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泡沫时代 第515章

作者:半亩南山

岩崎龙之介在他面前反复横跳,难道这次也要步他哥的后尘?

陶知命笑得和善:“至于三井那边,我倒不方便再继续这么公开与他们见面了。安斋大哥,你和野岛大哥关系一向不错,就由你代劳吧。”

安斋善卫精神一振:“当然!”

如果三菱也栽了,只有住友、三友、三井独大的霓虹,这该多是一件美事?

一群人又开始玩新的阴的。

……

实情是如此惨烈,现在名声已经极其臭的两人,却并没有彻底陷身囹圄。

案子慢慢审,都是老人家了,身体原因保释在外面,这很正常。

金信丸坐在田中·荣对面,感慨地说道:“田中桑,您的状况,似乎比去年差了很多。”

“人总是要死的。”田中·荣洒脱地笑了笑,“木岛桑已经走了,你们也做了这么坚决的决定。真是奇怪啊,都那么相信那个小子吗?”

金信丸沉默了一下,这才说道:“局势演化到这种程度,我们内部也确实需要一次净化。当然,对那个男人……他的判断,不容忽视。如今他将一切都压在我们身上,这一点是真实的。”

“我和他的看法一样。”田中的嘴角露着意味深长的笑容,“米国那些人,比我们要不懂夏国得多。恐怕陶君也是因为更懂夏国,同样坚信民自党始终才是他们更需要的。”

“……我认为,不仅仅如此。”

“哦?”

金信丸抬起头:“田中桑,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的成败,离不开钱包。这样的事情,在他们那里是那么普遍,在霓虹就是可以随时被拿出来左右我们命运的把柄。正如那家伙所说,霓虹摆脱枷锁的时代,不是现在。他真正看好的,恐怕还是夏国能成为新的一极。”

听的人不动声色。

“这没有关系!”金信丸坚定地说,“就算他真实的内心立场不在霓虹,也没有关系。我们所需要的,是那个机会而已。在那之前,霓虹越重要,越被需要,我们就能做一些真正的准备。面子上的好处,让在野那些人去争。真实的利益纽带,由我们去建立!”

在座两个都是性格颇为烈、也有点桀骜的人。金信丸眼神森冷:“丧家野犬该狂吠的时候,就要用力!该摇尾巴的时候,就不要犹豫!任何时候,真正的力量都需要保存着。只要他的根基始终在霓虹,就不可能无视我们最核心的利益。上田正裕不是会背叛家国的人,他和我有一场坦诚的对话,我才也能够坚定地相信那个家伙!”

“哦?上田君怎么说?”

金信丸难得露出一丝笑容:“上田君说,从陶君那里学会,仇恨的解决方式,有很多种。而如果陶君有朝一日真的是在算计整个霓虹,他会是霓虹最后的一柄剑!”

“……如此气魄吗?”田中·荣呆了呆,随后哑然失笑,“如果真的那样,又有什么用?算了,我的时间恐怕不多了,这样的难题,就留给你们来应对吧。”

唏嘘一阵之后,他才眼神茫然起来:“真难啊,一国之路……”

……

面对几乎已在掌中的无上权柄,细川熙等人才感觉到在野的逍遥。

不用自己亲自去担负的那些责任,当然可以轻飘飘地指责,反对。

现在就不同了。

胜利已经基本可以宣布,内部也确定了推举他组阁,那他就得考虑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了。

这些问题之前也不是没有考虑,毕竟他们还需要对国民们宣示自己的理念和对策。

然而高谈阔论是一回事,实际操刀是另一回事,何况还有新的变化?

“和盐田桑已经见过面了,三菱的计划,各位已经知晓。”细川熙开口说道,“陶会长去的是伊豆,住友的态度明显。现在,三井还没有答复何时与我和小泽桑见面。”

在这里的,并没有芙蓉、三和、第一劝银的人,只有在野联合组阁的那些党派最核心的人。

“现在的情况,他们之间的争斗是无法停下的。半泽那家伙公布出来的那么大坏账规模,就算央行已经宣布会因此发行特别国债支持金融再生,也无法解决全部问题,一定会有财团倒下!”一个小党总裁说道,“而且,宫泽桑他们一定还有最后一击!他们都能自掘坟墓了,还怕不会彻底把局势搅烂?”

“对我们不利!”另一人开口,“就算有三菱的支持,富士银行、三和银行已经被要求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了,第一劝业银行也只是好一点。如果不能很快有足够、合理的资金来源,金融再生委员会就要介入破产重组事宜了!”

细川熙皱着眉。

这还只是第一关。

保住了经济的栋梁,才谈得上重振,才有解决眼下失业问题、增长停滞问题的可能。

这些事,又绝不可能仅仅靠三菱与第一劝银的全力支持来做到。后者,现在也只是情况比芙蓉、三和稍好,同样需要帮助。

“陶会长,也在推托。”细川熙看向小泽太郎,“小泽桑,他的处境很微妙。宫泽桑他们那么做之后,陶会长还会继续支持桥本桑未来重整旗鼓吗?”

小泽太郎抿着嘴,沉默一会才说道:“我也再亲自约见一下他吧。这一次,恐怕要用我们真实的策略打动他了。”

细川熙眼神微凝:“他会在意这一点吗?这份虚名,难道不会成为我们对他和那些外部力量间关系离间的表现?”

“这就要看他之前出访究竟收获了什么了。既然本来就是我们准备做的事,用来试探一下他也行。”

细川熙和他对视了许久,随后默默点了点头:“如果陶会长能够改变立场,那么我们可以全力促成他与第一劝业银行的重组,相信原本就花了很大精力在第一劝银身上的他,会感兴趣的。”

“第一劝银?那芙蓉、三和……”有人忍不住开口。

细川熙看了一圈神色各异的人,最终也只能说道:“只能一个一个来,先解决最简单也最容易的问题。”

一时之间,座中诸人心头全都泛起异样的心思。

没错,这次恐怕注定要有财团的陨落,至少要有一个财团的名字,从此将只留在历史中。

这种局面,芙蓉、三和又岂能不懂?

“别说蠢话了!杀掉那个半泽能有什么用?我们的问题能因此得到解决?”松本泰弘气不打一处来,“现在需要的是钱!不论是增资,还是融资,找出办法来!”

谈钱就伤感情了。

这些董事们也并非没钱,凑一凑,至少能解决个两三成的问题。

多的就不能了,再多的话,难道一夜入贫,只为支持财团发展?

何况两三成的资金,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窟窿太大了。

金融监督厅的要求很正当,但就算只是达到银行法要求的最底线,对此时的富士银行来说也仍然是难上加难。

“要我说,那个半泽一木不能呆在那个位置了!这到底是想解决金融系统问题还是要埋葬霓虹的经济?如果不是他,慢慢解决,少一点储户们挤兑存款也不至于如此难办。”

“别抱怨了!”松本泰弘拍着桌子,“说什么他不能呆在那个位置的蠢话,以为我们还是昭和时代的芙蓉财团吗?”

“松本桑,你!”

一口一个蠢话,总有人不能受这委屈。

大难临头,因为没有好办法所以才会慌,情绪失控了就易怒。

芙蓉这样的财团内部吵闹着,而比他们力量更弱的大银行,比如长信银行等就更慌了。

“桥本桑的态度是很明显了。如果相救我们,当初就那么做了!”藤山和雄沉闷地摇头,“细川桑他们履职后,特别国债还要满足芙蓉、三和、第一劝银的需求。我们如果只能得到一部分资金,又能解决多少问题?”

僧多粥少,这就是现状。

“可恶!”长信银行的副总裁紧紧捏着椅子的扶手。

“我担心……”藤山和雄咬了咬牙,“桥本桑他们会做到更绝。”

“……还能是什么?”

“彻底重塑他们的形象!”藤山和雄脸色阴晴不定,“已经都能把中小金融会社的监督权收回到金融监督厅,断绝不少地方党内中层骨干的未来了。拿我们开刀,树立自身坚决革新的形象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会吧……难道金融再生委员会……要从我们长信银行的破产重组开始?”

“很可能?”藤山和雄脸色极为难看,“还有什么,比大藏省嫡系的我们作为第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更能让细川桑他们难以掌控大藏省和金融监督厅呢?这么多年来,长信银行与大藏省有多少不可触及的秘密?”

副总裁呆了。

“宫泽桑和桥本桑……连大藏省这块最后的领地也不想要了吗?大家能任由他这样胡来?”

“不!”藤山和雄苦恼地抱住头,“他们只用宣布这个决定,事情要由细川桑他们来做。国民们如此关注,细川桑他们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副总裁懂了:“如果做不好的话,还是让民自党来吧……到时候,国民们会这么想吧?可是我们的结局,难道注定是要脱离大藏省的羽翼?”

真的要失去了,有些人才念起当面的好。

主要是有一点:如果长信银行重组了,核心大位,自然再不可能轮到从大藏省过来的他们。

爹都换了,儿子岂有不换的道理?

番外:长信银行兴衰史

一、成立:服务于国家政策需要的半个国家银行

战后,日本为了使经济复苏,首先着手救助的是金融机构。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美国也有方方面面的考虑,日本的金融结构仍旧处于动荡。财阀转型为财团,而政府需要一个能够积极响应内阁需要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手段调配资源迅速重建重要产业。

1952年,时任大藏省大臣的池田勇人召开金融政策委员会,计划将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来源,并将不同金融功能划分给不同的机构。经纪公司专门负责股票市场、城市银行为消费者服务并向大型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财团的银行)、信托银行专门负责资产管理业务、地区银行为小客户服务。

当年,《长期信用银行法》通过,创造了一种全新种类的银行——长期的信用银行。池田认为“长期的信用银行”应通过自己发行债券融资,并向钢铁、造船、电力等特定行业提供长期贷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前半官方性质银行——日本劝业银行一分为二,一半成为普通的商业银行,仍沿用日本劝业银行的名称(后来1971年和第一银行合并,也就是书中的第一劝业银行)。另一半则改组成为了长期信用银行,大藏省以认购优先股的投资方式提供给长银50%的资本金,在成立后的三年中,又认购了长银发行的全部金融债券的40%。

也就是说,长信银行原本就是半官方的银行性质出身,到了1952年以后,更是将不官方的那些业务剥离出去,剩下的长信银行几乎就是亲儿子了。当然,长信银行得听话,按政府的政策需要,以长期信用贷款的方式进行运营。

在贷款投向上,作为一家具有政策属性的商业银行,长银在成立之初,主要还是聚焦于符合“国家利益”的行业,服从政府产业政策,如二战初期的造船、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以及后来的汽车制造等工业生产类行业。

在长银看来,具有政府支持、符合政府政策导向的企业及这些企业的关联公司,才能够在日本长期生存。因此,长银在实际的信贷业务中,往往不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评判依据,而是更多考虑企业的背景和社会关系。

在本书中,前原玖美奈作为长银出身,被上司要求服务好狗大郎其实就是这种长信银行侧重于搞关系的一个体现。当然了,其实其他银行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同。

二、发展、困境和隐患

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长银也在不断壮大。20世纪60年代初,长银的业务发展迅速,在1963年,长银为国内制造业提供了几千亿日元的资金,放贷对象包括丰田、东丽集团、川崎钢铁、东京电力、桥石轮胎和东芝等行业巨头,同期,长银也帮助这些企业进行海外拓展。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为丰田向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提供担保后,长银意识到了海外机会的重要性,因此派遣职员学习外语并前往海外的银行进行培训。日后长银管理层中的“国际派”,如大野木克信、平尾宏二等,就是在这一时期接受了海外的培训后脱颖而出的。

随着70年代经济的放缓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长银进行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少,使长银的长期发展遭到威胁。因此,包括大野木克信在内的“国际派”开始倡议对长银进行改革,而大野木克信主张公司向投资银行方向转型的建议,也获得了长银高层的认可。

但是作为一家政策型的银行,由于大藏省直接金融监管的原因,银行虽然仍不被允许在日本内部介入债券和股票业务,但可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加海外市场的债券承销。长银由此计划成立一个“投资银行组”,进行债券交易、投资顾问以及系列产品等新业务的开发。

本书中,陶知命和史蒂文森等人筹谋从外部和内部一起夹击长信银行,就是指从外部狙击这个长信银行投资银行组在海外的经营,压缩他们的收益、加剧他们的危机。

1985年起,随着日本不动产和股票泡沫的不断累积,长银改革派的努力被冲淡了,长信银行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国内。泡沫经济带来唾手可得的利润使长银沉溺于泡沫经济的游戏中,特别是不动产成为长银的新宠。

1985-1988年,长银的资产由18.4万亿日元增长至22.6万亿日元,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不动产贷款的大幅提升。1990年,长银的市值为248亿美元,位于世界第9位。

不动产的疯狂使长银原本向投资银行转型的改革变得不那么急迫,相比投资银行受到的限制和利润的微薄,不动产贷款更加有利可图。

在本书中,长信的中层最开始怂恿前原玖美奈接触陶知命,就是为了武田制造那块地的不动产贷款。后来,也提到了他们对堤义明的贷款。

还提到了一个公司,EIE的高桥冶。

EIE公司(Electronics and Industrial Enterprise)成立于1947年,在高桥治则接管公司以后,成为专门从事电子产品进口的贸易公司。20世纪80年代,高桥治则宣布将EIE公司改造成不动产集团。EIE公司在泡沫阶段四处购置土地和建造宾馆,吞并了世界上的许多资产。

EIE的不动产业务从购买塞班岛的凯悦旅馆开始,后又于1987年买下了帝豪旅馆管理集团30%的股份。高桥出手阔绰,喜欢的旅馆就直接购买,夏威夷一个估价2000万美元的养牛场,高桥治则想要建造旅馆,就以1.5亿美元买入。在泡沫鼎盛的1989年,EIE搬入了造价高昂的新办公大楼,同期公司拥有多架私人飞机。

对资金有庞大需求的不动产集团EIE和在日本上层有一定地位的高桥治则获得了银行的青睐。在塞班岛凯悦旅馆的项目中,长银和汇丰银行就出借了300亿日元。长银对EIE的贷款几近达到无条件批复的地步。1990年,EIE的总借款数达到7000亿日元,并成为长银最大的10家客户之一。

长信银行是为了帮助政府迅速调集资源到特定行业而诞生的,但在日本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丧失了这个作用,日本央行的窗口指导就足够调配了。

在这个过程里,长信银行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其实是迷茫的。然后日本起飞、泡沫经济到来,长信银行就栽到了不动产贷款和金融投资的坑里。

三、崩溃过程

股票和不动产价格的下跌同样对长银造成了双重打击。

以EIE公司为典型的不动产公司在经济泡沫破裂后遭到重创。在泡沫破裂前期,长银相信不动产和股价只是暂时下跌,因此仍继续对EIE追加贷款。到了1993年,长银发现EIE的问题极其严重,宣布与EIE切断所有联系,并承认先后贷款的1900亿日元,有一半无法收回。1995年,EIE行贿政府的丑闻捅到国会,高桥治则在国会听证时揭露长银出资拯救两家信用社,曾利用这两家信用社暗地里继续向EIE追加贷款,并向政治家和黑帮提供贷款的行径。

1995年3月底,长银宣布坏账总额达到7840亿日元,并使用全年度利润核销几乎一半的坏账。1996年夏天,大藏省认为长银有风险贷款为4万亿日元,占总贷款的25%,有风险贷款中三分之一已无法偿还。

此后长信银行疯狂自救,但一直没什么好办法。

1998年6月下旬,长信银行宣布与住友信托结盟。但住友信托本身坏账也较多,而住友信托反而坚持要在政府先把长信银行的坏账移开,并注入公共资金使长信银行存活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合并。遗憾的是国会投票拒绝了这一需要2万亿日元资金的计划。

1998年10月下旬,国会同意为金融系统成立60万亿日元的安全基金,并为长信银行寻找买主。在这期间,长信银行被国有化托管。此时,长信银行的资本缺口达3000亿日元。长信银行倒闭时账上有23万亿日元,其中2/3是企业贷款。国有化后,政府管理机构逐渐抛售长信银行的金融信贷资产,又将5万亿日元的不良资产转移给整理回收机构。1999年夏天,长信银行账上最终剩下11万亿日元贷款。

来自美国的瑞博伍德集团积极地参加接管长信银行的竞价。1999年9月,瑞博伍德提出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为:以10亿日元购买长信银行,注入资本金1200亿日元,同时接管长信银行所有贷款。日本方面,政府拿出5000亿日元的储备金,提出“取消权”方案;另外再用2400亿日元注入长信银行。经过谈判,日本政府将储备金提高到9000亿日元。2000年,经过多次谈判,瑞博伍德接管了长信银行,并更名为新生银行,长信银行的故事就此终结。

这是长信银行崩溃倒闭重组的真实过程。也就是说巅峰期246亿美元市值、资产20多万亿的长信银行,美国资本1210亿日元拿下了,还要求日本拿出5000亿储备金再注入2400亿日元到长信银行。

1210日元,日元经过升值到了199年,也就只值10亿美元了。

在本书中,长信银行的大致发展过程没变。因为有陶知命的加入,给长信银行埋的坑更加有针对、有准备。

而原本直到1998年才成立的金融检察厅、金融再生委员会,也因为陶知命的乱入,在1992年底提前成立。

把数字列出来,也能让大家对当时资金的实际价值有个判断。这毕竟是30年前,陶知命的资金规模属实是吓人的,也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有坚定盟友的原因之一,实力摆在那里。

50亿美元甩出去,在那个时候威力有多大,会让别人产生多大的误判,也就能理解了。

就算拥有20多万亿円资产的长信银行,也会因为仅仅7000多亿坏账走投无路,最终倒闭。

正常情况下陶知命不可能有足够资金,能够让史蒂文森他们觉得拿出了50亿米元、又要收购新闻社和电通、还得搞那什么新千年图景投资基金去为桥本太郎积累政治资产的陶知命,除了长信银行真的还能有其他胃口、有那么多实力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