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658章

作者:木木三大少

然而,河北路首府,北京大名府的留守杜充却拒绝了宗泽、汪伯彦等人的邀请,没有加入赵不试这个政治团体。

宗泽、汪伯彦等人领兵齐集相州,准备渡河南下,逼迫伪楚国皇帝张邦昌退位还政。

北道总管宣抚司统制官王渊作为先锋,率领骑兵五千余人抢先渡河,来到了东京汴梁城外。

同日,江淮发运判官向子諲派遣的将领王仪等人率兵一万抵达东京汴梁城外,江淮发运司统制傅亮也率兵两万自淮南赶到了东京汴梁城外。

那么,这两支淮南的兵马又是从何而来呢?

原来,金军北归后,宋室的另一位宗室,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此时担任陈州淮宁知府的赵子崧也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

赵子崧身为太祖皇帝子孙,对宋朝皇帝之位一直由太宗后人来担任非常不满。

赵子崧认为太祖打下来的江山,已经被太宗后人坐了一百多年,时间足够久了。

况且如今天下大乱,太宗一脉的皇子皇孙们都被金军掳走,大宋的江山理应重新回到太祖皇帝后人手中。

于是,赵子崧与门人傅亮等人歃血为盟,并传檄天下称:“艺祖造邦千龄,而符景运。皇天佑宋,六叶而生眇躬。”

檄文中的艺祖即宋太祖,眇躬则是皇帝皇后自谦之词,赵子崧公然以继承人的身份自居,可见其觊觎皇位的野心昭然若揭!

身为赵子崧的门人和心腹,江淮发运司统制傅亮领兵北上,成为了赵子崧派系争夺皇位的急先锋。

江淮发运判官向子諲也是赵子崧派系的大将。

唯一让赵子崧略感遗憾的是,他管内陈州的猛将呼延灼、韩滔二将在黄河岸边战死了,否则他的帐下又要增添两员虎将。

虽然呼延灼、韩滔带走了陈州的禁军精兵,但赵子崧还是很快又召集了两万兵马,紧随着傅亮军杀往东京汴梁城。

打着复辟旗号的军队一支又一支地来到东京汴梁城下,讨楚檄文也一份又一份的传入城中。

西门庆对此却不为所动,命令蒋忠紧闭外城的城门,对城外军队不作理会。

西门庆军的示弱,不仅让城外的各路军马气焰嚣张,也让朝中的一些大臣认为西门庆军外强中乾,敌不过城外云集的宋军。

在这种形势判断下,朝中有人站出来进行政治表态了。

侍御史胡舜陟上书给楚国皇帝张邦昌,提议请宋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以表示还政于赵氏。

他说:“今四方勤王之师云蒸雾集,彼为赵氏而来,岂有从吾号令?闭门拒之有同儿戏。

伏望即将指挥正其名位,请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于内,陛下以太宰治事于外,特遣大臣往迎诸王,明以此事,播号将士,孰不欣然悦服……”

总之,就是劝说张邦昌向自立为王的赵氏宗族们开城投降,还政于赵氏。

监察御史马伸也致书给张邦昌,要求他还政于赵氏。

摄门下省吕好问同样劝说张邦昌还政于赵氏。

若非西门庆领兵进入东京汴梁城,又在玉津园与张邦昌一席长谈,坚定了张邦昌的信心,只怕张邦昌此时已被还政派大臣说服,要让出皇位了。

此时有西门庆在背后撑腰,张邦昌面对胡舜陟、马伸、吕好问等人的劝谏却是不置可否。

面对城外各路大军围城,东京汴梁城中的百姓们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依然选择了支援西门庆军。

毕竟,在金军围困东京汴梁城,满城百姓遭难时,城外那些军队没有一支前来勤王救援。只有西门庆大官人的军队迎难而上,从金军手中救出了数千弱女子。

如今金军撤走了,这些不知道躲在哪个犄角旮旯的军队就都跑出来争权夺利了。如此无耻的行径,招致了东京汴梁城百姓的鄙视与愤恨。

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后人都粉墨登场了,争权夺利又怎能少了魏王赵廷美的后人赵叔向?

得知赵不试和赵子崧派系的军队都杀到东京汴梁城外了,赵叔向害怕皇权被他二人夺走,也与张深、刘光世一道率兵五万匆匆赶到了东京汴梁城。

此时,赵叔向不仅有张深、刘光世军的支援,佔据襄阳、邓州的南道总管王襄也加入了他的阵营。

赵叔向野心勃勃,还在通过张深、刘光世二人联络陕西五路的西军诸将。

只要有了西军的支援,赵叔向有信心击败河北赵不试和淮南赵子崧两派,夺得皇帝宝座。

至于东京汴梁城中的伪楚国皇帝张邦昌,在赵叔向眼中,不过是冢中枯骨,不值一提。

我赵叔向有西军将士支援,只须咳嗽一声,就能将那伪帝张邦昌吓破胆!

第九百六十六章 让帽子再飞一会儿

赵不试、赵子崧、赵叔向三个派系的人马为了觊觎皇位,齐集东京汴梁城外,要逼迫伪楚国皇帝张邦昌还政于赵氏。

短短数日间,东京汴梁城外就聚集了十多万兵马,人叫马嘶,好不热闹。

当然,在打倒张邦昌之前,赵不试、赵子崧、赵叔向三个派系的人马还是彼此保持了剋制,没有蠢得在城外自相残杀。

不过,这三支势力也没有合兵一处,选出一个盟主,而是在城外各据一方,一面威胁东京汴梁城,一面四处游说,拉拢中立旁观的各州县。

河北路北京大名府杜充、京东路南京应天府程万里、陕西永兴军路京兆府範致虚、江南东路江宁建康府黄文炳等各地官员对于东京汴梁城即将爆发的冲突却选择了冷眼旁观,没有立即表态支援楚国皇帝张邦昌还是赵氏复辟的三派势力。

遥远的四川夔州路恭州,前宋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牧的重臣李纲也高举了复辟的大旗。

李纲在任河北、河东宣抚使,领兵救援太原失败后,被调回京任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扬州。

离京不久,在耿南仲等人的排挤打击下,李纲就被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撤职,改为提举亳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安置四川建昌军。

不久,李纲被再谪云南宁江蛮荒之地,与大理国做伴。耿南仲等人的意思,就是让李纲有多远死多远,永远不要再回来。

靖康元年秋,金兵二次伐宋,东京汴梁城被围。

皇帝赵桓感到和议失策,失去了对耿南仲等人的信任,又起用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牧,想倚靠其再解汴京之围。

然而,莫说李纲眼高手低,没有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即使他有这个本事,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李纲领旨后,匆匆忙忙地从云南赶回了四川,欲走水路沿江而下至江陵府,再北上京师。

李纲走到夔州路恭州府,就得到汴京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已挟太上皇赵佶、皇帝赵桓父子北去的噩耗。

于是,李纲留在恭州府,遍传檄文,号召西南各路起兵勤王救驾。

只不过,执拗的李纲没有拥戴任何一个漏网的宗室子弟,而是号召宋军打到金国,迎回二圣。

手中缺少政治底牌的李纲空有一腔热血,提出的又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西南各路响应者寥寥无几。

虽然缺兵少将,却难不住前宋资政殿大学士李纲。他停留在恭州府,每日里书写檄文痛骂伪楚国皇帝张邦昌,一泄胸中块垒,当真是好不快哉!

楚国皇帝张邦昌好歹也是太宰出身,往日没有少被御史狂喷。当他打定主意不归政于赵氏后,李纲的骂声如同挠痒痒,伤不了他的分毫。

张邦昌担忧的,还是东京汴梁城外的十多万宋军。

虽然西门庆也带来了数万军队,看上去军容整齐,能征善战,可是张邦昌毕竟没有见过西门庆军行军打仗,也不知道西门庆军能否击退城外的复辟宋军。

外有各路大军围城,内有心向宋室的大臣劝谏,张邦昌终于沉不住气,命四厢指挥使範琼去拜访西门庆,问他如何应对。

上一篇:天道图书馆

下一篇:最强万界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