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导演 第228章

作者:白是一种境界

“哈哈,说了这么多好莱坞的感受,可以发现你还是以华语片为重。那么对于现在,很多影迷观众,还有很多媒体对你的争议,你自己怎么看?还是保持公开信上的态度吗?”

万小虎欠了欠身,说:“我在美国拍电影,没有太关注这个争议,回来之后,他们都跟我说,你现在形象受影响很大。然后想说的话有很多,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放在三年前,我可能很难过,为什么大家都不理解我,现在反而想开了,我接受大家对我的批评,也会在以后更专心的投身于导演事业。”

“你还有话没说完?说说呗,今天来了很多观众,肯定都想听你说说心里话。大伙,是不是啊?”

“是。”观众齐声回答。

万小虎笑了笑,最终还是开口说:“我是一个想法很复杂的人,不仅仅局限在拍电影上,很多东西都会去尝试一下。而现在媒体会把你圈住,给你安排一个身份,他们说万小虎是第代导演扛旗手,我从未承认过,他们说你是商业电影导演,我喜欢拍商业片但不代表我就不会拍艺片,他们说你万小虎要跟张一谋争,我从未想过。我不算一个纯粹的导演,我也喜欢名利,但是我更倾向于创作自由,趁着还年轻,去闯去做。”

“你现在才23岁,媒体对你的要求太多了。”

“你做出了成绩,别人才会对你有要求。我很感激大家肯定我。电影的创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你不能三心二意。现在大家说万小虎拍电影不专心,我虚心接受。只是有一些工作,观众是看不到的,而媒体又会对你视而不见。”

“什么样的工作?”

“就拿《风声》来说,停拍一个月,不是说剧组不运转了,只是把原本排练的时间增加了,剩下的戏份都是在滨城拍摄。在一间叫裘庄的城建筑里拍摄。本身它的场景局限性,你就要用演技来弥补,排练的时间越长,对这场大戏的渲染会更足。媒体他不报道这些,他只关注,哎,万小虎偷懒了停拍。哎,万小虎去拍《电锯惊魂》不专心了。事实上一个导演手上有几个案,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所以你在公开信里说,‘我不会按照别人为我设计的剧本走路’,因为你一切都是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你说辞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导演,因为你已经给它安排了后路。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部动画片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并没有因为万小虎辞了导演,不专心了,就不好看了。”

“对。”

说完,电视的画面切换。做了一段概括的叙事。

“从《独自等待》一路走来的万小虎,并没有如大家所想的那样。迷失在成功之,依然鉴定的按照自己的剧本走下去……而接下来他将把《风声》的拍摄进行下去,完成手的又一块的拼图。”

“下周的节目,我们将继续走进万小虎的的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看待一部电影的创作和形成,并领略《风声》是怎样的一部谍战大片。”

画面切到万小虎,万小虎笑着说:“摩斯密码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间谍手段,它能藏身于任何你想的到的地方,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风声,因为风能够传递消息,有风的地方就有风声……”

“对于未来和现在,他有怎样的感悟与期待?”

画面再度切到万小虎:“有一阵我什么事情都想做,然后有个人问我,她说你这么拼命累不累,你不累我都累了……”

字幕在屏幕的下方滚动。

镜头在演播大厅上空旋转拉升,万小虎和杨澜似乎在和观众互动,笑得很大声。

“对于现场观众让人忍俊不禁的问题,万小虎又是怎么样回答?”

“京城卫视下周尽情关注《杨澜访谈录》,《万小虎眼的电影(下)》,分享他和他对电影的想法。”

……

《杨澜访谈录》的播出,让未曾停止的争议,稍稍告一段落。让很多被媒体肆意报道的内容转向了合理轨道,也让不平静的影迷们,渐渐理解了万小虎。这不是一位自我膨胀的导演,他在兢兢业业的努力着。

而接受了采访之后,万小虎连一口气都没喘,就前往了滨城的裘庄。

裘庄是在滨城海边的悬崖上搭建的外景建筑,只是一个外景建筑,裘庄内部的戏份,还是在滨城的摄影棚拍摄。

为了拍摄出裘庄壮阔的风景,万小虎还特意通过神龙大侠数字绘景公司,联系了好莱坞特效团队,曾经合作过《哈利.波特》和《碟谍》的团队,对裘庄进行航拍。陡峭的悬崖、黑色的海、规模宏大的建筑,这都是国产电影看不到的壮阔雄浑景象。

不只是裘庄的航拍,过几天还要返回海津市,去航拍三千人的集市景色,争取把电影背景的大时代融入镜头之。否则单凭密室的戏份,根本花不了5000万的投资。以前万小虎没钱,能省就省,现在有钱了,自然要制作精良。

航拍还算不了什么,关键是裘庄的道具,全都是从全球搜索过来的古董,营造年代感。从美国空运的手术箱独一无二,书架上的道具书均为当年的历史物,唱片机和黑胶唱片是私人收藏……最贵的一架古董钢琴光租金就数十万。

《风声》,是一部诚意之作!

回到剧组,万小虎立刻召集所有人,大声的宣布:“兄弟姐妹们,我回来了,从今天起,《风声》再起!”

0216【就在这里】

“抬高一点,把镜头抬高一点!”

滨城的石槽海边悬崖上空,一架红色的模型直升机盘旋,不时的围绕着悬崖上空俯冲而过,机头的一台航拍摄像机正在将悬崖的风景收进镜头之。而万小虎就坐在不远处山顶的一处石台上,伸头出去,不时的对操纵模型直升机的摄影师吩咐什么。

航拍对于大陆这边的电影拍摄来说,还是个高难度的手段,从操作模型机到精贵的设备器材,都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进行,才能拍到完美的画面。为了把裘庄的航拍拍好,《哈利.波特》的特效团队亲自到场,与万小虎合作拍摄。

力争拍出最美丽的画面,最震撼的场面。

“嗡嗡嗡嗡嗡嗡……”

模型机别看不大,却是上百万的造价,在天上飞,分分钟都是钱。机上装载的拍摄设备,更是每小时数千美元的计价费用,还有工作人员的工资。加起来航拍一个小时七万人民币就滚出去了!

当然,对万小虎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把风景拍好,要把技术学到手。

作为一名志向远大的导演,只要能提高自己的导演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航拍持续了三天时间,从滨城的石槽海边,全方位的拍摄裘庄外景,仅是400尺的胶片就用去了二十多卷。裘庄的航拍结束,接着又是一大挑战,海津市的古镇复原完成。三千多人的群众演员也从海津市调集过来。

群众演员大多是附近镇上的住户,30元一天。换上衣服,在古镇闲逛就可以了。

这一段是影片开场庆祝汪伪政府双十节的大场面戏。

为了还原历史,是按照当时拍摄的珍贵照片,来还原原本样貌。

剧组选定的是海津市的解放北路,解放北路整条街都是物,并且拍摄时不能影响周围的交通,还要确保物的安全。在这条街拍摄需要拿到诸包括公安、交通、风貌办在内的十几个相关部门的许可。

筹拍期间,万小虎交代下去的时候。从华谊兄弟请来的执行制片,摇着头说:“不可能。”

设计的部门太多,关系太复杂,没办法拿到拍摄许可。

最终还是多方寻找关系,花了两个月时间,和大把的金钱,并且请了海津市一位副市长亲自出面。才将所有手续跑了下来。跑下来之后,根据相关规定,整条街上的任何古建筑都是物,在打景的过程不能使用钉。

又花了几百万,成立了一个布景指挥部,确保在保护物的前提下。将整条街按照老照片原封不动的整体还原。

然后动用了十八台发电车,五十多万的灯具,把节日喜庆的场面营造出来。然后光是群众演员的化妆,剧组就调集各大化妆公司,开了二十组。从下午就开始画,一直画到晚上。摄影机摇臂。轨道机车,各种器材都一一布置妥当。

这才有了这一次的双十节大戏。

三千人的场面,这是国产电影抗战历史片的最大规模拍摄。

万小虎为了营造自然的拍摄风格,要求摄影师先拍手持跟拍的镜头,也就是有些微微晃动的镜头。

刚开始时拍出来的画面惨不忍睹,因为前后左右都是人,摄影师看不到方向,也抗不稳摄像机。

万小虎拿着大喇叭,站在十字街口的左边,不时的喊话:“A组A组,把你们的人带走,不要围着摇臂!”

“B组,B组的组长是哪个,把你们的路线重新安排一下,走的乱七八糟!”

“G组的人呢,到你们了!”

“摄影组,把8米的摇臂推走,换上12米的摇臂!”

吵吵闹闹,拍拍停停了十几次,才安排好线路,从晚八点开拍,到了晚上十一点半,才拍完了这组镜头。第二天,再次补拍了几组大摇臂的俯瞰镜头,才算结束。

当晚在小饭店里,万小虎和几个副导演喝着小酒,感慨:“两天的戏,忙了将近四五个月,花了马上都上千万了,拍了才两天就结束!啧啧,都是钱啊!”

“一分钱一分货,这样的大场面才能震撼到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