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从夏洛特烦恼开始 第346章

作者:东厂雨化田

心里默念,下次再来的时候他会从这扇大门走进去,站在颁奖台上。

让老外也看看什么叫华夏电影。

……

“接下来我们说说吴导的战狼,特效爆炸处理很好,也抓住了老百姓爱国心理,但人物主线没扣住,情节太过夸张……”

台上,好莱坞大导演一边放映战狼,一边给众人讲解,听着林寻的翻译,吴惊眉头就没放下过。

自己费劲心思搭上命拍出来的东西,就差被批得一文不值。

当然,对方没有把话挑得太明,只是点到为止,说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这部电影打破记录的时候好莱坞导演就分析过无数遍了,如此爆火的电影,如果能复制一部全球上映,还不得赚翻。

但研究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法复制。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有华夏这么强。

好莱坞要是照着拍一部,还不如整个美国队长票房来得高。

“郭导的流浪地球故事性太薄弱了,我在其中几乎没有看到人性,拯救地球的核心思想模糊,钱都花在了特效上,忽略了人……”

大导演说完吴惊又说郭凡。

至于其他几人,早就被批得抬不起头。

特别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绝世高手,台上的唾沫喷子就没停过,不是考虑到国际关系,林寻觉得导演能跑下来打人。

即便如此,这位好莱坞大导演也忍得很辛苦,脸色跟吃了苍蝇似的。

似乎是没想到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烂的片子。

几分钟前,郭凡还幸灾乐祸,这话被说得脸红脖子粗,有一说一,这位大导演并不是完全针对他,说的东西确实有几分道理。

最后,轮到林寻。

大伙抬头,目光放在屏幕上。

闪光少女是新的片子,还没上映,他们没看过,很好奇林寻会拍出什么样的电影。

给他们讲课的导演也充满兴趣,几天下来,这个年轻人很好学,什么都问,一会多给他点指导吧,像这么好学上进的年轻人不多了。

电影开始,镜头随着学生的脚步来到充满古色的音乐学院大门,穿过阳光普照,人来人往的走廊,停留在乐器房一位吹着笛子的女孩面前。

画面渐渐变得清晰,成为现代风……

一个多小时后,电影放完,台下的几人全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林寻。

“这你拍的?”吴惊不敢相信问道。

郭凡那边也投来狐疑眼神。

“除了我还有谁?”林寻耸肩。

“卧艹,你牛逼啊!”吴惊爆粗口,“第一次导片就导得这么好,比我强。”

“牛逼?”台上,老外用英文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very good!”郭凡免费给老外上了一堂中午课。

众人嘴角一抽。

“确实不错,题材很好。”老外破天荒的夸奖林寻:“拍音乐的片子,好莱坞也有一部,第87届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爆裂鼓手。”

“不过那部电影拍得太过极端,我不喜欢,血腥暴力,没有朝气。”

“你这部电影像是一部温馨的通话,很适合年轻人观看,要是人物再减少一点,故事凝聚起再强一点就更好了……”

39355175

[255.第二百五十一章:狂怼记者]

闪光少女严格来说不是商业片,倒像是一部小成本文艺片,不是冲着赚钱去的,林寻就没考虑太多赚钱套路,怎么舒服怎么来。

老外说的缺点他也承认。

第一次执导,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是真拍得那么好,那才不正常。

可能是觉得林寻是这帮人里最认真的学生,老外花了很多时间在闪光少女上面,从镜头到灯光,剧本,把这部电影一一刨开,给大家讲解。

台下,林寻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上面有的话是好莱坞导演点评郭凡的,吴惊的,陆建清的,卢正宇的……只要是觉得有用,他就记了下来。

看不懂的东西当场问。

回到酒店,他还把郭凡他们做的笔记拿来抄。

每个人看到的角度不一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凡有一点提高自己的机会,林寻都不放过。

国际导演交流会最后一天,好莱坞金牌制作人乔恩带着众人去了一趟卡梅隆的光爆娱乐公司,除了参观了卡梅隆拍戏现场,还参观了卡梅隆拍的戏中出现的道具。

比如泰坦尼克号中的海洋之心,阿凡达里的纳美人一比一全身像。

看到逼真的纳美人像,郭凡嘿嘿笑道:“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众人黑脸。

不过别说,这个人像做得跟真人一摸一样,睫毛,皮肤弹性,头发,逼真到极致。

一眼望去还以为是真人模特。

卡梅隆公司出来,几人参加记者会,这是惯例,无非就是谈谈这几天的感想啥的。

“从某种方面来说,技术即是艺术,卡梅隆导演对视听语言和电影技术的不懈探索让我赞叹。”

面对记者,郭凡打官腔。

“非常感谢福斯周到的安排,七天交流让我非常充实,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好莱坞同行跟我们一起分享创作经验,华夏电影制作人和编剧能参与这种交流。”

“有幸参加国际导演交流会,短短的七天好莱坞之行,交流的内容从上到下涉及很全面,与好莱坞等级的创作思维和工业体系接轨,开阔眼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希望这个交流会能一直办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记者回答这一关昨天众人就商量好,英语不怎么好的吴惊还连夜背了几句话。

不过记者不安套路出牌,一个年轻的记者突然问道:“吴惊先生,你会说英语吗?”

提前背好的稿子卡在喉咙,吴惊全咽下去。

脸色不变,用英语道:“我是华夏人。”

环境所致,香江那边接触英语比较多,工作原因吴惊在那边打拼过几年,对英语其实不是太陌生,只是没那么流畅罢了,简单的对话还是没问题的。