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 第274章

作者:大罗罗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身为资本主义阵营“最薄弱”一环的国民政府都不担心。那作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共产党中央政府,自然就更加不会杞人忧天了。不仅不担心这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会冲击共产党中央政府直辖地区内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着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而且还隐隐有些期盼……期盼着资本主义世界会在这一次的大萧条中彻底崩溃,然后就是赤旗插遍寰球!现在看起来希望还是蛮大的。

  中南海西花厅里面,再度聚集起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们。会议室里面烟雾腾腾,众人都面带在些许兴奋的颜色。周恩来坐在藤椅上,手里捧着茶杯,脸上也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毛泽东则和往常一样,大口大口地抽着烟,不过情绪也挺高涨的。看得出来,中共的领袖们,眼下的心情还挺不错的。

  直隶、察哈尔还有北京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当顺利,农村的地主阶级们都已经被消灭了……而在城市里面,虽然大部分的资本家都及时跑路,逃之夭夭,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的工厂、商铺、银行、钱庄、洋房、汽车,现在已经统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当然,中共对于没有跑路民族资本家们还是挺讲政策的,基本上没有伤害到人,只是划了资本家、小业主等成分……以便和工人阶级有所区别而已。比起农村来要温和许多了。

  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共辖区内的经济也渐渐有所复苏。特别是中共在直隶的土改斗争中获得了大量的地主存粮,大大缓解了陕北、绥远旱灾所造成的粮食紧张。而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等大城市的经济萧条,也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开始缓慢复苏了。

  事实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后世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一无是处。这种体制或许有它僵硬低效的一面,也不容易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因此在同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对峙中落了下风。但是在短期的“战时”条件下,计划经济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优越性。这种经济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整个社会的资源、财富、劳动力集中于一个集权政府之下,由政府根据战争的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将整个社会的战争潜力全部挖掘出来!眼下中共辖区之内,正是实行的这种制度,而且还是刚刚开始,正是干劲最足,效率最高的时候儿。

  “同志们。”共产国际顾问米夫似乎是整个会场里面最高兴的一个,整个脸儿都笑起来了,他用力挥动着手臂,大声道:“敌人正在一天天烂下去!而我们正在一天天好起来!资本主义这个万恶的制度,现在正面临着一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克服的危机!而在这场危机中第一个崩溃的,必将是整个资本主义阵营中最薄弱的一环——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区域。这是毫无疑问的,斯大林同志已经为此做出了指示(指示南中国经济崩溃?)。”

  委员们纷纷用足力气鼓掌,会场上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米夫的目光在会场里面扫视了一圈,将委员们的表情尽收眼底。包括周恩来、毛泽东在内都表情兴奋。米夫微微一笑:“斯大林同志指示中共要做好在南方资本主义制度崩溃之后,接管整个中国的准备。当然中共也要想尽办法加强对南方工人阶级的领导,要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时,将南中国的工人运动推向新高潮!同时,中共也应该加快北方,特别是中共辖区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有必要编制一个五年或是三年经济建设计划。斯大林同志的建议是编制一个三年计划,因为五年内南方国民政府的统治就有可能因为经济崩溃而瓦解,到时候中共就要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制定计划了。”

  周恩来闻言呵呵一笑,站起身,接过米夫同志的话:“顾问同志所说的完全和我党的观点一致。我党现在也正有制定经济计划的想法,只是我党眼下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而且财力也略显不足,似乎很难在三年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不知道……苏联能不能向我们提供帮助呢?”

  米夫眉毛微皱,他已经听明白了周恩来的意思。中共想要苏联的“援助”,可是眼下的苏联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不仅仅是面临着饥荒,而且这个时空苏联的五年计划和历史上有所不同,他们为了用石油向德国和日本交换机器和军舰,所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石油工业投资过大!现在国际油价在美国金融崩溃之后迅速下跌,目前不足80美分一桶了!听说斯大林同志为此后悔不已,这段时间苏联的政治犯和农民们又要开始倒霉了……

第0474章 大萧条(五)

  苏联,莫斯科。

  今年的第一场雪比正常的节气晚了几天,不过却下得分外的大。仅仅是第一场雪,这个苏联的首都就是一片白茫茫的。静静流淌莫斯科河也已经结论一层薄薄的浮冰。偶尔还能听见河底冰凌破裂的声音,那是冰层在不断加厚。

  莫斯科的市面却是异常“繁荣”,每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儿,所有出售食品的商店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扎着头巾裹着厚厚皮衣的苏联老大娘们起得还真是早啊!怪不得一个个都清减了许多。这种需求旺盛的情景在眼下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面儿是决计看不到的。不过在莫斯科和苏联其它大型城市里,却已经持续了两年。自从一九二七年底,苏联放弃过渡性的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起。为了能买到配给的食物就必须要一大早儿起来去排队了,如果去晚了说不定就买不到了……

  根据后世历史学家们的说法,苏联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饥荒!而且还没有到最严重的时候。不过在克里姆林宫里的那位铁石心肠的主子看来,眼下的饥荒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富农囤粮不售,蓄意制造出来的,这是阶级斗争的表现!需要用苏联《刑法》第107条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该条文内容为“通过采购、藏匿商品或不投放市场等手段蓄意抬高商品价格者处以1年以下监禁并没收全部或部分财产,或仅监禁”。

  斯大林一声令下,苏联各个地都纷纷成立了一个机构“粮食收购三人特别小组”。“三人小组”是衍生于战时的一种行政和司法权合一的特殊机构,拥有不经审讯批准逮捕、判刑和处决犯人的权力,在苏联二三十年代各级政权中仍旧存在。这种拥有极大权力的“三人小组”,现在被用来来统一领导各自的粮食收购工作。与内战时期的“余粮收集制”相比,仅是强迫的手段由武力转为刑罚而已。不过和内战时期的那场大饥荒不同的是,现在可没有好心肠的美帝国主义跑来发救济粮了……当年这些美国人也真是多事儿。

  好在现下的美国人自顾不暇,苏联也正以一副欣欣向荣的面貌对着世界。而且还在大手笔的向国际市场上抛售粮食,以换取外汇,好利用国际经济萧条,资本主义国家放松技术出口的有利时机发展他们的重工业!说起来苏联的重工业发展其实就是建立在上千万在大饥荒中饿死的农民的累累白骨上面的。而在这个有点儿走上岔路的时空里面,苏联那些可怜的农民似乎还要多饿死一些才行了!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面,苏联花了过多的资金建设石油工业,而眼下的国际油价却又过分低廉了。呃,这一定是阶级敌人蓄意制造出来,暗害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

  ……

  “啪……”

  斯大林愤怒地把他标志性的雕花烟斗砸到了站在办公桌对面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古比雪夫高高隆起的额骨上。一个小包儿顿时就鼓了起来,不过古比雪夫却浑然无知,豆大的汗珠已经布满了整个脑门。

  “古比雪夫同志!你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面,为什么将那么多的资金用来建造那些该死的油田!那些石油现在根本卖不出去,而且社会主义祖国也不需要用那么多的油。你这个坏蛋,你一定是帝国主义的间谍,一定是暗害分子的头头,或许还是潜伏的托洛茨基分子!你是要葬送我们的经济,要毁掉第一个五年计划!你说是不是?”

  斯大林用一口很难听懂的格鲁吉亚腔的俄语大声咆哮着,站在他对面的古比雪夫只是在瑟瑟发抖。说实在的,斯大林这会儿似乎并没有愿望这位国家计委主席,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优先发展石油工业,然后再用石油出口换取外汇,或者支付机器和军事装备的费用的主意正是他提出来的!只是谁能想到这个国际油价在短短的一个月里面就从每桶一块二三毛美元,下跌到了不足八毛钱呢?这个价钱和苏联开发石油的成本差不多,哪儿还有赚头呢?而且更糟糕的是,每桶八毛钱的石油现在根本也卖不出去!如果那些马上就要投产的苏联油田开始向国际市场倾销石油的话……多半连五毛钱都守不住。

  看到古比雪夫站在那里战战兢兢,一语不发,斯大林更是火冒三丈,大声问道:“古比雪夫同志,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呃,这个意思大概就是,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如果有办法,那就还是同志,要不然……实际上古比雪夫是斯大林一条线上的人,斯大林对他还是信任的,要是还能用就将就着用一下。虽然脑子有点儿“笨”,不过用起来放心嘛。

  古比雪夫也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儿,他对斯大林可是忠心耿耿的,而且也知道斯大林的为人。现在的关键不是他古比雪夫到底是不是“暗害分子”,而是他能不能拿出办法来为苏联搞到一点儿外汇去购买帝国主义的机器。

  “斯大林同志……”古比雪夫眼珠子转了转,马上就想到办法了。他轻轻叹息道:“这一次的决策失误,所有的责任都在我,为此我要向您做最深刻的检查,并且愿意承担一切严厉的处分。”说到这里,古比雪夫抬起头,可怜巴巴地看了斯大林一眼,又道:“不过在这之前,我还想再替您出最后一个主意,以帮助国家挽回一点儿损失。”

  “嗯,这还差不多,现在仔细看看,你又不像是间谍了。”

  斯大林的气似乎也稍稍消了一点儿,不过脸色依旧铁青,一双锐目死死盯着面前瑟瑟发抖的古比雪夫。

  “眼下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帝国主义暗害……不过次要原因却是需求不足。如果咱们能想办法创造出一点儿需求,说不定就能把咱们的石油以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卖出去。这样就能套取到一定的外汇,此外……海军的扩军计划,是不是也能缓一缓?特别是那两艘‘卡尔·马克思’级战列舰……眼下咱们已经得到了全套图纸和技术数据,如果能把这钱省下来去购买机器,咱们自己的造船厂应该也能建造吧?”

  古比雪夫稍稍开动脑筋,办法就源源不断想出来了。斯大林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不过仍然有些阴沉:“可是现在要怎么创造需求呢?帝国主义都在经济危机,谁会来购买咱们的石油?买了去,他们也没有用啊?再说那两条贵得要死的军舰,又有谁能够接手呢?”

  古比雪夫轻轻吁了口气,微笑道:“中国人应该会要的,军舰和石油他们都需要……不如就想办法让他们来接盘。根据共产国际送到计委的参考资料。南中国的国民政府手头有大约二十亿美元的黄金外汇储备!他们有这个支付能力。”

  “把战列舰卖给中国的国民党……”

  斯大林在古比雪夫面前来回地走动,眉毛又渐渐拧起:“他们现在已经有两艘‘卡尔·马克思’级战列舰在建了,如果……再得到两艘,就有四艘战列舰了。这对苏联的国家安全倒是不够成多大威胁,只是他们会买吗?”

  “我们可以让中国共产党想点办法,他们现在可掌握着中国的中央政府,应该会有办法的。”古比雪夫稍稍犹豫了一会儿,又接着出主意:“我们的也可以让中共设法推动国民党从我们这里采购石油储备起来,他们这两年在广东省建设了一个大型石化基地和大量的储油设备……那是用来加工提炼和储存页岩油的,当然也可以提炼和储存石油。”

  “……我们的两艘军舰现在已经支付了五千万美元,后面还要付出两千万美元。我们可以打折卖给中国,只要他们能给我们两千五百万美元就成,这样咱们一下子就多出四千五百万美元的外汇了。可以趁着资本主义的大萧条从国际上购买廉价的机器设备,以后自己建造战舰。至于……石油,如果能以八毛钱一桶卖出去咱们就保本了,还能略有点儿利润。不过咱们的成本是用卢布支付的,收到的却是美元。如果能让中共说服国民党在未来几年内从我们这里买入两亿桶石油储存起来,我们就能收到一亿六千万美元。两者相加就有两亿美元进账了,再出口一些粮食,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所需要的外汇就出来了。只是这样一来很可能加强了国民党的实力,让他们在未来有足够的燃料维持一支庞大的海军或是机械化陆军。”

  斯大林却是微微一笑,无所谓的一摆手:“中国人有强大的海军对咱们威胁不大,反而会加深他们和日本、英美的不信任,这对苏联是有利的。至于机械化陆军嘛……我们只要在从得到的外汇之中拿出一千万帮助中共建设起最基本的重工业和军备工业,让他们去牵制国民党就可以了。有了这些报酬,那些中国共产党人才会卖力地帮我们去做国民党的工作嘛!幸好他们和国民党还没有完全决裂。古比雪夫同志,看起来刚才我是误会你了,你还是一心为我们的苏维埃祖国着想的。”

  ……

  北京收到斯大林的要求后,感到有些为难。毕竟眼下国共两党已经处于冷战之中,而且国民党左派从国民党中分裂出去之后,中共对国民党决策的影响力也大为下降。更主要的是,如果现在中共想要促成中苏之间的交易,那势必要向国民党右派示好,最起码就不能再否认武汉国民党中央为国民党合法中央了吧?这样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地位又该如何处理呢?可要是拒绝斯大林的要求,又可能使刚刚有点希望的“苏援”泡了汤,中共的重工业建设计划只怕就要面临更多的曲折了。

  周恩来这一次并没有马上召集政治局委员们来讨论这个问题,而是先到了居仁堂和毛泽东私下交换意见。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轻轻挥舞着夹着香烟的大手:“恩来,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国民党左派身上!我们的革命事业,还是要靠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的努力!眼下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苏联也愿意帮助我们,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我们应该要好好把握住。”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周恩来轻轻点头:“可是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又应该如何处理呢?武汉方面一直坚持要我们取缔这个委员会,我们可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

  毛泽东沉沉一笑:“我们的朋友是国民党左派同志,并不是这个革命委员会嘛!我们可以让他们的转入地下,不要公开打出旗号。同时在中央政府里面给他们安排相应的职位,比如现在的副总统人选还空在那里,我看可以让邓演达或是李济深来出任嘛!此外我们还要成立政治协商会议,可以让宋庆龄出任政治协商会议主席,还可以邀请国民党也来参加嘛!”

  “……而且苏联出售石油和低价转让两条在建的战列舰给国民党,对国民党来说也是好事情嘛!他们不是一直在扩张海军,储备石油吗?我们从中牵线搭桥那是帮助他们,并不是要他们施舍。我看这件事情可以通过南北交流协会大大方方提出来,他们很有可能正求之不得呢。”

  周恩来闻言一愣,细细一想,觉得毛泽东所言也有些道理:“润之,那如果国民党很痛快地就同意购买战列舰和石油了,我们还要请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转入地下吗?”

  毛泽东淡淡一笑:“要的。现在看起来这些人在地下的作用比地上更大,还是请他们取消革命委员会的名义,然后再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参加中央政府和政治协商会议吧。”

  周恩来眉毛微皱,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

  这场世界性的大萧条终于开始渐渐影响到南中国的经济繁荣了。首先受到打击的就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几乎在华尔街大崩溃的同时,上海联合交易所也经历了一场崩溃式下跌,一夜之间跌去了几十亿法币的财富!随之而来的就是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暴跌。再接下来,则是大量的中小银行和钱庄纷纷倒闭歇业,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大多都在股市和楼市的下跌中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不过这些麻烦还不是最致命的,毕竟南中国十大商业银行现在还都保持着良好的运营状态。可是到了十一月底,危机不但没有像当初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很快过去”,反而是愈演愈烈了。终于……支撑起南中国经济繁荣的基石——外商直接投资也开显露出抽逃的迹象。原本对经济一派乐观的国民党大佬们,渐渐也开始感到不妙了。

  武汉东湖,国民党中央党部。

  近段时间,被胡汉民召集到中央党来的财经专家越来越多,在他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面频繁开会。这个会常常一开就是几个小时,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可总也讨论不出一个尽善尽美的解决办法出来。

  国民党大佬和南中国的财经精英们现在分成了两派,罗家叔侄和孔祥熙为一派。主张实行激进的财政政策,暂时无视财政赤字,依靠中央银行投放货币购买建设公债的办法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铁路、公路、电力、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都要加快建设。同时对外资退出的重要重工业企业,国民政府也要以财政资金加以接盘,要确保钢铁、化工、造船、有色、军工、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罗耀国甚至提出要仿效苏联制定一个“五年投资计划”,争取用五年时间,利用国际经济大萧条,建设成本低廉的机会一举完成南中国的初步工业化。要让中国的钢铁、电力、煤炭、铁路运营里程等重要的工业化指标都达到世界前六名的水平!即排在美、德、英、法、俄之后,超过意大利和日本。

  而另一派则是蒋介石、许崇智和宋子文。他们主张要努力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个药方也是目前世界上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蒋介石等人认为南中国的经济有着足够的竞争力,不需要政府下猛药干预市场,就能从这次打击中自己复苏过来。而政府的责任则是保持财政稳健,控制赤字规模,而不是依靠滥发纸币来饮鸩止渴……呃!这个还是蒋介石吗?真是太荒唐了。

第0475章 五年计划

  公元一九二九年底,武汉已经被刺骨的冬寒所笼罩。这里的天气是南方特有的那种湿冷,一点寒意,似乎就要侵入骨子里面。

  在东湖之畔的憩庐里面儿,壁炉里面木柴正熊熊燃烧着,室内温暖如夏。客厅里面,茶香馥郁。蒋介石穿着一袭长衫,光头没有戴帽子,悠然自得地坐在客厅的沙发里。手里面捧着一盏清茶慢慢品着,笑吟吟地听着罗耀国和宋子文在他面前争论不休。

  “子文先生,这一轮的经济萧条绝不会在短期内结束的。这次的经济危机不同以往,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强国的生产效率不断高速增长,可是工人的工资却停滞不前。低工资造成的总需求不足和高生产率带来的总供应过剩的矛盾绝对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得以解决。而政府现在要做得也绝对不是维持所谓的预算平衡,而是创造需求,只有需求被创造出来了,经济萧条才有可能过去。要不然经济就一定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经济一轮轮下滑,工厂一批批倒闭,工人则成千上万的失去工作!而失去工作的工人又会造成需求不足,反过来让经济进一步下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要解决问题也只有政府出手创造出需求来,要么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么就是扩军备战!”

  罗耀国这会儿侃起经济来也是头头是道,一点儿也不像是个总参谋长,更像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经济专家。

  可宋子文却是边听边摇头,眉毛也越拧越紧:“辅文老弟,你的这个办法完全是饮鸩止渴。如果现在咱们放弃财政平衡,依靠政府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加大投资。实际上就是在靠印钞票维持投资规模和经济总量,这个钞票印得太多了可是要变废纸的,北洋政府和奉系军阀们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你难道就视而不见了吗?再说了……就算你能不负责任印法币,可是外汇又怎么办?你能变出外汇来吗?现在全世界都在紧缩,我们的出口肯定要大大萎缩。而你又要大规模搞重工业建设,就又要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到时候外汇只有出去没有进来,用不了几年就要见底的。到时候我们用什么来偿还外债?要知道,现在咱们的外债规模可大得紧,而且还是用关税、盐税、铁路、工厂在抵押的。到时候你就不怕列强来咱们国家接管海关,拆机器设备?”

  罗耀国微笑摇头,还没有等他开口反驳,宋子文的话又像连珠炮一样不断轰炸出来了:“再说了,咱们现在如果用政府发行的纸币和手中的外汇建成了大量的重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又哪里来的需求?他们帝国主义国家的工资水平那么高,最后都不免陷入萧条。而我们的工人收入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又是再勤俭不过了,到时候还不是生产过剩,一样的大萧条?难道我们到时候也学帝国主义那样,也发动侵略战争来转嫁危机吗?”

  蒋介石听了只是叹气:“难哪!我们自己都不统一,怎么可能去发动侵略战争转嫁危机呢?这个世界上哪儿有这样的国家嘛?再说了……咱们要想扩张,向北向西就是苏联,向南则是英美法。这些列强就算是我们发展起来了,也不是能打败他们的,搞不好就和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一样了……”

  蒋介石和宋子文相互看了一眼,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无奈。

上一篇:苏联1991

下一篇:天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