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109章

作者:笔下宝宝

  大伯刘元生接过父亲递过来的烟,轻轻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他应声道:“吃过早饭,你爷便去瞧瞧那些种植的草药去了。老爷子对此可真是上心啊,还对此乐此不疲呢。”

  刘竟斋听了这话,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父亲是个真心的中医热爱者,这一点他再了解不过了。

  不过,说到成就,他的父亲因天分有限,虽然一辈子积医行善,也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和口碑,但始终没有闯出什么大名堂来。

  不过,这也分要跟谁比。老爷子虽然比起那些医术高超的名医国手来说还有些差距,但是比起普通的中医诊所,他的医术可就强高明多了。

  说起他的医术也自有传承,那是来自一个非常有名的中医世家“同仁堂”白家,而这白家在杏林里更是声名远扬。

  那老爷子究竟是如何回到村里的,刘竟斋等后辈也并不是太清楚,老爷子对此也并不愿过多提及。据他后来对他们兄弟简单地说过几句,原来他还是有故事呢。

  话说,那会还是八国联军入了京城的事儿啦!太后老佛爷一顿“嘴炮”之后便溜之大吉了,留下满城的老百姓在这场灾难中苦苦挣扎。

  老爷子当时在“同仁堂”白家当坐堂大夫,一天晚上在街头见到两个小东洋欲对一个姑娘行不轨。姑娘拼死挣扎,哭喊救命,却无人相救。

  就在两个禽兽即将得逞之际,老爷子突然出现,因打小习武,身材矫健,含恨之下出手便将两个日本兵击毙了。

  这姑娘是被他救下来了,这会儿的脑子也清醒了,瞅着两个七窍流血倒地而亡的畜牲,他知道自己的祸事儿来了。

  看着吓傻了的大姑娘,老爷子急忙走过去,轻轻抚慰大姑娘,示意她不要害怕,并劝她赶紧逃命回家去吧。

  之后,回到白家大院里,他恭敬地向师父跪拜告别后,天不亮就逃离了京城。

  后来世道越来越混乱,老爷子便深居简出,再未踏出过刘家庄。然而,他并未放弃行善积德,他仍然在刘家庄附近行医,为乡亲们治病,直到解放后。

  话题有这些扯远了,咱们言归正传。

  话说,一家人正在聊着天。

  大姐刘玉翠也从家里过来了。

  刘翠微笑着打招呼道:“二叔二婶儿,您们也来了!”一家人看到刘翠萍,都显得格外高兴。

  邓茹热情地拉着她大侄女的手,笑着说道:“玉翠,怎么不把虎头也抱来给我们瞧瞧呢?这小家伙长什么样了,我这心里怪想念的。”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和关怀。

  刘玉翠笑着道:“二婶,我嫌闹腾就把他丢给我婆婆看着了,现在可皮了,跟我老弟小时候一样一样的。”

  又接着说道:“我先陪你们上山耍耍,摘樱桃吃去,等回来后再回家抱给你们看。”

  几个婆娘开始婆婆妈妈地叽叽喳喳,让刘之野感到困扰。他只好开口道:“我说,咱们路上说呗,这时候日头不毒,待会儿了可就晒人了哈!”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幽默感。

  大伯点了点头,对我她们说:“那么今天就交给伱们几位女将了啊,玉翠会带着你二婶去南山,那里的阳光充足,樱桃熟得早,口感特别甜美。”

  “得嘞!”大姐应了一声儿,于是他们跟随着大姐踏上了前往南山的旅程。

  到了南山根,朝大山看去,满山的绿树丛丛中红樱点点。

  这里山势峻峭,风景秀丽,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水土环境,造就了营养价值丰富的刘家庄樱桃。

  刘家庄地区的樱桃,是京城地区天然成熟最早的地方,拥有“开春第一枝”的美誉。

  众人上了山,刘之野随便找一颗樱桃树,用手轻轻拨开绿叶就能看到,成熟的樱桃似玛瑙石般晶莹,热闹地挤在一起。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樱桃,享受到了更多的温暖照耀,它们生长得玲珑剔透,颗粒饱满,娇嫩红艳,仿佛一颗颗晶莹的红宝石。

  樱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少女的舞步,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在这片阳光照耀下,它们闪耀着诱人的光芒,格外引人注目。

  小妹刘之若迫不及待地摘下一颗樱桃,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顿时一股清甜的汁液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她惊喜地喊道:“哇!齁甜啊!”

  “嫂子!你快来尝尝……”

  甘凝快步走过来,听到小妹的呼唤,看着那诱人的果子,也忍不住尝了一个。她惊喜地赞叹道:“这果子真的很甜,感觉咱们村的樱桃就是不一样呢。”

  小妹兴奋地催促道:“嫂子,好吃吧,我们得多摘一些带回家。”甘凝笑着点头,两人一起动手,不一会儿便摘了满满一篮子。

  另一边的刘之野见状也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樱桃,轻轻放入口中。樱桃的酸甜甘洌果汁瞬间破皮而出,初夏的味道在舌尖弥漫,仿佛融入明媚的风光中。

  此刻,他万千心事都已抛诸脑后,只剩下这樱桃带来的甜蜜滋味。

  这摘樱桃比买樱桃更甜,亲手采摘,满满一大把樱桃握在手中,一口吃下,无比满足!

  而买来的樱桃,虽然也是甜美的,但那种亲手采摘的喜悦和满足感是无法替代的。

  或者是,一只手掰过一枝樱桃树枝来,另一只手就不停地往嘴里送,这样吃起来会更过瘾。

  邓茹则与许慧芝妯娌俩以及大姐刘玉翠三人,则说说笑笑地边采摘,边吃着。

  “弟妹!多摘些回去吃,在过几天想吃也没得吃了。”许慧芝劝道。

  邓茹笑着点头道:“哎!这玩意儿好吃是好吃,摘多了也不成啊,它不耐存放。”

  刘玉翠闻言接茬道:“要不然,也卖不上价,就是因为它不耐放,也不好运输……”

  刘之野对着邓茹说:“妈,你们摘就行了,摘多少都没事,我有用……”他心里想,储存不便、运输困难这些都不是问题,他有空间呢。

  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对呀,他还可以将水果储存起来呢。

  毕竟他的空间越来越大,根本填不满。要是将当季的水果储存起来,等到反季节再拿出来,那绝对会带来巨大的利润。

  比如说,在炎炎夏日,西瓜的价格可谓是十分便宜,几分钱一斤就能买到。

  然而,如果你在这个数九寒冬,能拿出西瓜来卖,哪怕价格再公道,恐怕也得卖到几毛钱一斤,绝对是稀罕物。

  在北方的冬季,这年头能吃的水果只有苹果,或者从南方运来的香蕉橘子等,而且价格还特别贵。

  这要是你送礼,拿出一个大西瓜或者一兜新鲜的桃子,或者樱桃、杏、草莓、甜瓜什么的,绝对倍有面子。

第169章 想在村里起宅子了

  晌午,日头太毒了,刘之野等人只好返回了老宅子。

  虽然才五月底,但是山里的气温的就已经攀升至30度了。他们一路匆匆忙忙,汗流浃背,实在无法忍受这酷热的天气。

  老宅子位于村子的边缘,地势高,周围绿树成荫,环境清幽。

  刘之野等人一踏入宅子,立刻感受到了一丝凉意,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他们几人,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的石板凳上,喝起了冰凉的山泉水,先歇歇脚。

  迟登一会儿,见时候也不早了。

  “你们先坐会儿,我来做晌午饭……”大伯母说着,便走进了厨房。

  大姐刘玉翠见状,也连忙身朝厨房走去,说道:“妈我来帮你吧,二婶你们先坐会儿啊……”

  “嫂子!我也给伱搭把手,人多做的还能快些。”邓茹也去帮忙去了。

  刘之野拦住了也要去帮忙的甘凝,他笑着说道:“你就在旁边歇着吧,这么多人,用不着你。”

  大伯母无疑是一位勤劳的家庭主妇,总是能把普通的食材烹饪出美味佳肴。此刻,她正在案板上切着蔬菜,准备着丰富的食材。

  厨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菜香,让人感到温馨而舒适。大伯母熟练地掌勺,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一道道美味佳肴陆续出锅。

  不一会儿,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有红烧肉、清蒸鱼、炒时蔬、炖鸡汤等等,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在此时,爷爷和他俩儿子一同返回家中。

  大伯耸耸鼻子,赞叹道:“嚯!真香啊!”

  刘之野和甘凝以及小妹欢快地喊道:“爷爷!”

  老爷子笑呵呵地问:“小凝和小若,你们来了啊?山上好玩吗?”

  刘之若搂着爷爷的胳膊,笑嘻嘻地说:“山上可好玩了,我们还摘樱桃去了呢!”爷爷慈祥地笑着,点了点头。

  老爷子慈祥地对甘凝说:“来,小凝,我给你把把脉……”

  “好的,爷爷!”甘凝笑着扶爷爷坐在石凳上,老爷子动作熟练地搭上他的手腕。这情景,如同电影中的一幕,温馨又感人。

  “最近,你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如何?”老爷子把脉后问道。

  甘凝回答道:“爷爷,我食欲良好,睡眠也良好,心情更是愉悦……”

  听着甘凝的回答,老爷子微微点头,满意地笑了笑。然后点头肯定道:“胎儿发育健康,你身体也无恙,你们就放心吧!”

  刘之野听到这话,笑着回应:“既然爷爷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他转向刘竟斋,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道:“爸,您老可真是闲不住啊,这是去哪里溜达了?”

  “我在学校的工地上呆了一上午,看着这即将建成的学校,心里别提有多喜欢了。”刘竟斋满脸感慨地说道。

  “这学校要是建起来,孩子们就有好去处了。”他补充道,“看着这一切,我真心觉得咱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小妹刘之若笑着说:“爸,如果您喜欢,回村里教书就行了。咱们村里挺好的,不愁吃穿,住的地方也宽敞……”

  这说着无心,听着有意。

  刘竟斋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但随即又想起一些事情,摇了摇头说道:“哪有那么简单。不说别的,就说我这个组织关系已经调到城里了,想回来可没那么容易。”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你们兄妹三个不还在城里吗?”

  刘之野听闻此言,心中一动,暗想:“父亲,似乎也希望回到村里开,如此一来,倒也省去了过几年还要费心劝他们回来的麻烦。”他这般想着,不禁对未来充满期待。

  他接话道:“爸,如果您真的想回家,也不是没办法。我能够帮您处理调动关系”

  刘竟斋听到后,点点头说:“如果能回家,那就再好不过了。现在你已经有所作为,老二也即将面临毕业分配,我无需为他担忧。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妹妹,只要她能考上大学,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这样吧,等过个一两年再说吧。说实话,我是真住够了城里了,房子狭小逼厌不说,空气还不好,漫天沙尘,还有灰霾……”

  刘之野深有感触地听着,他不仅感受到了他爹的回归渴望,也怀揣着同样的心愿。若不是为了追求事业上的进步,加上他还未到彻底回归养老的心态。如今,他的家底丰厚,足够他安享几辈子清闲。

  他想象着在村里建个四合院,过上悠哉悠哉的小日子。而且,他们村虽然偏僻,但离市区也不算太远,也就是几十里地的距离。

  这住在这京城周边的环境,比起市里来,真是强太多了。现在的京城空气质量确实不太好,这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

  京城的春季特别短,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个专门术语,叫“春脖子短”,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有时候岂止是“春脖子短”,简直是没脖子。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往往是最美好的季节,草长莺飞、百花争艳,但京城几乎没有春天,这难道不是很悲剧吗?

  春天短,秋和冬就显得长,但京城的秋冬季节,最大的问题是风沙多。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中说,京城的秋冬季节“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老京城人说,“风三儿,风三儿,一刮三天儿。”

  京城刮起风来,往往就要连续三天才肯作罢,夹杂着沙尘的七、八级大风很常见。

  还有很多在京城住过的作家,都写过BJ的风沙。鲁迅在日记中形容北平刮沙尘暴的情形:“风挟沙而昙,日光作桂黄色”;梁实秋在《北平的街道》中写道:“‘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这是京城街道的写照。

  还有人说,京城下雨时像个大墨盒,刮风时像个大香炉,不仅风沙大,空气也很脏。

  除了风沙,还有灰霾,刮风时漫天沙尘,下雨时一地黑泥。

  1949年重新成为首都之后,京城人口逐渐增多,这么多人吃饭、取暖都要烧煤,还建了不少厂矿企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都可以望见烟囱林立,空气质量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话题有点儿扯远了,不过刘之野萌生了一个在村里建造一座大型院子的想法。

  这个院子不仅可以让他以后的生活更加舒适,还可以为将来亲朋好友们来此隐居,提前做好准备。

  中午,三大爷和姐夫刘福生回来了,刘竟斋等人自然又是一番热闹。他们喝着酒,聊着家常,这时刘之野提出了心中的想法。

  “三大爷,我想在咱们村盖房子,想问问您有没有什么具体要求呢?”刘之野认真地说道。

  “什么?你要盖房子?”三大爷惊讶地道。

  刘之野点点头,回答道:“为了以后,方便家人们回来住。我爸他们也希望以后能落叶归根。”

  三大爷不解地问:“竟斋,城里不是挺好的吗,干嘛要回来啊?”

  刘竟斋解释道:“其实就是在城里呆够了,我也不是马上就回来,还得等几年。大体情况是这样……”

  “嘿!那感情好啊!回来也不错,咱们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也没有外面的烦心事。如果你想教学,完全可以在村里教,咱们村正缺你这样优秀的教师。”三大爷听到消息后,兴奋地说道。

  刘之野问:“那建房子难吗?”

  三大爷皱着眉头说:“审批宅基地是要按户口数审批的,你们家户口不在村里,可能有点麻烦。”

  一旁的大伯见状,急道:“你这孩子,还建什么房子啊,这家里的老宅不够你住的,还是咋滴?”

  他补充道:“虽然你父亲已经把户口迁出去了,但这老宅里你父亲那一半的家产可还在呢。”

  刘之野笑着安抚他:“大伯,我并无此意,请您放心。建此房是乃有所图,实有重要事宜在老宅不便处理。”

第170章 办集体小卖部

  第170章 办集体[小卖部]

  三大爷又问道:“你想盖几间房?”

  刘之野回答:“最好起个二进或者三进的四合院。”

  一听这话,爷爷、大伯和父亲等人惊得目瞪口呆。

  “什么?要建这么大啊?”大伯惊讶地说道。

  “你敢想倒是挺美,别说有没有钱建得起,就是那些材料,你也未必能弄得到……”刘竟斋说道。

  “关键上面不会批的,私人建这么大,简直比地主老财还土豪啊?”三大爷闻言,冷汗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