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苟到无敌,绝不出山 第49章

作者:一剑长歌

  却遭遇皇族云老祖,两者大战,交手数百招,最后无生天王被重伤,狼狈而逃,侥幸逃得一命。

  无生天王逃走后,剩下的无生教叛军不堪一击,被大燕大军击败。

  江洲府等地的叛乱,就此被镇压。

  “无生天王手中也有仙道宝物?”

  楚尘看着手中的情报,眉头一扬。

  这份情报并非来自锦衣卫,而是来自于另一枚棋子。

  江湖百晓生的长老,袁罗生。

  江湖百晓生是大燕江湖最大的情报组织,势力遍布整个大燕江湖,号称大燕江湖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有关大燕江湖的情报,江湖百晓生比锦衣卫更清楚。

  地榜,便是江湖百晓生所立。

  袁罗生是楚尘十多年前随手培养的一枚棋子,这么多年过去,逐渐成长为江湖百晓生的长老,地位不低。

  这份情报就来自于袁罗生,其中详细记录了无生天王与皇族云老祖交手的全过程。

  其中,着重提到无生天王手中有一件仙道宝物。

  “在裴之轩的记忆中,无生教并没有仙道宝物存在,唯一称得上异宝的东西,就只有圣心舍利而已。”

  楚尘翻阅裴之轩的记忆,十分确认。

  裴之轩没有相关记忆,这就意味着无生天王手中的仙道宝物,要么是裴之轩之后的无生教教主所得,要么是无生天王个人的机缘。

  “我的想法没错,大燕国内果然还散落着不少仙道宝物、仙道传承。”

  楚尘面露笑意。

  无论是青天镜,还是无生天王手中的仙道宝物,都源自大燕国。

  只要耐心搜寻,未必没有其他仙道宝物,隐藏于大燕国。

  继续查看情报。

  正是这件仙道宝物的存在,无生天王才敢站到台前,与大燕朝堂叫板。

  只可惜,他错估了云老祖的实力。

  “这位云公公应该已转修修仙功法,成为修士,实力比之寻常先天宗师要强上一筹。”

  楚尘将袁罗生的情报与锦衣卫的情报对比,得出一个结论。

  这并不意外。

  大燕皇族本就有修仙功法,燕南飞将大燕皇族托付给云老祖,自然会将修仙功法传下,以增强云老祖的实力。

  在双方都有法器的情况下,修行修仙功法的云老祖更占优势,顺势将无生天王击败。

  不过,云老祖虽比无生天王强上一筹,但并没有达到压倒性的地步,没能留下无生天王,让无生天王逃得一命。

  “由此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同样的办法若是被外人所知,就不可再用第二次。”

  楚尘从这些情报中,总结出一个经验教训。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承武帝妄图复制昔年威远公击退镇北天王时的办法,结果,导致大燕朝堂大败。

  无生天王想要复制此前他击败于洪等人的办法,结果,落败于云老祖之手,身受重伤,差一点就陨落。

  他要铭记承武帝、无生天王的教训,不可重蹈覆辙。

  甚至。

  如果将这个经验教训延伸一下,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经验教训。

  底牌一旦暴露,就失去了作用,敌人必然会针对这张底牌,做好应对之策。

  “所以,必须要多准备几张底牌,才能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

  楚尘心有所悟。

  只要底牌足够多,就不怕暴露底牌。

  敌人有他这张底牌的应对之策,未必能挡住他另外一张底牌。

  就比如承武帝想要复制昔年威远公击退镇北天王时的办法,不是不可能。

  只要再暗中请出云老祖出手,就可确保万无一失,不说能留下无生天王,但至少不会有大燕大军大败一事。

  “我身上算得上底牌的东西并不多,堪堪一千张飞剑符,但受制于我的修为,只能同时激活十五张飞剑符。”

  “堪比先天后期横练先天的肉身,以及青天境、感灵镜,不,感灵镜算不得底牌,感灵镜的存在,大燕皇族应该有不少人知晓。”

  “底牌还是太少,还得想办法增加一些底牌。”

  楚尘默默盘算着己身的底牌,顿觉己身底牌不足。

  说到底,还是他的修为太低。

  若是他的修为足够,就能同时激活更多的飞剑符,而且,能修行火球术、风刃术。

  修为的提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非能得到足够的灵石,强大的灵药,又或者可以增长修为的丹药,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修为。

  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

  一旦这些东西现世,就可能吸引无数人前来争夺,楚尘就需要跟人拼死争夺,才能获得。

  这非他所愿。

  “还是安心修行,最为稳妥。”

  楚尘扫除心中杂念。

  时间是他最大的优势,何必急于求成。

  再修行个几十、上百年,他必然能突破练气五层、练气六层。

  到那时,他就能修行火球术、风刃术,同时激发更多飞剑符,底牌自然而然就增多了。

  还是那句话。

  无尽岁月的积累下,足以让他积攒下足够多的底牌。

第71章 圣人自污

  承武六年,八月初二。

  威远公平定江洲府等地叛乱,镇压灾祸,收复失地,俘虏数十万叛军,捷报频频传回,引得民间百姓欢呼雀跃。

  但。

  大燕朝堂上的氛围却有些怪异,其原因就在于对威远公的封赏。

  威远公已是国公,爵位再往前近一步,就只剩下一个选项。

  异性王。

  但谁都知道承武帝不可能将威远公封为异姓王,藩王之祸尚未解决,康王、晋王的威胁,还近在眼前。

  承武帝又怎么可能重蹈覆辙?

  可是,威远公如今平定南部叛乱,于国有大功,不可能不封赏,这就导致如今大燕朝堂怪异的氛围。

  皇都内一度有流言传出,此番威远公回朝,承武帝必将封威远公为王,以奖赏威远公数次挽大厦之将倾的功绩。

  这个说法愈演愈烈,在皇都甚嚣尘上。

  “威远公曾数次平定叛乱,又训练出威远军等数只善战之军,战功卓绝,此次回朝,定可封王。”

  隔壁云兮楼的朱掌柜,言辞凿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承武帝。

  “陛下意在削藩,不可能再允许有人封王。”

  李三反驳道。

  两人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不时询问楚尘几句。

  楚尘没有发表意见,只是笑着打哈哈。

  “这是有人要把威远公架在火上烤。”

  看着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李三两人,楚尘若有所思。

  李三、朱掌柜都在议论此事,可想而知,这个消息在皇都内传播得有多广,说是人尽皆知都不为过。

  此事背后必然有人推波助澜。

  承武帝、许相、某个与威远公不对付的大人物,都有可能。

  实际上,威远公平定叛乱的功绩虽大,但远没有达到封王的程度,承武帝完全可以给威远公其他赏赐。

  但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就不一样了。

  威远公尚在镇压叛乱,手握二十万重兵,一旦处理不当,就是惊天剧变。

  以威远公之能,再加上二十万大燕精锐,数十万叛军俘虏,所能造成的影响,比康王、晋王之流,大了不知多少倍。

  不过。

  这场可能席卷大燕的滔天巨浪,很快就消弭下去。

  承武六年,六月初八。

  有妇人敲响皇都府衙的鸣冤鼓,状告威远公始乱终弃。

  这名妇人正是威远公的结发妻子,林氏。

  数十年前,威远公得张太后看重,赐婚威远公,张氏嫡女张荷下嫁,林氏则被威远公所休,孤身一人离开皇都。

  张氏败落,张荷同样受到牵连,被威远公所休,打入大狱,于一众张氏族人发配边疆之地。

  威远公虽然后来纳过几门妾室,但再没有取过妻。

  十数年前,威远公因为怀念往昔的日子,曾找到林氏,与之春风一度,结果,没想到林氏因此有了孩子。

  威远公似是毫不知情,从没过问过林氏与孩子的情况。

  这便有此次林氏状告威远公的事情。

  “不愧是威远公,老当益壮,能常人所不能。”

  李三听闻消息,当即阴阳怪气了一句。

  朱掌柜气急,又与李三争吵起来,他将威远公视作偶像,容不得他人侮辱。

  “威远公非常人!”

  楚尘同样感慨一句。

  不是因为威远公五六十岁还能生子,而是感叹于威远公的算计。

  通过锦衣卫、江湖百晓生搜寻而来的情报,他了解到皇都内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都出自于威远公之手。

  甚至,就连林氏状告威远公一事,估计也是威远公安排的。

  “圣人自污。”

  楚尘在看到情报的第一时间,就明白了威远公所有的算计。

  威远公自知己身名望太高,功高震主,很可能引起承武帝的忌惮。

  是以,威远公抢先一步出手,先行引动舆论,又让林氏状告己身,给己身抹上污点,破了己身的贤名。

  这么做,不仅可以消除承武帝对己身的忌惮,同时,能消弭这场舆论风波。

  果不其然,林氏状告威远公的消息传到江洲府后,威远公写下请罪书,言称己身私德有亏,不便再统帅大军,将返回皇都,自束己身,入皇都府衙接受问询。

  请罪书送入承武帝案前,承武帝当即作出批注,驳回威远公入皇都府衙接受问询的请求,却是默认威远公不再统帅大军,由偏将赵铭安接手。

  承武六年,六月二十一。

  威远公带着数十名亲卫返回皇都,亲入皇都府衙,将林氏接回威远公府,奉为正室,其子嗣同样成为威远公府的嫡子。

  自此,尘埃落定,无人再提及威远公封王一事。

  承武七年,春。

  赵铭安统帅大军,班师回朝,皇都百姓们夹道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