“这么说,此时在千佛岭峰顶上,布置聚会席位的,也未必是梁山的人,而是方腊的人。”

  卢俊义道:“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几人一起上山,果然见到上百名粗布窄袖的汉子,等在峰顶,木桌石桌的席位,瓜果水壶,酒盏糕点等等,都已经排布妥当。

  这里视野开阔,白天来会觉得空旷高远,大可以舒展情怀,但是晚上来的话,就该会显得风大湿寒。

  然而等他们踏足峰顶,才发现山间的大风到了这里,突然平缓,清风徐来,干燥爽然,一点夜里的湿气都不带。

  张万仙他们可以看出,这上百人,都有一定的法术修为在身,同时默运法咒,才会略微改变了峰顶的气候。

  不过见到他们上山来,那上百人之中,立刻有大约二十人向他们躬身行礼,随即就飞驰跳跃,下山去了。

  张万仙微笑道:“看来这是要避嫌,以免被人以为这些人是用来埋伏我们的,方腊的行事手段,倒是跟当年略有些不同了。”

  卢俊义朗声说道:“我们来的早了,他们备的也早了,索性早点入座吧。”

  张万仙点头赞同,他们就各自寻了座位,相隔不远,安然坐下。

  峰顶上依旧一片安静。

  在座的人,无论是琼英这样未满二十的少女,还是卢俊义这样的老江湖,亦或是张万仙身边的五名随从,都有足够的定力静气,浅浅的尝一点水酒,赏风赏月,半点也不觉得无聊。

  他们这样的作态,倒是引得旁人心里有了点躁动。

  没过多久,东边的密林里弥漫起一股大雾,高托山身穿暗金甲胄,带人来到山上。

  护心镜,肩铠,护腕,披风,金靴一样不缺,他仅仅是摘掉了头盔,就带着这一身盔甲,哗啦啦席地而坐,寻了一张矮桌,自斟自酌。

  没过多久,山野各方都有人现身,到了千佛岭来。

  两浙路的义军头领——石生,是个看起来年纪不大,但粗手粗脚,仿若地里农夫的青年人。

  跟在他身后的“九尾龟”陶宗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年纪更大的农夫,手里甚至还拿着一把方头铁锹。

  他们两个虽然也占了一处席位,但脸色紧绷,不肯去动桌上的东西,在这种场合里面,透露出少许局促。

  广南路的武胡,是个鹰钩鼻,肤色惨白,气势却很有些豪壮,一手拎着酒坛,边喝边走。

  他是和同在广南路的另一个义军头领刘大鼓,结伴而来,各自带的随从也不少,找了一片区域的席位坐定。

  之后又陆续有几拨人马上山,每过来一批人,山顶原本负责准备席位的那些汉子,就会离开一批。

  很快那些人就已经走了个精光,而八面荒野,依旧陆续有义军的人手赶来。

  大宋境内现在的义军势力,粗略一数,就近乎三十股,其中有些人就算接到了梁山的书信,也出于种种顾虑,不曾赶来。

  饶是如此,这千佛窟峰顶之上,依旧很快就聚起了一股群英荟萃,风云交际的声势。

  人多了之后,安静也就保持不下去,彼此攀谈议论的声音,如同蜂群,在场地间流转着。

  时间寸寸消逝,那一轮弯月还高悬在西方群山的顶端,天色却已经慢慢变得明亮了起来。

  山林间多了鸟雀的叫声,又突然被一声铜锣惊扰,振翅飞开。

  “太子驾到!”

  敲响铜锣的人扯着嗓子,一声声喊叫,只见山下敲锣打鼓,吹号吹笙,有人骑马,有人骑虎豹,八个人抬着一顶杏黄软轿,往山上来了。

  这队伍里面还竖起两面大旗,每面旗上各有四个字,“李家太子,灭宋复唐”!

  太子之名,叫山上的人各自有些惊异,不过等他们看清了旗号,脸上的惊讶就很快散去了,只剩下鄙夷,漠然,嫉妒,不一而足。

  那旗号是西川路的李太子,众人对这股势力也有所耳闻。

  他声称是大唐皇室后裔,其母生他的那一天,梦见有金龙衔剑,投入腹中,年满三岁的时候,就已经饱读诗书,能惊退虎豹,吟诗作赋,还有仙人给他传法。

  西川的深山古洞里,经常有伐木的山民,劳累的矿工,听到从各处洞穴里传来“李太子,救苍生,杀贪官,做天尊”的歌谣。

  琼英看着那支队伍,嗤笑了一声,卢俊义却发出轻咦。

  “义父,怎么了?”

  卢俊义指着那只队伍里面骑虎豹的两人,说道:“这两人,我曾经有过几面之缘。”

  “骑那只红眼黑虎的,是擎天柱鲍佩松,骑那只独角花斑豹的,是生铁佛崔道成,他们两个跟沂州守将史文恭、边军猛将栾廷玉,当年在江湖上并称四怪杰。”

  李太子这一行人,到了山上之后,那些吹吹打打的声音,还是不曾停下。

  众多义军头领里面,已经有看不惯那李太子的,出声告诫。

  “阁下身为一方义军头领,孤身远行,居然还这样大张旗鼓,未免有些不妥。”

  李太子那一行人充耳不闻,崔道成拍了拍花斑豹。

  那只大豹子晃晃脑袋,向前两步,吼了一声,顿时有腥风传到周边。

  “梁山的人请我们到这里赴会,怎么到现在还不曾出迎?”

  崔道成的声音如同铜钟大吕,震响在整片山顶,“诸位头领,不要怪我无礼,其实在座的各位都是日理万机的人物,哪里有空在这里陪梁山的人弄些玄虚?”

  “依我看,还是快让梁山人出来,把神蛊交出,在座的各位一起商议商议如何瓜分,也好早日回到各自军中,以免节外生枝,这样的话在不在理呢?”

  众人本来对这支人马已非常不满,但听到这段话,又都沉默了一下。

  确实,他们会来到这里,说一千道一万,都只是为了梁山书信中提到的神蛊母体,其他的事情完全可以放在一边。

  只不过还没到约定的时间,梁山的人不出现,众人也只好先把正事压在心中,忐忑等待。

  可是,现在有李太子他们这群人出头,其他人只要默默支持,就可以威逼梁山,何乐而不为呢?

  在座众人之中,顿时有一个声音附和道:“这话倒是不假,天色已经亮了,梁山的人也该现身了吧。”

  人群议论纷纷,渐渐都在吵嚷,话锋直指梁山。

  “诸位还是稍安勿躁吧,离约定好的日出还有半刻,这样没有定性,如何成得了大事呢?”

  北面昊天宫里,传来温和嘶哑的声音,这段话语到了近处,已经变得层层叠叠,似乎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李太子手下那些吹吹打打的人纷纷断弦岔气,脸憋的通红,一时间发不出半点乐声。

  峰顶的诸多头领尚能自持,但莫名的眼前一花。

  白袍的方腊,已经带着一列人手来到山顶。

  八面皆寂,众人势为之夺,情不自禁的停止了议论,静静等候着日出。

  远处水声依旧,近处风声低浅。

  东方日出之时,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乱山攒拥,流水锵然,天上云气翻滚,忽然都从山间向这边镀上了青色。

  青云中有几道人影降下。

  关洛阳平稳落地,环顾四周,笑道:“为各位准备的军规,昨夜又重新修缮了一遍,劳各位久候了。”

第239章 约法三章,谈文论法

  军规!

  关洛阳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众多义军头领的脸色,都有微妙的变化。

  实际上,梁山会拿出神蛊这种东西当做诱饵,召集他们来开这个大会,野心简直是昭然若揭,但是在大多数义军头领心目中,梁山所图,约莫也就是义军总盟主之类的头衔。

  就像是当初汉朝末年的时候,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也会有一个盟主存在,对夺得盟主之位的人来说,自然是极大的荣誉,更会有实在的利益。

  可是要说这个盟主对其他的诸侯能有多强的掌控力,这也不太现实,更多是具备协调的权力而已。

  而现在,盟主谁属还没有确定,梁山就敢说出“军规”这种丝毫不留情面的话来,立刻激起不少义军头领的反感。

  卢俊义暗自摇头:“先声夺人的本意是好的,但做的过了火,可就显得不智了。”

  李太子队伍中的鲍佩松、崔道成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狂喜,他们本来就有煽动在场义军,先把梁山压下的心思。

  现而今梁山做事这么霸道,简直是正中他们下怀。

  “哈,你就是梁山大头领关洛阳吗?”

  鲍佩松扬声说道,“在座的各位,应你之请来到这里,本来都是念在梁山敢为天下先,攻打官府,举起反旗,这才给你几分面子。”

  “但各路义军头领哪一个不是英雄人物,你这样蔑视我等,恐怕不是仁人志士该有的风范吧?”

  崔道成也附和着说道:“自古天材地宝,有德者居之,梁山这样气量狭小,傲慢无礼,看来绝非神蛊明主。”

  周围静了一静,武胡把酒坛拍在桌上,说道:“我看梁山大头领也不过是失言而已,不如先将神蛊交托在场中,然后自罚三杯,这件事情就这么揭过吧。”

  “说的对,梁山以神蛊为名,请来我们,到现在还不把这件神物拿出,确实不该。”

  不少义军头领按捺不住,接连表态。

  “就这么做吧。”“几位头领说的在理。”“梁山固然强盛,我们也未必怕了。”“快快拿出!”……

  他们不仅是口头表态,身上的气息也隐隐躁动。

  坐在长案、石桌后面的那些义军头领,一个个的身影都变得高大起来,身上闪烁彩光,或者簇拥云絮,又或者燃烧起暗红色的浊气烈焰,有的身影看起来还是平平无奇,但在旁人的视野之中,却已经拔得更高,饱含着超出凡俗的深沉特质。

  很快,这些人的五官已隐没在高处的阴影之中,变得模糊,一起低头俯瞰着关洛阳等人。

  关洛阳面带浅笑看着这些人,环视场中,把几个到现在还没有贸然开口的人记了下来。

  他向某个方向问道:“还未请教,这位是?”

  沉默不语的石生左右看了看,发现关洛阳确实是在问自己这一桌,便起身说道:“我叫石生,从两浙来,这是我好兄弟陶宗旺。”

  “好。”

  关洛阳再转头看去,眼神每停顿一下,被他所注视的人,自然生出感应。

  片刻之间,方腊、张万仙、琼英、高托山等人,就已经相继报出名号,有的是本人开口,有的是身边随从代为出声。

  这些人的做派,显然也没怎么将其他义军头领放在眼中。

  鲍佩松动了怒气,饱运功力,喝道:“诸位……”

  “诸位!”

  关洛阳也恰好在这个时候开口,他脸色一肃,吐出这两个字来,如同两道重锤轰在众人心头。

  刚才放出气势,想要联合起来镇压住梁山之人的那些义军头领,只觉得耳中嗡嗡作响,头脑竟然有些发昏,外放的气息,不由自主的被压回他们各自的身躯之中。

  区区两个字,场中纷乱的气势,那些居高临下的错觉幻影,顿时被一扫而空!

  有人坐都坐不稳,下意识的扶住桌面,甚至打翻了桌上的酒壶,脸色难看至极。

  酒壶碰在石头上,碎裂开来的脆响,听在这些人的耳朵里面,此刻竟是这么刺耳、清晰。

上一篇:大乾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