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阎家老大 第272章

作者:黑虎村民

  阎解成这话可不是开玩笑。

  这年头,所有工人都是,我把工厂当家,工厂的就是我家的。

  从厂里带点边边角角,都是常有的。甚至有些人还会专门偷盗厂里的生产物资。

  别的东西,最多也就是国家财产的流失。可这硫磺不一样,要是真有人偷出去,自己制作黑火药,或者拿出去卖掉,可是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威胁的。

  所以,阎解成才专门提醒了一下胡厂长。

  胡厂长听到阎解成的提醒,严肃的说道:“阎总指挥,您放心。对硫磺,我们厂是进行严格管理的。我们对每个锚固孔的用量,都是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每个工人每天的申请量,如果跟锚固数量对不上,我们都会进行严格审查。

  门卫处也会每天对工人进行专门审查。”

  阎解成听了点了点头,说道:“嗯,这事儿你们知道轻重就行。

  不过,这锚固剂这样现场自己调配,比例上不好把控,锚固质量也参差不齐。

  对硫磺的管理上,也会有一定的漏洞。

  所以,我建议你们可以自己或者跟其他单位联合,研究开发成品的锚固剂。

  再说了,你们大家都要有市场经济的思维模式。

  这种成品,我估计要是研发成功,不仅可以你们自己用,也可以给其他单位销售。

  如今,我们大家千万不能等,不能靠。

  要学会自己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主动寻求机遇。

  不然,等我们京津客运专线建设完工以后,你们这些厂怎么办?难道要关门大吉,还是说国家花钱白养着大家?”

  不仅混凝土轨枕厂的胡厂长,听了阎解成这话有些发愣。其他跟随交流学习的厂长,也是被阎解成这话,深深的震撼到。

  这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毕竟他们都是国家干部,少了谁的工资都不可能少了他们的。

  工厂也一直都是,由上面给他们下发生产任务跟生产经费的。

  自己找销路,这他妈还是头一回听说。

  所以,部分人对阎解成的这个说法,内心里是嗤之以鼻的。

  要不是见阎解成是主管自己的领导,他们说不定早就反驳了。

  阎解成看了看大家的脸色,对于他们的想法,也是心知肚明。知道一时半会无法扭转他们的思维。

  便对这个问题,不再过多的去说。毕竟,要扭转他们的观念,也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改变的。

  只能让大环境去逼着他们改变,或者他们被大环境所淘汰。

  改变或者淘汰,这对于他们其实并不是一个选择题。

  而是一个命中注定的结局。

  有些人天生的性格,就是勇于尝试,敢于挑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高。

  有些人,一生都是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不敢尝试,拒绝新生事物。

  对于这种情况,阎解成是心知肚明的。他也知道,时代的发展必定是打破一个又一个枷锁的过程。

  要是不能及时将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解开,那么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淘汰。

第271章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阎解成视察过这些厂子,已经很晚了,今天是回不到京城了。

  阎解成拒绝了这些厂长吃饭的邀请,跟老谢两个人在津门一家饭店小酌了起来。

  据老谢说,这家店他小时候就在开。后来经过公私合营,中间也曾断过一段时间。今年春上的时候,这家店又重新开了起来。

  开店的还是原来的老人跟他的儿子。

  今天老谢请客,阎解成可是跟他说好了。自己跑津门来,可不是为了吃包子,啃麻花跟煎饼果子的。他是要吃硬菜的。

  阎解成这些年当领导,随时都在注意自己的形象,很少展现出自己的真性情。

  只有在老谢这个老朋友面前,才会揭开身上的伪装,无拘无束的坑老谢。

  阎解成最大乐趣,就是叫别人请他吃饭。可作为领导他也不能让下属们请他吃饭啊。

  单位里其他跟他差不多的领导,大家之间也都是看似和和气气,却总是有种距离感。

  大家都带着面具,真要请阎解成吃饭,他反而会想着,这人是不是要我办什么事?

  老谢看着阎解成,因为坑了他一顿饭而高兴的样子哑然失笑。说实话,以他俩如今的地位,想吃饭,请他们的人,从津门排到了京城。

  再说,就他俩自己的收入。吃顿饭不说天天山珍海味,但是大鱼大肉却也是不缺的。

  所以,他这会儿看着阎解成,还跟20年前一样,这是拿他不当外人啊。

  阎解成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至少会客气一下。哪像他一样,到了饭店那是一个劲的点了四个菜一瓶酒,其中两个还是店里最贵的菜。

  老谢看着阎解成,装出肉疼的样子,掏出了十二块钱跟票据。

  本来吃饭也没有多贵,虽然阎解成点的都是硬菜,也不过是五块钱而已。关键这家伙还来了一瓶茅台。

  老谢看着阎解成,听他说,他如今抽烟只抽华子,喝酒只喝茅子。老谢便不想理这狗东西了。

  几道硬菜上桌,两个人便吃了起来。老谢毕竟年纪大了,胃口也就那样。

  虽然看着阎解成吃的香,也跟着多吃了几口。可到后面实在吃不下去了,只能一个人小口抿着酒。

  不过话说回来,这茅子确实好喝。老谢心里想着,这华子自己搞不到,不过这茅子以后却是可以保留啊。

  老谢看着阎解成在那里大快朵颐,只能心里感叹一句,年轻可是真好啊。

  今天这一下午,阎解成他们来来回回的走着,一刻也没有停,对阎解成的消耗还是蛮大的。

  吃了好大一会,他感觉自己吃饱以后,跟老谢喝了一杯。

  问道:“老谢,你家小子怎么样?有没有给你生个孙子?”

  老谢的儿子,也是一个工程人。

  如今也在他们京津客运专线工程上,是一个工地的小领导。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在这个年代,无疑是正确的。

  77年底的时候,那小子娶媳妇儿。阎解成可还是专门去喝了喜酒的。

  可这都快两年时间了,老谢这孙子的满月酒,一直没有动静。

  所以,今天阎解成便问了问。这些年自己跟老谢一直都是好兄弟。

  他儿子这不就是自己儿子嘛。

  那小子要是真不行,自己也可以帮忙不是。

  那东西再珍贵也不过是几滴液体,做人也不能太抠了不是。

  老谢听了阎解成这话,叹了一口气,说道:“那小子结婚三天,便被调去外地铺轨。这不,今年我才想办法把他调到咱们工程上的。

  如今,小两口见面的时间多了,我家孙子不就有啦,如今已经三四个月了。”

  阎解成听了这话,也是点了点头,看来自己的虎鞭酒是省下来了。

  便举着酒杯对老谢说道:“那就恭喜你了,这马上要升级当爷爷了。”

  老谢,笑着回道:“那我这可就借你吉言了。”

  阎解成他们俩人一杯酒下肚,接着说道:“咱们这做工程的,确实辛苦,这一年到头不着家的。”

  阎解成是有感而发,像小谢这种娶了媳妇三天便去了外地,一待就是一年。

  这让小两口的日子怎么过?简直是不要太痛苦。

  俩人也没敢多喝,毕竟这么大一个项目,两个负责人都喝醉了,这要是出点事,那不嗝屁了。

  大概花了一个时间吃完饭,司机便将两人送回津门这边的指挥部。

  阎解成这次既然到了津门,这也没有急着回去。第二天便随着老谢,对这边的工程现场进行了视察。

  他主要是检查这边的生产情况、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管理情况。

  阎解成也走访了各个工地上的食堂,他告诉大家,食堂是我们工程最重要的后勤保障。

  必须要让大家吃饱、吃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对所有的厨师都提出了表扬跟鼓励。让他们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有人都倍感鼓舞。

  对于工人劳保的配发,培训情况,都做了一番了解。

  不仅走访了各个工地现场,还组织相关干部开了交流会。跟他们探讨工程管理的经验,现场解决了一些问题。

  对奋斗在这里的工人以及铁道兵官兵战士们,做了慰问。

  说实话,慰问结束后阎解成的心情十分复杂。

  那些工人还好,一个月最少有三十多的工资。

  可那些铁路兵,着实让人觉得有些心疼。他们可没有工资,只有一点微薄的津贴。

  据阎解成了解,他们服役一年的一月六块钱。二年七块,三年八块,四年十块,五年十四,六年二十。

  当然了,他们吃饭还是免费的。

  每人每月45斤粮的定量,粗细粮的比例为3:7。粗粮是小米,细粮是大米和面粉。

  小米、大米、面粉的比例为3:3:4。

  可即便条件这么艰苦。每次工地上。需要抢险的时候,他们这些人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他们也毫无抱怨。每个人都笑的很灿烂。

  交通大学那些学生们每月有国家发的22元的津贴。还有他们项目部补发的20块钱的津贴,这一个月都42块钱了。

  阎解成有些思维还停留在后世,他觉得这大学生是他廉价的劳动力。

  可事实上,人家从考入大学的那一刻起。身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从一个农民,从一个市民,自然而然的已经转化成了一个国家干部。

  所以他们的收入,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人。

  阎解成想起当时,有个十六七岁小战士说的话。

  嫩说的,人家可都是大学生。俺们连长都说了,大学生那可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以后国家的建设全靠他们了。俺们可不能跟人家比,领导嫩说俺说的中不?

  这次在基层的走访,让阎解成感触颇多。

  他觉得自己这些年,也渐渐的跟所有的肉食者一样。思想上也都是一些何不食肉糜的荒唐想法。

  对于他们的处境,阎解成也没有能力改变。

  最,他跟老谢商量以后决定。以后每月,按照每人半斤肉的标准,给大家改善一次生活。

  阎解成能够帮助他们的,也只有这些了。再多,指挥部的经费也负担不起。

  从津门回来,阎解成每每想起那个比安安大个两三岁的小战士,便心里难受。

  阎解成通过了解,知道那个小战士叫王四蛋,是中原人。

  家里兄弟四个,大哥已经结婚分出去单过了。二哥、三哥都留在家种地。

  家里条件不好,如今也没娶上媳妇儿。王四蛋他自个儿留在家里,也只能挨饿。

  所以,家里人花了十块钱,托关系将他送到了部队。

  在部队的日子虽然苦,可他还是很欢喜的。

  毕竟,早上喝的小米粥。中午、晚上米饭和白面馒头。

  这种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发了津贴,他也舍不得花。每月都会给家里寄去五块钱。

  这些天,阎解成也没有回家。

  他这段时间都在组织调配车辆,从津门箱梁厂运输箱梁。

  这种项梁极重,只能由进口的几十辆重卡运输。

  运势途中还要格外小心,车辆要开的极慢,生怕碰着、磕着这些箱梁。

  箱梁运输的时候,沿途的村民都像是看稀奇一样的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