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26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比如,王基铭。

  他自认为在钢材研发领域是顶级的专家,还以此评上了工程院的院士,但让他去做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就纯粹是门外汉了,根本不可能带来一点帮助。

  数学家能成为学术鄙视链的最顶端,一个原因是数学家都是最顶级的天才,另外也是,数学学科本身,就站在了科研的最高端。

  另一个好处就是恶心曲世刚了。

  王基铭想起花了十五万,带三个人来听讲座,心口的气都很不顺,他很清楚曲世刚对王浩的重视,就把王浩直接带走。

  果然!

  当听到王浩决定和王基铭一起去武钢研究院的时候,曲世刚都直接愣住了,“什么,王教授,你要去武钢研究院?别啊!”

  “在材料院多好,我们晚上还想让您再指点一下呢……”

  “武钢研究院有什么好去的,别听王基铭在那里瞎吹……”

  “乌拉乌拉~~”

  曲世刚连续说了一大堆,让王浩去武钢研究院的决心更大了,他连续讲了几个小时的内容,再听到什么‘指点’都感觉头大。

  这方面内容都已经讲完了,还是让材料院的人自己慢慢研究吧。

  ……

  王浩跟着王基铭的车一起去了武钢研究院。

  路上的气氛很怪异。

  他们乘坐的是商务车、七人座,来的时候是一个司机和五个人,加上王浩正好是七个人。

  王浩就坐在了中间的位置,他旁边就是丁宗权。

  这是王基铭考虑照顾王浩,因为丁宗权可以说是,武钢研究院研发技术人员中的‘二号人物’,他不知道丁宗权和王浩是有矛盾的。

  他们一路坐着,一路沉默。

  丁宗权真是感觉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他说起研究院的实验可不是为了让王浩来,而是希望他不要来,告诉他研究院后面很吵。

  结果王浩就同意了。

  “你说你一个搞数学的,怎么就接受邀请去武钢的研究院参观呢?”丁宗权实在是感觉非常郁闷。

  不过好的方面在于和王浩说了几句话后,他们肯定不可能迅速亲近起来,但坐在一起倒不会仇视了。

  丁宗权也只能接受。

  等到了武钢研究院以后,王基铭就带着王浩去参观。

  他们先是去了技术高端的模拟控制室,去看一看先进的模拟研发技术,王浩还是第一次进这样的实验室,确实感觉非常的先进。

  然后,他们到办公区各处转了转,见到了好多武钢研究院的人。

  武钢研究院的人可要比第一次去航空材料院热情多了。

  一个是因为王浩是王基铭带来的,另外,王浩本来就很有名气,尤其完成角谷猜想的证明以后,舆论普遍认为,他会是下一届菲尔兹得主。

  他已经成为数学界的‘顶级’,公认的国际尖端数学家。

  在参观了办公区域以后,他们就进入到了后面的操作间,就像是丁宗权说的,操作间一直不断的运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实验。

  今天进行的实验,就是和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的合作项目‘双辊铸轧技术的完善’。

  武钢研究院是对于合金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方法进行验证。

  这并不是说合金实验室比武钢研究院更高端,而是类似的技术完善研究,研发方向会有很多,武钢研究院需要研发的项目很多,他们可不是固定做一种研究,生产的钢材就多达上百种,研发自然是铺天盖地的。

  ‘技术完善’的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就把类似的研究分出去,让给其他专业的实验室来做,而他们要做的只是根据实验室方面提供的数据、改善意见,来做实验进行验证。

  现在就是正在进行验证实验。

  丁宗权负责这个合作项目,就开口解释道,“年后,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那边有了新进展,他们的研究说是能降低钢裂纹出现的几率。”

  “我们就通过实验模拟和实操,进行一下数据验证。”

  眼前就是进行的实际操作,丁宗权也连续讲了很多东西,操作间有个‘张工’也很专业,给王浩讲解着每一个步骤。

  旁边还有好几个人跟着,一起边走边说起来。

  王浩在参观的过程中很少说话,因为他对于实验内容不太懂,但因为实验并不复杂,听了大部分内容以后,也差不多都了解了。

  丁宗权忽然开口问了一句,“王教授,我今天听你的报告说在冷却淬火这一步上,可以通过控制冷却时间,达到强化成品强度的目的。”

  “双辊铸轧技术上,也同样是冷却成型,你觉得这个技术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丁宗权的提问是有些为难人了。

  他倒不是期待王浩能有回答,就只是想难为一下找回点面子,他是有些记仇的那种人,上一次在金属实验室丢了脸,也稍微想找回一点。

  但其实也只是心里安慰而已,类似的提问王浩即便是不做回答,就干脆说自己不懂也根本不丢脸。

  他是数学家,做的也是数据分析,又不是钢铁制造专家,跨行业不懂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王浩去思考了一下说道,“这两者还是有共通性的吧。”

  在说完这句话以后,他就突然感觉,脑中增加许多知识和灵感,知识倒是次要的,灵感则是想到了磁力控制问题。

  他没有顺着去说,而是先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把握冷却时间、钢水流动的时间,肯定会对于最后的成型,以及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个是可以确定的。

  不管是钢铁制造也好,钛合金制造也好,冷却控制时间都能够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强度。

  当然了。

  这方面要进行精细的控制,还需要详细的数据研究。

  王浩继续道,“不过你们是要完善技术,减少钢裂纹、降低次品率,为什么不去主要研究温度场控制,以及磁场控制呢?”

  “磁极电磁不稳定,才是钢裂纹出现的主要原因,温度场控制也同样会造成很大影响。”

  “我觉得这两方面才是主要的。”

  “至于改进工序之类,都是次要的,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所以你们和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合作的项目,我认为,本身没多大意义。”

  王浩并不是针对东港大学的合金实验室,而是基于灵感知识做出的判断,他肯定的口气说出这句话,让旁边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

  包括王基铭、丁宗权,以及张工,还有其他人,都带着惊讶看向王浩,因为他们也不敢说刚裂纹的出现,原因具体是什么。

  虽然有些人也认为和磁场控制相关,但具体有多少相关性也不一定,王浩则是肯定的认为,和磁场控制相关性最大。

  “有科学依据吗?”丁宗权直接问道。

  王浩摇了摇头,“我没有做过钢铁制造方面的研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他很直白的否定,也没觉得有什么丢脸的。

  个人看法,随便说说。

  你们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都根本无所谓。

  其他人都轻呼了口气。

  接下来的参观过程中,王浩又说了几个小建议,但总结在一起,说的内容还是很少,他主要还是进行参观而已。

  等参观全部结束以后,他和王基铭、丁宗权等人一起吃了饭,就被专车送回了酒店。

  王基铭、丁宗权、张工等人,则一起讨论了起来。

  “你们觉得王浩的建议怎么样?他说钢裂纹和磁场控制直接相关,和温度控制也有关系……”

  “无稽之谈!”

  丁宗权摇头道,“他也说了,自己不懂,只是个人想法,而且陈建林那边还是有进展的。”

  张工则带着思索着说道,“其实我一直觉得钢裂纹的形成,和磁场控制直接相关。我们的生产线上,磁场控制装置并不稳定,所以次品率就比较高,而且相关其他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进展都不快。”

  王基铭也点了点头,“我倒是觉得可以验证一下。”

  “虽然王浩没做过钢材研究,但他是很厉害的数学家,这种人都是很聪明的,也许就是从其他方向得到的结论。”

  “科学依据,当然没有,但我们是生产制造,掌握技术就可以了,没必要都用科学理论来解释。”

  “也对。”

  张工道,“试试也没关系,做几次实验,也不难。”

  丁宗权则是完全不看好,他摇头道,“既然说试试,那就试试,反正我是觉得不可能。”

  “就这样了,今天晚上看看结果,设计实验,明后天验证一下!”

  王基铭做出了决定。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实验测试,海伦的申请以及武钢的决定

  对武钢研究院来说,做磁场控制的实验测试前,首先还是要关注正在进行的实验。

  这个实验是根据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对于整个制造过程的流程和细节,进行小幅度的修改,并利用模拟和实操同步进行的手段,达到对于修正后结果的预估评测。

  最终预估评测的结论,比之前还是有提升的。

  丁宗权说了一大堆的数据,最后总结道,“根据这个结果,如果进入到生产线后次品率会降低0.8%~1.76%之间。”

  其他人也讨论起来。

  东港大学合金材料实验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方法,让以双辊铸轧技术为基础,生产出来的超薄钢材次品率再度下降。

  这肯定是提升,只不过是在预料之中。

  武钢研究院和东港大学合金材料实验室合作的项目,在次品率一项上目标是减少一半以上。

  一次实验数据之减少不到2%,进展上可以说是非常的小,从合作项目开始以后,在次品率这一项上,比最开始大概减少了8%。

  数据还算是可观,但耗费的经费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可以说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甚至相差还有些远。

  这种情况也在正常范围内。

  在材料研究领域上,某个研发项目达不到预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技术改善的研发方面,投资个几千万都打水漂,没有任何成果都很正常。

  看次品率一项的数据就能知道,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确实有认真在做项目。

  以双辊铸轧技术生产出来的超薄钢材,次品率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出现钢裂纹,钢裂纹导致的次品,占到所有次品中90%以上。

  只要解决了钢裂纹的问题,其他都可以说是小问题了。

  当天的实验总结会议结束以后,王基铭就宣布要进行‘双辊铸轧技术磁场稳定性对于钢裂纹的影响’的研究。

  这个研究并不是探索性的内容,就只是进行实验进行测试。

  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的项目进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就更让王基铭想要试试,能找到出现钢裂纹的根本原因,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一点点的做研发,即便是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到最后也不知问题是出在哪里。

  虽然测试研究会消耗很多的经费,但如果能找到根本原因,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这个实验测试并不是进行一、两次,而是要在各种磁场环境下制造出产品,在研究产品中钢裂纹出现的几率。

  如果后续还要进行测试,甚至要到工厂的生产线上去试试。

  实验测试也不是直接就能进行。

  武钢的双辊铸轧技术生产线上的磁场控制设备,都是由国外公司提供的,是整体式磁极电磁侧封装置。

  这种装置最初就知道存在一些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电磁感应强度过大,而磁极底部发热严重,同一熔池深度磁场分布不均。

  这也是张工判断钢裂纹和磁场控制有关的原因所在。

  他们想要进行实验测试,就需要找一个稳定的磁极控制装置,对于一般的实验室来说,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要求,但是对于武钢研究院来说,有充足的研发经费,有实力强劲的研发合作伙伴,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王基铭联系到了强磁场物理研究所,对方说可以提供设备支持,甚至技术人员支持。

  当然,前提是资金到位。

  在花费了足以让人心动的资金后,设备和人员很快全部到位,甚至直接运来两套设备,有专门的人员在操作间进行安装,他们还准备参与到实验测试中,服务可以说绝对是一流的。

  在王基铭的协调下,武钢研究院上下都为‘双辊铸轧技术磁场稳定性对于钢裂纹的影响’的研究让路。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实验测试就正式开始了。

  与此同时。

  东港大学合金材料实验室,陈建林收到了武钢研究院发过来的实验报告,看着上面‘次品率降低数值’的数据,还是感觉有些不满意。

  这个研究是陈建林非常重视的。

  合金实验室有用虚假数据申请经费的情况,但有些项目也是用心去做的,武钢研究院的横向项目,就是他们非常重视的项目。

上一篇:猎命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