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辉煌图卷 第228章

作者:温茶米酒

  戴宗心头一震,“一路所见,韩世忠的大军,大多是王道手段,摧城拔寨,这回居然用上了计谋。”

  这一计,可以说是简朴至极,不过是最最常见的声东击西而已。

  可是就连戴宗这种身在局外的旁观者,都无法看破,还要靠神衣的玄异本能指引,才能猜到一二。

  那些当局者迷,正在激战的辽国大军,恐怕更是意想不到。

  戴宗瞪大了眼睛,观察那边,还是看不清那些潜藏起来的大宋兵卒,到底有多少人,但是目光来回扫动之间,倒是让他瞧出了些别的脉络。

  那些蛮荒丛林之中的毒虫毒瘴,怪花怪树,山谷间的生长走势,似乎并不完全是野蛮滋生,而是形成一种有序的迹象,好似一座庞大的阵法。

  辽国建城在此后,就长年累月定期有人移栽树木,引导毒虫雾障,反正辽国的术士也要借那些毒虫瘴气修炼法术,辽国派兵马保护他们,顺手探索各地,移栽列阵,也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对了,辽国上一代的南院大王耶律乙辛,野心勃勃,这一代南院大王兀颜光,也非同小可。”

  “他们经营起来的辽国雄关,能放心驻守正面,两侧只派少量兵马防备,当然不会是只靠着天然地势,而是有着历代经营起来的山势毒迷大阵,才让他们有这样的信心。”

  “可这支宋军,怎么好像对毒瘴阵势,都有些了解,居然走的这么从容……”

  收复燕云十六州等汉唐故土,堪称中原子民百年大愿,韩世忠自从领兵驻扎在界河之后,虽然始终得不到开战的圣旨,却也没有颓废。

  除了勤练兵马之外,几年下来,他不知道派过多少乔装改扮的小股士卒,混入辽国境内,去打探各地的雄关险隘。

  眼前这座雄关,是宋之兵锋直抵幽州城前的最大一道关卡,韩世忠甚至曾亲自离营十日,秘密的到这里勘探地形,绘测阵图,又采集毒虫毒瘴,回去后令人研究出避毒之方。

  戴宗自然不知道其中详情,却也可以猜到几分,更不禁为之心潮澎湃。

  就算边军的强大,对梁山来说未必全是好消息,他现在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激动和期待。

  三军上下,矢志一心,收复故土,就在眼前,身为汉唐后人,又岂能不为之振奋?!

  潜行在丛林间的那支兵马,已开始行动了。

  领头的那人一跃而上城墙,横扫守军,挥刀向下,刀气穿透层层墙砖大石,轰破城门,正是韩世忠身先士卒,亲赴险境。

  戴宗情不自禁的捏紧了手里的桃核,不用神衣纤维的帮助,就已经把自己的眼眶瞪得滚圆,心脏砰砰乱跳,震得脑子都有些发热。

  好!好!好啊!

  他在心中大叫,大呼,当真是恨不得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忽然,另一个方面的异样,使他不自觉的把眼神往那边瞥了过去。

  这一瞥,他便愣在当场。

  只见原本在正面强攻的那支大军,攻势已经缓了下来,不但没有能够与韩世忠互为呼应,一举破城,反而隐隐有了撤退的迹象。

  ‘怎么回事?是什么诱敌之计,我看不懂的妙策?总不会是算错了时间,以为那边韩世忠没能得手,所以才先行撤退吧?’

  戴宗呼的站起身来,脚步匆匆往前走了几步,伸着脖子看过去。

  只见那宋军大营之中,五彩云气氤氲流转,一道道传讯的令旗,被传令兵带着,从中军大营奔出,连绵发去。

  军营内外的大股士卒,顿时骚乱起来,有骑兵中领头的大将,一把摔了令旗,就要带部下的人继续冲锋。

  然而就在令旗摔落时,他身上的气势,节节跌落,竟是在转眼之间就被夺权贬官,成了戴罪之身,立刻有人趁这个机会,将他扑拿下来。

  有些勇将得令之后,惊怒大呼,身上气运被剥夺殆尽,兀自不管,仍要向前冲去,却见大营中飞出一道金光,将他连人带马,斩杀当场。

  手持呼灼家祖传定日弓的一员小将,快步向中军大帐闯去。

  “鹏举,你要做什么?”

  “韩帅身陷险境,得胜在即,此时撤军岂非误国?!某要向官家死谏!”

  “死谏个屁,你还没看出来?谏的都真死了。”

  旁边众人七手八脚拖住那小将,有人急匆匆去捂他的嘴。

  杨志一刀背敲在这人头上,把小将打昏,不过他自己此刻的脸色,也阴沉的像能滴出血水来,脸上的青色胎记因为脸皮抽搐,显得格外狰狞。

  他咬牙切齿的瞥了大帐一眼,飞快收回目光,吩咐道:“不能让鹏举有机会见到皇帝,否则冒失一动,必死无疑,先把他捆住,找个机会送走。”

  营中骚乱,渐渐平息,鸣金收兵。

  而在这时,带兵攻入城中的韩世忠,却在外城与内城之间的场地,遭到恐怖的伏杀。

  不知道多少伏火罐,事先被埋藏在这里,第一遍踏过去的时候毫无异样,等到他们想要撤的时候,法咒一动,全部炸裂,宋军置身其中,只觉得周围几乎没有一寸空地不被火光覆盖。

  辽国仿佛未卜先知,早已重兵埋伏,见机掩杀出来。

  韩世忠身边近两万兵将,死伤惨重,他心中也如同山崩海啸,面上犹能镇定大吼,指挥撤军,手中一把如夜色深沉的纯黑五尺大刀劈斩出去,势要为麾下杀出一条生路。

  兀颜光亲自阻拦,手里一双银灿灿的宝锏,手柄上雕刻着八部众之首,帝释天的神像图案,挥动之间,有雷涛翻涌之势。

  瞬息之间,他接下韩世忠一百八十刀,双锏之上多了横七竖八不知几许刀痕,双臂酸麻,连忙后退,险些被一刀割断了鼻梁。

  周围辽国诸多兵将涌上,被韩世忠旋身一招之间,全部掀飞,轰退出去。

  功力差一些的,在半空之中就被刀气轰成了血雾,强一些的也遏制不住倒飞之势,一个个嵌在城墙上。

  这时,内城城墙上,有个脸色铁灰,颧骨极高的汉子,手提长槊,凌空一跃刺下。

  那一杆长槊,被浩瀚难言的魔道功力灌注其中,浓烟喷涌之时,前端体积猛然放大。

  握在那人手中的部分,还是正常粗细,越往前越粗,犹如一根天柱压下,在宋军的残余士兵之间。犁出一条血色的道路,扫向韩世忠。

  韩世忠横刀一挡,兀颜光又自杀来,同时,韩世忠身上澎湃的金光,层层剥离。

  城外的宋军营寨之中,天命皇帝亲自拟下了将韩世忠撤职贬官的圣旨,感受着皇朝气运,从韩世忠身上艰难的剥离,不由讶然。

  “边军的气运在他身上居然已经如此稳固?”

  看着那张圣旨,皇帝沉默少顷,“赵匡胤说的不错,这种人只要有了一丝阳奉阴违之心,就不该留了。”

  皇帝卷起了圣旨,走出大帐,升上百丈的高空,眺望城中的景色,目睹韩世忠在围攻之中血战。

  他手中那把漆黑的刀已经出现不少缺口,连连吐血。

  眼看那杆长槊又要刺中他的时候,斜刺里一队女兵杀来,将他团团护住,杀向城外。

  城中的宋军已经死伤殆尽,余下的区区几百人,也都浑身浴血,衣甲残破,有人断臂,血流不止,还在踉跄冲杀。

  他们嘶吼着,都只向前看,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少掉几个人,跌倒几个人,再没有爬起来的机会。

  也可能,少掉的是自己。

  韩世忠浑身燃起魔火,精血飞快变得枯竭,灌注到刀身之中,闪出一道斜切的黑色刀锋。

  横亘在那里的城墙,如同一块豆腐,被巨大的刀刃切开,大面积的垮塌下来,变成一片乱石林。

  这一刀,刀势不止,贴地滚动,化作沸腾的黑色刀气大潮,逼退周围的辽国兵将。

  唯独那个铁灰色的汉子屹立不动,一招穿透黑色刀气,直逼韩世忠。

  倏然,白袍一闪。

  铁灰汉子眼神一凛。

  远处皇帝脸上变色,疾喝道:“关洛阳!!”

  皇帝几乎就要出手,但那白袍只是一旋之间,铺卷开来,卷走了幸存者,就飞速逃去,根本没有与他们交手的意思。

  反而是皇帝和那铁灰汉子,因为严阵以待,出招之前有一个蓄力的空档,被那披白袍的人成功逃走。

  戴宗只救到了三十几个人,带着他们逃出百里之外就有点支撑不住,找了个隐蔽的山坳藏了进去。

  韩世忠落地之后,如同泥雕木塑,拄着那把刀,站立不动,任凭周边的人怎么焦急询问,也不见反应。

  梁红玉听不到他的心跳,也探不到他的呼吸,凄然一笑,落下泪来。

  韩世忠突然身子一抖,吐血大呼。

  “赵桓!!!!”

  他刀刃折断,跪倒在地,血流满身如疯魔,对着山间悲吼,“尔岂是国君……”

  “国之剧贼也!!!!”

第258章 天方夜谈,言笑窃国

  入夜时分,辽国的城关之中已经清点了今日的战损,在城主府里摆下了宴席,欢庆这场大胜。

  席间有些敬陪末座的将领,在高兴之余,都忍不住掩面垂泪。

  “天佑我大辽,真是天佑我大辽!”

  这人哭哭啼啼,旁人却也不曾笑话他,反而个个收敛了些笑容,隐约有些同感,唏嘘不已。

  韩世忠挥师杀过界河的时候,辽国军中的大小将领还可以算得上是斗志昂扬,有心要在这一场大战之中建功立业,在辽国史册之上,留下叫后人铭记的功名。

  然而这些时日一场场仗打下来,韩世忠的兵马犹如龙归大海,虎入深山,哪里有半点南人积弱的习气,鲸吞牛饮,狼吞虎咽,夺走了燕云十六州一片片的疆土。

  辽军中这些大将,斗志昂扬上去,失败;重整旗鼓上去,又失败;想借哀兵之气,激出三军必胜的心志,仍然失败。

  进攻,撤退,奇袭,固守,断后,败败败败败。

  敌军风卷残云的攻势,已经把辽将的心气都快打没了,这一座城关,算是他们最后的倚仗,但也是战战兢兢,惶恐不可终日,不知何时就会被破了城关,失了幽州,一路败回辽国腹地去。

  然而这个时候,他们居然胜了!

  难怪要有人喜极而泣,大辽三军之中,此刻垂泪的也绝不仅是这席间的几员将领。

  辽国上将天山勇,肩背开阔,腰围粗大,是个铁打般的汉子,张开脸盆般的大口,三两口连骨带肉嚼吃了一条牛腿,饱足的呼了口气,说道:“谁能料得到,世上居然有这样寡廉鲜耻、疑心似饿鬼的国君呢?”

  “大战当前,即使王将不和,也大可以等到撤军之后,再慢慢设法炮制,就算是临阵撤换主帅,那也还罢了,可那厮,居然不惜把韩世忠连两万精兵一起坑害!哈,哈哈哈哈!”

  天山勇说到这里,都不禁放声大笑起来,双手捧腹,笑的浑身发颤。

  “早知如此、哈哈、早知如此,大帅当初何必还派人去找什么梁山结盟,就应该直接送些金珠财宝到汴梁去,让这个皇帝背后捅刀,那样的话,指不定如今连界河对岸都要插上我们大辽的旗帜了。”

  兀颜光大口饮酒,摇头说道:“韩世忠固然是万死之人,但就算是走在路上被雷劈死,喝水呛死,吃饭噎死,也不该被他们这个皇帝这般害死。”

  “而他居然能从城中逃走,倒也算是两全其美,既不必看英雄为鼠辈所害,又好叫他往后余生,日日活在无间地狱般的痛悔之中,也好告慰我大辽将士的在天之灵。”

  兀颜光拿两个酒杯都倒满了酒,双手持杯站起,先把左手那杯往前一举,说道,“诸位,这一杯酒,该用来祭我大辽连日血战殒命的勇士!”

  众多将领一起举杯,将酒水倾倒在城主府的地板之上,渗入木板的缝隙,肆意流淌开来。

  兀颜光放下左手空杯,再举起右手那一杯,朝着那个面色铁灰的汉子说道:“这第二杯,要敬大勇士耶律辉!”

  这个铁灰汉子,是日前才来到城中投效,自称隐居山野已久,听说大辽危急,特来相效。

  他不但语出惊人,武艺更是超凡脱俗,身上没有半点官职,仅凭魔道功力,赤手空拳,就接连压服几位上将。

  兀颜光全副披挂出战,占了兵器、气运上的便宜,却也不过与此人在伯仲之间。

  监军耶律得重,对此惊为天人,万分的礼遇,这才有安排诸将依耶律辉的计谋设伏,果然一举功成。

  面对诸将帅敬酒,铁灰汉子缓缓饮下一杯,宠辱不惊。

  兀颜光感慨道:“我们也听说过许多关于那个宋人皇帝的传闻,可是风言风语,向来谣传夸大,甚至凭空捏造,很难分辨真伪。”

  “况且他登基之后,宋人的兵马确实强盛了不知凡几,更有灭夏的功绩,是万万想不到,他居然是个这么荒唐的人。却不知你是怎么看破这一点,知道他急于铲除韩世忠,不惜做下这等可笑的举措?”

  铁灰汉子从容说道:“看一个人的性情如何,不能从大势去看,要从小处细瞧,宋国皇帝的谣言虽多,但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也不可全然不信。尤其是身为君王的人,很多时候刻意所表现的仁德、礼遇、大度,或暴戾、宠幸、偏听,都只是为了稳固帝王的无上权威,唯有从小处透露的,或许才是真性情。”

  “我曾搜集宋国皇帝的很多流言,看出他实则是个刻薄寡恩多疑之人,时势若在,就算是面对久任将帅,手掌兵权者,也大可以一笑释之,留下美名,方便钓取更多忠心之人。但宋国如今内乱频起,韩世忠却突然找个借口,指挥所有边军,攻入辽国境内,对于宋国皇帝来说,显然是时势极度不佳的时候。”

  他又饮了杯酒,低声笑道,“昨日来时,我登高眺望,望见宋天子的五色云翻滚,却没有御驾仪仗、亲兵卫队随行,更是肯定了心中猜测,才作出推想。”

  诸将纷纷点头,兀颜光道:“枉我自以为文武兼备,身居主帅之位,还不如你看得清楚,如此大才来投我军中,确实是天佑大辽,来,本帅再敬你一杯。”

  就在兀颜光举杯之时,外面传来一个十分激动的声音。

  “不是天佑大辽,是我大辽的太祖皇帝庇佑啊!”

  辽国亲王耶律得重从外面匆匆赶来,看见铁灰汉子,更是热泪盈眶,一步上前,就跪拜了下去。

  众人都是一惊。

  兀颜光皱眉道:“王爷,今日庆功,你姗姗来迟,怠慢了咱们的大英雄,确实该罚,不过你是圣上的手足,身份高贵,也不该轻易行此大礼。”

  耶律得重愤然回头道:“你懂什么,这是……”

  他看见厅中人多,顿了一顿,下令道,“其他人都出去。”

  众人面露错愕之色,看向兀颜光。

  兀颜光无奈道:“你们也该出去与士卒同乐了,先去吧。”

  众人离开之后,耶律得重更是派人把守在厅外,施法隔绝内外声息,这才向铁灰汉子三跪九叩,行五体投地的大礼。

  “后世子孙耶律得重,三生有幸,拜见大辽太祖皇帝!”

上一篇:大乾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