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02当医生 第115章

作者:真熊初墨

“哦?”周从文笑问,“是不是不顺利?”

“唉,动笔一写才知道怎么会这么难。”沈浪无奈地说道。

周从文真想把《无限恐怖》背几段让沈浪抄下来发出去,但最后还是忍住。

“我能看看你写的么?”周从文问道。

“别。”沈浪马上把头摇成拨浪鼓,“不好看,我还在琢磨。动笔之后我发现可能文风不适合科幻世界杂志社的编辑,所以还在改。”

周从文笑了笑,刚要和沈浪探讨一下,忽然一个小护士跑到门口大声说道,“骨科急会诊!”

沈浪下意识的从椅子上跳起来。

“慢着点。”周从文道。

沈浪没搭理周从文的话,径直往出跑,“我先去会诊。”

“什么情况告诉我一声,要是需要咱们上手术我就不走了。”

“好。”

沈浪留下一个字,匆匆忙忙的赶奔骨科。

患者女性,45岁,身高164cm,体质量70kg,因车祸伤多发外伤急诊入院。患者躺在平车上意识清楚,被动体位,精神有些萎靡。

主诉头晕、全身多处疼痛,尤其右侧腿部疼痛剧烈,无法忍受。

胸片是卧位的,右胸第六肋骨折。沈浪来到骨科先问了几句,又看了一眼片子,这才放下了心。

和胸科没什么关系,只是肋骨骨折而已。片子上看有一点点小气胸,肺组织压缩最多5%,不用下胸腔闭式引流。

虚惊一场,沈浪按照流程和骨科医生交流,写了会诊后回病区。

“什么患者?”周从文还没走,见沈浪回来便询问道。

沈浪把患者的情况说了一遍,“没事,你回去吧,我看患者右侧大腿畸形,诊断应该是右侧股骨干骨折。”

“卧位,没写一笔让患者做个CT?”周从文问道。

气胸的判断一般来讲需要立位,气体都在胸腔的上面,肺组织压缩多少比较容易判断。卧位胸片,对于少量气胸的判断来讲难度极高。

“不用吧,患者股骨干骨折,搬运的时候挺遭罪的。我告诉骨科医生多看着点,要是有呼吸困难再拍片也来得及。”沈浪也考虑到了这点。

不过再怎么都是少量气胸,没大事,周从文没有反驳沈浪的意见,站起来回家训练手术。

几日无话。

李庆华一直没给周从文最后确定的消息,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而周从文并没有很急迫的催促李庆华,机会已经给他,这位人民医院胸外科太子爷要是真把自己当成太子爷,连这点把握机会的能力都没有,那就算了。

周从文上一世念头不通达,虽然已经成为最顶尖的医生,但一直琢磨要是当年自己该如何如何,早就把王成发琢磨透。

办法有的是,李庆华错过就再换一个,对周从文来讲无所谓。

三天后,一早周从文去上班。刚进病区迎面一个身影径直对着周从文飞奔过来,急匆匆的没有丝毫要躲避的意思。

是沈浪,肯定是急诊科有患者,周从文第一时间做了判断。

侧身给沈浪让了一条路,沈浪连招呼都没打急匆匆的跑出去。

周从文心里叫苦。

大早晨来急诊,尤其是看沈浪那个匆忙的样子,患者肯定很重。

一般来讲清晨人少车少,尤其是2002年,本来车就不多,加上清晨人还没睡醒、要么就是还没睡,速度飙起来之后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

有可能人都救不回来。

换了衣服,周从文问大夜护士,“沈浪干嘛去了?急诊科么?”

“周哥来了,不是急诊科,是手术室台上会诊。”护士回答道。

手术室?

台上会诊?!

周从文皱眉,“哪科的?”

“骨科。”

“……”周从文有些不解,按说骨科的患者都很平稳,关键是有其他脏器损伤骨科也不收不是。

一般来讲骨科收患者的程序是把患者停在处置室里,判断有可能和哪科有关系,然后逐一打电话。有事,谁家的事儿谁带走;没事,骨科才会收进来。

骨外科台上会诊,能有什么事儿。

正在疑惑中,小护士继续说道,“已经给王主任打了电话,他直接去手术室,早晨交班要晚一点。交完班护士长还要考呼吸机的操作,我几点才能下夜班回……”

小护士还在磨叨,周从文已经背着手快步离开病区。

周从文不喜欢八卦,但沈浪刚刚火急火燎的表情告诉周从文肯定出了大事。

还是特么的骨科。

一般来讲越小的科室出事就越大,因为承平日久,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会有懈怠。

比如说肛肠科,周从文记忆中江海市第一家私立外科医院就是肛肠医院。做手术的都是人民医院、二院、三院的医生。

痔疮么,私立医院敢收进来做手术的肯定是那种特别轻的患者,只要稍重点的都会转去公立医院。

应该在2005年左右,肛肠医院死了一个患者。据说当天8点的时候患者还好好的,早晨起来却已经凉了。

周从文猜测应该是结扎血管的线结松了,导致出血。因为半夜出血,患者还在睡梦之中,所以没有注意到。等他感觉不对劲的时候已经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无力呼救。

骨科也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三院骨科不能做髋关节、膝关节置换、不能做颈椎腰椎手术,能有个毛线的台上会诊。

周从文闻到了一丝危险,他赶去看看。

如果真出大事,沈浪估计处理不了。至于王成发……谁知道呢。

换衣服走进手术室的走廊,3手里传来急匆匆的吼声,“甲氧明2mg!”

第0198章 护犊子

甲氧胺是一种药品,常用于外科手术,以维持或恢复动脉压,尤其适用于脊椎麻醉所造成的血压降低。

应该是麻醉师在吼,周从文脚步加快走到手术室门外。

距离手术室越近,监护仪疯狂报警声就越是响亮,带着一股子焦躁的气息,让人的呼吸都感觉不顺畅。

“肯定是你们胸科的事儿!”骨科隋主任的声音传来。

隋主任是一个医二代,他父亲在人民医院是后勤的科长。隋主任大学毕业干了一年的内科医生后考研究生,转行学骨科。

毕业后家里把他直接安排到三院,把和王成发一样的科室负责人撵到一边,他摇身一变成了主任。

听隋主任这么说,周从文的眼睛眯起来,心里凭空升起一股子厌恶。

很多人都有一样的毛病——遇到事情第一个念头就是甩锅,而不是解决问题。

上一世和这位隋主任交道打的少,周从文唯一的印象就是当自己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之后,每次遇到隋主任他都会用奇货可居的目光审视着自己。

那种目光像是看到了一只猎物,让周从文很不舒服。

隋主任也温言细语的和周从文说过两次,建议他做髋关节置换手术。但周从文没同意在三院做,后来去了省城做的手术。

“沈浪,你怎么会的诊!”王成发的声音传来。

周从文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寒光闪烁。护犊子的心被王成发记起来,周从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沈浪出错?那货胆子比耗子都小,因为怕出事这几天去看了两三次,怎么可能是他的锅。

快步走进手术室,周从文看见王成发挂着听诊器正直起腰。他脸色漆黑漆黑的,板的像是一块石头,用标志性的斜睨不屑的目光看着沈浪呵斥道。

沈浪早就被吓坏了,束手束脚的站在一边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

周从文看了一眼监护仪,血压59/36mmHg,心率92次/分,血氧饱和度90%。

患者右侧大腿畸形,上面有消毒的痕迹。

应该是三天前沈浪会诊的车祸伤,为什么忽然休克了?周从文脑海里闪出几个可能性。

估计王成发考虑的是迟发性气胸,周从文皱眉眯眼,来到阅片器前,找到三天前的片子插到阅片器上。

没人注意到手术室里多了一个周从文,其他人都在忙着抢救或是恶狠狠的瞪着沈浪,仿佛他做了十恶不赦的错事一般。

沈浪低着头,头顶隐约散发着晦气。

片子上没有明显的气胸,右侧第六肋骨折属于骨裂的性质,大概率应该不会出现骨折断端戳破肺脏导致气胸的可能。周从文看完片子随后拿起病历,扫了一遍化验单。

化验结果也算正常。

“沈浪,你特么怎么看的,看不懂不会找我么!”王成发瓮声瓮气的呵斥沈浪。

沈浪的腿有些颤抖,能看出来他用尽全身力气才能站在手术室里。

“赶紧去拿胸瓶!愣着干什么!!”隋主任吼道,“抓紧时间,别特么愣神。连个气胸都不会看,怎么当的医生!”

周从文转身来到麻醉师身边。

今天负责麻醉的是刘伟,三院唯一会做单腔通气的那位。

他正在指挥助手给甲氧明,无菌帽靠近额头的位置能看到汗水的痕迹。估计刘伟也懵了,而且周从文感觉刘伟应该判断是麻醉原因导致的休克,但是他不说。

屎盆子扣在沈浪脑袋上,挺好的,最起码有人背锅了不是。

“王主任,双侧呼吸音弱,你也考虑是气胸吧。”隋主任随即问道。

王成发的脸更黑,恶狠狠的瞥了一眼沈浪刚刚的位置,仿佛沈浪还在一样。因为沈浪不在,他的目光差点把地砖刺破。

“抓紧时间下闭式引流,你看要不要二肋间穿刺。”

对张力性气胸的抢救有一种方法是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用50ml注射器针头插进去,因为张力性气胸胸腔内压力高,气体会顺着针头“喷”出来,以解燃眉之急。

王成发犹豫了一下。

“啪啪~~”

“咚咚~~”

周从文走到患者身边,左手放在患者右侧胸壁上,右手食指、中指叩击在左手的手指上。

叩诊,很标准的叩诊。

声音仿佛晨钟暮鼓一般敲击在所有人的心头。

王成发一怔,马上意识到自己遗漏了什么。

患者的情况王成发并不了解,一早刚到医院还没下车就被隋主任告知患者刚上台气胸加重便匆匆赶过来。

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在,所以王成发听诊后下意识的开始呵斥沈浪,连个气胸都漏诊了,什么玩意!

可是周从文的叩诊提醒了王成发。

正常人进行胸部叩诊,因为肺是含气组织,肺部的叩诊音通常是为清音。

如果肺因为感染引起实变、梗死等,叩诊音通常为浊音或实音;如果肺含气量过多,通常叩诊音呈现过清音。肺与肝脏、心脏重叠的部位,叩诊音通常为浊音。

当胸部发生气胸时,因胸膜腔含气量较多,在胸部叩诊通常呈现为鼓音。

刚刚周从文叩诊的声音是略偏实性的清音,不是鼓音!

王成发急切之间有些惭愧,作为一名老医生、科室负责人竟然忘记叩诊就匆忙诊断是气胸,这有点说不过去。

“叩诊是清音,急查的血气分析pH7.33,PO290mmHg,PCO246mmHg,Lac0.8mmol/L,K+3.2mmol/L,Ca2+1.01mmol/L,BE-3.3mmol/L;休克指数为1.55,考虑是神经源性休克。”周从文淡淡说道。

“……”

隋主任怔了一下,目光从王成发身上挪开,盯着周从文。

但周从文懒得搭理这种甩锅的货,患者神经源性休克必须马上抢救,要是救不回来了,沈浪估计肯定会完蛋。

“甲氧明2mg静脉推注,多巴胺5μg·kg-1·min-1静脉泵注。”

“微量泵?”刘伟小声提醒。

“静脉滴注,计算一下液体量,会吧。”周从文“从善如流”,面不改色的纠正道。

刘伟也手脚发麻,听到有人下医嘱并且没人反对,马上按照医嘱执行。

“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

“准备气管插管,呼吸机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