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12章

作者:三悔人生

就朱瞻壑这件事,在朝堂上其实并没有决定,因为以陈谔为代表的言官以及以黄淮为代表的文官都被怼到退缩,老爷子又心向自家人,就用起了拖字诀。

而在应天城里,朱瞻壑已经被传成了立下大功之后被集体针对,已经被剥夺了汉王世子的身份赶出了皇室,只能蜗居在城外的一座小庄子里。

这还不算很离谱,毕竟也算是有理可据,因为陈谔在朝堂上就是建议朱棣这么处罚朱瞻壑的,但有一点就离谱了。

传言竟然把朱瞻壑传得相当可怜,说是汉王为了不让当今陛下不生气,不仅没给朱瞻壑侍卫和侍从,就连最基本的钱都没给。

传言中的朱瞻壑现如今已经是身无分文还独自一人,孤苦伶仃地住在城外的庄子里,过着吃着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再然后,百姓们就自发地开始组织人给朱瞻壑送东西,从食物到衣物等一概俱全,现在庄子门口都已经堆成了一座山了。

……

听了朱平的话,朱瞻壑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让人欣慰的是百姓们的反应,说得道貌岸然一点,百姓们有这种反应朱瞻壑也是觉得值得了,就算是说得现实一点,百姓们有这种反应也能让朱瞻壑心中有底。

不过百姓们的反应也是让朱瞻壑觉得有些悲哀,因为百姓们的这种反映恰恰证明了太子党的稳固。

但凡汉王党有一点优势,他也不会被传得这么惨。

“算了,随他们去吧。”朱瞻壑摆了摆手,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

“已经被送来的那些就算了,后续让人在四周巡逻,告诉百姓们不要再送了。”

那些东西都是百姓们自发送来的,门口虽然有护卫,但百姓们都是东西扔下就走,想要追查是很难的。

朱瞻壑身边现在就八个护卫,这么点人想要追查整个应天皇城有都有谁给他送过东西?

别闹了,这点人丢进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是,小人这就下去安排。”朱平躬身行礼,然后逃也似的离开了。

没办法,青花犬的威慑力还是很高的,现在除了主人朱瞻壑之外,也就经常投喂他们的朱凌能够跟它们亲近亲近,至于其他人……

呵呵,就算是汉王来了它们也照咬不误。

当然了,朱瞻壑是肯定不会这么做的,他可是费了大力气才搞来这十二只青花犬,可不想就这么废了。

“好了,回去回去。”百姓们这么一闹,朱瞻壑也没什么心情了,直接将狗子们都给赶回了窝里。

明天才是最有意思的时候。

第二十一章 :走眼了

谁也没有想到,朱瞻壑这个汉王世子在城外一住就是一个月,期间没有任何人来探望过,朱瞻壑也从未离开过。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来这里送生活必需品的人之外,没有任何人出入。

这样一来,当初的那些流言不仅越传越广了,也越穿越离谱了。

现在那些传言已经不仅再说朱瞻壑被剥夺了汉王世子和皇室的身份,而是已经到了他被囚禁的程度了。

朱瞻壑并没有在意,除了他之外,其实其他人也不是很在意。

能在官场中打滚的人没有几个是傻子,或许每个人都有糊涂的时候,但这都只是偶尔,绝对不会持续一个月之久。

现在谁看不出来朱棣就是想要保护朱瞻壑?囚禁了一个月不闻不问,这并不是冷落,而是在尽可能的淡化那些不好的影响。

虽然说朱瞻壑的所作所为让他收获了极高的民望,但有时候道德是道德,规矩是规矩,这二者有时候是一样的,但有时候也是不一样的。

朱瞻壑倒是没有感觉,这种躺平的咸鱼生活他很喜欢。

不用费心工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生活谁不喜欢?

什么?你不喜欢?那你去享受九九六的福报吧!而且还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过分成零零七的那种。

“嗯?朱凌吗?又有什么事情?”

躺在躺椅上,感受着秋日温暖阳光的朱瞻壑已经懒到了不想睁眼的地步,听着耳边的脚步就很是随意地开口问道。

主要还是因为最近他实在是太闲了,闲到了已经快要发霉了的地步。

“朕让你在家里闭门思过,你倒好,在这里生活得挺滋润?”

只听了个开口,朱瞻壑就手忙脚乱地从躺椅上滚了下来。

“孙儿见过皇爷爷,皇爷爷万福金安。”

“起来吧。”朱棣瞥了一眼这个孙子,转头直接霸占了那张躺椅。

“让你反省,反省出什么来了?”

“没反省。”朱瞻壑低着头,很是乖顺地回答道。

在这件事上他没打算弄虚作假顾左右而言他,因为他知道这个庄子里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老爷子的眼睛。

扯犊子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承认。

“哼,你倒是实诚。”朱棣冷哼一声,不过朱瞻壑能听的出来老爷子不是很生气。

“那今日朕就帮你反省反省。”

“当初在面对那些倭寇战俘的时候你就没有迟疑过吗?朕不信你不知道回京之后要面对什么,所以别打马虎眼。”

“为什么要迟疑?”朱瞻壑不仅没有回答,还反问起了老爷子。

“为什么要迟疑?”朱棣挑了挑眉,对于自己这个孙子的反应有些惊讶。

“朕说了不要打马虎眼!”

“杀俘,而且还是虐杀,在朝堂上陈谔的话你也听到了,要是因此丢了汉王世子和皇室的身份,你就不后悔?”

“不后悔。”朱瞻壑坦然地笑了起来,目光转向了大门口。

“这段时间以来,应天城百姓们的反应告诉了我,不需要后悔。”

“那要是他们没有回应呢?”对于朱瞻壑的回答,朱棣感到很是意外。

“你才九岁,用你未来一生的荣华富贵去赌,是不是太过冒险了?”

“不至于。”朱瞻壑脸上的笑意不减。

“您也说了,我才九岁而已,太祖高皇帝当初是何等处境?孙儿虽然不敢自比太祖高皇帝,但想要混过一生怕是不难。”

“还有,孙儿的所作所为只是在表明心意,表明孙儿作为一个大明皇室的心意,而不是想要借此向百姓们索取什么东西。”

“哦?是吗?”朱瞻壑说得太过大义凛然了,这份高风亮节让朱棣有些不太相信。

“若是他们没有像现在这样回应你的心意呢?你仍旧会选择继续吗?”

“并不会。”朱瞻壑回答得很坦然,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个通常会让人不齿的答案而觉得有什么。

“心意我表达了,若是得不到回应,那我以后大概率也做不到什么了,问心无愧就好。”

“我已经为他们赌了一次,若是输得一败涂地,那就不会再有第二次,因为没有回音的山谷并不值得我抛弃一切,纵深一跃。”

朱棣直起身子,深深地看了自己这个孙子一眼,但什么话都没有说出来。

以前他一直觉得朱瞻基这个嫡长孙才是最出色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北巡的时候会刻意带上朱瞻基,因为他打算好好历练一下这个孙子。

但现在,他发现了更出色的继承人。

朱瞻壑这番话咋听之下没什么,顶多也就是让人觉得这些话很有深度,出自一个九岁的孩子之口证明这个孩子具有远超同龄人的成熟。

但在朱棣这个皇帝听来就不一样了,因为在朱棣的视角里,这些话里充斥着满满的帝王之道。

率先对百姓表明心意,这是一个帝王最常做,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百姓就是基础这件事情谁都清楚。

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再庞大的王朝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稍有风波就会轰然崩塌。

其次,朱瞻壑的那句“没有回音的山谷并不值得抛弃一切,纵身一跃”也让朱棣很有感触。

很多时候,朱棣在面对官员的时候也都是这种心态。

对于官员来说,大明可能是最不适合他们的一个时代,因为大明,尤其是明初,对待官员那是相当严格的。

贪墨六十两白银就要剥皮实草,还要连坐,如此苛刻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刑罚,可能整个封建时代也没有那个王朝敢说他们比大明还狠。

但其实,朱棣对官员们还是很宽容的,只有在那些官员们贪得无厌的时候他才会出手……

最起码他觉得是这样的。

两句话,一句对民,一句对官,朱瞻壑随口说的两句话在朱棣看来充满了智慧。

这也就导致了原本就对汉王优柔寡断的朱棣更加犹豫了。

以前他只是觉得汉王很像他,想要让汉王继承大统只不过是他的个人情绪,但理智告诉他朱高炽这个文治出色的儿子才更适合继承大统。

但现在……

第二十二章 :动摇了?

“谁教你这些的?”

朱棣深深地看了一眼面前这个孙子,有一种如在梦中的感觉。

嫡长孙朱瞻基就已经很出色了,现在又出现了这么个出色的孙子,甚至比嫡长孙还出色。

在继承人的人选上有选择,这是一件多么幸福,但却又这么痛苦的一件事。

“这些还用人教?”朱瞻壑耸了耸肩,现在的……不,应该说他早就开始破罐子破摔了。

“孙儿自幼接受到的教育不就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隐藏在道德、伦理和事实中的道理,孙儿只是将它们给整理并且说出来了罢了。”

“道理就摆在那里,其实谁都知道,只不过没有察觉,也说不出来而已。”

朱瞻壑一边说着,一边朝着门口吹了声口哨,让外面的狗子们安静了下来。

朱棣看着一脸平淡的大孙子,他有一种想要剖开这个孩子的脑袋一探究竟的冲动。

没错,道理是很简单,但有又谁能够理清,更别说是认识到并且贯彻落实了。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朱棣再次开口:“那你说说,你在市舶司安插的那些人是想要做什么的?”

……

朱瞻壑脸上那平静的表情瞬间消失不见。

“啊这……”朱瞻壑挠了挠头,满脸的尴尬。

“您知道了啊……”

“废话!”朱棣甩给了这个孙子一记眼刀。

“你就差明摆着让他们进入市舶司了,作为大明最重要的事情,我怎么能不知道?你当我是瞎子、聋子不成!?”

朱棣的语气虽然很严厉,但实际上恰恰相反。

他不再用朕这个自称,那就代表着现在已经不是在说正事儿了,而是在唠家常。

“嘿嘿,就是一点小事儿罢了……”朱瞻壑讪笑着挠了挠头,然后跑到老爷子身后,讨好地为其捶背。

“孙儿就是想要收集一些奇珍罢了,之前听闻郑和远洋见过不少的好东西,所以孙儿就想让人去看看能不能带回来,并且为我们大明所用。”

“这样一来孙儿以后有个立身之本,二来说不定也能给大明做些贡献不是?”

“去去去!”朱棣嫌恶似的把朱瞻壑推到一边。

“就这么点原因?要是就这么点原因的话你还用得着这么做?直接给爷爷说不就行了?”

“这又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搂草打兔子都是顺便,爷爷还能拒绝你不成?”

朱瞻壑闻言撇了撇嘴,但很快就恢复了之前那讨好的笑容。

“您说的是,是孙儿狭隘了。”

个屁!

朱瞻壑在心里腹诽着。

以前老爷子哪里正眼看过他?谁不知道自家老爹总是作妖,而且每次还都会被老爷子劝诫,甚至是拿来开刀。

跟您说?您怕不是会直接一个大逼斗给我甩到一边去!

想到这里,朱瞻壑其实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满的,因为老爷子实在是有些偏心了。

因为朱瞻基的出色,所以导致老爷子早早地就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嫡长孙的身上,想要将这个好苗子培养成一代明君。

这样一来,忽视别的孙子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了,尤其是在明面上总是挨骂的汉王,作为他的儿子朱瞻壑所得到的的已经不只是和嫡长孙朱瞻基不对等了。

说一个天一个地可能有些过了,但也差不太多了。

就拿之前去嘉兴府的事情来说,纪纲要不是提前受到了朱棣的嘱咐他能对朱瞻壑这个汉王世子卑躬屈膝?但你要是换成朱瞻基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