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256章

作者:木木三大少

第三百九十四章 柴进是幕后黑手

那沧州知府和夫人急急地查看过小衙内,发现小衙内只是衣衫上沾染了许多血迹,自己却未受到半分伤损时,心头方才如释重负。夫人破涕为笑,自顾紧抱着小衙内入内堂去了,也不让侍女来帮自己抱那小衙内。

夫人走了之后,知府这才将目光投向朱仝和他身边的西门庆。见朱仝身上也有许多血迹,知府关切地问道:“朱仝,你可是受伤了?”

“谢恩相挂念,小人无事,这血是小人杀了梁山恶贼后沾染上的。今夜小人失职,被梁山贼人趁乱盗去小衙内,险些酿成大祸!幸得这位西门大官人相助,小人方才拼死救得小衙内,不负恩相栽培。今夜让恩相一家受惊,小人实是罪该万死,请恩相降罪!”朱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伏地磕头认罪。

这倒不是朱仝惺惺作态,而是他的真情流露。朱仝发配到沧州之后,知府相公对他青眼有加,将他留在身边候命,没有按规矩将他下到牢城营里去受苦,更别说吃打甚么配军必领的杀威棒了。俗语说士为知己者死,朱仝也是一个讲义气,有恩报恩之人。知府相公如此厚待朱仝,朱仝心中自然想的是对知府尽忠效力。

再者小衙内年方四岁,却是生得端严美貌,聪明可爱。他对朱仝特别亲昵,朱仝与他相处半月,又何尝不是感情日浓,将小衙内看作自己的心头之肉?

此刻见到知府衙门上下乱作一团,恩公的脸都被抓破,再想到对自己那么信任依赖的小衙内险些因为自己结交的梁山强盗而被残忍杀害,朱仝自感罪责深重,因此对着知府相公伏地请罪。

那知府见状,连忙扶起朱仝,又对西门庆躬身致谢,接着就问朱仝今夜之事的来龙去脉。

朱仝在回城之路上,西门庆已经对他反复叮咛,要他在回禀知府相公时,万不可说是梁山强盗为了请他上山入伙,才以杀害小衙内相逼。因为沧州知府若是知道这一层实情,心中难免会对朱仝与梁山强盗的交情心存芥蒂,纵然此番不会责罚朱仝,日后也难再信任朱仝,放心地将他留在身边。

朱仝也不是蠢笨之人,得到西门庆的指点后,他在回禀知府相公时就回避了梁山泊吴用等人专程来赚他上山这一点由头,而是对知府说不知那些梁山恶贼因何潜入沧州府,并趁着看河灯的人多抢走了小衙内。

朱仝说,自己心急之下不及回报,只能一路急赶追出城去。当自己追上梁山强盗后,不想对方是早有预谋,人多势众。自己陷入贼人的包围,双拳难敌四手,眼见得就要败下阵来。

在此危急之时,幸得西门大官人带人路过,撞破了梁山强盗的阴谋。大官人见义勇为,带人打跑了强盗,救下了自己与小衙内。自己也趁机反击,杀死了梁山泊的强盗头领“铁笛仙”马麟。

为了护得小衙内的周全,自己不敢再去追击逃跑的梁山强盗,只得拜托西门大官人护送自己与小衙内先回到府中。

那沧州知府听完朱仝的禀告,皱眉问道:“此事颇有蹊跷,那梁山泊可是在京东西路的济州,强盗们如何远赴千里来我这沧州作恶?朱仝,想你也是那济州人,此事可是与你有关?”

朱仝急忙答道:“不敢欺瞒恩相,小人在济州郓城县曾经担任过都头,身负缉捕盗贼之责,的确与那梁山泊中的强盗多有冲突,得罪了一些贼人。此番梁山强盗前来,或许也有此缘故。不过,单只为了小人,那梁山泊也不需来这许多人,或许那些贼寇还另有阴谋。小人从前就听闻这沧州横海郡的‘小旋风’柴进性喜结交江湖好汉,昨夜在混乱中又曾听贼人口中说到柴大官人,因此小人怀疑那些梁山强盗前来沧州作乱,与那柴进脱不了干系!”

朱仝这些言语,也是西门庆与他在路上商议好的。朱仝早知柴进与宋江等人多有联系,此时为了洗清自己,当然是不会再替柴进隐瞒,而是要借机将麻烦都推给柴进。而对西门庆来说,也必须引得官军前去捉拿柴进,查封他的庄园。如此真真假假,柴进等人上山后只会认为自己的万贯家财全部落入沧州知府的手里,不会明白究竟是甚么人袭击洗劫了他的庄园。

果然,当沧州知府听说是柴进在背后策划了这起针对他的阴谋时,顿时信以为真,勃然大怒地分付身边虞候速去点兵,自己要亲自带兵上门捉拿反贼柴进。

对于柴进、西门庆这种地方豪族来说,是各州县地方官治理地方最为关注之人。

若是地方豪族支持州县地方官施政,则诸事顺利,地方官员很难不出政绩。就如西门庆之于阳谷县知县和郓州东平府知府,就是他们很好的助力。

而若是地方大豪族不支持州县地方官员,则要在这种地方出政绩,那可就是难上加难。而柴进柴大官人,显然就是这后一种地方豪族。

柴进这厮依仗着有祖传的“誓书铁券”,专与官府暗中作对。包庇罪犯、培养亡命,怎么搞乱地方,他就怎么来,历任沧州知府对这个前朝皇室后裔大是头痛,恨不能惩戒一番,只是苦于没有好的机会。

去年沧州遭遇水灾,那柴进身为沧州第一大户豪族,有钱去养一帮亡命,却舍不得出钱帮官府赈济灾民。为了此事,沧州知府与柴进之间颇有一些过节与不快。

此时听说柴进参与了绑架自己小儿之事,知府立即联想到往日与柴进之间的不睦,再无半分疑虑,认定了必是柴进为了报复自己,勾结梁山泊的反贼来沧州作乱。

柴进这厮如此胆大妄为!饶是知府是个读书人,此时也难以克制胸中的怒火,那有着两道血痕的白净面皮也变得有些狰狞。他对西门庆再次郑重致谢,请西门庆先在府中歇息,待自己捉拿逆贼柴进之后,再设宴答谢。

紧接着,知府又让朱仝再辛苦一趟,随自己一同前往柴进庄上抓捕柴进和梁山群贼。知府这番言语,显然还是将朱仝视作心腹之人。朱仝自然是振奋精神,高声领命。

西门庆可是惦记着柴进庄上的情况,于是他上前一步说道:“在下也愿助相公一臂之力!”

第三百九十五章 沧州杜知府

天色已明,西门庆带着自己的十几个手下,不辞辛劳地跟着沧州知府和朱仝,率领着数百禁军和官差策马直扑柴进的庄园。

那沧州知府虽是科举士人出身,却也骑得好马,在府中押番、虞候和朱仝等人的簇拥下,与沧州兵马都监并驾齐驱,一连奔出二十里地,眼见得来到马麟谋害小衙内的树林,也不见那知府有疲倦之色。

在树林里看过梁山泊强盗马麟的尸首后,知府分付留下几个人收敛那恶贼马麟的尸体,待结案后一并示众。紧接着,知府又带着军士穿过树林,向柴进的庄园进发。

出了树林,前方视野变得开阔,众人这才发现远处升起滚滚浓烟。前方岂不正是柴进庄园所在?知府问明白身边人后,心知有变,立即催促众军士全力追捕,拿得柴进和梁山泊贼寇必有重赏。

众军士听了,发一声喊,齐齐快马加鞭向前疾奔,持刀拿枪地冲向燃烧中的柴进庄园。

西门庆见到前方的火焰,心知定是焦挺、洪振他们已经得手了,于是放缓了速度,落在最后面跟着那沧州知府的队伍。

西门庆此时已经不是在想柴进之事了,而是在回忆身前那个骑马亲身捕盗的知府在历史上是甚么样的人。

出城之后的路上,知府与西门庆在马上寒暄了几句,西门庆知晓了这沧州知府的姓名。西门庆总感觉这知府应该是一个历史名人,只是一下子没有想到他在历史上做过甚么事。

西门庆记得,似乎在一部看过的影视剧里有这么个人,仔细回想一番之后,西门庆忽然勒住了马,惊诧地看着前方那个背影。那个名叫杜充的沧州知府,不是精忠岳飞里的大汉奸吗?

西门庆的记忆中,这个杜充正是继宗泽之后担任南宋东京留守之职,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后来杜充还被赵构任命为宰相,负责防守长江防线的南京建康府。在南京建康府兵败之后,他就投降了金国,成了影视剧里丑化的大“汉奸”。

哎,我西门庆大官人的反派吸引属性还真强呀,这就一不小心又结交了一个历史上的大叛徒,大汉奸!

西门庆记得,宗泽担任东京留守之职时,广招各路义军联合抗金。而杜充上任之后,却不信任那些义军,将其纷纷遣散,甚至命令岳飞带领官军袭击那些不服从的义军。如今仔细想来,杜充对宗泽的策略改弦易辙,或许与小衙内之死有关。

历史上,杜充四岁的小儿子被梁山强盗李逵杀死后,心中定必恨死了梁山泊的强盗,由此也对各处的剧盗同样深恶痛绝。而宗泽在河北、河东联络的那些义军,很多都是从前聚啸山林的强盗团伙。宗泽可以不问出身地拉拢这些强盗,但杜充却是无法与这些强盗出身的义军和睦共事。

如今小衙内已经被自己救了,那知府杜充并未痛失自己的儿子,那么,他会否因之而有所改变呢?西门庆对身前之人心中充满了好奇。

不管杜充这厮日后是当忠臣还是当叛徒,但有一点儿没变,就是这厮还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否则也不会爬到东京留守、宰相的高位上去。

西门庆自己都不准备给赵宋朝廷当忠臣烈士,自然对这杜充没有那么大的恶感。这厮还是可以交好一番,说不定甚么时候就要用到他的力量。待到日后形势变化时,再看他做何抉择吧!

西门庆前世虽然熟读研究过水浒小说,但对金宋战争这段历史却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其心中的概念大都来自于小说,影视剧或论坛网友的吹牛皮争论,所以,他对杜充的了解还很粗浅片面,只知道他是以南宋投降派汉奸的身份被最终丑化的一个人。其实杜充对历史,对中国的影响远大于他的认知。

说起来,杜充这人与一般文人出身的大宋官员还是有所不同,在宋金战争时,杜充在最终兵败投降金国之前,都是一个主战派。并且,身为一个文官,他喊出了大丈夫当亲临前线战阵指挥的口号,已经胜过了自己的那些文官同僚。

当时大宋的文官们是怎么指挥军队作战的呢?西门庆在相州救的那个学生郦琼,历史上后来弃文习武,从军抗金,再后来因南宋内部斗争被逼投降了金国。郦琼在对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分析金宋两国的统帅区别时,是这样说的:

“在我曾经跟随大军攻打南方的时候,常常看到我军元帅国王亲临前线督战,在箭林中不戴战盔,亲自指挥大军作战,其神情自若,用兵制胜,都与孙子、吴起相像,真算得上是命世雄才。至于亲自冒着锋利的箭矢前进而不躲避,将士看到后,谁还怕死。军队所向披靡,每天就可开辟千里国土。

而江南的统帅们,才能不及一般人。每当出兵时,一定要距战场几百里远,叫作所谓持重。有的监督召集军队、更换将校官,仅用一士兵拿着命令去宣谕。制敌决胜竟然委托偏将副职,所以聪明的就被打散了,愚笨的就全军覆没。偶尔有幸打了一次小胜仗,则捷报频传,并增加俘虏作为自己的功劳,还约束将士的怨恨。纵然有的将帅亲临战场,然而势头不对,也一定会首先逃跑。”

也就是说,宋朝以文制武,军权都在文官手里,可是指挥作战之时,这些手握重兵的文官们却躲在数百里远的后方,还把这称作“老成持重”。统帅如此怯懦,自己不敢上前线战阵,只在后方说大话喊口号,宋军焉得不败?

就如那著名的主战派,北宋末年的抗金名臣李纲,就是典型的名浮于实,空喊口号之文臣。

当时金、宋两国军事力量悬殊,金军第一次南下包围汴梁,金宋达成和议,宋国割让三镇,两国休兵罢战。依照当时的实力对比,大宋根本打不过金国,本应该就此讲和,慢慢积攒实力,以待将来。

可是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在金军北撤后,不顾主和派的反对,高喊漂亮口号,立即撕毁协议,将剩余的野战主力部队全部投入河北与河东与金军作战争夺三镇,其结果是宋军全部大败亏输,给金军送了人头。

第三百九十六章 救了两淮之地?

因为在李纲等主战派的鼓惑下,宋钦宗撕毁了协议,金国大怒,在收割完宋军送上的人头后,立即再次挥军南下。

眼见金军势不可挡,主战派的大臣都是只会空言大义的草包,宋钦宗六神无主,又向主和派大臣问计。

可是此时宋国一再背信弃义,已经丧失了求和的最佳时机,主和派也是无力回天。不过主和派总是要宣泄一下的,就将目标对准了死硬主战派李纲。

你李纲不是要大义凛然吗?不是痛斥我们是投降派,出卖祖宗基业吗?不是坚持要与金国打吗?现在报国的机会来了,你李纲应该站出来呀!

主和派大臣们乘机要宋钦宗派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让李纲率军北上作战。此时李纲却大惊失色,说我是一介文臣,怎么会带兵打仗?

是呀,李纲不会统兵打仗,可是一点不耽搁他在朝堂上高喊必战,让别人去流血牺牲,为自己博得坚持抗战的大义名声。这就是主战派文臣们典型的“口号我喊,荣誉我得,送死你去!”当他拒绝亲自领兵出战时,不知那些被他强派到河北、河东送人头的阵亡将士作何感想?若是他们能够从坟墓里爬出来,说不定会先砍死李纲吧!

虽然李纲不想领兵,但在主和派大臣的坚持之下,宋廷还是强任他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将他踢出东京汴梁,领兵北上作战。可李纲哪里会打仗啊?他的部队与金军一触即溃,未对挽救危局产生一点儿作用。

上一篇:天道图书馆

下一篇:最强万界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