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酒馆/大唐:我的绝世才学被曝光了 第127章

作者:小胖的熊猫

魏征彻底愣了,怎么今天这儿看到的东西都这么奇怪了?

这小张掌柜说到底目前也只是一介商人罢了,造纸、印刷这些也就罢了,毕竟是他自己弄出来的。

牵扯到了世家的话,让都水监护着也不为过,可居然在里面还有能让陛下安排先斩后奏权利的工坊?这到底是生产什么的?为何会安排在这里?

程咬金看到魏征那表情就知道老魏那直愣子脾气又上来了,一把捏住他肩头说道,

“老魏,某劝你别胡乱开口,有些事情,某清楚,但是某不能告诉你。毕竟,祸从口出,你我相识已久,某不想在大牢里看见你,更不想看到你被陛下一刀砍了!”

魏征艰难的转过脖子,看着一脸郑重的程咬金,深深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程咬金见魏征那一脸颓废的样子,反而放心了,娘的,差点忘记这工坊区最里面还有那个神奇的火药工坊了,那里面的防守可是被陛下安排得水泄不通的。

而且,见识和知道火药威力的程咬金知道,这东西简直就是国之利器,将来不管是打突厥还是征高丽,都少不了这东西出力。

而倘若这东西流落到民间或者有心人的手里,那怕是长安城甚至皇宫都消停不下来,这也就是这火药库看守得如此严密的原因了。

要不是见魏征还算是个好人,刚刚也是无心之举,程咬金作为军中大将发现有人窥视这等国之利器,头一个就得抽刀子砍人,哪还有心思劝诫啊。

程咬金虽然没明着说,但魏征还是猜到了,里面恐怕不是一般东西,更不可能是什么直接拿到外面卖的挣钱物事,很有可能是军械。

魏征转身就朝着工坊区外面走去,彼其娘之,这地方不待了,没法待,再走下去轻则丢了乌纱帽,重则小命不保,这就不是他该来的地方。

以后谁爱来谁来,反正他不来了,说小了这是人小张掌柜的基业所在,里面到处都是秘方和密不示人的工艺,往大了说,这里面十有八九是陛下和军方安排的隐秘事项。

这哪是他一个小小的五品官能掺和的啊,彼其娘之,以后不能这么浪了。不然的话,真是一不小心就不知道怎么死了。

魏征走出工坊区的步伐格外沉重,到了门口站定以后,魏征整了整自己的衣冠然后沉默而认真的给程咬金施了一礼。

程咬金也没说什么,大大咧咧的就受了这一礼,心里其实还在埋怨,这文臣都是些文文邹邹的贼货,这不说救命之恩也差不了太多了,要是放在咱军方的汉子身上,少不了拎着吃的喝的上门请一顿好的,再不济也得送点什么吧。

可这魏黑子就这么行个礼就完事儿了,彼其娘之,早知道晚点告诉他,到时候吓都吓死这老货,看你给抠的。

魏征可不知道程咬金心底里琢磨的啥,他今天在庄子里一惊一乍的已经被折腾够了,他这会儿打算直接去张诺家了,还是老老实实去听听那位小张掌柜的教诲比较好。

他算是明白了,这地方,看似简单。实际上,根本不是他这小胳膊小腿能折腾的地方!

第306章 李承乾的叛逆期到了

就在魏征魏大夫在黑风寨汗如雨下的时候,远处的长安城里,当朝太子李承乾正在满脸通红的发脾气。

按理来说,这李承乾从性子上来讲,还真是个老实孩子,听话、懂事不说,性子也非常温和,从这一点来看,虽然不是李世民这般的雄才大略,但却是个难得的守成之君。

这一点朝堂上上下下都非常认可,李世民这样的帝王,哪怕才登基小半年,所有臣子都已经头疼不已了,精明能干、雄才大略,那是一刻都不能松懈啊。

好多人如今就指着将来自家孩子能在太子继位以后过几年安生日子了,当今陛下这里怕是没什么指望了,这刚刚登基尚且如此,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折腾呢。

可那个被所有人称赞的老实孩子,如今却咬着牙挺直着腰杆站得笔直,小脸一鼓一鼓的,连额头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两眼喷火的看着眼前的于志宁。

于志宁也是大唐的老臣子了,晋阳起兵时期便是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如今更是东宫的太子詹事,负责教导太子并管理东宫的大小事项。

本来这件事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一件事情,既能扬清名,还能被皇帝时不时叫过去交流下太子的教育情况,同时跟下一任皇帝也是关系日进,这位子可是难得啊。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往日里老实听话的太子,今日居然敢顶撞他了,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到了现在了,还死不改口。

哪怕是于志宁戒尺都拿出来了,太子的手掌心也敲红了,可太子居然就是死撑着不改口,还说自己错了?

这就让于志宁有点骑虎难下了,神色不宁的看着强憋着眼泪却瞪着眼睛看着他的太子,心里直发毛。

太子性子弱,平日里只要拿出戒尺基本上就怂了,敲上一下更是老实好久,可今天这是难得的下了重手,却反而倔了下来,于志宁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说来今天的事情也是好笑,他堂堂一个饱学之士,居然跟一个不到十岁的稚子因为学术问题吵了起来。

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于志宁今天在上完正课以后,按照惯例给太子讲述一些风土人情、人情世故还有市井趣事,这也是为了弥补殿下不能外出的缺陷,总不能让当朝太子对于一些常识什么都不懂吧。

往日里这是太子最喜欢的环节了,毕竟小孩子谁还不喜欢听故事和听大人讲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呢?

可好死不死的,于志宁今天讲了个晋代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原本这就是个传颂孝道的民间故事,于志宁是把它当思想品德教育小故事在说的。

故事的内容非常简单,说的是王祥早年丧母,可继母朱氏不但不赡养他,还常常在其父面前述说王祥的是非。

结果让他父亲也对他爱理不理,总是让他打扫牛棚。可在他父母生病后,他仍旧衣不解带的忙着照顾父母。

这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就这么个故事,表达的便是只要存孝悌之心,那么上天都会有厚报,同时乡亲父老也会看在眼里。

于志宁原以为太子会深有体会,毕竟太子历来仁孝,可谁曾想,李承乾听完以后不但没有感动,反而皱着小脸认真的说道,

“老师,孤觉得这王祥虽有仁孝之心,但人过于痴傻,照顾父母是应该的,可哪怕是冬季河面结冰,也能凿冰钓鱼,何必赤身卧冰?他若是也病了,谁来照顾他父母?”

于志宁被李承乾问得都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回答?

这年头熊孩子什么的最讨厌了,难道他不知道冬天可以凿冰钓鱼?

讲一个孝悌故事而已,注重精神内核就好,老抓人小辫子干嘛。

于志宁这就是被太子问得有点恼羞成怒了,太子这是不尊师重道啊,该打。

所以,于志宁都没跟太子解释什么,拿起戒尺啪啪就是几下。

往日里,面对太子只要拿出戒尺打几下,那肯定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太子肯定乖乖听话,可今天怪了,打完以后太子不但没有跟以前一样听话,反而咬着牙说自己没错。

这就让于志宁为难了,然后就出现了之前那一幕。

于志宁看着眼前咬着牙忍着泪瞪着他的太子,心里也是直发毛,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啊,将来要登上帝位的。

自己这是得罪他了?会不会传到陛下耳中说自己教不好太子?太子会不会记恨?

于志宁心里此时百转千回,但却不知从何说起。

最终,千年以来尊师重教的传统以及为人师表的尊严,让于志宁咬咬牙扭头就走。

可于志宁是走了,李承乾却感到格外的委屈。

他以前觉着于老师是个好老师,对于经史子集讲解得非常详尽不说,其他方面的见识也非常的渊博,哪怕人严厉了一点,但他也知道,这是为了他好,毕竟父皇都说了严师出高徒。

但是,李承乾这个老实人哪怕性子再温和,也有个老实人的通病,那就是对于自己认定的东西死倔。

在他看来,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既然他提出了问题,而且问的也是正确的,那么老师就应该给他解释才是。

难道就这么不管不顾的一通打就行了?

什么都不说,就想让他服气?他怎么说也是大唐的太子,他爹平日里可没少教他一些什么帝王心术。

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当臣子的必须在皇帝面前讲理,可当皇帝的有时候却不一定要在臣子面前讲理。

于志宁再怎么是老师,归根结底来说还是他老李家的臣子,那臣子怎么能在他面前不讲理呢?

作为老师不能解惑,作为臣子不讲理?李承乾顿时就不开心了!

第307章 张诺式教育的后果

李承乾在张诺那里呆过一段时间,对于这个他父皇都认可的叔叔,李承乾是极为喜欢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位叔叔能给他自行车,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更因为这位叔叔是真的学识渊博。

而且,他的这位张叔叔,更习惯的不是教他一是一二是二的,而是引导他自己想,并且根据他所想所答的那些,告知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去弥补,这对于李承乾来说,学起来可比在皇宫里舒服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位张叔不局限于书本,哪怕带着他在庄子里到处走走,随便指着个什么东西都能给他讲上一段知识,还都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那几天时间,李承乾每晚回去都会叫人把今天记下来的知识誊抄下来,不仅他的父皇要看,连皇爷爷也要看。

而看过一两天以后,连他的母后都会争着看了,还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所有人都在告诉他,珍惜这个机会,这是教他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大好机会。

其实张诺的教导非常简单,他给李承乾,或者说在他眼里只是个小皇亲的商人侄子李乾灌输一种思维,那就是后世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非常高深,实际上却潜移默化的让所有人都已经初步了解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其实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用严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客观对待,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些话基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会时不时的讲上几遍,听久了,哪怕最笨的都会说上几句了。

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崇尚浪漫、不拘小节、感性远远大于理性的大唐人来说,简直是最最神奇的知识。

而李承乾这个老实孩子,对于这种一板一眼的模式尤为喜欢。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应该有个规矩有个道理才是。

尤其是张诺提出来的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直太对李承乾的胃口了,他这种老实孩子可能没有其他人那么经常能灵机一动什么的,但是胜在一个耐心足够、韧性足够,就对着一个问题死来。

所以,这种既强调视野开阔又要求苦干蛮干的套路,对于李承乾最适合不过了。

也正是因为接受了这种教育以后,李承乾对于任何知识,都会在完全接受之前自己先想一想。

这也是张诺教他的,任何知识都不能囫囵吞枣一般的那么去学,你得学会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思考,只会死记硬背的,那就是书呆子。

好嘛,李承乾以前是没什么,可这一次于志宁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彻底把李承乾给弄上火了,老实人发火就是这样,也不跟你说其他的,就是较真,你必须给我说明白,这明明是痴傻才干的事儿,怎么就成了千古传诵的佳话了?

这要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了,以后是不是也冒出来些傻子这么干?

这对于李承乾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将来是要继承这个庞大的帝国的,而读书人是他统治这个帝国的工具,如果读书人都是学的这种东西的话,那岂不是说好些人会被教成傻子?

此时的李承乾可不仅仅是从学生角度在考虑这知识的问题,更多的是站在帝国的角度来思考民众的教育问题。

这对于一个太子来说,无疑是优秀的,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可李承乾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当然得多想想啊,将来这帝国肯定得交到他手上的,这时候多出点力,将来说不定就能多冒出来几个人才呢。

哪怕于志宁已经走了,越想越觉得自己正确的李承乾此时也是越来越气,明明都已经说明白了,于老师怎么就不给自己解答一下?

此时满脑子都是刚刚那个问题的李承乾,整个人都魔怔了,一咬牙一跺脚,狗日的,你不教,孤去找张叔去,张叔比你有学问,肯定能解答孤的问题。

仿佛给自己找到了目标和主心骨的李承乾,转身就找来了亲信侍卫,直接安排一辆没有身份的马车就驶出了皇城,穿街过巷的朝着长安城外而去。

这辆马车说来还是李世民为李承乾这个太子准备的,自从他自己享受到了白龙鱼服的好处,又被张诺说了一通子女教育问题以后,他就要求李承乾经常能隐瞒身份,在侍卫的陪同下去长安城里到处走走看看。

而侍卫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时不时就得换上便装外出的活,根本没犹豫,陪着李承乾就出去了,可等到快跑出长安城的时候,这些常年待在皇宫的侍卫们慌了,这是去哪儿啊,难道太子要出城。

可根本由不得他们反驳,驾车的车夫是李世民身边原本的老人,他早就知道城外那个庄子了,还被陛下叮嘱过去了以后有什么注意事项,更清楚地知道,如今不但太上皇住在那里,连陛下都在那里有宅子呢。

一刻不停的马车直直地往城外跑去,骑马跟随负责保护的侍卫们自然只能跟着走,毕竟他们都知道,马车上驾车的那位可不仅仅是车夫,还有个太子左率统领的职衔呢。

而李世民知道太子消息的时候,李承乾坐在马车里已经跟黑风寨遥遥相望了。

对于李承乾这个太子,李世民哪怕自己都才刚刚登上帝位,却没有半点放松的意思,一个帝国能否长治久安,对于继承人的培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对于东宫的监视和了解,从来就没有断过,这点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但所有人都明智的闭上了嘴。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自己跑到张诺那里一事,没发表什么意见,就当这孩子去上学了,或者当这孩子看自己皇爷爷去了都行,反正那里有上万大军,自己熟悉的臣子更是好几个都在那,安全不会有问题。

他更感兴趣的,是手上关于李承乾在东宫里自言自语的记录!

第308章 帝后同仇敌忾

李承乾对于民众教育的思虑,对于愚民政策的反思,对于老师教导的反问,看得李世民心花怒放,也不管这会儿案板上那一大堆奏折了,屁颠屁颠的就往后宫跑去,这种好事,观音婢这个当娘的也应该知道才是。

听到皇帝过来了,长孙皇后顿时愣了一下,一边安排下人赶紧准备迎接和各种皇帝喜欢的吃食,一边步态从容的来到门口迎接,心里却不由得开始犯嘀咕,这是有什么要紧事了?

李世民笑着挥退了其他人,也阻止了长孙皇后的见礼,颇为自豪的拿出了一小叠文稿,递给长孙皇后说道,

“观音婢,看看这个,承乾终于长大了,咱们的孩子懂事了!”

长孙皇后原本还以为李世民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国家大事,本着后宫不干政的原则,她还打算拒绝的,可一听是自己家大儿子的事情,原本缩着的手立马伸了出来,毫不犹豫的接了过去。

自家儿子的事情,作为母亲,怎么管都有道理。

而看到纸上那些记录下来的李承乾的言论以后,长孙皇后也是感慨万千,她的儿子终于长大了,知道从帝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而不是只着眼于自己一人的得失了。

但与此同时,看到李承乾死倔着跟于志宁就卧冰求鲤的问题爆发冲突,还被于志宁拿戒尺打了手掌心都不认错,这当娘的又开始心疼儿子了!

按理来说,对于朝臣皇后是没有发言权的,可于志宁不仅仅是朝臣,还是她儿子的老师,那这就给了长孙皇后发言的借口了。

于是仔细斟酌了一下言语以后,长孙皇后小心翼翼的说道,

“陛下,于志宁作为太子之师,这番教导是否有点太过于轻慢了,承乾只是提出自己的问题而已,作为老师不应该是认真解答嘛,怎么能反过头来责罚承乾?”

李世民听到长孙皇后这话也是皱起了眉头,不得不说今天于志宁还真是昏招迭出,先是面对学生李承乾的问题没能做到老师的本分认真解答,更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受不了的是,明明是你自己的错,为何到头来反而要惩罚我们的孩儿?

其实作为父母来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是非常开明的,在这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对于于志宁平日里时不时拿着戒尺敲一敲手板心的做派,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是支持的。

可是,毕竟是自家宝贝孩子,平日里孩子调皮你管教是应该的,可如今明明是你自己的错,你解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反而打了我家孩子,这就有点让人受不了了。

作为皇帝,李世民敏锐的感觉到,这里面还包含着其他风险。

这于志宁到底是什么意思?明明只是个学术问题,解释一下就过去了,可为何不开口解释,反而打人?

这是想在太子眼中树立自己的无上权威还是打算把自己的继承人培养成个草包?

甚至,李世民开始怀疑于志宁究竟有没有在用心的教导李承乾?

长孙皇后见自己的丈夫在那儿默默的沉思,也不去打扰,反而笑盈盈的看着殿外。

想来此时自家那个熊孩子已经到了城外庄子里了,安全自然不用操心,至于吃住,怕是那个混小子要乐不思蜀了。

不得不说,最了解孩子的还是父母,此时的李承乾确实是笑得跟个傻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