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三大少
在灾民中,郁保四偶然遇到了曾经在沧州城牢城营外开茶酒店的酒生儿李小二。
那李小二本是东京汴梁人,当初在东京时,多得“豹子头”林冲看顾。后来那厮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
李小二坏了名声,在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迤逦去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留在店中做过卖。
李小二毕竟是在东京汴梁的大酒楼里干过酒生儿的,颇有一些卖酒手段。那酒店主人因见李小二勤谨,安排得好菜蔬,调和得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卖买顺当,就招了李小二做了女婿。小人夫妻两个,权在牢城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后来,李小二在牢城营外见到了发配沧州的林冲,为了报恩,殷勤服侍林冲。
当陆虞候、富安和牢城营管营在李小二酒店里秘密商议如何害林冲时,被李小二听到,悄悄告知了林冲。
林冲由此对陆虞候等人有了戒备之心,后来火烧草料场,林冲在山神庙杀了陆虞候三人,逃离了沧州。
李小二与林冲有这么多交情,一直也牵挂着林冲的下落。日后听闻林冲上了梁山泊落草,李小二就记在了心里。
今年这次大洪灾,李小二的茶酒店也被水淹了,他老婆不幸被洪水卷走,不知所踪。
李小二挣扎着逃得一命,眼见得家破人亡,举目无亲,不知投奔何人。思前想后,李小二想起了梁山泊上还有个恩人林冲,就决定去投奔他,也跟着过一过那传说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
在路上,李小二碰到了郁保四一伙儿,他见郁保四身姿雄伟,定是一条江湖好汉,就有心引他一起上梁山入伙,作为给林冲的见面礼。
彼此认识,相互攀谈之后,正没去处的郁保四与李小二可谓是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南下郓州,去投奔水泊梁山。
第二百六十一章 募兵防乱
郁保四和李小二一路穿州过府,进入了郓州境内。在路上,郁保四又收了一些灾民中的泼皮无赖,凑了上百人,沿途硬讨强要,借着受灾的名义吃大户,好吃好喝地就来到了东平湖畔。
郁保四没有来过这郓州,因此这时错把东平湖当成了梁山泊,也将东平湖南岸的东平府当作了梁山泊南边的济州府。
李小二上前寻人打听了一下,跑回来对郁保四说道:“哥哥,我等到了东平府!这湖乃是东平湖,不是梁山泊。我等还需向南走,才能到达梁山泊。”
郁保四摸了摸他的大肚子,皱眉说道:“那梁山怎的这般鸟远?老爷我都走了半日了,还未看到梁山泊的水!兄弟们都饥渴交加了,得寻个所在吃饱喝足,再上路不迟。”
听了郁保四的话,他身后一个心腹喽啰突然指着东平府城墙外的一排木棚说道:“哥哥,你看!那前方莫不是官府又在赈灾发放饭食?不如我等也去那里吃?”
郁保四定睛一看,果然有许多灾民从那木棚处捧着碗走了出来,蹲坐在城墙的墙根下吃食,看来又可以带领着手下这帮人去吃白食了!
……
东平府城墙的西门外,官府新搭建了一排高大的木棚。不过,这木棚却与阳谷县外用来施粥的粥棚不同,这是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用来招募禁、厢军的募兵棚。
北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建国之后,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这般做的目的,主要就是防止受灾的流民聚众闹事,揭竿而起,动摇朝廷的统治。
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经总结说道:“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变生,有叛兵而无叛民。“
赵匡胤认为这样的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有利于巩固朝廷的统治根基,消除动乱之源。
北宋朝,除了灾年招募饥民为兵之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经应募,终身为伍。
北宋规定,诸路募兵由长吏或都监施行,以“兵样“或“木挺“为标准,选壮健者充禁军,其短弱者充厢军。
新兵入伍,即在脸部或手臂刺字,以标明军号,故招募又称招刺。其家属可随住军营。
宋军实行拣选制度,每年春秋按上、中、下三等标准进行训练考核。壮健有武技者,可由厢军升禁军,武技出众者,优给赏物,可补阙阶官。武技不及下等者,马军降为步军,又不及则降为厢军。老弱者或降低级别,或削除军籍,或降充“剩员“和供军中杂役。
禁军、厢军以及土军,一般60岁退役,其衣粮供给减半。阵亡军士家眷有抚恤,伤残也有安置的规定。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募兵制在北宋初期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募兵制下士兵的职业化、终身化。士兵成为职业军人,和平时期也不再回家种田,负担减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逃避兵役的现象,士兵可以毫无顾虑地作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使广大农民摆脱了沉重的兵役负担。
兵农分离使民户避免了因服役而造成的生活动荡、夫妇分居,无论是对发展生产还是对人民生活,都是有益的。
其次,在北宋的募兵制下,为安置禁军裁汰下来的老弱而建立的厢军,承担了大部分的徭役,从而使北宋的农户基本上摆脱了力役负担。
没有兵役和徭役,为北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劳动者对封建政府依附关系的松弛,也为北宋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劳动者较少兵役和力役负担对北宋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这世上本没有万灵药,北宋初期对维护统治有奇效的募兵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产生了诸如军队数量臃肿、军费负担沉重等问题。
北宋中期以后,由“三冗”导致的“积贫积弱”始终困扰着北宋政府。而“三冗”之中,尤以“冗兵”为大患。
宋英宗治平年间任三司使的蔡襄说过:“今天下大患在兵……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一分给郊庙之奉、国家之费,国何得不穷,民何得不困?”
军队数量过于庞大,成为北宋财政负担沉重的主要原因。宋王朝养兵数量日渐增多,国家一遇凶年荒岁,宋政府便在饥荒区实行募兵,以解除“不收为兵,则恐为盗”的隐患。以至兵员逐年增多,军费开支变得越来越大。
特别是宋仁宗时期与西夏大规模开战后,军费开支更为巨大。国家财政收入有限而养兵耗费常占八九成,以至于宋代总是财政空虚,并陷入不能自拔的“积贫”状况。
理论上,募兵制的职业军人不事生产,有更多时间狠抓技战术训练,实际上却不一定。
训练也是要花钱的。毕竟训练肯定会造成武器装备与战马的损耗,士兵还需要加强营养补助。对于募兵来说,训练和作战都需要赏钱才会有动力,在钱不够用的情况下,募兵的训练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到了北宋后期,朝廷日常养兵的军费开支已经占了全部财政支出的八九成,自然没有多余的财力去保证士兵的训练强度,士兵的战斗力变得更为低下。
这就是为何梁山泊周边的济州府、东平府等地官军众多,却剿灭不了梁山上一伙强盗的原因。这些连强盗都打不过的禁军,后来遇到了如日中天的精锐金国军队,怎不被打得满地找牙,溃不成军?
并且到了这北宋末期,在腐败政治侵蚀下,募兵制更多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
农民虽然不再被征服兵役,得以全力务农,有利于发展生产,但却要为此付出更多的赋税养兵,尤其是要供养全国一百多万的冗兵,使得农民负担过重,更加贫困,激化了社会矛盾。数年后江南的方腊起义,就与赋税过重不无关系。
纵使募兵制如今已经是有许多弊端,但郓州兵马都监董平却还在大张旗鼓地操持此事。只因按照惯例,在灾年做好了募兵之事,朝廷会对他奖赏提拔。
第二百六十二章 郁保四误闯募兵棚
此刻坐在城门外的木棚里,正在指挥手下招募兵士的一个军官,却并非兵马都监董平,而是他手下的一个将领,东平府雄威第八将王俊。
王俊乃是东平府本地人,年约二十七八,身长七尺五六,白净面皮,剑眉大眼。因他枪棒娴熟,从军后经过数次教阅,被提拔为东平府禁军雄威第八将。
这王俊少时也读过书,不是那种只会舞刀弄剑的粗人。因此,兵马都监董平这次让他负责在灾民中招募精壮,充实到禁军和厢军中。
受到董都监的重用,王俊本应该心下欢喜,可此时王俊却是愁眉不展地看着眼前排队接受检阅选拔的灾民。这些人,也太瘦弱了吧!
在募兵棚外,几个军士正在用木梃丈量应募灾民的身长。身长超过标准的,即可算过了第一关。度量身材后,另有军士带着合格的靑壮到旁边的场地,检查应募者的跳跃动作,以及让他们视远,检测视力。这三项都过关的,则招募入禁军。
可惜,莫说是三关,在第一关就没有多少人能够过关。排队等候选拔的灾民中,就难得见到一个身材高大健壮些的灾民。
王俊从清晨坐到晌午,也没有招到多少符合要求的军士,不由得心中烦恼。他无奈之下,只得指挥那些负责检阅选拔的军士,降低一些标准。对于身高略差一些的,就让他们试射弓箭,对于比木梃刻度低一二寸的,令射八斗力弓;低三寸的,令射九斗力弓。只要这些灾民能够开弓射箭,就算合格,记录在册录入禁军。
众人听了王俊的安排,又是一阵忙碌,对标准宽限了少许之后,达到条件应募入伍的人增加了一些。
这也是无奈之举啊!王俊叹息一声,躺坐在椅子上,扇着扇子闭目养神,回想着今日从灾民中得到了一个消息。
据几个灾民说,他们都是从阳谷县流落到这东平府来的。与他们一起逃难来的灾民,身强力壮的大多留在了阳谷县。
据说在那阳谷县,有一个有钱的大财主西门大官人在花钱招募乡兵。那西门大官人不仅给选拔上的青壮提供衣食钱财,还为通过选拔的灾民一家老小提供新建的屋舍,并承诺为他们提供过冬的衣食和来年春耕所需的物资,让他们能够在阳谷县安居乐业。
由于西门庆大官人那里给出的条件比官府招募禁军的待遇还要优厚,灾民中身强力壮的人大多选择了投靠西门庆大官人。只有那些选拔不上的灾民才留在县城外等着官府施粥度日。
阳谷县养不了这么多灾民,就告知这些灾民,东平府城外在招募禁军、厢军,让在西门堡没有被选中的灾民们再到东平府来试一试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