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353章

作者:三悔人生

于谦的一句话比搓脸什么的好用多了,陈循立马就精神了起来。

其实按理来说,朱瞻壑的回信不应该先到于谦的手中,而是应该先到陈循这个内阁首辅的手中,但这次的事情有些许不同。

这次朱瞻壑的回信是先走的海路,毕竟海路比陆路快,哪怕是八百里加急也不行。

不过在抵达通州之后,消息就以最快的速度送入京中,这时候用的就是八百里加急了,因为消息到的时候已经是日暮,而一般的消息是不能在夜里进入顺天城的。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把消息送进京城,那一般就只有两个途径:户部和兵部。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是有特殊权力的,如果在遇到有灾情的情况下,基本上不管什么情况都会开绿灯的。

兵部就不用多说了,和战争相关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自然是怠慢不得。

一般来说,八百里加急送的,不是极其重大的灾情就是战争相关的消息。

至于为什么不送到户部而是兵部,则是因为夏原吉的年纪。

已经是古稀老人了,在明知道是朱瞻壑回信的情况下,肯定是不会麻烦夏原吉的。

“怎么样?”

在来吏部之前,于谦并未打开朱瞻壑的回信,送到陈循手中的时候就连信封上的火漆都是完好的。

“世子殿下的决定和我们所料的大差不差,只不过在北方布防上有些许的差别。”

陈循一边说着,一边将信放到了于谦的面前。

于谦拿起信看了起来,信上的内容虽多,但每天都要批阅不少公文的于谦还是很快就看完了。

正如陈循所说,朱瞻壑的安排和他们之前商议的大差不差,只不过在预防朱瞻墉、朱瞻墡进京“勤王”一事上,朱瞻壑的决定和他们有些不太一样。

在信上,朱瞻壑交代说要将吴管者从凉州调回来,派往原兀良哈三卫那边镇守,防止朱瞻墉和朱瞻墡被孙若微的信蛊惑,纠集兵力南下,威胁顺天。

至于京中,则是让已经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的李彬镇守,让英国公张辅协助。

不过这么一来,由吴管者镇守的凉州就没有将领了,不过朱瞻壑也安排了人去凉州接替吴管者的工作,只不过这个人选有些让人意外。

李彬的儿子,李贤。

第五百一十三章 :宗室之乱(下)

李彬是吴王一脉的老人了,在永乐朝的时候就是最忠实的汉王拥趸,而且是从永乐初年一直到现在从未变过的。

在能力上,李彬不是大明现存武将中最出色的,但统治者用人,能力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忠心。

但是没有能力也不行。

李贤,李彬的嫡长子,未来会承袭李彬家业的人,他的能力……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还没有得到验证。

作为李彬的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李贤自幼受到的教育肯定是不差的,但教育资源好不代表着就能成才。

这个时间,这个节点,让一个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人去统率军队,而且还是镇守相当重要的凉州……

要知道,凉州可是连接关西七卫最重要的地方,是河西走廊的所在,一旦出现问题,大明的西方怕是会有失手的可能。

虽然以大明的战斗力,只要等朱瞻壑回来就很快能拿回来,但所造成的影响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我倒是觉得不用太过担心。”于谦看完了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尚书,可能你只看到了凉州的重要性,但却忘了如今的大明,不是什么人都能招惹的,也不是什么人都敢招惹的。”

“我知道。”陈循点了点头,但脸上的阴云仍未消失。

“我担心的不是东察合台汗国和关西七卫乱来,他们没有这个胆子,不过……”

说到这里,陈循的声音放低了不少,还带着几分阴沉。

“他们不敢,但有人敢,毕竟……”

“有些人可是连太皇太后都敢刺杀的……”

……

陈循的一番话让于谦陷入了沉默,也让气氛陷入了沉寂。

的确,东察合台汗国和关西七卫不敢,但那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他们敢乱来,等朱瞻壑回到顺天府,迎接他们的就是大明不死不休的进攻。

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大明本身就是越乱越好,因为只有大明乱起来,他们才有机会。

虽然说出事儿的话大不了壮士断腕,牺牲李贤保全大局,最后也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但事儿不是这么个事儿。

壮士断腕,只能说是及时止损,但在陈循等人看来,及时止损自然是不如完全没有任何损失的好。

要是李贤那边出了问题,就算是能够及时止损,朱瞻壑也会被人说用人不当。

“看来,这事儿还是得麻烦一下维喆了。”

想到这里,于谦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只不过,他的语气虽然不好,但却也说到了陈循的心坎儿上。

因为这事儿啊,还真得夏原吉来才行。

“也不急于一时。”陈循的语气放松了下来,脸上的阴云也消失不见。

“等明天吧,明天当值的时候,我去和维喆说一下,安排个人插进今年去往乌斯藏都司的运粮队中,让他们将消息送给乌斯藏都司八王,让他们派些人策应一下。”

“乌斯藏都司算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了,其实此前我一直想让世子殿下把乌斯藏都司彻底收归中原,就像当初云南的改土归流一样。”

“但现在看来,改土归流有改土归流的好处,维持现状也有维持现状的好处。”

“最起码在这件事上,还是维持现状要来得好一些。”

……

吏部的灯很快就熄灭了,连着好几天没回家的陈循也回了家。

只不过,已经变得汹涌的波浪却不会就此停息。

正如陈循所说,改土归流有改土归流的好处,维持现状也有维持现状的好处。

在气候的压制下,乌斯藏都司没有足够的粮食,每到冬天牲畜被冻死的数量也远超以前,这就让他们必须依附朝廷,不然的话就会有大量的百姓冻饿而死。

不过,得益于前些年吴王一脉的援助,乌斯藏都司现如今连朝廷的帐都不买,但只要你打着吴王一脉的名义去,基本上事情都能办成。

这足以说明吴王一脉在乌斯藏都司的影响力。

如果和当初云南的改土归流一样,将乌斯藏都司也彻底收归朝廷,那这次的事情就多多少少有些麻烦,最起码不能像现在一样想调就调,还不需要经过朝廷,不会打草惊蛇。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吴王一脉能够持续并且还算彻底地控制乌斯藏都司的基础上。

然而,陈循和于谦并不知道,他们要面对的敌人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

除了已知的敌人外,还有别的敌人也参与了进来。

……

四川行都司,广宁府。

蜀地其实在古代不是啥好地方,地势和落后的问题导致这边的情况非常复杂。

不过,再怎么说这里也是大明的疆域,是有大明官员在这里的。

但是,除了官员之外,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人。

广通王府。

“启禀殿下,前去苗地的士兵还未归来,但殿下麾下的三万将士已经准备万全,随时可以出发!”

“知道了。”广通王朱徽煠眉眼低垂,语气平淡。

“让将士们一切照常,等候本王命令行事。”

“是!”

……

随着士兵的退下,这个从洪武朝开始,经历了永乐、洪熙和宣德,如今走到了正统朝的广通王府又重归平静。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大明的藩王作乱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了。

其中最出名,也是第一个发生的自然就是大明太宗皇帝的奉天靖难。

毕竟,虽然说是奉天靖难,也是被建文削藩给逼得,最后也的确成功了,但实质上还是藩王作乱,只不过区别就是太宗皇帝成功了,并且做出了成绩。

历史上,在太宗皇帝之后,大明还有四次藩王作乱。

继太宗皇帝之后,第一个藩王作乱的就是谷王朱橞,不过严格来说,谷王朱橞不算是谋逆作乱,因为还没等他开始,就被他的亲哥哥蜀王朱椿告发,结果是被废为庶人。

第二个做乱的是汉王朱高煦,当然这里说的是历史上的。

在朱高煦之后的,就是这位广通王朱徽煠了。

朱徽煠是太祖高皇帝之十八子岷王朱楩的第四子,因为其二哥岷恭王朱徽煣继承了他们父亲的岷王之位,朱徽煠被封为广通王。

朱徽煠这人有勇武之力,但很容易被人给影响。

说白了,这朱徽煠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

历史上的朱徽煠被一个叫段友洪的人撺掇,说他面有异象,当主天下,于是朱徽煠就招兵买马的造反了。

和历史上不同,现在没有段友洪这个人的撺掇,但有其他人撺掇。

而撺掇他的,是来自于顺天府的一封信。

要说啊,这人吧,蠢点没啥事儿,只要你听劝就行,最怕的就是人又蠢又不听劝的。

那封信撺掇了朱徽煠是没错,但却并不是撺掇朱徽煠谋反,而是让他去苗地纠结苗人,进京勤王。

这不撺掇还好,一撺掇,朱徽煠就有了别的想法。

我能进京勤王,这不是说明我能成功?既然能成功,那我还勤什么王?直接一步到位不好吗?

这时候,他就想起了他的四伯,大明的太宗皇帝朱棣。

太宗皇帝奉天靖难的时候,燕地不说是一片荒凉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人家地狱开局都能成功,我占据蜀地,地势复杂,易守难攻,人家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做?

第五百一十四章 :自信和自大是两回事

顺天府,皇宫,养心殿。

人其实就是一台极其精密的机器,想要修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受到任何损伤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修复的。

虽然常年养尊处优,让太皇太后张氏的身体远比这个时代的同龄人更好,但毕竟她也是一个花甲老人了。

自从儿子宣德皇帝驾崩之后,张氏就可以说是劳心劳力,不仅要小心提防身边的人,还得小心提防政事上有没有陷阱。

她不能让永乐朝的太子一脉断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自从朱瞻壑回来之后她的神经就一直紧绷着,如今又遭到毒杀,病来如山倒,身体一下子就垮了。

可即便如此,她也依旧不能放松。

后世经常有“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之类的话,但实际上没有人真的在意,毕竟赚钱是重要,但命更重要。

可对于如今的张氏来说,那就是真的只要不死就得接着干。

“咳咳……”

轻轻地咳嗽了两声,也不知道是被呛到了还是药实在太苦,超出了张氏的预计。

“唉……”张氏轻叹一声,摆了摆手,示意宫女把药端下去。

擦了擦嘴角,张氏看着周遭的宫女一个个的退下,然后才将目光转到了面前的孙若微的身上。

“跪下……”

张氏的声音多多少少的有一点有气无力,但多年养成的威严却不是身体虚弱就会被压制的。

孙若微低着头,让人看不清她的表情,一声不吭,但还是按照张氏的话跪在了地上。

“若是往前推个几年,你定然是活不了的。”

看着面前的这个儿媳,张氏的心中充满了失望。

“也就是你运气好,瞻基崩逝殡天,又只有镇儿这一个子嗣,不然的话你的所作所为不仅会害了你自己,还会害了镇儿。”

“怎么,你觉得我一直这么忍气吞声是因为我怕了?觉得只要我死了,你联合墉儿和墡儿就能够像太宗皇帝那样,奉天靖难,以清君侧?”

孙若微跪在地上,一言不发,但心中却满是不忿。

她不知道,明明朱瞻壑就不敢乱来,为什么自己这个婆婆却一直隐忍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