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凶猛 第335章

作者:堵上西楼

  说着这话,他又转头看向了一脸淤青的王孙无涯,笑道:“俗话说不打不相识,王孙少爷心直口快这是少年心性,并无过错。而贺三刀这厮是我身边的亲卫,他听了你这话心里不爽也是理所当然,所以……”

  “王孙少爷,这事儿就这么结了,一杯酒,泯恩仇,如何?”

  傅小官一边打了一棍子,还言明了贺三刀是他身边的亲卫,王孙无涯再愚蠢此刻也回过了味来,这一顿狠揍,算是白挨了。

  他能怎么办呢?

  这位爷可是定安伯啊!

  刚才说得口无遮拦,此刻却顿时后怕了起来。

  “爵爷,是小人唐突,这位兄弟倒是把小人打醒了,这杯酒,该小人为这位兄弟斟上,以表小人心中愧意。”

  贺三刀哈哈一笑,拧着酒瓶就走了过去,他“啪”的一声拍了拍王孙无涯的肩膀,又吓了王孙无涯一大跳。

  “这个,不好意思啊,下手重了点,既然定安伯说了,咱也就不往心里去了,也不要你倒一杯我倒一杯的,麻烦,来,干一瓶!”

  王孙无涯的脸,顿时唰的一下又白了。

第623章 傅小官又要作诗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被傅小官消弭于无形。

  当然,贺三刀想要一瓶撂倒王孙无涯的奸计也未能得逞。

  司马澈坐在傅小官的对面,时不时抬眼一看,越看这心儿越慌,忽然发现自己来这金陵参加恩科……似乎真不是出于本心。

  那本心是什么呢?

  是那本《红楼一梦》!

  是那些诗词文章!

  是他的济世之策!

  还有他的传奇人生!

  他在听了贺三刀复述了王孙无涯的那番言语之后,她本以为按照他的身份地位,是定然会将这位王孙公子给赶出去的,却没有料到他仅仅是一笑。

  那一笑,便是包容,便是豁达,便是沉稳心性,更是广阔胸怀!

  这样的人,放眼整个虞朝,乃至于整个天下,可还能再有?

  她的心儿扑通扑通的一阵乱跳,忽然觉得有些热,脸蛋儿微烫,心想……难不成当真是春天来了?

  傅小官的视线倒是也在司马澈的身上驻留了片刻,一来是那张极美的容颜着实令他眼前一亮,二来……是她头上的那条发带。

  那发带似乎和自己袖袋中的那条一模一样!

  当然,这个念头仅仅在他的脑子里一闪而过,作为今晚的东道主,他一脸笑意的扫视了众人一眼,举起了酒杯,众人一瞧,也连忙举了起来。

  “你们与我初见,对我恐怕不是太了解。这样子说吧,你们莫要记着那劳什子定安伯,你们就把我当着临江那小地主。”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尽皆看向了王孙无涯,王孙无涯那张惨白的脸顿时一红。

  傅小官又笑道:“我这真不是打趣王孙少爷,是我的心里话。今儿宴请诸位,也不是要谈什么重要的事,就是对五大世家颇为好奇,想要和你们结识一番。”

  他这句话,将自己的身段给放了下来,堂堂定安伯,说想要和他们这些商人家的子弟结识一番,这给足了所有人的脸面,他们又看向了傅小官,忽然觉得这位爵爷还真不是想象的那么高远。

  “除了这位司马大叔,其余人等我们年龄相仿,既然你们家族将你们派来了上京,想来你们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极为重要。这杯酒,大家同饮,敬我们的初见!”

  “多谢定安伯!”

  “干杯!”

  一杯酒下肚,气氛缓解了不少,司马润作为这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刚才傅小官还说了一句司马大叔,这令他受宠若惊,所以他站了起来,走到了傅小官的身边,为他满上了一杯酒。

  “这酒,可是定安伯家产的,味道当真妙极,今儿就借定安伯的酒,在下敬您一杯,一来是今儿上午的那堂课,令在下茅塞顿开,二来……能够结识定安伯这样的少年英杰,实乃我司马润之福气,爵爷,三杯!”

  “哈哈哈,司马大叔这酒,我定要喝了,来,三杯!”

  二人三杯酒下肚,气氛顿时热络了起来。

  紧接着鲁夕会站了起来,他为傅小官满上了酒,躬身说道:“小人……”

  傅小官大手一挥,“这两个字,你自个罚酒三杯!这酒桌之上,咱们没有大小,我不会自称为本官,你们也千万别自称小人,君子之交你我相称足矣!”

  鲁夕会非但没有尴尬,反而眼睛一亮,豪气的吼了一嗓子:“好!这酒当罚,就凭定安伯的这句话,我鲁夕会定会一生追随!”

  司马澈再次看向了傅小官,在这样一个官本位的年代,像傅小官这样屈尊降贵与商人打成一片的人……当真是个异类!

  其余人也露出了深思之色,心想这位爷究竟是其心若渊呢?还是真性情?

  只有宁玉春明白傅小官这小子用意何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官,就是做人,如何让别人对你吐露心声?只有一个法子,走入他们的心里。”

  这句话是来四方楼的路上,傅小官在马车里对他说起,并说起了长公主殿下举荐了他去沃丰道任知州之职。

  一家伙老子成了他的手下!

  宁玉春丝毫未曾懊恼,反而很是喜悦,因为他坚信自己将亲眼见证虞朝第十四道的崛起!

  菜是最好的菜,酒是最好的酒。

  此间气氛热烈起来,就连王孙无涯此刻也无比佩服傅小官,对自己此前的那番话表达了深刻的悔意,并自罚了三杯。

  “我那堂弟王孙无忌的家书中数次说起定安伯非一般之人,乃是人中龙凤,不瞒定安伯,我以前是不信的,但今日一见,定安伯之风度,令在下折服,这一顿打,值得!”

  “哈哈哈哈……”哄堂大笑,王孙无涯一抹嘴,“定安伯,咱们三杯,我先干为敬!”

  数轮轰炸,徐新颜心里有些担忧,独自走了出去,吩咐了掌柜的为傅小官煮了一碗醒酒汤。

  司马澈此刻也凑了过去,她走到了傅小官的身旁,弯着腰肢为傅小官倒了一杯酒。

  那发带飘到了傅小官的脸上,有些痒,他转头一瞧,当真和自己袖袋中的那条一模一样。

  司马澈端着杯子,脸儿微红,朱唇轻启,吐气如兰:“小女子司马澈,久慕公子大名,今儿一见不胜欢喜……”

  她咬了咬嘴唇,眼波儿一转,忽然问道:“公子可否作诗一首以佐这美酒?”

  司马澈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看向了傅小官——这位爷的诗词文章可是绝世之作!

  若是能够亲眼看他现场作诗,当是此生一大幸事。

  傅小官倒没有矫情,他端着杯子站了起来,距离司马澈很近,差点撞上那一对车灯。

  司马澈脸儿一红,后退了一步,傅小官笑眯眯说道:“从武朝回来之后,倒是许久未曾再作诗了,今儿既然姑娘邀约,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先干了这杯酒!”

  “笔墨侍候!”

  司马澈心跳陡然加速,所有人在此刻顿时站了起来。

  定安伯要现场作诗了!

  就连贺三刀这个文盲都激动不已,大家都是小地主,为啥差别就这么大呢?

  司马澈轻咬着嘴唇,一脸的期待,他,会作一首怎样的诗呢?

第624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六分迷醉。

  鼻尖有淡淡玫瑰香味。

  这女子用的是玫瑰味道的香水。

  非常好闻,代表着热烈与奔放。

  傅小官一口饮尽,有小二送来了笔墨纸砚。

  徐新颜正好端着一碗醒酒汤走了进来,愕然一看,放下汤碗,也期待着傅小官再写出惊世之诗词来。

  这里唯一比较淡定的人是宁玉春。

  他晒然一笑摇了摇头,心里想的却是那司马家的大小姐,恐怕又会沦陷,若是秦墨文再此,恐怕又会仰天长叹。

  司马澈放下酒杯去了旁边的书案,细细的磨着墨,心思儿却仿佛飘到了天外。

  “墨以磨好,请公子落笔。”

  写字这种事情傅小官轻易是不会去做的,丢人!

  “请司马小姐代笔。”

  司马澈心里顿时一喜,“那小女子就却之不恭了。”

  傅小官极为装逼的走了两步,徐徐开口:

  “时宣历十年四月三十,吾与五大世家之少年聚于上京四方楼。

  酒正酣,顿兴起,忽有所得,作诗一首与诸君共勉。

  诗名……无题。”

  种济堂余行简等人顿时一惊,定安伯这就有了?

  本以为他至少得酝酿个半柱香的功夫,他这数息之间,就有了?

  司马澈落下了这序言,心里也是一惊,听闻定安伯三步成诗,本还不信,可此刻一听,却由不得她不信!

  就在所有人的期待之中,傅小官徐徐开口: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第一句一出口,一股大气磅礴之势仿若万顷波涛席卷而来!

  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屏息住了呼吸,瞪大了眼,陡然觉得热血澎湃难以自己。

  司马澈握着笔的手儿一抖,天,这样的诗词,这样的豪言,这样的壮阔……天下除了他,还有何人能作!

  贺三刀不懂诗词,可他却听明白了这一句,他鼓着双眼盯着傅小官,这才明白同样是小地主,大家的差别为什么会那样的大。

  定安伯之志,在九万里之上!

  而老子的志向呢?在翠红楼的那百花从中!

  这怎么比?

  所以眼前的这位小地主是三等伯爵,而老子这个小地主,就是一个未入流的小痞子。

  得改!

  老子也要扶摇直上九万里!

  贺三刀在这一瞬间立下了大志向,导致了此后的再次相遇,傅小官对他刮目相看。

  傅小官此刻双手抬起,又继续诵道: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一诗诵毕,此间鸦雀无声。

  作为五大商业世家的少年俊杰,他们的学识自然是极优的。

  这诗一出,他们就解出了其中之意。

  此诗开篇激昂,定安伯以大鹏自喻,豪情满怀的抒发了其直冲云霄之志。

  而第二句则是哪怕大风停下,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海掀起壮阔波澜。

  联系而今之新政,以及这位爷即将去沃丰道赴任,表明了定安伯此行锐意改革之精神,不惧艰险,不论成败,他定会将这新政一往无前的推行下去的坚定决心!

  后四句则表述了世人对新政的不理解,多有冷眼旁观,这句令这些少年们心里极为惭愧。

  虽然他们的家族都往沃丰道派去了得力之人,但沃丰道真正能够有多大的改变……其实他们的心里并没有底,也都抱有先看看的态度。

  定安伯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为此诗结尾,则表露了他自信、自负,以及不畏流俗的伟大气节!

  所以这首诗,当真是他酒后临时有感而作。

  通过这首诗,这些商业世家的少年们看见了一条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