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酒馆/大唐:我的绝世才学被曝光了 第249章

作者:小胖的熊猫

毕竟再怎么是太子、是继承人,终究目前来说这天下还是李世民的天下,这皇位还在李世民屁股底下呢。

李世民抢来的这张龙椅,自己都还没坐热乎呢,怎么可能让出去。

这就好像刚刚登基的狮王一般,别说外人了,连自己兄弟孩子,只要靠近一点稍稍呲牙一下,都会让他觉着这是觊觎朕的宝座呢。

所以,李承乾在这方面格外的谨慎,哪怕他不谨慎,作为舅舅的长孙无忌也会教他怎么谨慎。

但是,如果这封电报只是李世民看见的话,那也没什么,毕竟这种事情虽然在情理之外,但却在李世民意料当中,天底下这么多官员,出现几个害群之马还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偏偏这封电报让张诺给看见了,这就有点尴尬了。

因为李世民这人一直在张诺面前最骄傲的地方就在于自己对于国家大事、朝政这些事情的处理一直表现得游刃有余。

他跟张诺认识也有一两年了,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奇闻异录以及见识这些方面,根本跟张诺没有可比性,但是有一点他比张诺要强,那就是处理朝政,尤其是人事等方面。

可如今偏偏是他最骄傲的事情在张诺面前给弄得这么难堪,这特么就尴尬了啊,李世民原本就讨厌那些欺上瞒下、尸位素餐的狗贼,如今这么一闹,李世民更是把他们五马分尸的心都有了。

张诺看完电报以后叹了口气,其实中原大地上的百姓,是最最朴实的百姓了,但凡有条活路走,但凡能咬咬牙挺过去的,都绝对不会弄到最后背井离乡、流落异地这种地步。

毕竟在这个交通极度不发达的年代,家乡这个词所蕴含的意义可比后世还要重要得多得多。

可偏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好些个州县还是出现了饥民逃荒的情况。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他们在当地确实已经过不下去了,找不到生存下去的希望了,甚至官府都已经靠不住了,只能想办法去其他地方讨生活了。

诚然,无论这旱灾、饥荒、蝗灾怎么闹,反正都不会对张诺有什么影响。

他如今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在蓝田城和平壤道,他本人更是基本不碰粮食、土地这些生意,对于朝堂来说他更是早就提前预警过,可以说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但是,无论他怎么宽慰自己,他都必须承认一点,他没法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老百姓活活饿死。

第626章 李世民的玩笑话?

张诺记得自己好像不知道是在电视里还是小说里,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说的是人的死法当中,最痛苦最恶毒的死法是饿死。

那种在绝望当中慢慢走向死亡,一点一点感觉到自己的虚弱,同时还得在胃部的痉挛以及痛苦当中反复煎熬的感觉,想来也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

张诺不是圣母,不是那种什么心怀「大爱」,为了陌生人都能抛妻弃子然后奉献自己的人,他以前只是个稍稍有点小家产的小老板,力所能及的在大灾大难的时候捐个几千万把块钱的事情他也干过,但也仅限于此了。

如今的他,贵为秦王,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赞誉,所有人都对他恭恭敬敬的,毕竟他虽然当秦王的时间不长。

可实际上他干过的好事还真不少,帮助残军就业重新走向社会,开设工厂招收普通民众,让大家收入越来越高,之后更是拿出了新式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真正让寒门子弟也能读书识字,更别说拿出手的土豆、玉米这些东西了。

甚至说句有点冒犯的话,张诺在民间的名声比李世民这个杀兄囚父的皇帝好太多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非常淳朴的敬仰,让张诺觉着,自己明明有能力的情况下不为他们出点力,那就有点太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了。

张诺深深地叹了口气,看着李世民说道,

“老李,看来你这次偷跑出来的旅程,要提前结束了啊!”

李世民闻言忽然微微笑了一声,连声音都没有,却牵着脸上的肌肉和嘴角微微动了几下,接着也轻声叹了口气,

“是啊,这次出来其实还真挺开心的,我都忘记上一次跟观音婢这么出来玩闹是多少年前了,这种单纯出来游玩,不用顾忌身份,不用在意礼仪,更不用在意什么朝堂大事,这种感觉是真的好啊!”

张诺点点头,他知道李世民这种大忙人的感觉,他开店那时候也是天天起早贪黑的,根本不存在什么节假日,后来实在憋不住了,终于给员工放了个假,自己也偷偷出去游玩了几天。

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出去以后,躺在民宿的大床上的那种放松与惬意。

他只是经营个小饭店,还没忙活几年呢,都渴望到了那个程度,那老李这种从十来岁开始就带兵打仗,之后更是勾心斗角的人,又怎么可能不喜欢这种忙里偷闲的感觉。

但是,该不惯着还是不能惯着。

“你可拉倒吧,你这人也就是嘴上说说,难道没我在你就不能偷偷溜出宫了?难道没我在就没人能陪着你到处逛了?

你就是舍不得你抢来的那破皇位而已,以后想出来溜达了,让承乾监国就是了,这种事情第一次可能没经验,以后次数多了肯定越干越好!”

李世民被张诺这话给弄得哭笑不得,这说什么大实话呢,什么抢来的皇位,那明明是父皇禅位给我的好吧。

当然这话在外面说说也就罢了,要知道他老爹可还住在张诺在蓝田城的家隔壁呢,跟张诺的关系更是没得说,如果李世民敢在张诺面前拿这个事情装逼打马虎眼的话,估计李渊能跳起来喷他一脸唾沫。

但是张诺刚刚话里面的另外一个建议,他倒是可以考虑一下,那就是以后说不定还可以试着让承乾监国,他带着他的皇后出来溜达啊。

以前的话,他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建议,或者说想都不会想到这样的主意,甚至有人提这样的建议的话,估计都会被他轻则弃之不顾,怀疑一下动机什么的,重则恐怕得当场弄死才行。

可如今的他,眼界宽阔了许多许多,正如张诺以前跟他闲聊的时候吐槽的那样,作为一个皇帝,都已经是天底下权力最大最尊贵的人了,结果呢,只能天天关在皇宫里干活?

这日子过起来还不如外面的闲散王爷舒服呢,坐拥四海享誉九州,结果最终却困守在一座皇宫里,这特么想想都憋屈啊。

以前是没办法,出行动静太大,而且钱粮用度什么的耗费起来也承受不起。

可如今呢,他内帑的钱都快放不下了,这还是他加建了钱库以后的结果,不然的话早没地方放钱了。

更重要的是,交通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不说还在修建当中的铁路了,就说张诺自己手里的这汽车,他如今也会开了啊。

而且将来海运会更加的发达,海军出现以后,海运不仅会更加的安全,同时速度和稳定性都会有所提升。

那么,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为啥就不能出来走走呢,反正就跟现在这样,真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用再跟以前一样,传到他手上都得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长安那边任何消息都能第一时间传过来。

只要收到了消息,李世民不管身处何处,真要快速赶回长安的话,也就那么几天功夫而已,李世民可不相信几天功夫能让自己的帝国给搞没了去。

所以,以后他还真有可能抽时间到处走走,因为这不仅仅是他喜欢这个,同时他也发现了,观音婢这次出来以后,整个人的气色都好了很多。

这也让他多了一个以后继续溜号的理由,咱这也算是尽了为人夫的职责不是。

李世民心里很是自我安慰了一番,然后这次回去的话,看看效果,如果效果不错没闹出什么幺蛾子的话,以后每年就抽点时间出来走走吧。

想到这里,李世民也坦然了许多,看着张诺毫不犹豫的说道,

“没错,以后说不定每年我都会带着观音婢出来走走,到时候你可得陪我!”

张诺都愣住了,你丫得多厚的脸皮才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出来啊,你是皇帝啊,给你开玩笑说两句,你还真就打算每年出来休年假了啊。

而且这种拉着朋友一起度假,不是一般都是为了蹭车顺便白嫖的嘛,你这是讹上了我了呗,这尼玛还不如自己出去旅游呢。

第627章 灾情里面的问题

张诺和李世民的这番嬉笑打闹,很快就结束了,他们其实心里都明白,这无非就是朋友之间的玩闹罢了,为的都是让自己心里放松一下。

毕竟,之后要面对的东西,或许不会很难,或许很容易就能解决,但却对人心是个很大的考验。

张诺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事情,这会让他产生一种自己没努力结果死了好多无辜百姓的负罪感。

虽然他一直都说自己不是圣母,但是当他有能力解决,却没有第一时间解决,最终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发生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不舒服的。

李世民此时也严肃了起来,跟张诺一起坐到了客厅里,拿起张诺放在茶几上的一叠白纸和笔,直接开始在纸上勾画了起来。

硬笔书法李世民掌握得非常快,毕竟比起对运笔、笔锋、腕力都有各种要求的毛笔书法来说,硬笔书法突出的就是一个简单方便。

李世民把自己目前考虑到的各种事情,以及回去以后要做的各种事情一一的列在纸上。

这是他从张诺那里学来的一个办法,张诺称之为笨办法,但是别看名字不好听,但是却非常好用。

因为所有的条件、办法、问题都清楚的写在纸上了,那么就能让人非常直观一目了然的看到,而只要看到了,那么考虑起来自然要全面很多。

这是张诺以前经营饭店的时候经常用的一招,他这人吧,脑子不能说笨,但是很多时候经验毕竟不足,那时候年轻嘛,阅历、见识什么的都不够,所以不是想不到办法想不到点子,而是想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太周全。

所以张诺最后就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什么事情都写出来,就放在眼前认认真真看,认认真真琢磨,然后再把琢磨出来的东西也写下来仔细琢磨。

这个法子对于张诺这种心思不够缜密稍微有点马大哈的人来说贼特么有用,因为如果光在脑子里面想的话,经常想到了这个忘记那个容易遗漏,可写在纸上就不一样了。

然后,脸皮贼厚特别善于「学习借鉴」的李世民同学就把这个好办法学过去了,试了几次以后越发的喜欢上了,如今都快成为他的招牌技能了。

不过,他经过这么一弄,也还真发现问题了,那就是粮食的话,倒是足够,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按照以前的想法去发放的话,无疑会出现很多的浪费,很多粮食根本没法到灾民的手中。

也就是说,现在谎报、瞒报情况严重,搜集真实信息反倒是成了李世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了。

只有掌握了真实信息,才能合理的调配物资进行分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最终要么粮食浪费要么粮食被那些贪官给黑了。

这可不是李世民瞎想,这种事情可是在历朝历代都发生过的,甚至如果吏治不行的话,情况还会非常严重。

而除了这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灾民的安置。

目前的情况是,这些人今年基本上不用指望从地里挣着什么粮食了,那么这些灾民怎么安置?

如果是往常年份的话,那么就肯定是少量的给米或者施粥,也不多给,勉强能活下来就行,等过了这几个月以后,再让这些灾民去弄冬小麦或者其他庄稼去,这样也不至于后续回家以后反而饿死了。

这种办法就是传统的赈灾办法了,李世民之前也是这么安排的,连赈灾用的粮食都已经准备好了,就放在粮仓里,一旦应急预案启动马上就会开始发放。

这一点不仅仅李世民是这么安排的,以前历朝历代也是这么安排的。

可李世民如今有点不满意了,最近这段时间他不是拉着张诺一起从长安一路到山东道四处晃悠嘛,就看到了很多平常没看到的东西。

为什么老祖宗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因为很多东西一方面你平日里根本接触不到,哪怕从别人嘴里或者书上看到了,那也没什么实感。

另一方面当真正看到一些平日里看不到,或者说了解的并不真切的事务以后,李世民也会反思自己平常的执政当中的一些政策。

这就好像哪怕是在咨询、通讯、交通都非常发达的后世,领导们也经常下基层去调研一样,不可否认里面有作秀的存在。

但很多时候,他们是真的需要走到下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一些平日里根本没注意到的细微处的。

毕竟他们看到的报告,都是经过人为整理、润色后才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哪怕没有弄虚作假,但是稍稍在某些细节上忽略一点,可能就与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的差距了。

李世民这次出来心底里其实也是装着这么一个想法,想自己看看,自己治下的国家的真实情况究竟是如何的。

从目前来看,有好的地方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同时,与最近这一年多从张诺那里看到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知识一一的相对应以后,李世民深刻的认识到,绝对不能这么简简单单的直接赈灾,那简直就是在培养懒汉。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如果长时间这么聚集下去的话,一不小心就会弄出什么大乱子出来的。

这可不是李世民瞎猜的,几乎历朝历代,但凡是有灾祸的时期,只要人员大量聚集在了一起,那么各种乱七八糟的宗教和反叛势力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

出来的时候可能还很弱小,但是之后就会如同病毒蔓延一般的迅速铺开,之后越闹越大。

毕竟嘛,这人无所事事还过得不舒服的时候,可不就是这些嘴皮子利索的家伙们趁虚而入的时候嘛,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瞎编乱造一堆歪理邪说,然后引诱人们供奉,之后再搞出各种狗屁倒灶的事情来。

这就是这帮人最擅长同时也是最让人恶心的事情了,李世民对这种事情简直深恶痛绝到了极点。

第628章 李世民开始坑人了

张诺在听完李世民的抱怨以及担心以后,彻底笑了,如果是其他事情他还真不知道,毕竟后世作为小屁民一个,他还真没接触过太多具体的政策什么的。

但是唯独这赈灾、救灾之类东西,他还真没少接触,毕竟后世的时候饭店小老板也是老板嘛,只要国家有难,那肯定八方支援啊,作为饭店小老板捐款捐物都是肯定的,虽然不一样全部都是自觉自愿的,但至少知道自己尽了一份力,也算是没白白掏钱了。

同时,每次接触这种事情,总会在媒体上看到对于各种救灾措施的宣传,耳濡目染之下想不知道都不行啊。

所以,面对李世民的问题,张诺非常直接了当的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工代赈。

所谓以工代赈其实就是让因为天灾人祸而失去了生活来源的人们,重新获得工作的机会,并用这种半福利性质的工作,让灾民进行区分,从而方便官府救灾的同时,也能让官府那边获得一定的回报。

李世民一听张诺这么说,瞬间脑子里面刚刚还模模糊糊的想法一下子就明晰了起来。

没错,就是这样,不养懒汉也不养废人,但同时也不会让灾民饿着,甚至与此同时还能跟当地官府双赢。

而且他几乎瞬间就想到了以工代赈最好的方式,那就是趁着今年的旱情,河道基本干涸,这个时候可不就是兴修水利最好的时候嘛。

而且,也不用征调百姓徭役了,就利用这次以工代赈的机会直接解决,不用百姓自己带干粮,反而给工钱的话,说不定工程质量还会更好呢。

李世民这可不是瞎想,他哪怕不是商人也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给钱的话,人肯定更加有干劲才是。

想到以工代赈的种种好处,李世民还真有点兴奋了起来,整个人都有点坐不住了,抓耳挠腮的总想干点什么。

倒是张诺非常清醒,冷静的看着李世民认真的问道,

“老李,你那国库里的钱还够不够?这以工代赈好处确实一大堆,可坏处也不是没有啊,最大的坏处就是费钱了!”

“毕竟这叫人做工也不是随便乱喊的,这可都是要花钱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银钱呢,你可别打肿脸充胖子最后把国库给坑得只能跑耗子了,到时候还得应付突厥呢!”

李世民听到张诺的提醒,终于从刚刚那种兴奋过头的状态当中清醒了过来,然后转头又开始直搓牙花子。

这一点他还真忘记了,不过这不是他太蠢或者张诺在政事上比他还强了,而是李世民的一个惯性思维,那就是拉百姓过来兴修水利是不要钱的,只要征发徭役就行了。

同时,明明是以工代赈,可一想到灾民,李世民便条件反射一般的想着给点粮食就行了,那么之前为了今年的旱灾准备的粮食不就派上用场了嘛。

可他偏偏忘记了,随着商贸、工坊的快速蓬勃发展,粮食已经慢慢的从主要商品的位子上退下来了。

对于工坊主来说,与其自己先去采购一批粮食再发下去,不如直接把这笔银钱发到工人手上,那样大家都省事儿不是。

毕竟他们不同于那些传统的地主,他们手里可没有大量的土地,更没有囤积很多粮食,那些地主之所以把粮食当做银钱发下去,其实就是为了把粮食的批发价卖出零售价来。

而越来越多的工坊出现以后,这些逐渐从农民变成工人的老百姓,也慢慢习惯了每个月从工坊里领到自己的工钱,然后爱买什么买什么的那种畅快。

以前之所以家里囤积粮食,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穷,时时刻刻得担心家里断粮,担心有什么变故的时候家里断顿了。

可当他们手里慢慢有钱以后,虽然还是会在家里囤积一些粮食,但对粮食的需求,远远没有以前那么迫切了。

毕竟在他们潜意识里,他们慢慢发现,粮食这东西,只要你有钱,随时都可以去买,完全没必要买上一大堆放在家里囤着,家里不够的时候直接去买今年的新米难道不比往常年月家里的陈米好吃?

这种改变很明显,但又很不明显,身处其中的人似乎没啥感觉,毕竟也没人规定工坊发薪资就一定得是粮食或者银钱,只有不给、少给或者拖欠这些情况闹到官府那里了,官府才会插手。

连官府都没正儿八经的注意到这些情况,那就更别说高高在上的李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